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 | 元素与人类文明(1)
userphoto

2022.08.18 甘肃

关注

上次看玻璃展翻参考书时看到了这本《元素与人类文明》,很有意思,作个读书笔记。

书名: 《元素与人类文明》

作者:   孙亚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选取金、铜、硅、碳、钛五种元素,展现这些元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发现元素规律,探讨“元素”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图源网络

欲望的化身

金是人类发现并应用的第一种金属。

金的元素性质极其稳定,不易被氧化和腐蚀,是地球上极少数历经几十亿年,依然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的金属之一。

金的颜色是璀璨的黄色,无论是块状还是粒状还是粉状,它都始终闪闪发光——不变如太阳的光芒。

古代中国金器

自然界中,各大洲都分布有游离态的黄金,甚至天然的金块,以极高的辨识度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人类崇拜太阳,五六千年前开始,从非洲的古埃及、亚欧大陆的两河、古中国、古印度,到美洲的安第斯,所有古代文明都对发出太阳光芒的黄金充满崇拜和热爱,也都留下了各种黄金遗产。

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和耳饰

古代阿富汗金器

美洲安第斯文明金器

金子为什么是黄色的?这个问题在古代很简单,因为它代表太阳。但现代科学出现之后,这个问题却困扰科学家多年,最后借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才得到答案。

金属颜色是由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所致——太阳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原子核外的电子会吸收一部分光,从而跃迁到更高能量的轨道上。如果吸收的光线正好位于可见光区,那么金属就会呈现与这种光互补的另一种颜色。

金元素处于周期表上第六周期79号,序号(原子序数)越大,电子运动速度就越快,引发“相对论效应”(最外层电子运行速度超过光速的50%,导致质量比静态高出约20%,电子状态改变导致元素性质改变),外层电子运行轨道收缩势能降低,内层电子轨道外扩能量提高。原子内外层轨道的能量差缩小,导致电子跃迁时所需的电磁波波长更长,从不可见光的短波变成了可见光区的蓝光波

吸收蓝光后,金就反射出与之互补的金黄色,这种颜色在所有金属中独一无二。

不变如太阳的黄金很快被各个古文明当作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进而用作货币(美洲文明除外,始终只作为权力标志),在各大陆上流通,成为高端和稳定的支付手段(日常使用以低一级的银币铜币等为主)

古中国金印

古罗马、贵霜帝国等金币,图源网络

同时,黄金在人类心目中也成为高贵、神圣和完美的象征。

数学中的完美比例被称为 “黄金分割”,竞技场上最高的荣誉是 “金牌”,最多佩戴的首饰是金饰,最显富贵的装饰是金碧辉煌,甚至形容感情稳定都是“情比金坚”。

黄金在地壳中的储量并不丰富,无论人类的技术水平如何发展开采量始终相对稳定和稀少

人类对财富的追逐永无止境,也就始终在寻找获取更多黄金的途径,或梦想点石成金,或寻找新的矿藏。

“炼金术” 起源于古埃及和古希腊,是一种将贱金属转变为贵金属的神秘技术(例如用“灵药”把铅变成金),早已失传。7世纪被正在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发现,急需财富的帝国召集大量科学家翻译研究古希腊文献,试图还原这古老的技术。

结果当然是失败,但阿拉伯学者也在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提纯酒精、如何制作氢氧化钠(发明香皂)、如何提纯硫酸、如何做定量研究……并由阿维森那这样的大师(《医典》作者)整理成文,为后人留下大量研究文献。

ps:古代中国的此类探索重点在于为帝王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并无多少炼金需求。

pps:阿拉伯帝国这项工程的真正成就在于,为经历蛮荒的西方世界找回了古希腊的医学、哲学、数学、天文学,为几百年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2世纪起,欧洲基督教世界通过阿拉伯典籍找回了古希腊的思想和技术,在炼金术方面,用“哲人石”的概念替换阿拉伯语中的“灵药”,向古希腊哲人致敬(也就是哈利波特里的魔法石),炼金术也逐渐风靡欧洲,就连牛顿也曾沉迷于此。

《炼金术士萨恩迪沃基乌斯》扬·马泰依科,原书插图

直至17世纪,实验仪器和科学素养逐步成熟,炼金术也才重归魔法。

点石成金的炼金术虽然失败,却为人类埋下了现代化学的种子;而对“新”矿藏的疯狂追逐,则导致了美洲文明的毁灭。

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黄金国”的传说便吸引着无数探险家和亡命之徒来到新大陆,不过一百多年,自诩文明的殖民者在黄金的光芒下,用枪炮和病菌将印第安人几乎屠戮殆尽,金银矿藏丰富的美洲,成了以西班牙为首殖民者的天堂。

黄金就像是一面照妖镜,一切套在野蛮身上的文明外衣,都只不过是层透明的遮羞布。

滴血的黄金毕竟带着诅咒,在金银矿上躺平的西班牙很快衰落,再也未能找回曾经的辉煌。

美洲安第斯文明巨大的金面具

古代社会使用黄金作为货币,现代社会的货币体系也同样以黄金为锚。

一战之前,世界通行的是金本位,二战后美元崛起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依然以黄金作为基础锚定(美元也就被称为美金),直至70年代体系崩溃,黄金才不再与货币和汇率绑定

汉语中的经济名词大多带 “金”字,比如“金融”、“资金”、“现金”、“金库”、“金额”……

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高贵,黄金也终于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比如以其耐腐蚀和导电性作为智能手机电路中的导线,或以其良好的延展性制成极薄的金箔用于科研,但这些需要的用量都极小,一枚金戒指的含金量就够做几十万台手机导线的。

虽然已经不再作为货币,工业金的用量也极其微小,但人类依然停不下追求黄金的脚步。

各国央行仍然在维持黄金储备,黄金首饰依然受到追捧,年轻人甚至开始流行攒 “金瓜子”。

沙里淘金效率实在太低,高品位的金矿也早就开采殆尽,于是20世纪,危险的 “湿法炼金” 技术开始应用,剧毒的氰化物成为炼金的主角(2000年罗马尼亚和福建的事故曾对人与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湿法冶炼是一种通过溶液分离金属的技术。由于金的化学惰性,只能使用与金属之间具有特殊亲和力(配位能力)的氰离子。金元素会为了与氰离子结合而与氧气发生反应,只要有空气和水,氰化钠就可以溶解游离的金颗粒,使金粉与岩石沙土分离,得到的黄金溶液再经过还原处理提纯出黄金。

如今,黄金的主要用途还是充作资产,并且是最强的避险资产,所谓“乱世黄金”,看看这几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就一目了然:

国际黄金价格走势图,图源网络

依然如马克思所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下章待续:铜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为自拍。

相关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提取黄金,他煮沸5500升尿液,意外发现改变世界的新元素
现代人类有炼金的技术了吗?
为什么世界上所有文明发展到最后都认可黄金?
【028】《元素与人类文明》:化学元素与人类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天下】炼金师煮尿炼金,黄金没炼成,意外发现一种新物质,比黄金还宝贵!
金子是一种金属,不能吃不能穿,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它,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