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阳气与疾病
userphoto

2023.06.27 海南

关注
人体阳气与疾病 8.2分
读书笔记 整理下全书所有关于中医的一些理论
T.Chen

1、基本观点:

1、不管你的表里内外,四肢关节,五官九窍,五脏六腑,不管哪个地方,只要阳气不到位就是病

2、卢火神:扶阳就是两个:宣通和温补

3、但是所谓的亢奋就是,阳气不守往外越的一种表现,需要把它收敛起来。

4、温阳的方法,托透伏邪的方法,可以解决急症,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再深入研究探索,可以攻克好些个现代医学没有办法的东西。

5、对疾病的理解要和大环境联系起来,大家普遍吃不饱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中气不足,凡是病,直接用补中益气汤,都可以调节。所以中医这个辩证,一是看大环境,二是看具体的人。在大环境下哪一点有问题,就调他这个点。

6、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血能不能在血管中运行顺畅,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来推动,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杂谈

1、牙龈出血,就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和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2、月经期间受寒,用温经散寒的方子,很快就好了

3、胆总管结石,要看病人偏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先用大叶金钱草,每天120克,熬成水喝,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病人非常虚弱,一副药之内不能软化,肯定是阳虚,把这个方子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4、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阳气就发,在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想要治疗就吃“桂附理中丸”,再一个,夏天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任何时候都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5、治疗肝炎,用清热解毒,正常之后,一段时间又会反弹,就是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康复起来更困难。

6、抑郁症基本都是四逆汤,逐渐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汗,就有说有笑了。

3、发热

高热不退,是寒气进入人体之后,人体阳气抗争,然后发热。

发热之后,吃西瓜,冰块,大量抗生素把表面的发热暂时消下去,但是寒气并没有出来,所以出现长期发热,并且一旦遇到同样或者适当的环境还会复发。

4、肿瘤

肿瘤最早是阳虚,阳气虚了之后结成小块,然后逐渐长大,

5、阳虚

南方人 阳虚寒湿证十之八九

阳虚表现怕冷,脸色一般是苍白灰暗,人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特别容易感冒,食欲不好,或者拉肚子。

病因:

a)空调产生的寒邪,阴寒之气进入人体,尤其是一冷一热,把寒气一层一层地压在体内。

b)冷饮,或者生冷的东西

c)南方属火,大气候就是热,加上本身阳气的释放,内里就空虚了,所以损伤阳气比北方多。

d)熬夜

寒邪一直在身体就会容易得病,比如头疼,慢性鼻炎,阴暑证,常年感冒,痛经,还有就是无缘无故泻肚子,或者吃东西受寒后又吐又泄。另外就是高热不退。

另外身体虚弱的人,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疼痛带有抽搐的性质,因为寒主收引(收缩,牵引,内敛),感受到寒邪之后,阳气一时抵抗不了,就容易收缩。

阳气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肾气是元阳,命门真火

阴寒内盛也会出现假阳证,想喝冷饮,但是喝完之后,会进一步加重。有些病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必须把脚放在冰上才能睡着,好像热得很厉害,实际是虚阳外越。用四逆汤。让阳气回到下焦,两三付药就好了。

空调病下严重情况:

  1. 走三,五步路喘口气
  2. 吃东西非常少,吃多少拉多少
  3. 怕风,穿棉衣,棉帽

这就是空调把伤害阳气的严重性,把阴寒之气一层层挤压在人体三阴经最底层。

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的阳气不能到达,那就是病,就治疗这个就行。阳虚,寒湿的人啊,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在临床一定要注意辩证。比如糖尿病,不能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要用金匮肾气丸,主要是从三阳经的那个阳方面来敛,而不是去大量添水,那个水火平衡了,但是阴阳不平衡。就是因为阳虚,阳气是主导,阳虚造成了不平衡,所以还是要助阳,你把阳虚扶得差不多了,阳旺了以后,阴阳自然就平衡了。

