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轻人为何迷上了买彩票?
“人生何所求?暴富与自由。”
杭州一家彩票店外海报上的这句话,想必道出了当下许多人的心声。虽然“暴富与自由”在这个年代都很难实现,但万一你中了大奖,那就两者同时到手了:日前杭州一位姑娘20元的“刮刮乐”就刮出百万大奖。
最近,去网上看看会发现,“一刮到底”成了许多视频和帖子的热门关键词,底下的讨论更是热火朝天,不乏年轻人梦想着,中奖之后就可以“躺平”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不相信努力,而相信几率?
赌一把
想试试手气的人一直都有,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迷上买彩票的年轻人突然变多了。
2019年,全国彩票销售额一度比上年暴跌了17%(从5114.72亿降到4220.53亿),网上到处“彩票销量10年来首降,中国彩票没人买了?”“3亿彩民清醒了”这类感叹,2021年的彩票销售甚至还不如2015年的高。
谁也没想到,今年彩票销售却不断上涨,前四个月的竞猜型彩票销售高达814.35亿元,同比暴增122%;4月单月彩票销售总额也攀升至503.26亿元,同比增长62%。
以往,国内买彩票的主力是中年男性;现在,它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年轻人中的“新潮流”,乃至是精神寄托,彩票站前人头攒动的多是二三十岁的面孔。
这是很多人看不懂的现象:受过更好教育的新一代,又正当盛年,想的却不是努力奋斗,而是流行躺平、上香求神,现在居然又迷上了买彩票,这到底是为什么?
当然,这首先是因为,彩票正以更多元的方式吸引年轻人。不像以往彩票站开在街边店铺,现在它们甚至开进了便利店、商场、地铁,只要你想试试手气,几乎随时随地就能买上一张,即刮即兑。
这或许能解释部分增长(“有些人之所以不消费,只是因为没地方消费”),但却不能解释全部——为什么原本不买彩票的人,也开始买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变动:“努力”与“改命”之间的因果链条被打断了——既然一辈子努力最多也就那样,那还不如赌一把。
老一辈可能觉得指望彩票中奖不靠谱,但对这些一些“看透现实”的年轻人来说,哪个更不靠谱?有人甚至认为,“比起勤劳能致富的虚无缥缈,还不如彩票中大奖给人的感觉更可靠。”
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时代,“天道酬勤”的工作伦理都被普遍奉为圭臬,那时人们的生活是稳定可预期的,只要投入,就有成正比的回报;然而,到了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就算内卷到你卷不动,也未必能如期实现梦想,谁说努力就一定有回报?那句“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么流行可不是偶然的,这表明人们已经察觉,光埋头苦干是不行的。
“劳动决定产品价值”的工业社会理念已经逐渐过时,那些突然爆火的(比如淄博烧烤),甚至连当事人都搞不懂是怎么火起来的。绘本漫画家寂地曾自嘲:“20岁达到了人生巅峰,以为只要努力,销量百万指日可待,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我的人生巅峰了,余生都是下坡路。”
既然未来不可预测,充满变数,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似乎全然说不准,那么不难想见,有的人干脆就躺平了,另一些人则寄望于那个难以捉摸的“财运”能降临到自己头上,因为兴许哪一次就轮到自己了呢。
越是那些无望改变现实但又朝不保夕的人,越是会渴望“一夜暴富”,原因很简单:光靠努力赚不到那个钱,那就只能指望拆迁、遗产、彩票能带来笔横财了。在市面上,针对这类心怀梦想的穷人制作的拓片“一夜暴富”也很好卖,在四字中间有刻“财运亨通”铜钱的,也有题“心诚则灵”的,还可题“志向远大”、“洗洗睡吧”、“我想多了”,相当直击人心。
从这些话语里也能看出,人们就算未必真信,但彩票“暴富”至少向他们承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哪怕它实现的几率很低。由此,他们至少在一个变幻莫测、缺乏安全感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一次廉价的机会,就算未必能成,但那又怎样?相比起别的,它至少还让人感觉有点希望。
电影《勇敢的心》里,斯特灵决战之前,谁都看出敌我悬殊,获胜概率极低,但威廉·华莱士质问苏格兰人:你们是愿意这样庸庸碌碌一辈子,还是愿意在这里换取一次机会,来为自己争取自由?这番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最终这群衣衫褴褛的山民,竟然不可思议地击败了英格兰大军。
虽然买彩票常被人揶揄为妄图不劳而获的发梦,但换一面来看,这在心态上其实也类似:人们不甘于就此按部就班地平淡一生,还是想要搏一次机会,差别只是他们对“暴富”的渴望超过了“自由”,或说在他们心目中,有了“暴富”才能有“自由”。到了这一步,买彩票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对普通人来说,那可能就是他们所能容易获得的仅有机会。
买彩票能解决生活问题吗?
