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伊秉绶横额“视己成事斋”考析

“视己成事” 原为“视已成事”,语出《汉书·贾谊传》: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原意言参照以往官吏所办之事,循例而行。此处易“已”为“己”,即有不循常规,独立思考,自我树立的意思。一字之差,点石成金,新意翻出,境界顿有云泥之别。这与伊秉绶的艺术创作思想也是吻合的。

隶书纸本横额“视己成事斋”,题识:“嘉庆十七年,古馀先生属题于南昌郡斋,弟伊秉绶”。尺幅:34×160cm。钤印:秉绶之印(白文)、东阁梅花(朱文)、叶恭绰印(朱文)、遐叟鉴定(朱文)、南雪斋(朱文)、味闲(朱文)、天衡铭心之品(朱文)。现藏于韩天衡美术馆。

伊秉绶丁忧服阙后有两次赴都补官,第一次是嘉庆十七年行至扬州病发,即因病急返,放弃北上,折返回乡。第二次是嘉庆二十年,抵扬州滞留五个月,直至病逝于扬州。

两次的行程都是由闽入赣,经南昌至九江,顺长江而下,至扬州再图北上。沿途“求书者多,故所过都会辄留数日”( 李赓芸《过扬州吊故守伊墨卿》自注),乃至逗留数十日。一路新朋旧友、士人粉丝 “即有太守来之信,闻之欢喜无量。此间都人士之相望,固不待言……兹往赴相迎,故一切相思之忱,俱待悟悉,而惟此迫欲见之意,有不禁踊跃其诚而出之者……”,“大抵会必有诗,饮无不畅”(吴锡麒《寄伊墨卿书》),“与一时名流倡和,人得其一诗一字,奉为至宝”(《清史列传》卷七二本传)。这两次出行俨然明星巡演,人气沸然,伊氏墨迹得以遍留江南。

题识:“嘉庆十七年,古馀先生属题于南昌郡斋,弟伊秉绶”。

此件伊秉绶横额隶书即作于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第一次赴都途中,其时伊氏五十九岁。由闽入赣北上的第一站都会就是南昌,从暮春到入夏(三月至四月间),在此逗留约一个月。这次接待伊秉绶的地主是同年江西布政使陈预(笠帆)、两任南昌知府张敦仁(古馀)和刘若璪(新岩),这三位地方长官与伊秉绶皆有渊源,秉绶皆有诗、书相赠,而书法皆成传世名作。

此件“题于南昌郡斋”“视己成事斋”横额的获得者,即题识中的古馀先生,就是时摄南昌府事的张敦仁。伊秉绶《诗钞》卷六存《南昌赠张古腴(馀)太守敦仁》二首,即作于此时。

张敦仁(1754-1834),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馀,号古愚。泽州府阳城(今山西阳城)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宦海生涯四十年。嘉庆十年(1805)伊秉绶任扬州府知府,接替的前任就是张敦仁,张调任江宁府知府,张之后曾两度摄南昌府事。张敦仁为官公正廉明、卓有政绩,更难得的是他从未中断一般为官者不屑一顾的数学研究,称得起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文献学家,著述颇丰。其晚年寄寓江宁,卒年八十二岁。有趣的是,在张敦仁之后曾续任江宁府知府的金石古籍收藏家李璋煜亦颜其斋曰“视己成事斋”,有 《视己成事斋官书》六卷传世。

另一位南昌知府刘若璪(新岩)字黼庭,号新岩,湖南长沙人,乾隆四十九年甲辰进士(与秉绶第一次会试同科,亦称同年),由庶吉士官员外郞、翰林院编修、官江西南昌府知事等职,擅书。这次南昌府会面,伊秉绶为刘若璪书隶书四言联“经经纬史,仁仁义宜”。书为新岩先生年丈教正。壬申立夏,年弟伊秉绶。”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这年立夏为三月二十六日,可以确认“视己成事斋” 横额的准确创作日期应在此前后数日。

隶书四言联  伊秉绶  书

张敦仁道光十四年卒,卒后其所藏古籍书画流散,道州何绍基曾得其金石拓片数种。这件隶书“视己成事斋”也应于是时散出,不久被道光咸丰年间广东大鉴藏家伍元蕙所得,钤印“南雪斋”。 后又经近现代书画鉴藏大家叶恭绰先生递藏,钤印“叶恭绰印、遐叟鉴定”,愈显珍贵。

秉绶之印(白文)

东阁梅花(朱文)

叶恭绰印(朱文)

遐叟鉴定(朱文)

案:伍元蕙(1824-1865),又名伍葆恒,字良谋,一字俪荃,号南雪道人、迂庵主人。广东南海(今属佛山)人,清道光咸丰年间鉴藏家。富收藏,精鉴赏,工行书。藏书楼室号斋号有南雪斋、南雪楼、澄观阁、听香楼等。晚得倪瓒真迹,结屋藏之,遂号“迂庵主人”。辑刻《南雪斋藏真》十二卷、《征观阁摹古帖》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此作被韩天衡先生以四百元购入,钤印“天衡铭心之品”。2011年韩先生将此捐献国家,变私器为公器,现陈列于韩天衡美术馆。2014年伊秉绶隶书横额“遂性草堂”(尺幅为44.5X130.5cm)在某拍卖会上以两千三百万元成交,一字价值约达六百万。

南雪斋(朱文)

味闲(朱文)

天衡铭心之品(朱文)

伊秉绶隶书以静穆朴厚、古拙大气见称,于清代隶书中兴之际独树一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称其:“启碑法之门,开山作祖”。《国朝先正事略》谓其“隶书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伊秉绶的夫子自道“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这一组关键词尽道其书隶诀窍。

伊氏隶书早年笔画较粗壮,晚年渐趋瘦劲。此幅横额为秉绶临终前三年书,笔道之瘦减挺劲实不多见;以细劲笔道书少字五尺横幅而能神完气足,则更不易。秉绶匠心独运,纯以单一的提笔中锋线条,完成字内字外空间的虚实架构,俨然高度提纯的极简主义设计,摒弃一切繁琐的细节装饰,注重空间和形体自身的整体营造;以外在形式最简洁的表达,达成视觉形象的突出;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高妙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极古典而极现代,堪称伊氏隶书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落款行书亦点画瘦细紧结,体势疏朗流动,自臻妙境。

隶书八言联  伊秉绶  书

另一件伊秉绶为刘若璪书隶书八言联“文章尔雅训词深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题识“书为新岩先生同年三兄大人诲正,汀州年弟伊秉绶”),亦当书于此时;同时期无上款隶书五言联名作“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 题识“壬申暮春,伊秉绶”),当书于此之前月余,都可以充分印证伊秉绶此时期瘦劲独特的隶书风貌。

李贺有诗“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以喻伊氏晚年隶笔,其庶几乎。

隶书五言联  伊秉绶  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散之《隶书俾寿八言联之一》
童衍方:艺苑清赏(图)
四明向缙“书画皆工”
解树明丨​顾颉刚批校本《新学伪经考》及其学术价值
吴让之篆刻欣赏
元 邹复雷 春消息图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