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永新·蜀学史料系列:方守道 高赓恩 伍肇龄《蜀学编》序与旧例(2015)

蜀学史料

《蜀学编》序与旧例

 

整理:钟永新

 

整理者说明:《蜀学编》类似蜀学学案,光绪十四年(1888年)成都尊经书院本着“绍先哲,起蜀学”宗旨,经成都方守道初辑,宁河高赓恩覆辑,邛州伍肇龄同订,由成都尊经书局印行,汇录了自西汉张宽至清代范泰衡等蜀中儒者114人,“这是历史上首部对传统蜀学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梳理的著作” (胡昭曦语)。伍肇龄序中说明以蜀学编命题,推行文行并重,期以促进学术兴盛。该书编纂体例内容丰富,为仿效《北学编》而立。高赓恩序中还分析指出蜀学之脉的四大流派。本资料系根据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儒藏(史部)》第179册(即《儒林史传》第79册)进行整理。

作者方守道高赓恩伍肇龄简介:

方守道(生卒不详),字廉史,四川成都人,肄业于成都尊经书院,著有《西麓草堂稿》6卷,诗法唐诸大家。

高赓恩(18401917),字曦亭,天津宁河人。光绪二年(1862)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分别典试四川与湖南,曾为陕安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擢内阁学士,有《思贻堂诗集》等。

伍肇龄18261914),字嵩生,四川邛崃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二年(185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同治初因肃顺案罢归。回成都任锦江书院主讲和尊经书院山长,后复职并晋升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石堂诗抄》。

 

附录原文:

《蜀學編》序

伍肇齡

學以聖人為極,管、老、墨、莊、申、商、韓非之書皆有益於治,然不遊聖人之門,其流弊滋甚。六經奧以博矣,學、庸、論、孟又微而顯者也。自秦滅典籍,漢重傳經,至宋而義理之學興,師承不絕明長安馮侍御從吾始著《關學編》,繼洛學、北學皆纂自鉅儒手。吾蜀文翁倡教學比齊魯,自漢迄國朝,代不乏賢甯河高熙亭學使課士尊經書院,以《蜀學編》命題,因即方生(守道)所輯本複為釐正,語(齡)參訂焉。

(齡)惟學使入蜀,即以文行並重風多士按試各郡,與諸及至石室講訓,亦於此諄諄焉。茲編之成,體仿北學,讀之當有蹶然興者。由是敦崇四教,以上溯鄒魯淵源,將張、魏所詣,尚可擴充,豈徒以揚馬文章誇冠天下哉?若夫士遊所學不顯,則以大孝登之,君平易學不傳,姑以沈冥闕之至於成之帀月,慮有罅隙。凡例已言之。然其維持正學之意勤矣。長觀察使留心學校,嘉惠士林,凡刻書籍,皆捐廉佽助,茲編其一種

光緒戊子嘉平月臨邛 伍肇齡序

 

蜀學編舊例

一、是編元為尊經書院季課,欲肄業諸生蒐輯先哲言行,攷訂學術也。尋方廉史守道成一編,書法謹嚴,多合關學、洛學、北學諸編之例,間有未備之處,令自補輯外所有童雪苔煦章一編,少或參證元書,留作學案複就管見所及補入數人,與院長伍崧生大前輩商訂成書。

一、關學編斷自橫渠,專為理學延其緒也雖孔門秦燕壤石,祗立小傳於前,其例極嚴洛學編以漢唐為前編,北學編則不別前編,兼及晉魏,于文章經濟並有採錄,仍以節行無可疵議為斷,茲多從北學之例。

一、古之學一而已,後代乃有文學、理學、訓詁、經濟等學之分,實則學而得所以為學,文也,即理也,訓詁、經濟所以明此而行此,以全乎為人者也。其人而非矣,無論訓詁文章不足道,經濟且以欺世也。託之理學,亦自樹門戶而已。北學編例,論學以敦行為督脈。童例有,心術不端,所學亦必不正,是編所錄,皆擇其心術學術不詭於正者等語,後先一轍已。

一、漢世重傳經以其關聖學絕續之交也,故洛學先杜、鐘、鄭服,北學先董、韓、毛、廬。茲編於漢經師多有述焉。又北學例:著述之多,而生平節行無甚可議者取之。是以文學冠冕如漢王子淵、唐李太白、宋蘇老泉、明楊升菴諸人,身不失為賢者,悉錄之以備後學家法。其又次者諸集羅列經學、文學尚百十人,均擬刊入學案。