6、高血压

一般是先天阳虚,阳气不足,加上后天失调

人的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头为诸阳之汇。)高血压是因为浊阴窃据了阳气的位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不是所谓的肝阳上亢。三阴:肝,脾,肾三经的阳气过于虚了,需要把浊阴疏散和扫除。

血压高是机体有了阻滞,因为有阻滞才需要高压力,才能供养末端。西医的降压药会是机体末端始终处在缺血状态,于是就是持续血压高。而用麻桂给了助力,使血液冲到末端,压力自然不需要存在。

7、脾胃

阴阳是浑然一体,互相融合。人的元气从出生之后就是浑然一体,先天和后天有所区别但是又互为其根。脾胃是后天之本,脾属土,土生万物,灌溉四行。如果脾胃不能够健运,五脏就会失样。最后就是后天之伤,损及先天之阳,动摇生命的根基。

受伤原因:

  1. 出大量生冷食物
  2. 生活不节制,房事过多
  3. 生活过于疲累
  4. 思想过于复杂,压力大

8、春夏养阳

人是大自然大气所生万物的其中一种,人的身体和自然界同步的。自然界是春温夏寒,秋凉冬寒。

那么冬天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到了春天,阳气慢慢生发,万物复苏,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到了夏天,阳气又进一步生发。所以春夏耗费的阳气最多。

人的生命和动植物的生命也是一样,在春夏需要消耗很多阳气,所有这个时候强调养阳,要不断补充,保护阳气,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不要再伤害阳气。

9、阴阳平衡的错误

《内经》、《易经》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

阴是包括了人体所有的器官,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分

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阴必须在阳的统率下,而不是平起平坐,阴阳平和的。

所谓的平和也是阳气主导下的

”阴平阳密,精神乃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所以阳气必须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密。

10、养阳

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要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

治病用药切不可伤阳。

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

人的各个不同生命阶段表现:

  1. 小孩时候,阳气旺盛
  2. 到成年以后,阴阳平衡
  3. 老年之后,无缘无故流鼻涕口水,眼泪,就是阳气衰弱,是去统帅作用

所以老年人发生心脏病,心衰的时候,关键就是救阳,补充阳气。

治疗大出血:“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当所急固”。大出血之后,损失的血虽然不能马上生出来,但是一旦阴损阳气,阳气一散,就是生命终结。但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就可以救。

所以“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广东和广西喝凉茶很普通,很多人都是喝凉茶喝出病的。他们不知阳虚,以为嗓子疼,脸上长痘是上火,就去喝凉茶。其实不行的,容易成终身疾病。舌头红,喉咙痛,起痘,那个是由内向外自我修复的一种机制,已经启动了,再喝凉茶把他压回去,不就是成了终生疾病,怎么好的了。

中医讲“从治”,有“正治”,'逆治”,“逆治”就是你表现为热,我就用寒,“从治”就是顺其势,他本来就是个热证,一大片的热象,然后你用热药,把它引回到他应该去的地方。《内经》讲“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个位很重要,这个相火应该在什么地方呢,君之下,水之中,如果他离开了水,跑到这个君前面或者上面去了,实际上就是你不应该跑上面去,你应该回去,但是它脾气很爆,你要顺着来,你不要揍他,要引导。

有一个病例,从小喝可乐,健力宝,一个月喝了30箱,体重增加了8公斤。月经也不正常,畏风冷特甚,我断为三阴阳虚,寒湿凝阻。唐代王冰注释《内经》时讲“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遂开了我书中的“温氏奔豚汤”:附子 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稻穗入药),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因痛经,巅顶通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休养半月,共减重22公斤,面色也由灰暗变成红润,人也轻灵活波,痛经也好了。

一切肥胖皆寒湿淤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据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以及冠心病心衰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现代人就是因为阳气不够,阳气应该周游全身,通过阳气的升降,来调节人体,使人的整体不受侵犯。这就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混元之气,就是脾气和肾气加起来的那个元阳,你把阳气保护好啥病没有了。

