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积累性劳损,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这样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引起特定部位小的骨裂或骨折。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跟骨舟骨、跖骨)。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
  近日姚明再度受到了脚伤的威胁,而这一次的骨裂伤病很有可能会威胁到他的职业生涯,而这一次姚明的骨裂依旧属于应力性骨折的范畴。

致病原因

  一般骨折多发生在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中。跑步中的骨折与一般的骨折不同,通常是由于地面日积月累的累积效应所导致的疲劳性骨折,这种骨折也叫应力性骨折。跑步中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趾骨、腓骨、股骨、踝骨和耻骨。在发生应力性骨折前,跑步者通常会感到局部部位疼痛,这种疼痛在休息和走路时还不严重,但是一跑起步来就加剧,这通常也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最主要指标。

医学诊断

  一些检查手段来判断是否有应力性骨折的方法:
  1、某一部位(通常在下肢)没有受到过外部激烈的碰撞而出现突然性疼痛,而且这种疼痛使人不能继续跑步,或者很难继续跑步。
  2、单足站立时局部出现疼痛,或者单足跳时出现疼痛
  3、用手指压痛处时出现钻心的疼痛感。
  4、疼痛点在完全停止跑步后在一段时间内会自然消除。

崩溃因素

  应力性骨折是骨的机械强度崩溃所产生的骨折,产生崩溃的因素有:
  1、持续、长期或反复的应力作用于受力的骨;
  

应力性骨折

2、骨本身的强度。常见于足部的应力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状骨。小儿以跟骨为多见,距、腓骨则在成人与小儿均可产生。第二跖骨则以运动员,新兵训练期尤其是女性新兵(约占新兵的25%)为多见。疲劳骨折的外伤史可模糊不清。在活动后出现疼痛,休息后即缓解。病骨受应力后即有痛。检查见局部肿胀、压痛。早期X线片见骨折线不清,后期才见清晰的骨折线,并有骨痂形成。

发病机理

  治疗以局部休息,不负重活动或石膏固定治疗为主。行军骨折在足部疲劳骨折中最为常见。好发于第二跖骨干,其次为第三跖骨。近年来生物力学的研究发现足部各跖骨行走的负重是自第一跖骨到第五跖骨依次递减(Ⅰ26%,Ⅱ20.2%,Ⅲ11.8%,Ⅳ7.6%,Ⅴ5.5%)。第二跖骨的负重值较其余外侧3个跖骨负重区为大,仅次于第一跖骨,但第二跖骨负重区的面积是第一跖骨的一半。这样在第二跖骨区的压强(压力/面积)就大于第一跖骨。而第一跖骨干的皮质骨粗厚,并有强有力的足内在肌附着,其跖干最窄处横截面是第二跖骨干的两倍,所以第二跖骨干所承受的压力亦大于第一跖骨干。这足以说明第二跖干的疲劳骨折最为常见的原因。舟状骨疲劳骨折的产生原因亦与所承受的应力集中有关。近年来的生物力学的研究证明足负重三角架式的结构是错误的。据生物力学测得站立时负重的量值是内侧纵弓负重占体重的83%,这是主要负重部份。舟状骨是内侧纵弓的顶点,所受应力最大,故亦较其他跗骨易生疲劳骨折。

发生频率

  美国的调查显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在5%到30%之间,随运动项目和其他风险因素的不同而略有差异。黑色人种比高加索人种(白人)发生频率低,因为前者的骨密度更高。
  妇女和更活跃的人有更高的风险。发生率很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因为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儿童同样处于较高风险中,因为他们的骨骼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密度和强度。女运动员三联征(饮食无规律、骨质疏松、月经不调)同样可能让女子处于受伤危险中,因为饮食无规律和骨质疏松都会严重削弱骨骼耐受力。

