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世文豪——蔡氏父女与他们的旷世书法

1978年时,有一部话剧重演,热情的观众竟把广场的南墙给挤倒。

这部话剧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焦菊明先生导演,以才女蔡文姬为名的历史剧。

●《蔡文姬》旧剧照 《蔡文姬》风靡一时,是当时名声赫赫的大剧。

蔡文姬这个名字,我们是熟悉的,或是读过《三国》中她的事迹,或是了解过她的《胡笳十八拍》古琴曲。

殊不知,蔡文姬也是一位书法名家,能与其父蔡邕明月争辉。

乱世之中,蔡邕与才女蔡文姬,先后诞生出了怎样的书法奇迹?

01
蔡邕

理论观念存历史,飞白窈窕在人间。

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文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转,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历任侍御史、尚书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

●蔡邕画像与其生平

《大雅·卷阿》曰:“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后半句是指凤凰的清啼。

伯喈,是蔡邕的字,寓意独特且清奇。

可惜他的书法作品大多失散在岁月里,仅存凤毛麟角。

蔡邕的真迹自唐时便罕见,现今流传于网络之上的,良莠混杂,难辨真假。

但大家风度不为数量多少、声名远近所限制,在残石碎片《熹平石经》之中,便能略见蔡伯喈的书法造诣: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为东汉当时的标准字体,结构平稳,姿态雍容,有方整雄健之美。

蔡邕当时还首创飞白书,流传千古,历代世人争相模仿。

●飞白书赏,各有千秋。

在千百年之后,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他不仅能将飞白笔力玩转于题跋、落款之中,又将飞白技法引入绘画之间,独辟蹊径,创建卓殊稀罕的赵氏画风:

●飞白绘法,使得画作整体意韵清净

“飞白”,主要运用在石头之上,用散笔却有排笔效果。

蔡邕的飞白书,有皮、有肉、有灵,糅进画卷中,也独有风韵,清润莹丽。

另外,他提出的“书法笔力、势形相依”等观念极富前瞻性,为人又高洁出尘,精通文艺,状如谪仙。

这些我们姑且都不论,历代名家们早已将其说尽赞尽,也总以蔡邕为原型塑造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三国演义》蔡邕

温庭筠 赋诗《蔡中郎坟》

戏曲《琵琶记》蔡伯喈

郑光祖《王粲登楼》丞相蔡邕

部分评价:

马翁淑:博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乃失人望乎?

王应麟:蔡邕文,今存九十篇,而铭墓居其半。曰碑,曰铭,曰神诰,曰哀赞,其实一也。自云为《郭有道碑》,独无愧辞,则其他可知矣。其颂胡广、黄琼,几于老、韩同传,若继成汉史,岂有董、南之笔?

陆机:彼洪川之方割,岂一等之所堙。故尼父之慧训,智必愚而後贤。谅知道之已妙,曷信道之未坚。忽宁子之保已,效苌淑之违天。冀澄河之远日,忘朝露之短年。

……

●历代书法名家、文人对蔡邕的赞誉,与蔡邕的文学形象创作。

在《九势》中,蔡邕提到,书法本源自自然,具有天然美,所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也。这与他在《笔论》中提到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意恣性,然后书之”相契合,要舒散个人感情,怀天地俊秀。

这是我们这些爱好者,在习练书法时,能借鉴蔡邕的两点,而并非是一味的临摹技巧,是要领会其释放情绪的能力,还有着笔于万物的眼界。

其实,中国文字、书法历来兼并建筑美与人体美,方圆宽窄比例极佳,一直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并以此借鉴创作。

来自旧金山书法艺术家Nobuhiro Sato与摄影师Haley friesen合作完成的特色书法摄影,具象展现出书法中的人体柔韧美:

●图源“最美字体”微博。

蔡邕的书法造诣深厚,也不知不觉地浸润、影响着他人。他的女儿蔡文姬,就颇有他的风范。

02
蔡文姬

承父遗志,传其精魄。胡笳声声,乱世佳人。

“人先知有姬,方觉父蔡邕。”

人们历来一直对旷世佳人——蔡文姬报以赞许的眼光。她的熠熠光辉,甚至可以掩盖过自己的父亲。

蔡文姬的原名为蔡琰,她这位才女姝人的一生,可谓曲折跌宕。

先是亲葬第一任夫君,后再被胡虏掠去,归来时又嫁屯田令,后夫君又遭刑罚,无日安稳。

 