11、肿瘤

肿瘤是阳虚产生的,阳气虚了之后慢慢结成小块,然后逐渐长大。

治疗肿瘤时还是从阳气上下功夫,保住病人的阳气,再让肿瘤继续缩小。使病人和肿瘤共存。

然后等阳气旺了,就可以攻下

需要很长时间调理

12、肺结核

之前用朱丹溪的理论滋阴降火。

痨瘵是先损伤脾气和胃气,然后耗散元阳,导致病人不断发热。他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加水,把火扑灭。让水火平衡。

但是我用的是“青蒿鳖甲汤”治疗所谓骨蒸潮热的(就是热气从骨头出来,热烘烘老是退不了的)结果后半夜病人就气喘,来不了气,知道这个方子用错了,赶紧把红参打碎,煮汤一口一口喂,初步稳定,然后用四逆汤,先救阳,再用'参附龙牡救逆汤”。一下子潮热退掉了,直到4个月后去世都没有发热。

但是因为病人双肺空洞,全身衰竭,所以最后还是去世了。

13、滋阴降火的坏处

滋阴降火的过程就是把胃火进一步损伤了,最后连元气都保不住了。

所谓的热应该是“相火离位,土不伏火,元阳虚弱”。这么一种外散的表现。你从这个角度去收敛他,就把他敛住了。但如果不是在生死关头你是体会不到这一点。

14、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从《易经》开始,到《内经》,到《伤寒论》,到《神农本草经》,一线贯穿。对古代的儿科,妇科,温病学提出批判。

a. 他的理论源自于河图洛书的五行理论,直到他去世前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b.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行中土既可以灌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远远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

c.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是用本药医治无效的,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先天阳气是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无延

d.河图体现了中医的医易结合以及伤寒论的全部奥秘。包含了中医的全部道理。

e.他的观点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f. 本气是元气,混元之气,就是人生下来之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十二经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就是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没有中气的维持,不断供养,五脏无所养,最后阳气无法生存。

g. 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病都是因为中气的升降变了。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了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的地方)受损。所以中医治病就是以本气为主,以人为本。

h.任何病,本气强的,受邪从阳化热,化实,本气虚的,从阴化寒化虚。

i. 有些病受外因伤害,但是不知道是哪些外邪,这个时候首先建立和巩固他的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皆禀气于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通俗地说就是你首先让他吃得下饭,他才有抵抗力

j.再一个是肾气,脾肾为人身两本,治病要以固护两本为第一要义。

k.脾胃如釜,就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是肾阳,就是锅下的火,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水,火力不够,食物和水熟不了。所以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锅底之火,保护少阴经的那个元阳,元气不要走散。

l.脾属土,凡是脾胃病,假使理中不效,速用四逆。四逆汤是回阳的,补肾阳,所以就是补火生土。

m.中气尤可救,肾气伤,就是拔阳根,从根拔起,生命终结。

15、中风

和正气虚有关,疲劳过度

中医治疗中风,并不分内外。他有形有症,你就根据这个形和证判断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如果牵涉方面多,你就考虑轻重缓急。

基本方法就是大小续命汤。

大小续命汤就是孙思邈自己中风之后,口述一个方子,让徒弟磨成粉,做成煮散。一天吃四服,吃了十天十夜,第十一天就他自己起床了。这个方子最后被录入到了《金匮要略》。

方子具体如下:

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

组成:

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 各90克

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 茯苓 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 各60克

透明生石膏 150克 生白术 120 克

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

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

  1. 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 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

  1. 中风急重症
  2.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 风痱(原因不明瘫痪)

特别说明:

  1. 此方是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十几年治疗中风的方子,没有任何副作用
  2. 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
  3. 方用绢布,意在但取火气
  4. 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我中风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到目前的程度

清末民初的中西汇通派认为中风是肝阳上亢,治法就是镇肝息风。

但是所谓的亢奋就是,阳气不守往外越的一种表现,需要把它收敛起来。

至于喝了药之后的休克情况。《内经》说“药不瞑眩,厥疾弗廖”就是你那个药下去以后,恰好和你的这个病机相合,正邪相争,那个过程你就会晕过去。不过时间很短,不到一分钟。这个就是吃药以后,调动了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外邪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个反应越剧烈你的病好得越快。