分级

根据临床表现及骨扫描提出应力性损伤的分级

  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
  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
  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
  3级(严重应力反应): 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
  4级(应力性骨折): 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根据MRI(核磁共振)表现对应力性骨折提出的分级 0级:T1,T2 及STIR像均正常;
  1级:T2 及STIR像可见中度骨膜水肿;
  2级:T2 及STIR 像可见明显的骨膜及骨髓水肿;
  3级:T1像为骨髓水肿,T2及STIR像表现为骨膜与骨髓严重水肿;
  4级:T1像可见骨髓水肿,伴有低密度信号影(骨折线),T2及STIR像有严重的骨髓水肿。

医学分析

  从医学角度看,应力性骨折又被称为疲劳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不同的是,并非是瞬间发生的骨折情况,而是在骨头达到疲劳点的时候导致出现骨折。这种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但是就治疗方案和过程来讲,要复杂很多,NBA前传奇巨星比尔-沃顿正是倒在了应力性骨折上。
  

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在某重程度讲是一种不完全的骨折。由非常态或者是重复性的压力所导致。通常会表现为骨骼的微小裂隙和劈痕,骨头出现了裂隙,脚部的承受力也非常大,所以在重力的压迫下,脚部长期受到牵拉应力的影响,造成骨应力下降,最终会在一次突然发力之后造成应力性骨折。事实上应力性骨折是一种常见伤病,这样反复发作的就不是什么好的现象了,至少应力性骨折需要治疗,而治疗和恢复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治疗

  如果应力性骨折发生在承重骨,那么令伤肢继续受力会导致治疗的时间延长甚至无法治愈。
  休息是唯一一个能完全治疗好应力性骨折的方法。恢复所需的时间差异极大,影响因素包括受伤部位,严重程度,不同个体身体自我修复功能的强弱以及个人的营养摄入等。通常会采用4-8周的彻底休息,并用石膏或者保护靴予以保护。休息12-16周也并非罕见。在这一阶段结束后,可以逐渐恢复活动,以不造成疼痛为度。在骨骼感觉已经愈合,在日常活动中不再感到疼痛之后,骨重建的过程可能仍要在感觉伤病痊愈之后持续数月,期间骨骼再次骨折的风险依然很高。诸如跑步或者其他会对伤骨十佳额外压力的运动都只能逐渐恢复。一条基本的原则是,每周训练量的增加幅度不能超过10%。
  康复过程通常包括肌肉力量的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分散施加在骨头上的力量。
  用护具或者用硬塑料靴或者气垫固定肢体是经验证的有效手段,这些方式可以减轻应力性骨折部位承受的力。带有充气蜂窝的气垫会对骨头造成一些轻度的压力,这可以加快受伤部分血液的流通,促进恢复。这种方式也会因为对骨骼施加的外力而减轻疼痛。如果腿部或者足部的应力性骨折十分严重,那么拐杖也可以帮助减轻骨头所受到的压力。

  在应力性骨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治疗,也可能需要手术。手术可能包括植入钢钉固定骨折部位,并且恢复时间可能要持续半年之久。

应力性骨折是骨骼的一种不完全骨折。由“非常态的或者重复性的压力”导致。这和普通的骨折情况相反,普通骨折的特征是由单独发生的严重的冲撞而导致。

 

应力性骨折经常表现为骨骼的微小劈裂或裂隙;因此有时被冠以“发丝式骨折”。主要发生在重力方向上的骨骼上,如胫骨(小腿前面的骨头)、跖(zhi2,音值)(足背部连接脚跟和脚趾的长骨)等。这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病,超过半数的病例和运动有关。

 

(其他:由于新兵入伍后的运动量增加,经常出现这方面的伤病,因此在搜索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大量和新兵有关的条目。)

 

[介绍]

 

应力性骨折症状通常不多。可以表现为局部区域的疼痛、敏感、受力方向的疼痛等。经常出现在跑步中。应力性骨折常在开始跑步、跑步临结束或者结束后有严重的疼痛,而在跑步中有中度的疼痛。

 

[诊断]

 

