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神明和主血脉:中医对心脏的认识

主神明和主血脉:中医对心脏的认识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脏是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主司者,是全身脏腑器官的支配者和协调者。顾名思义,心有中心核心之义;另一方面,心在五行属火,是人体生命的动力。人之有心脏,就象天地之有太阳一样。太阳是万物生长的能量的源泉,而心脏是全身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心阳为君火,与肾阳和肝之相火共同作用,使人体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赋予全身各细胞以旺盛的生命力,使它们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外部摄取营养物质以修复组织和产生能量,不断地排出代谢废物。

凡是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都属于心的功能范畴,包括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素、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等等。“心藏神”,神是生命活动的外部表现,是人体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也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通过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眼神表现出来。神的来源和物质基础是精气,以先天之精气为基础,有赖后天五谷之精气不断充养。中医认为“形与神俱”,这是唯物主义的。就是说神与人的形体是一刻不能分离的。人的生命不息,即有神与之共存,神是生命的主要象征。生命一旦停止,神也就不存在了。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调神与养形是统一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大年,度百岁乃去”。

所谓养形,主要是指脏腑、精血、肢体、五官九窍等有形机体的摄养。形体是产生神的恨本,只有健康的形体,才会焕发出充沛的精神。《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只有“形体不敝”,才能“精神不散”。所谓养神,乃指凋摄精神,理顺心理。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在养神方面,中医学更强调心神的作用,要求做到少思寡欲,恬惔虚无,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说。

若单纯的强调养形(即形体的活动),而忽略养神(即心理的调节),心怀邪念,志向不明,即使健康的形体也会步入早衰状态;而片面的强调养神而不重视养形,劳心过度,思虑不已,则精神也会因无强健的体魄显得疲惫不堪。当人体精气旺盛,血脉充盈,生命力健壮,精神充沛,面色红润光泽,两眼灵活明亮有神,神志清楚反应敏捷,语言清晰,神采奕奕,谓之有神;反之精气不足,血脉空虚,脏腑失调,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目光晦暗呆滞无神,反应迟钝,呼吸气微,严重者神志昏迷,遁衣摸床,或卒然昏倒,目闭口歪,手撒尿遗,即为神气衰败的失神表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以临床诊法“望而知之谓之神”,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眼神的变化以判断脏腑阴阳气血即神气的盛衰,判断疾病轻重安危。言语是神的重要内容,虽然发声由肺经喉而出,但说什么如何说却由心主宰。神志障碍时常出现谵语,失语等。

舌是语言重要器官,“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看舌的活动和色泽,可观察分析脏腑病情,这是中医舌诊的理论基础。如舌质淡白示心血不足;红赤示心火上炎。心为君火属阳居上,肾为寒水属阴居下。正常情况下,心阳下降以资养肾阳,肾阴上升以滋养心阴,这种心火肾水的升降交通,阴阳协调动态平衡,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若肾阴亏虚,心火识盛,出现心肾不交的病变,则心烦、失眠、多梦、遗精、怔忡不安。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血液所含营养机体的物质被称为营气。心脏是推动血液运行的重要器官,这与现代医学认识是一致的。心脏功能的强弱和血液的盛衰,直接影响全身的营养状况。面部血液最旺盛,面部色泽变化,直接反映血脉的盈亏和心气的盛衰。心气旺盛则血脉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惨白。心衰时则紫绀。由于“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所以治疗疾病时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原则。汗出过多消耗津液,心之气血随之受损,出现心慌、心悸,严重时出现大汗亡阳之危侯。临床上心衰和休克等危重征候常表现为心阳虚和心气虚,需要回阳救逆,大补心气。心气和心阳主要指心脏的功能,包括心搏的强弱,频率,心脏的自律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等。也包括全身的代谢状况,体温及四肢末梢温度,思维和全身调节控制能力。心血直接通过冠脉营养心脏自身,还通过血脉循环营养全身各部组织,同时为心的神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心血虚则心悸、失眠、多梦和面色不华。心阴指心脏的物质结构基础,与心阳对立统一。心阴虚生内热则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五脏是藏精气主宰生命的,而心脏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人体生命中心。主神明和主血脉则是其具体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心
周末分享:浅议当前心脏、小肠病的治疗(上)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概说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七)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
中医论 心主血藏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