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视角家庭教育智慧(四)


         

过去三次讲座的内容里,我们分析了两种很普遍的错误:专制主义的错误和自由主义的错误,但事实上这两种错误都可以归结为共同的本质:他们将顺从规矩当成是目的,为了得到好评。

专制主义就类似于基督教里面的律法主义,自由主义就可以类比为反律法主义,律法主义和反律法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他们认为遵从律法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在上帝面前的称义。

律法主义者运用得非常极端,所以他们尊重一切律法,为了要得到在上帝面前的称义;反律法,就可以随便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或者说由圣灵引导,滑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走自由主义的道路。

总之专制主义者在家庭教育中就会表现为放纵的爱,管是专制型的,教的还是溺爱型的教导,这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以前提到专制型的家长,实际上是以爱的名义将家变成监狱一样的地方!

他们注重孩子的意志行为都要服从规范,也不管孩子在认知上是否明白,在情感上是否认同,他们只注重意志抉择,却忽略了孩子理智的学习和成长,情感的认同与接纳,这通常是在监狱或者是军队会采取的方式,或者是驯兽师对猛兽或者对家畜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我们也用这种很机械的方式的话,会对我们的孩子造成很坏的影响。

同样溺爱型的家长,只注重孩子个性上面要受到尊重和发展,使孩子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却忽视意志活动要受到理智的管理和制约,意志应该受到情感的驱动和理智的指引。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案例,看看他们都有什么问题。

案例1:过年的时候宋唯的姨奶奶带着八岁的小孙女来串门,宋唯的妈妈看到孩子盯着宋唯的衣柜看,于是给她打开柜门,让她玩里边的日本手办。宋唯回家一看,整个柜子都是手办的断肢残臂。又伤心又愤恨,这些手办都是她每次去日本买回来的,少则几百大则几千,不少还是限量版,一柜子的手办少说也上万。

她向妈妈和姨奶奶怒吼道:不谈价钱,我们小时候也玩过玩具,都是很正式的,哪里有这个玩法?你们知道我这些手办有多珍贵吗?没想到姨奶奶竟然说她在家里也经常这么玩,也损害了不少玩具,要不我买几个还给你,我们家买的学区房都800多万了,不会欠你这些的,最后还说出了那句万试万灵的话:她还小,你跟一个小孩计较什么?

大家看这个案例中的姨奶奶,宋唯的妈妈教养孩子方面犯了哪一个错误呢?很明显就是溺爱,犯了自由主义的错误。这样对孩子,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从侧面就可以看出这八岁的小孩儿去别人家,把别人的手办玩得断肢残臂,这种习惯行为,并不是到了宋唯家里才变成这样,她是平时就养成的,当她造成后果的时候,奶奶还一直偏袒护短。这样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会常常不顾他人的感受,在公共场合,如餐馆跑来跑去,随意打闹,大声讲话影响其他人,孩子甚至会做出非常出格的举动。前一阵子一个小男孩儿,把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女孩,单独关在电梯里,当电梯行到18楼时那个小女孩从18楼出来时,刚好那个楼梯就没有防护栏,小孩就摔死了,类似这样的行为,都是孩子行为在家里没有约束,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案例2:《一碗粉带来的惊喜》

这个案例是我们周老师在过去一周以内,她自己经历的事情写成文章给我们分享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家建德7岁了,活泼可爱的一个孩子,我见过。

周末孩子作为小记者参观了华纳电影城看了电影,一个下午都沉浸在美丽的大森林和大脚野人的美丽的故事中,夕阳的余晖洒在窗帘上,感叹时间过得这么快,还想再过一天这样的日子,顿生去大食堂吃一顿又香又辣的粉的念头,时间已经是1805分,也就是距离1830分到爷爷奶奶家吃晚饭的时间只有25分钟,而且这件事是早就约定好了的,怎么办?

这事发展到这里,已经成为我们家长的难题。如果是专制主义的家长会怎么做呢?一声勒令:不准去,如果孩子硬要吵着去,那他就会有强烈的手段强迫孩子不可以,就会骂或者是训斥孩子,说孩子不懂事,明明已经约好了,如果现在去吃粉,时间来不及,第二你现在吃饱了,到爷爷奶奶家也吃不下,让大家扫兴,总之我们有很多道理来训斥孩子。

但这样一来,孩子的内心就会很伤心,原本周末他玩了一整天,一整个下午都沉浸在美好的时光当中,他的内心是非常有真善美的愉悦的感受。

最后因为一碗香辣粉就让他整个周末美妙的感觉丧失殆尽,最后他的肚子里全部都是苦水,一点快乐都没有,只有父母亲的责备和训斥,这就是家长给孩子带来的问题。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越多,我们的孩子内心就会越不满,他们就越排斥父母亲。

