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大礼:书法史的意义

蔡大礼  著名书法篆刻家、艺术评论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副秘书长,小刀会执事,《东方艺术·书法》特约编委。


         
 

尚艺书院讲座摘要

书   法   史   的   意   义

蔡大礼

一、书法史被我们误读了

书法是一项传承有序,法度严格的艺术,初级阶段,在解决技术问题后,想更深入地钻研,就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书法史是每一位书家的必修课,对书法史的学习不应停留在表层的作家、作品上,更需要进一步的深度挖掘,只有真正地深入进去,你才能了解:古人究竟是什么样?传统究竟是什么样?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像绘画有具体的物象可以参照,我们惟有借鉴前人留下的墨迹、碑刻进行学习,因此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十分重要。过去在资料不完备的情况下,难免产生很多误读。例如从大量出土的简牍中我们得知:草书并非是从行书演变而来,而是从隶书而来,有些甚至直接从篆书而来。又比如一般人认为大浪淘沙,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一定是好的。其实传承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流传下来的可能是好的,但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一些好东西极有可能在历史上被堙没了。我们对王羲之的认识,对魏晋的认识,对唐楷的认识,都是存在偏差和误会的。

对书法史产生误读的原因,我以为有三点:一是满足于知道,信息掌握不够深入全面造成的;二是因循前人旧说,没有当代人的思考与评估造成的;三是对新信息、新资料缺乏敏感度,只是实用或猎奇而已,没有放到书法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研究。要向古人学习、看齐乃至超越,我们至少要传承到古代书法(传统)的“真谛”。因此,有时思想认识的提高甚至比掌握技术、写准形象还重要。

颜真卿裴将军帖  146x44cm

二、书法生长的外部环境与条件

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产生、发展、变化的。魏晋南北朝有很严密的门阀制度,等级森严,没有一定的背景是无法进入权利中心的,但这一现象在唐代发生了转变。唐朝施行科举制度,所有的人不分出身都可以科举入仕,科举的产生就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推动了楷书的繁荣。楷书在当时是一种实用文书,它提高了文字的规范性和实用效率。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法度与规范,成为以后一千年书法的立身之基,成为台阁体或馆阁体的滥觞。于是乎,楷书成为书法入门学习、掌握基本笔法的门径。

书法史就是我们认识书法,亲近古人、培养智识的必修功课。有什么样的历史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它有自然的脉络和因果关系。比如颜真卿是王羲之笔法的杰出传承者,《祭侄稿》里的“荼毒”两字和《丧乱帖》里的”荼毒“两字如出一辙,他对魏晋笔法的应用就是来自王羲之,是非常到位的。不仅如此,颜真卿又不曾墨守“二王”,而是开创了自己的表现手段与艺术风格,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到清末民初,文人都是接受私塾教育成长的,鲁迅、茅盾、周作人等,虽然不是职业书法家,但因为他们都具备书写的童子功,对传统理解的积淀和感知美的能力又强于一般人,所以他们的书法技术扎实且具文人气。而当代因为文化环境变了,莫言、贾平凹等作家在技法上不过关,基本功还没解决好,所以当代文人书法就不足观了,这种差距也是时代造就的。

文心雕龙第八诠赋  75x44cm

三、传统是什么

传统实际上有两重含义:一是传承,一是创造。以篆书为例,它的传统经过繁荣、衰落、式微、复兴大循环。最早规范就是秦篆汉篆,晋唐衰落,宋元式微,到清代篆书才是真正的复兴。我们熟知了书法史常识后就知道秦、汉、清篆是可学的,现在有些人学敦煌经书里的篆体,盘绕很多,那其实是很低级、不可取的。篆刻学明人就不如学清人,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另外碑帖之辨,我们可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与《争座位》为例,“祭”为墨迹,“争”为刻帖,墨迹可以看到更多细节,包括其用墨、节奏等,比起二次创作的碑刻更原始真实。但我认为两者是可以互相参照、取长补短的。中国古代一向有“刀笔相师”的传统,我们应该打破刀笔之间的这种障碍,消除偏狭的思想。