和许多疾病类似,应力性骨折最好的诊断途径是通过有经验的医师的问诊和检查。普通检查并不一定能检出。

 

X光经常不能显示应力性骨折的存在,CT也不能。核磁共振、三相骨骼扫描在情况不明时可能更为有效。

 

[治疗]

 

如果一个应力性骨折发生在承重骨,那么治疗的时间将会被延长,除非能够阻止伤肢继续受力。 

 

休息是唯一一个能完全治疗好应力性骨折的方法。从受伤时算起,平均需要三周的绝对休息。康复需要四到八周,所需治疗仅仅是保证对受伤部位只能轻微使用,所谓轻微以不导致痛感为度。建议在康复疗程完成后,再用两周的时间通过适度的运动以保证骨骼完全恢复,运动以没有疼痛为度,可逐渐加强。随后,骨头将会考虑用保守的方法治疗并且运动也将会逐渐的增加。

 

治疗期间建议同时寻找导致受伤的错误训练方式(比如:训练太多或太快),并且在未来避免这些错误。一条规则就是每周训练量的叠加不能超过10%

 

恢复过程通常包括肌肉力量的训练,这样可以将过多施加在骨头上的力量消散掉。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刺激或骨头刺激也可以用来帮助恢复。这些装置可以将电子的刺激发送到骨头上,从而帮助恢复;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骼自然恢复是通过电磁刺激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电磁刺激的方法的方法可以使骨骼产生更多的骨细胞,这也可以增强受伤的骨头。

 

用坚固的塑料保护靴或气垫来支撑起肢可以有效的帮助恢复,因为它们可以减轻压力。一个带有充气蜂窝的气垫会对骨头造成一些轻度的压力,这可以加快受伤部分血液的流通,减轻疼痛并促进恢复。如果应力性骨折十分严重,那么拐杖也可以帮助减轻骨头所受到的压力。

 

在应力性骨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治疗,手术也是必要的。整个过程可能会包括固定骨折部位,并且恢复时间将达到半年。 

 

[病因]

 

骨头会持续自发地自我重建和修复,特别是在运动导致骨头受到特别大压力的时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骨头受到足够大的压力以至于超出其自我重建的承受能力的时候,骨头脆弱的地方就会出现应力性骨折。这个骨折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反复的损伤所引起的,每一次单独的损伤都不足以导致骨折,但当它们加在一起的时候,便会超出成骨细胞自我重建和修复的能力范围。

 

应力性骨折通常发生在那些久不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的时候。但也会发生在奥林匹克级别的运动员身上,因为他们会从事大量的高负运动。还有就是长途行军的士兵身上。

 

肌肉疲劳也有可能是导致应力性骨折的原因之一。一个跑步选手每跑一英里,腿部必须吸收多达110吨的力量。骨头本身无法承受那么多的能量,肌肉对多余的冲击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但是,当肌肉变得疲劳时会停止吸收大部分的冲击,骨头变开始承担更多的压力。最后,当肌肉(通常是小腿肌肉)太疲劳以至于无法吸收任何冲击的时候,所有的力量都转移到骨头。

 

应力性骨折病史也是导致伤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发生频率]

 

美国的调查显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在5%30%之间,随运动项目和其他风险因素的不同而不同。黑人血统的人比高加索人种(白人)发生频率低,因为前者的骨密度更高。

 

妇女和更活跃的人有更高的风险。发生率很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因为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儿童同样处于较高风险中,因为他们的骨骼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密度和强度。女运动员三联征(饮食无规律、骨质疏松、月经不调)同样可能让女子处于受伤危险中,因为饮食无规律和骨质疏松都会严重削弱骨骼。

 

[预防]

 