16、风心病和肺心病

风心病和肺心病

病机: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没有力气把邪气撵出去,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

阳虚占十八九,阴虚百难见一,寒实为病十占八九,火热为害十中一二。很多都是真寒证,又有很多假热证。所以辩证一定要准确。

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是病,这个可以概括所有病的主要病因。

来路:都是太阳病,是外感表证,最开始都是很轻。

病是怎么来的就要怎么散出去。病既然是太阳经来的,就要通过各种方法从原路透发出去,病就好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看表面是不对的,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内经》“邪风之至,急如风雨”,邪气入侵人体,急如风雨,防不胜防。《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寒邪侵犯人体之后,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腑入脏,进入到最深层了。这个时候,医生或者病人认为表面症状解决掉了,病就好了。其实很多病,只是把表面的症状去掉了,内邪还咩有完全去除,每次留下一点,日积月累,如果辩证不准确,就给病帮忙了,病越来越深,越来越重,所以《内经》说“上工取气,救其萌芽”

《伤寒论》中关于太阳经的讨论最多,病在太阳经很容易误诊。治病的时候,错了,宁可错在误补,不可失于误攻,误补尤可解,误攻则噬脉莫及。一旦错了,就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伤寒论》关于太阳经的内容,很大一部分不是直接资料疾病的,还是针对误诊的人所采取的补救方法。

我们知道了来路,就知道了该怎么把疾病散去,让它从哪来,回哪去。

治病需要关注前因后果,体质强弱,否则就会治标害本。比如治疗外感病常用汗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首。汗法不仅仅出汗,而是开玄府(打开毛孔),通利九窍,托邪外出。

诸证解表多用麻黄汤。但是用麻黄汤治外感,犯了头疼医头的毛病,因为麻黄汤属于汗法,要伤人元气。现代人的本气无一不虚,所有外感病都会伤到内在。所以不能单纯解表。麻黄汤之内的就尽量不用了。

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说的太阳少阴同病。就应该固本气,开表闭,就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

肺心病和风心病就是按外感内伤同时发病,这两种病的症候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身痛。风心病就是《金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心病,就是小青龙汤证的虚化。所以我就是用这两个方子为基础,结合病人当时体质方面主要的缺陷,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

这个方子凡是出现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治风心病常用方:

生北芪120~250 g,制附片45g,制川乌 30g, 黑小豆 30g 防风 30g 桂枝 45g 赤芍 45g 炙甘草 60g 麻黄 10 ~ 45 g 辽细辛 45g(后下10分钟)红参 30g 蜂蜜 150g 生姜 45g 大枣 12 枚 九节菖蒲 10g

(伤寒论麻黄汤的剂量是3 两,折算下来是45g。这么早里奥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我在最早的时候45g 麻黄另外煮,按照伤寒论的方法,先煎去沫,一两以上的麻黄,水开了一分到一分半钟左右上边有一层沫,去掉,10g 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一边,用本方的时候每次兑麻黄汁的三分之一,得汗之后停服,去掉不用,有些人45g仍然不出汗,特殊病要到120g麻黄才出汗)

以上并不是乌头汤原方。我自己初用附子和川乌的时候,没有把握,自己煎药来尝,尝到多少分量的出毛病。万一发生中毒,准备了绿豆汤和蜂蜜。

治疗肺心病常用方:

肺心病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要用附子,细辛。

麻黄10g ~ 45 g,制附片 45 ~ 200g 辽细辛45g,高丽参15g(研粉冲服)生半夏 45g

高丽参为什么研粉冲服?因为散剂比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慢提到上边,对于喘证有用。

生半夏,书上写一克,但是我每月平均用30~50 公斤,绝对不会出问题。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因为制出来的都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另外根据《神龙本草经》,半夏治病是辛以润之,为什么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下,洗下来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个就是通大便的。