经典与民间的分歧。书法史以“二王”为经典,但也存有如魏碑、写经体等无名作者的书迹。如果把书法比成一座金字塔,我觉得民间书写是塔基,经典书法是塔尖。初学阶段应该以传统经典的范本为临习对象,在对笔墨有一定基础和驾驭能力后,多看民间书法,对书法学习是一种滋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典型的莫过于唐代敦煌写经,写经人的书写生动、洒脱、丰富,且有一种稚拙,在楷书中写出了不同的样貌风格,他们支撑了“唐楷”这样一个书法史的高峰,因为艺术更要具人性有个性,有瑕疵的艺术作品可能比完美的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

东坡词  75x44cm

四、什么是书法的“古今之变”

书法对古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开蒙学习、日常交流都离不开书法。至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书法出现了断层,传统文化生态消失了,书法也就退出了日常书写。今天,书法变成了专艺专学,可以说是文化的一种裂变,而这正是文化生态的彻底颠覆与重塑。这种深刻的变化,警醒我们在当下学书法,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学书流行死磕一家一帖,短期见效,但现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错误的,错在没有搞明白书法原理,走到了死胡同里。

书法向何处去呢?我想应该具备一种历史观,把书法作为一个文化传承的现象,把它的渊源和流变都搞清楚,这样你才可以在书法史上截取任意你所需要的东西,吸收任意你所需要的营养,汲古得新来完善自己。

小野道风诗一首  33x24cm

五、书法与治学的关系

“宋书尚意”其实是对'唐书尚法'的一种颠覆,因为法度对人的约束太大太沉重了,宋代一些有才华的书家就有意要打破这种格局,“苏黄米蔡”其实就是唐代法度的挑战者,他们勇于挑战传统,厚积薄发,之后都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书写。清代的书法成就恰恰也来源于治学,在文字狱的压制下,很多学人钻进了故纸堆,基于对古代文物、文字的深入研究;基于深厚的学术支撑,清代的篆隶书达到了一个高峰,至今我们仍然无法逾越。

技术和学术是书法的“双楫”,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在治学的基础上再发挥个人创作。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里说,“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复先秦之古,则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

学习书法我们要打破既有思想对我们的束缚,这样才会给予我们更大的自由,更广阔的思考与创作空间。

蔡大礼老师与书院师生合影

尚艺书院讲座摘要

根据录音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蔡大礼先生篆刻作品欣赏

【寿如金石佳且好】  28x20mm

【君子让人】  25x25mm

【且饮墨渖一升】  30x30mm

【破斧沉舟】  38x15mm

【杖藜行歌】  25x25mm

【不是同人不予答】  40x40mm

尚艺书院位于北京宋庄艺术区,是青年书法家、书法教育家董玮先生创办的,集艺术学习、创作、交流、展览为一体的高端艺术机构。

尚艺书院的教学得到了众多当代名家的关心支持,开班以来,王镛、刘正成、石开、胡抗美、程大利、沃兴华、陈国斌、李刚田、崔志强、崔晓东、曾翔等五十余位大家、名家亲临讲座、指导,策划并主办三届由全国高校书法教师及书法高研班导师参加的“青年书法教育论坛”,到全国各地举行公益讲座五十多场,举办师生展九次,出版多本作品集、教学文献集,在全国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书院现已成功举办书法高研班十一期,教学强调系统性、专业性,求真务实。每期学员通过一年的学习,临创水平和审美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成效显著,赢得了学员及书界师友的好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事多欣 | 蔡大礼 / [卖画买山人物志]
铸山微展 | 蔡大礼——志高行远 汲古得新
“宋四家”中谁的书法更好?谁在书法上的成就最高?
蔡襄“字字有法度”,何以成了“宋尚意”的奠基人
让人欲罢不能的宋代书法
北宋蔡襄楷书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