避免应力性骨折的方法之一是向骨骼施加更多的压力。尽管听起来这违反直觉——因为应力性骨折就是因为骨骼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而造成的。事实上当在人为控制下向骨骼施加适度的压力的时候,骨骼会变得更强壮,并且更容易抵抗应力性骨折的发生。一种简单的方案是对于跑步运动员来说耳熟能详的办法:每周跑步的距离增加量不应超过10%。这会让骨骼适应逐渐增加的压力,使之能够应付未来更大量的压迫。

 

力量练习同样能够帮助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增强肌肉可以防止它们过快疲劳,从而使之可以吸收长距离跑动过程中的振动。这方面最关键的肌肉群是小腿的肌肉群,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胫前肌等。

 

根据体重、跑步路面情况以及鞋子的耐用性等因素,跑步者应该在每300-700英里(480-1100公里)的跑动距离后就更换自己的鞋子,以保证足够的鞋底缓冲功能。改变跑步的路面也可以防止应力性骨折。无论如何,目前仍然有争论性意见认为,鞋子的减震功能降低了人体自身的减震反应,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压力,导致更频繁的跑动受伤。

 

从事任何会使骨骼承受更高压力的运动之前,宜根据体质情况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控制饮食结构也很重要,因为营养学状况会影响到骨骼发育。某些人有骨质疏松的危险,依据国家医疗服务的水平,应当进行相应的普查。

克雷顿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短期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都能够显著降低女性新兵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应力性骨折是非完全骨折的一种,通常是由于“非正常或反复受压”而引起的。其他类型的骨折通常可以用单一的、严格的影响来描述,而应力性骨折不是.

********************

应力性骨折通常只有很少的症状表现出来。应力性骨折可能表现为承重时在一定区域内的疼痛和压痛。通常在跑步时,腿部或足部的应力性骨折会导致在开始跑步时感到严重的疼痛,在跑步过程中有中等程度的疼痛,在跑步结束时又有严重疼痛。

诊断 返回目录本段有误编辑本段

和许多疾病类似,应力性骨折最好的诊断途径是通过有经验的医师的问诊和检查。普通检查并不一定能检出。

X光经常不能显示应力性骨折的存在,CT也不能。核磁共振、三相骨骼扫描在情况不明时可能更为有效。

分级 返回目录本段有误编辑本段

Jones等根据临床表现及骨扫描提出了应力性损伤的分级[3]: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线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线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3级(严重应力反应): 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线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4级(应力性骨折): 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线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Fredricson等根据MRI表现对应力性骨折提出了更为实用准确的分级:0级:T1,T2 及STIR像均正常;1级:T2 及STIR像可见中度骨膜水肿;2级:T2 及STIR 像可见明显的骨膜及骨髓水肿;3级:T1像为骨髓水肿,T2及STIR像表现为骨膜与骨髓严重水肿;4级:T1像可见骨髓水肿,伴有低密度信号影(骨折线),T2及STIR像有严重的骨髓水肿。

治疗 返回目录本段有误编辑本段

如果应力性骨折发生在承重骨,那么令伤肢继续受力会导致治疗的时间延长甚至无法治愈。

休息是唯一一个能完全治疗好应力性骨折的方法。恢复所需的时间差异极大,影响因素包括受伤部位,严重程度,不同个体身体自我修复功能的强弱以及个人的营养摄入等。通常会采用4-8周的彻底休息,并用石膏或者保护靴予以保护。休息12-16周也并非罕见。在这一阶段结束后,可以逐渐恢复活动,以不造成疼痛为度。在骨骼感觉已经愈合,在日常活动中不再感到疼痛之后,骨重建的过程可能仍要在感觉伤病痊愈之后持续数月,期间骨骼再次骨折的风险依然很高。诸如跑步或者其他会对伤骨十佳额外压力的运动都只能逐渐恢复。一条基本的原则是,每周训练量的增加幅度不能超过10%。