如果是一个溺爱型的家长会怎么做呢?当他们看到孩子又吵又闹的时候,他马上就会屈服,既然你要去吃就顺从吧,而爷爷奶奶那边怎么办呢?就只好跟爷爷奶奶道歉说:今天晚上我们要晚点过去,你们先吃,结果一个大家庭很珍贵的约会就被一个孩子给破坏了,聚餐的氛围就会破坏掉了,那我们来看周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爸爸想以知育来解决,说百善孝为先。才刚讲完五个字,孩子不听还撒娇,我就是想吃碗粉么,想要爸爸妈妈陪一下。孩子已经知道你下文想要说什么了,就不听,他就走他的路线,打他的牌――撒娇。就是要你顺从他,而且会打感情牌,我就是想要爸爸妈妈陪一下,可见这是他很久以来磨练出来的本领。

周老师这时候就提出来用三视角智慧来解决,示意爸爸停止正面进攻的老办法,事实多次证明无效,甚至一个晚上都要闹得不愉快。于是先接纳孩子,就问孩子,你真的很想吃粉吗?是的,很想,孩子回答。我们已经约好去奶奶家吃饭了,这也是你知道的。饭菜都已经做好了,这个事实你也是知道的。你能告诉我们陪你去食堂干什么?去奶奶家又是干什么?陪我去食堂吃粉,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又看爷爷奶奶。又继续问他,陪你和陪爷爷奶奶哪样照顾的人多?他不说话了!

来看一下周老师所做的事情,她没有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在情感上取得孩子的认同,孩子会敞开他的心与你进行沟通,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分布视角。情感的交流,而不是单向的道理讲解与训斥,这种情感的交流带有真理方面的引导的。在情感的沟通中把知育引导出来,让孩子自己进行思考。

最后就问我们做哪一个决定照顾的人会更多,周老师并没有强硬地说我们绝对不会陪你去食堂吃一碗粉。因为这个时候去食堂吃粉是错误的行为,但是周老师并没讲,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想,我们去爷爷奶奶家的目的是什么?你去食堂吃饭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哪样照顾的人更多?那孩子开始进行思考的时候,他就不说话啦。

总算不像以前那样,为一件小事折腾得脸红脖子粗。有没有既能吃到粉又能陪爷爷奶奶的办法呢?我又问,他又想坚持,我就想要爸爸妈妈陪我到食堂里吃,不过语气明显弱了,以前我就会坚持约定不能改变,现在我也开始改变给他一点选择:你可以选择一个人到食堂吃,不去陪爷爷奶奶,也可以将分打包,再去奶奶家一起吃。

孩子不做声,我知道他也在思考,在前往食堂的路上我就提醒他买什么粉,什么味道,提前计划好,他就自己就去买了一碗土豆,三鲜粉打包。看到他提着粉从食堂出来,我就大大表扬他做出了智慧的选择,爷爷奶奶肯定非常开心,能见到德德,我们也不会失约,奶奶的饭菜也不会凉了,而剩到明天。

我奇怪他为什么不选自己喜欢的香辣粉,而是选三鲜粉,还不加辣。德德告诉我,三鲜粉爸爸能吃,爸爸不爱吃辣,妈妈也能吃,妈妈有辣没辣都能吃,我的感冒刚好尽量少吃辣椒。这可是头一回买个粉能想到这么多人,我更加赞美他分布视角越来越好,做一个选择能考虑到这么多人。

我直接告诉他:感谢上帝给我这么好的产业,我越来越爱他了。美得他到爷爷家就开始给每个人分享他的土豆粉,每个人都乐呵呵,这件事平安喜乐度过。

这件事使我亲身体会到:教育就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一个人的27宫格与另一个人27宫格的重叠,教育就是培养有信望爱的生命

我们为周老师写的文章点赞,也为周老师的智慧点赞。我们就能看到在智慧的管教下孩子产生的行为超越了我们的期待,周老师一句话启发了孩子,哪样照顾的人多,就把孩子的信望爱给激发出来了,以至于孩子会去思考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好处呢?

本来只是说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能照顾到更多人,没想到小孩子买一碗粉,也从这个思路出发,就要尽量照顾到更多的人,所以连口味也选让爸爸妈妈一起吃一起分享的三鲜粉,甚至爷爷奶奶家的人都能分享他的土豆粉。

所以大家来看这跟刚才我们看这个第一个案例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如果你完全认同孩子,让她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她生命没有长进,使她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约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不断地给家人制造问题,到邻居家会给邻居造成很多的困扰,到社会给社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我们要智慧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思考,学习自己选择,提升他的生命,他就会不断的成为他人的祝福,他就成长了。

案例3:《小姨的劝解》是黄埔一期学员写的,也是非常好,大家在微信上也看到过,我现在重新给大家展示一遍,这也是非常的经典案例。

      美好的周末从早上开始,本来计划好跟孩子老公去做养生的,没想到姐姐一个电话,抱怨她孩子上课玩游戏,孩子没有一点感恩之心,没有良心,一无是处,再也不想见到孩子。更可笑的是因孩子的事情和我姐夫大吵了一架。说她爸爸对孩子玩游戏无所谓,还说她自己会死在孩子的手里。希望女儿永远不要回来。她家女儿画一幅图画:女儿把妈妈踩在脚底下,吧啦吧啦吧啦讲一大堆。