早有研究分析指出,彩票的主力消费群体是流动人口这样“生活状态不稳定的人”。因而并非巧合的是,如今彩票销售表现最好的,大多是那些漂泊异地的年轻人集中的地方。外来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中,有6个都位列人均彩票额前十名;剩下的4个省份,广东、山东、河北也跻身彩票销售总额前十。
彩民也都知道,“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毕竟并不高,那他们为什么还要买?这或许是因为,那不仅给了他们一次机会,而且至少让他们失控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是可控的、自己能主动做点什么的。
普通人本能地感觉到自己的处境艰难,但既不理解这背后的复杂社会机制,也接触不到有力的资源来改命,那些自己无法左右的神秘力量,对你的生活却影响很大,相比起直接躺平的无力感,一些不甘愿的人还宁可追求一定的行动自主性。
美国人类学家郝瑞(Steven Harrell)认为,中国民间的命运观念是由较无力而宿命的“命”字与较有力而进取的“运”字组合而成的,前者是一种被动默认的宿命论,但后者强调主动把握时机、采取积极行动。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年轻人为什么选择彩票:如果说“财运”只能祈祷喜怒无常的神灵照顾一下自己,那么彩票的中奖几率至少看上去是有规律可循的。
社会学先驱马克斯·韦伯早在一百年前就指出:“人类已经驱逐了诸神,在早年间似乎由运气统治的一切,都被人变得理性化,变得可计算、可预测了。”他断言,世界将会被数学算法祛魅,因为到时“再无神秘、不可计算的力量起作用”,神灵不可捉摸的意志现在都只是概率问题。
想要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又不想努力提升自己,只靠寄望于一个奇迹般的小概率事件,这肯定是不现实的。皮尤调研2014年发现,当被问及“生活中的成功是否在很大程度上由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决定”时,74% 的韩 国人、67% 的德国人和 66% 的意大利人表示同意,而美国人的这一比例仅为 40%。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更多人愿意相信,成功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至少那些因素是可控的。
表面上看,这些彩民是想发一笔横财(“投资回报最大化”),但其深层的心理不如说是想通过主动的行为,把握、掌控外部环境中的机会,由此避免自己更糟糕的心理感受——毕竟,那种“我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是相当压抑的,而买张刮刮乐,结果如何且不论,好歹自己总是有所行动了。
就像有报道指出的,“彩票这种东西,已经从智商税变成了治愈人心的精神良药,那些遥远的、宏大的,摸不到、抓不着,人们唯一能握住的,可能只有一张具体的、小小的彩票:这次不中,那就下一次。”
虽然很多人担心彩票会诱发投机行为,让年轻人放弃奋斗,但如果仔细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彩民未必会迷恋于此,倒像是把这当作一种新型的风险掌控机制:把95%的钱用于保障生活之后,分出5%来做点风险投资,虽然也未必抱多大希望,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讽刺的是,一旦梦想成真中了大奖彩票,有时反倒是让人陷入更糟糕的处境。经济学家英本斯(Guido Imbens)等人曾研究发现,意外之财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彩票中奖十年之后,奖金平均只存下16%。由于是飞来横财,很多人惊喜之下干脆辞职、离婚去花天酒地,三分之一的中奖者后来都破产了。在美国不乏这样的事例:中了数亿美金的幸运儿,在短短几年内就挥霍一空,除了一时享乐之外什么都没留下,生活比中奖前更加支离破碎了。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此也很清醒,他们之所以买彩票,已经不是奔“发财”去了,倒不如说是它提供了一次从日常生活中暂时解脱的机会:只需要10块钱和20秒钟,你就能获得一次开盲盒的心理刺激体验。
有的年轻人甚至一买就是整本刮刮乐,哪怕有时“成本600元,回本只有50元”,但主打的就是一个“爽、解压和过瘾”。然而,这么一来,问题就变成了:人们已经对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不抱希望,有一些廉价的小确幸就能忍受生活。
真正的解决之道,应该是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这不能靠买彩票获得,而应当有更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成熟的心态。虽然不确定性没法就此消失,回报如何也仍很难说,但正因此,才更应该抛下功利心,“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如果能让年轻人更有保障,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把它做好,即便对个体而言,这未必能确保成功,但就整体而言,却会是一个能更好地释放人们创造力的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年轻人真的很“努力”
手相看你会不会一夜暴富
手相看能否一夜暴富
长期缺钱的人,往往有5种恶习,沾一个就要坏事
年轻人别躺着,持续向前努力
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让自己活的太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