康复过程通常包括肌肉力量的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分散施加在骨头上的力量。

用护具或者用硬塑料靴或者气垫固定肢体是经验证的有效手段,这些方式可以减轻应力性骨折部位承受的力。带有充气蜂窝的气垫会对骨头造成一些轻度的压力,这可以加快受伤部分血液的流通,促进恢复。这种方式也会因为对骨骼施加的外力而减轻疼痛。如果腿部或者足部的应力性骨折十分严重,那么拐杖也可以帮助减轻骨头所受到的压力。

在应力性骨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治疗,也可能需要手术。手术可能包括植入钢钉固定骨折部位,并且恢复时间可能要持续半年之久。

病因 返回目录本段有误编辑本段

骨头会持续自发地自我重建和修复,特别是在运动导致骨头受到特别大压力的时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骨头受到足够大的压力以至于超出其自我重建的承受能力的时候,骨头脆弱的地方就会出现应力性骨折。这种骨折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反复的损伤所引起的,每一次单独的损伤都不足以导致骨折,但当它们加在一起的时候,便会超出成骨细胞自我重建和修复的能力范围。

应力性骨折通常发生在那些久不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的时候。但也会发生在奥林匹克级别的运动员身上,因为他们会从事大量的高符合运动。还会发生在每周都要跑大量里程的职业或者业余的长跑运动员,以及长途行军的士兵身上。

肌肉疲劳也有可能是导致应力性骨折的原因之一。一个奔跑的人,他每踏出一步都会给腿部的若干位置施加巨大的力。每次冲击——所谓冲击就是一次快速变速和因此传递的能量——都必须被吸收。肌肉和骨骼都对冲击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但是,当肌肉,通常是小腿的肌肉,因为长距离奔跑而变得疲劳时,会停止吸收冲击。此时骨骼承受了更大的力,从而提高了骨折的风险。

应力性骨折病史也是导致伤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资料列出了应力性骨折的11个其他因素[3]:

  1. 遗传因素:有证据表明单卵双胞胎易出现应力性骨折。
  2. 骨密度因素:骨密度较低是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但在男性应力性骨折发生者骨密度并不都低。
  3. 种族因素:应力性骨折较少见于黑人,可能与其骨密度较高有关。
  4. 体型因素:体型较大的人或体型与所从事体育运动不相配的人易发生应力性骨折。
  5. 性别因素: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3.5:1~10:1),可能与女性的骨骼较细小、不适于跑步的体型(大骨盆、髋内翻、膝外翻、身材矮小及步幅小)有关。
  6. 月经因素:正常的月经间隔可防止应力性损伤、增加骨量,月经絮乱或初潮延迟可使应力性损伤发生率增加2~4倍。一些研究表明服用避孕药物可使应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50%,但另一些研究却认为没有明显作用。
  7. 体质因素:不喜运动者开始参加体育运动时或运动员经长期休息后重返运动场时易发生应力性骨折。
  8. 训练不当因素:在训练中突然增加运动负荷、身体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或训练:休息比例不当,使损伤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易发生应力性骨折。
  9. 鞋因素:如果跑鞋质量较差,太小或太破旧,吸收应力的作用降低,容易增加骨折发生几率。
  10. 场地因素:在较硬的地面如水泥地、柏油地在进行运动可增加应力性骨折的发生几率。
  11. 解剖结构畸形因素:如两腿力线不正或长度不等、股骨颈前倾角过大、膝内翻或外翻、跟骨内旋或外旋、扁平足、前足内翻等均可引起应力分布不均。

发生频率 返回目录本段有误编辑本段

美国的调查显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在5%到30%之间,随运动项目和其他风险因素的不同而不同。黑人血统的人比高加索人种(白人)发生频率低,因为前者的骨密度更高。

妇女和更活跃的人有更高的风险。发生率很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因为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儿童同样处于较高风险中,因为他们的骨骼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密度和强度。女运动员三联征(饮食无规律、骨质疏松、月经不调)同样可能让女子处于受伤危险中,因为饮食无规律和骨质疏松都会严重削弱骨骼。