●《文姬归汉图》,清代李坚

先不必为她扼腕叹息。

正因世事的历练,使得她的文学、音乐造诣更上层楼——《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的诞世,使得文姬名垂千古。

除了文学与音乐,蔡文姬自幼便承其父的光华,笔下也能据万钧之力

●蔡文姬书法《我生帖》拓本

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刘熙载,他在《艺概》中说:“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力固之。”

蔡文姬的书法,有力的同时,绵延流动,神韵独特,形态变化多端。相比父亲的书法更有生气,含隶书之笔技,怀女儿之柔情。

她字势生动的同时,细腻处,却犹见不安感。

东汉动荡的时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蔡文姬的运笔,大时代的紊乱总牵动着个人的愁思。

但若无苦难磋磨,便无文学家蔡文姬的才思敏捷;若无父亲教导传授,就无书法家蔡琰的笔法生动。

历史上的女性书法大家,除了蔡文姬,便是卫铄卫夫人的书法,尤为精湛:

●卫夫人的部分书法作品拓本

楷书、隶书字体中,横画多于竖画,卫夫人的横画、斜画尤如千里阵云,舒朗细腻。

卫夫人的楷书是一绝,“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蔡文姬、卫夫人的字皆饶有趣味。看惯了男人们的粗放豪派,不如一观女性书法家的细腻温润。

前者的适合瞻仰,后者的适合练习,还须谨慎待之。

03
小结

观蔡氏父女与其书法,我们还能获得什么?

览阅了蔡邕、蔡琰父女的生平与部分书法,除却它们本身的特质与技法,我们究竟还能从其中探究到些什么?

第一,是家庭、师生传承的重要性。

蔡邕是蔡琰之父,蔡琰是楷书大师钟繇的老师。钟繇的儿子是钟会,他的风评虽不好,但其书法“笔力惊绝”,也算其一大亮点。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新老交替中,适时绵延中国传统书法,我们才能实现民族与自我的需求。

第二,书法不能局限于表层艺术,习练的同时,还需注重吸收,而不是一味地输出。

其实,蔡邕就是位热衷“吸收”的典例。蔡家藏书万卷,每时每刻供人翻阅。

蔡文姬在父亲逝后,被曹操接见,曹操问“闻夫人家先多坟籍”,她称“昔亡父赐书4000余卷”,赐给文姬的便达到四千之数。

由此可见,书法与文化是可以互相成就的。

第三,注重自然与自我的联系,注重时代特性与个人思想的联系。

在谈及蔡邕书法时,我们提到了“天地合气”、“任意恣性”。

设若马上要练习书法,不妨先思索现下心境如何,若不安,待思绪清晰时再下笔也不迟。

练习时,横画,就想象它是一抹流云,正与大地对峙;竖画,是枯藤老树,自然垂落;点,既可如泰山稳石,又可如点点珍珠……

化自然于每个笔画中,便能炼出好字形。

在说到蔡文姬的书法时,我们谈到了个人受时代影响,文姬的草书怀有个人愁绪,别有灵动之感。

书法的美,总需要与现实相连接。如果不带有个人色彩,不贯以精神,便会缺少许多艺术表现力,显得苍白而无力。

书法历史的浩瀚银河中立着无数先贤,在蔡邕与蔡琰两位翘楚前,众星只能遥遥相望,以仰视的姿态。

蔡邕与蔡文姬一生的经历,早是既定的行星轨迹——已是定局,无力更改。

但好在书法作品不朽——不论是蔡邕的《熹平石经》、蔡文姬的《我生帖》,还是旁人的鸿篇巨制,只要是传世作,皆已成为绝唱。

(参考资料:虞晓需.论书法作品中的自然意象荚.书画世界.2007年幕2朝.蔡邕.九势.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傅合远.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山东大学学报J 29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隶书的集大成者蔡邕
他的光芒,张芝亦不能掩盖
父女书法家蔡邕和蔡文姬,才华盖世,名满天下。
蔡邕:书法界的“旷世奇才”与他的女儿蔡文姬
高清经典|东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石》
汉末才女蔡文姬的传奇人生(一):生逢乱世,被掳匈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