一、商子本魯人,諸書所引同。惟宋景文《成都先賢贊》以為蜀人,楊升菴《丹鉛錄》云《世本》《石室圖瞿上,未足據。雙流縣東有瞿上城,遂以為商瞿上所生,慮出後人附會。至禹生石鈕、尹吉甫生瀘州,更形荒遠,且與萇叔、紀信之類,悉付傳疑至諸葛瞻、邵子文、趙世延諸賢,皆宦轍所寄,未為蜀產犍為舍人文學最優,姓氏且無確證。蜀才注易,或謂范長生,或譙周,又曰王弼、長生乃修鍊一流,亦姑略焉。

一、漢中地今屬關中,猶龍安之屬蜀也,故漢中人不載是編。

一、司馬長卿、陳承祚、陳伯玉、唐子西等文詞雖高,而生平鮮有可取,姑闕之以俟知者若以洛學不收戴聖、王弼之例推之,似未得議為鍥刻。

一、學無異同,惟其正爾兩正雖少相牴牾,不妨各行一是,如蘇公之於程門,彬甫之于南軒,意見偶殊,無關大體又若分微而乏功業,行質而缺文詞,亦昔人之所亮也。

一、童雲,學問經濟,本出一源是編固以學問為歸,而兼有經濟者,亦並述其政績,採其奏議,以著體用兼備之誼。余謂舍經濟而言學非學也,但或學術不傳,第以勳節烈著間,蜀中名臣如何武、田錫、陳堯叟、楊棟、高稼、任伯雨者尚多,不敢泛入。

此編引用書籍,無慮百十種,不及備註大抵集諸書而成,裁減移置則有之,初不敢增竄字句,妄加論斷。方例,凡事蹟、私家傳志、郡邑志乘動輒數千言,意在使後之秉筆者據為底本,用此亦不免失之繁宂今所編凖以史法即金石文字例,概省其過半云云又引衛正叔纂禮記集說曰,某此書惟恐不出於人,皆是也。

一、方例雲,是編所列人物,有事實多而於所學無關者,即第節錄大要,餘不闌人,所論亦符。

一、洛學編續自尹元孚,為其陳皋豫省與風化之責也,故茲編(賡)僭訂之,實輯自蜀紳衿之手,博雅君子教焉。

一、馮少墟先生編關學,且遺游景叔諸公劉中衛續編,並漏二曲吾鄉孫徵君可訂北學編,以遺海樵子七卷而憂之湯文正編洛學,郭雪齋猶惜其告蘵之速茲編以譾陋之(賡)成之帀月,罅隙豈得少哉?存此以為濫觴可也。

 

續刻蜀學編序

高賡恩

戊子冬,刊《蜀學編》二冊于成都,因方生廉史所輯而成之者也。悤悤未能精審,還軺自檢,是用恧然然複閱《歷朝學案》與諸儒先所箸傳記及理學備攷正續編,覺此編滲漏益多間為鈔胥,于原書雖有刪節,不敢增易一字,史外各編舊例也。迄今歲又逢戊,隨鈔隨汰者數年。方生以明經來應廷試,相見輒商訂此事,方促余成軼帙,將攜歸直廬亟供筆,強抽公暇,為蘵事而畀之,即以質崧生大前輩大率增者什三刪者數十而一,其人皆無關於學脈者也。竊維蜀學之脈,凡四五。漢則傳經,重大師取其有行誼如張叔文一流,而揚子雲大儒不敢誣,李唐附之,是謂洙泗之脈;宋初諸儒漸周程之緒,中葉以來,聖學昌明,則取謝譙、范一流,而蘇子名儒不敢擯,是謂伊洛之脈;南軒為晦翁畏友,鶴山乃紫陽再傳,一時承學翕然,智術無二,則取張魏兩門,而虞子偉儒不敢外,是謂湖閩之脈;元承宋學,明初承元學,嘉靖以還,少海似薛、呂大洲宗陳、王學者趨之,是謂津會姚涇之脈。 國朝名儒宗派雖殊,淵源自合,據是為斷,其他有不能不罷者,天下其諒我哉。走筆書此,以為續此編之緣起,即以送方生,未知崧老以為何如?  

戊戌孟秋中浣甯河高賡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数学——59种必考应用题题型总结
女人的高级感,沉稳大气的女生,女人该有的样子
临床特效三针(一)
装修7大甲醛来源,前三名最致命5.29
男人的顶级谋略
2024年音乐剧春节联欢晚会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