预防 返回目录本段有误编辑本段

避免应力性骨折的方法之一是向骨骼施加更多的压力。尽管听起来这违反直觉——因为应力性骨折就是因为骨骼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而造成的。事实上当在人为控制下向骨骼施加适度的压力的时候,骨骼会变得更强壮,并且更容易抵抗应力性骨折的发生。一种简单的方案是对于跑步运动员来说耳熟能详的办法:每周跑步的距离增加量不应超过10%。这会让骨骼适应逐渐增加的压力,使之能够应付未来更大量的压力。

力量练习同样能够帮助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增强肌肉可以防止它们过快疲劳,从而使之可以吸收长距离跑动过程中的压力。最关键的是腓肠肌和小腿的肌肉群。

根据体重、跑步路面情况以及鞋子的耐用性等因素,跑步者应该在每300-700英里(480-1100公里)的跑动距离后就更换自己的鞋子,以保证足够的鞋底缓冲功能。改变跑步的路面也可以防止应力性骨折。无论如何,目前仍然有争论性意见认为,鞋子的减震功能降低了人体自身的减震反应,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压力,导致更频繁的跑动受伤。

从事任何会使骨骼承受更高压力的运动之前,宜根据体质情况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控制饮食结构也很重要,因为营养学状况会影响到骨骼发育。某些人有骨质疏松的危险,依据国家医疗服务的水平,应当进行相应的普查。

克雷顿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短期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都能够显著降低女性新兵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NBA中的应力性骨折病例 返回目录本段有误编辑本段

姚明两次应力性骨折
阿喀琉斯之踵

2008年2月27日,姚明因应力性骨折赛季报销。由于北京奥运会的关系,姚明并未采取修复手术然后绑石膏的治疗方法,而是接受了钢钉植入手术。姚明的左脚踝关节与脚掌之间的骨头处被打入几颗螺钉。那次手术后的6个月后姚明复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接着又打了77场常规赛且未出现问题。

2008至2009赛季,火箭与湖人的西部半决赛第3场,姚明再次骨折,火箭曾试图通过固定脚部来治疗他的伤势,2009年6月24日的CT扫描显示,骨裂不但没有治愈,反而更加严重。

2009年7月初,火箭队医在和几位专家进行协商之后,决定将再次对姚明实施手术,以治疗左脚舟骨应力性骨折,7月中旬姚明最终接受了手术,修复左脚的丝状骨折,09-10赛季全年报销。

2010年11月10日,姚明在火箭和奇才比赛时受伤下场,赛后的检查结果为左脚踝扭伤,但就在美国时间12月16日上午的最新核磁共振检查中,姚明的左脚踝被再次查出应力性骨折。

其他病例
  • 约什-柴尔德里斯(Josh Childress)因为右脚应力性骨折,在2007年4月份宣布赛季报销;2007-08赛季开始时复出;
  • 贾马尔-克劳福德(Jamal Crawford)因为右脚踝应力性骨折,在2007年2月底宣布赛季报销;赛季结束前复出了一场;
  • 史蒂夫-纳什(Steve Nash)的脊柱长期受到应力性骨折困扰;
  • 克里斯-保罗(Chris Paul)在2007-08赛季曾带着应力性骨折的伤病打球;
  • 保罗-皮尔斯(Paul Pierce)曾经有过应力性骨折,但缺阵不多;

此外,格兰特-希尔(Grant Hill)、拉里-约翰逊(Larry Johnson)都曾因此做过手术或者休赛。弗拉迪米尔-拉德马诺维奇(Vladimir Radmanovic)、布雷文-奈特(Brevin Knight)、纳兹尔-默罕默德(Nazr Mohammed)都有应力性骨折病史[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质酥松我们被骗了多少
骨头嘎嘣脆,你可能惹上了第二大疾病杀手—骨质疏松!
应力性骨折--影像图片解读
骨质疏松会不会找上我?
Case8、大脚趾内侧籽骨缺血坏死(AVN)
“看你骨骼惊奇...”这次说说骨头的那些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