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展品欣赏(明清篆刻部分)

导语
唐宋时代的文人和书画家,如杨凝式、欧阳修、苏轼、米芾等人,都会在自己的墨迹上钤盖姓名和字号印章。宋人米芾、元人杨维桢的自用印多达二三十枚。文人用印需求的增加,与制印技艺的普及是互为表里的。当时的印章仍然以铜质为主。即便是元代首创以花乳石刻印的王冕,他的自用印章大多是金属材质,“竹斋图书”与其自刻石印“会稽佳山水”的风格迥然不同。

石质印章古已有之,但因不耐久,使用很少,刻制也粗糙。明代著名文人文彭(1498-1573),于南京任职时在西虹桥畔买下一批青田灯光冻用以刻印的故事,为印史所艳称。由于质地细腻、软硬适中的青田、寿山等叶腊石广泛引进印坛,加之原钤古玺印谱对秦汉玺印艺术的传播,令嗜好篆刻的文人们都乐于操刀叩石。从此,制印不再是印工的专利,文人变成了私印制作的主体,流派蔚起,代不乏人,从而造就了明清篆刻的勃兴。


明代中后期文人印章的兴盛,有以下四大因素。1.印材:石章广泛引进印坛,以石替铜,镌刻印章有了理想材料,标志明代由铜印时代跨入石章时代。2.印人:文人竞相耕石不止,倾注聪明才智,挽回了魏晋以后印章“非俗则诬”的衰落气象。3.印谱:以汇辑古玺印谱为主,重视对优秀传统的借鉴,不断丰富、提高着文人治印的艺术水准。4.印论:量多而质高的印学论著,对流派印章的勃兴,具有启迪和指南的作用。

展品欣赏
明·文彭 琴罢倚松玩鹤

明·何震 柴门深处

明·归昌世 负雅志于高云

明末清初·程邃 竹篱茅舍

清·林皋 碧云馆

清·丁敬 曹焜之印

清·蒋仁 无越思斋


清·邓石如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清·吴熙载 师慎轩、攘之、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方竹四面印

清·巴慰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清·陈豫钟 长毋相忘

清·钱松 钱唐吴凤藻诗书画印


清·赵之谦 灵寿华馆

清·任伯年 颂菽 

清·吴昌硕 邕

清·黄士陵 新安方文寯字彦伯印

现代·齐白石 百梅楼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运印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
心心相“印”:印里的中国文化
杨普义:中国篆刻艺术赏析(三)
篆刻印谱|《飞鸿堂印谱》四集卷五
王羲之有自己的印章吗?他会篆刻吗?兰亭序上面的印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