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你一览1946年的长江三峡

1946年,美国摄影师德米特里·凯塞尔来到长江三峡,立刻被这里的美景折服,拍摄了大量峡江照片。他用了7个月时间,走遍了三峡每个角落,还乘坐飞机进行航拍,留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有历史研究价值。

通过这些老照片(黑白照片后期上色),我们真切领略到了70多年前三峡的雄姿和独特人文风貌。这些历史照片很值得收藏。

万州桥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70年),长33米,宽9.3米,高19.2米。毁于1970年的一次山洪。

搁浅在秭归新滩浅水区的货船,岸上的纤夫们将纤绳绑在货船上,齐心协力将其拉出困境

万县的杨家街口码头,江岸从上到下有几十级石梯。2010年10月26日,三峡大坝成功蓄水,永远沉入了水底。

这个位置是巫峡口,两座大山犹如两扇大门,江水从峡谷中流过。仔细看右侧,那里是巴东官渡口龙王庙。

这里就是40年代的瞿塘峡,江边壁立千仞,十分陡峭。崖壁上有“开辟奇功”、“天梯津隶”的题刻。

一艘木船,正劈风斩浪在湍急的江水中前行。

万县的万安路十字街口。照片中左侧建筑门楣上方写着“信泰旅社”,旅社门口是菜市场,立着很多肉架。

万县大街同心金兰会游行。前面几个小孩举着牌子,后面的人敲锣打鼓、舞龙相庆。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

秭归新滩南岸,一群纤夫正拉着纤绳,有一名身穿蓝色长衫的男子,他正在领唱峡江纤夫号子,指挥纤夫们拉纤。

人工开凿的盐井,四周用石块加固。七八十名盐工正用扁担从盐井里往外挑卤水,再将卤水放进盐灶熬制出食盐。

宜昌一座码头上,现在处于枯水期,码头上堆积着很多等待装船的货物。

万县一个码头边上,停着几艘木船。船身上有着相同的标识和不同的编号,看样子这应该是一个船队。

这是船舱内部的景象,里面的空间很大,功能齐全。船上有棚,不怕风吹雨淋。

在秭归新滩的南岸,有专门为纤夫们修建的棚子。滩头上的纤夫们不忙的时候可以坐在棚子下喝茶休息,恢复体力

长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岸上就形成了一个古镇。小镇上的建筑一座挨着一座,远处的大山笼罩在薄雾之中。

江面上驶来一艘渡船,船上坐满了老乡,也装满了各种货物。船工划着小船,从江面上从容驶过。

这是位于江边的一个造船厂,巨大的船体木龙骨已经成型,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夕阳西下,江面上两艘归航的帆船。船帆上缀着很多补丁,看得出这些船只在江面上航行了多年。

三名船工正在摇橹划船。常年的船工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古铜色的肤色,健壮的体魄。

峡江帆影,长江水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

万县苎溪边,万安桥始建于民国15年(1926年),由万县商埠局主持兴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师镜头下的三峡移民:130万人离开故乡,船上的人哭成一片
诗画:昔日船工纤夫苦,古老峡江遗旧痕
消失的三峡:1946年乌克兰记者镜头下的三峡
历史老照片:1909年,被水淹没前的长江三峡,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万州往事(三)
黎雄才 峡江纤夫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