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会有新冠“二阳”,比例有多少?

据广州市发热门诊的数据,目前在接受检测的发热病人里,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5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如是说。

这也是为何进入五月份以来,身边“二阳”的小伙伴越来越多。

距离去年12月份大规模新冠“首阳”后,已有小半年时间,此时人体内储存的抗体水平已不足以对抗新的变异毒株,越来越多的人再次中招。

最近,中国疾控公布一项研究表明,即使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并接受过全流程的疫苗接种,仍然有28.3%的再次感染率(注:这是基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的368个样本数据)

有没有必要再次接种疫苗,如何预防二次感染?

面对不断出现的“二阳”病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最新表态公布了自己的研判:“从去年12月算起,实际看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时间了。”

目前,在广州发热病人里,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6个月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面对新毒株,其保护力可能会减弱。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结束。

困扰我们3年的疫情总算结束了,大家的生活也逐渐回归正常,不再担惊受怕,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

然而,五一节假日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二阳”了。

图/新浪微博

“二阳”也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榜。

有部分感染者反馈,“二阳”相比“一阳”要友好得多,吃颗布洛芬,三天就好了,症状轻微,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为何会有“二阳”,比例有多少?

5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周报披露最新研究数据。

这项研究由中国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开展。该研究发现,在广东省的初波大规模社区传播期间(即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新冠再次感染率为28.3%。

在这次研究中,再次感染与首次感染界定期限为90天,也就是说距离首次感染新冠后的3个月后再次阳性被定义为二次感染。

本研究选取了368个样本,其中男性183位,女性185位,其中189名参与者接受了疫苗加强针。研究发现在368个样本中,104例确诊再次感染了新冠,包括70名确诊病例和34名疑似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再次感染后,有症状的比例达96.2%。

再感染病例总体症状较轻,尽管大多数再感染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但只有少数人需要进行医疗干预,没有发现危重病例。

当然该研究也表明,即使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并且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仍可能会再次感染,并且再次感染的比例不算低,且最近身边不断出现的“二阳”也在提示我们要开始警惕起来。

那么进入五月份以后,为何“二阳”会越来越多呢?

首先,疫情管控政策的宽松,导致防范意识的松懈。

这里不得不提到5月5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新冠疫情紧急状态的解除,是否给病毒钻了空子。

答案是肯定的。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大家对于新冠的防范意识下降,四处人群聚集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其次,天气的原因造成口罩佩戴难。

天气越来越炎热,戴口罩闷、难受,使得病毒有了传播的空间。

再次,体内接种疫苗的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新型变种的效力越来越弱。

近日,华人病毒学家刘善虑团队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之前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血清对XBB.1.5、CH.1.1和CA.3.1几乎完全失去了中和活性作用。

也因此,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迎来“二阳”。

目前主要流行何种毒株,如何预防二次感染?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自2022年9月以来,我国核酸阳性检测数量与阳性率显著增加,至12月22日达到顶峰,峰值后呈波动性下降,到2023年4月27日,检测人数达6752人,阳性比例为4.4%。

截至4月27日,每日核酸检测阳性人数及阳性率,
图源自中国疾控中心

国内的主要毒株

从上表中可知,除了一直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BF.7.14和BF.7.14.5外,当下在国内占主导地位的毒株是XBB.1.9.1,也就是俗称“大角星”的变异毒株。

XBB家族虽然逃逸能力强,它的毒性危害却没有那么大。

据中疾控的报道,此次在广东取样的“二阳”病例中,虽然都有症状,但基本属于轻症 ,没有重型病例。

呼吸科医生胡洋表示,近期门诊阳性病人有所上升,症状大多比首次感染轻。

对于近期“二阳”不断加剧的势头,如何有效应对?

图/新浪微博

急诊科医生郝希纯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即使感染了,也毋需过于担心。对于身体素质好、无基础疾病的低危险人群,无需再接种疫苗;对于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应当注意,可使用抗病毒药物,首选paxlovid药物。

总体来看,尽管“二阳”越来越多,但症状普遍轻于初次感染。为了尽量避免感染,出门做好防护还是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
1.Preplanned Studies: The Associated Factors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by Omicron Variant —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December 2022 to January 2023
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3.075
2.COVID-19 Clinical and Surveillance Data — December 9, 2022 to April 27, 2023, China

https://weekly.chinacdc.cn/news/covid-surveillance/f9be9fe5-1684-46db-aa88-0a35c3aa2805_en.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
17例阳性,全员核酸检测!南京疫情首发机场,江浙沪还安全吗?
最新 | 钟南山:绝对不相信自然免疫,代价太大!
我能不能打新冠疫苗?权威指南来了!
新冠二次感染全面解读:什么是二次感染概率大吗?症状更轻了吗?
2022032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奥密克戎,核酸检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