凡是辛的东西都有润的作用,产生津液,附子大辛,可以生津液。左季云老先生评价附子就是通阳生津液,阳阴长,卢火神的观点也是,阳不生,阴不长,所以生半夏绝对无害。

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

干姜 30g 五味子 30g 制紫菀 15g 制款冬花 15g 柯白果打 20g, 肾四味各 30g 炙甘草 60g 桂枝 赤芍 各 45g

17、破格救心汤

是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东西,之所以加山萸肉,龙骨,牡蛎,主要是为了敛,四逆汤,虽然是以炙甘草为君,2两炙甘草仍然不能扶土,扶土的意思是用土来覆火,阳气回来以后不久又散了,就是因为三阴里头厥阴病开得太厉害,疏泄过剩,阳气一回,相火又散开了,所以用山萸肉敛厥阴之气,治疗心衰,在四逆汤类方里头,这是比较靠谱的一个方子。

18、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机不一样,根据症候归纳分析:主要是痰,湿,淤,浊,邪踞胸中阳位,和高血压的道理一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是诸阳汇聚之地,那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如果被邪气所包围了,就是阳气不到,阳气虚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绝对不是阴虚火旺,如果用那个方法对待这一类病就错了。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薤白30g,加白酒2两(薤白要事先浸泡),雪丹参 120g,檀香,降香,沉香各10g,砂仁泥 30g 桂枝 45g ,桃仁泥 30g,麝香 0.5g (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这方子有十八反,半蒌贝蔹以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很快。

中医治病就是在保护,启动病人自我修复的功能,相反相激,调动机体自身对抗外邪的力量。所以用附子剂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或吐或者泻,都是人的元气在逐渐恢复,可以和体内的敌人干仗,正邪相争不是坏现象。

治疗冠心病的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19、补肾和保健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伤寒论》里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长期服用,就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延年益寿。

或者用“金匮肾气丸”,但是不要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每次5粒,把他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把好些个肾虚的症状扭转过来。

金匮肾气丸是不能经常吃的,但是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以吃金匮肾气丸。刚吃会有一段时间血压会上去,是正邪相争,过一段时间就好。

金匮肾气丸处于《金匮要略》,方中含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功效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20、脉象

脉象这个东西,要做到看出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比如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数不但主寒,还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的这个脉搏跳到100次以上,甚至200次,这个时候阳气没有了, 完全外散了。这也是数脉,但是这种脉是绝对不能用凉药。

数脉,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有时候身上哪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时候病人会表现出一个反象,一个假象。比如肺结核的病人,脉搏在100次以上,能有数脉热气,元气都散光了。

迟脉,迟脉主寒冷,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脉也会很迟,这个时候就要去通腹,用大承气汤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要扶阳气,但是特殊的就不能一样治了。

不关要知道脉的强弱,快慢,还需要结合望诊,比如面色晦暗,但是脉很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证。 数脉不但主寒,主虚,而且主亡阳。还有浮脉,浮主表,但是当人阳气外散的时候,这个浮绝对不是表证,如果你按照表证给他治疗,用麻黄,桂枝,那就完了,要用四逆汤。

脉象的正局当然好看,但是十有八九都是变局,正局表现得很少,尤其是现代病,脉象就是恰恰相反的,看他热证,肯定是寒证。最好还是《难经》的脉法。人的脉象,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一个循行的路线,循行到哪个部位不通,就会出现很突然的变化,就是哪个地方有病。

21、阴阳理论

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是错误的。

《内经》“阴虚出盗汗,阴虚生夜热”两条,“阴”指的不是阴,阳,而是指五脏。头一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脏,应理解为肺气,阳两虚,卫外失固,第二个阴指的是足太阴脾脏,土壤不能敛火,虚阳外散,当温之敛之,“甘温可除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阴病
大医李可的掏心话——万病至简,只需固本强元 (二)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四
杂谈高血压 作者:医者佛
李可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第60 讲 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