到这里我根本就没有心情再和老公散步养生,发现他们之间有三个问题,第一妈妈和女儿的关系问题;第二孩子上课玩手机的问题,第三父亲对孩子学习不是很重视。就是因为妈妈和女儿的关系问题,然后加上父亲对孩子学习不重视,才会导致孩子上课玩手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很大的相关性。我二话不说,直接奔到姐姐家。见到孩子我也没有发火,而是很平静地聊天,表示很关心她,让她放开心情跟我聊,王教授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对比变化分布三个视角,要无痕教育,要与孩子产生共鸣,两个三角形重叠越多成功率就越高。

这个跟周老师说的一样是讲重叠的问题。我们来看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出现的问题,胡立恒就把这个总结得很好,我们继续往下看。

我问孩子对妈妈的看法:妈妈喜欢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我,我从不被认可尊重,比如说不喜欢的衣服,妈妈强迫我把衣服穿到学校去,如果不穿你就不要再回来了;曾经有一次妈妈要我到大妈家吃饭,因为平时都是坐爸爸的摩托车去大妈家,也没有记住路,又走错路了,妈妈在大街上破口大骂,甚至到了大妈家吃饭的时候还在骂,感觉有时候和妈妈在一起,都是世界末日。她把过去很久的事情都拿出来左讲右讲,骂得我想哭,很委屈,总是被误会。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孩子心里觉得从来没有被认可,从来没有被尊重,这种感觉强烈到一个地步,他都忘记了妈妈的爱,看不到妈妈的爱。

所以当小姨去问孩子在你记忆当中,妈妈为你做过什么呢?孩子只记得在她进入双峰三中的时候,妈妈帮她买了100多块钱水果,帮她找关系去上学,其他什么都说不出来,在孩子心中,妈妈再也没有其他的爱给她了。

大家来看这多可怜啊!这个妈妈这么爱这个孩子,为她做这么多事情,可是在孩子心目中妈妈并没有给她什么,因为她感到妈妈从来不体贴她。她举的例子是妈妈强迫她穿不喜欢的衣服到学校去,而且还威胁她不穿就不要再回来。

妈妈的用意是孩子你对衣着不要太讲究,要朴素,或者妈妈觉得孩子的审美观有些问题,孩子你挑选的衣服可能不符合妈妈的审美观,所以希望在这方面纠正她的孩子,但是妈妈采用的方式非常专制强硬,没有讲过多的道理,没有和孩子有深入的沟通就威胁孩子。

如又有一次当孩子去大妈家走错路的时候,妈妈没有理解孩子为什么走错了,而是谩骂与指责:你来过大妈家里这么多次,你理所当然应该记得,可是你现在走错路了,让妈妈很担心,而且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后果不是她长记性,而是她很伤心,又或者她果然是长记性了,不过她只是记住了妈妈一直在骂她。在孩子的心目当中妈妈的形象是负面的,令她发抖的,她并没有记住妈妈有多好。

她内心没有感受到妈妈爱的滋润,反而要小姨提醒妈妈有没有煮过饭给你吃?有没有帮你洗过衣服?是不是在外面上班回来很累,就没有给你煮饭?有没有让你饿着?有没有不给你衣服穿,让你冻着?有没有不给你钱补课?……

看到这里,我们看到妈妈是一个专制型的爱,但是没有在乎孩子的感受,缺少鼓励,让孩子误会妈妈不爱她。妈妈不会在乎孩子有没有存在感,孩子受妈妈爱唠叨的影响,妈妈爱的方式就是唠叨,孩子误会妈妈不爱她,她的成长总是在指责中成长,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看到了别人对她的不好,总是不被认可,找不到成就感,找不到别人对她的爱和付出。

当问孩子爸爸妈妈为你做过什么?妈妈只有一点点爱她,爸爸很少关注孩子,很少沟通学习或者是一起学习,很少跟孩子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不学习会带来的后果。孩子上课玩游戏,爸爸的表现是无所谓,别人的爸爸是守着孩子学习,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教孩子做作业,这个爸爸没有引导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也就是王教授的三视角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习?

这些问题孩子很迷茫,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很爱你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对,你在学校读书,妈妈至少会来两次学校,也会给老师买水果,到学校来回一趟的车费至少要100元,你去那个学校读书,妈妈花了好多钱,妈妈一年存1万,今年你生病和学费总共花了35000,相当于妈妈三年半的存款。

为什么要骂你不骂别的小朋友?你是她的崽崽!怕你在外面受委屈,见到你不对的地方,立马要教你,只是爱你的方式不对!妈妈早出晚归,在外面赚钱累了,不给你煮饭饿到你吗?孩子马上热泪盈眶。

 崽崽你回忆一下,你长这么大了,给妈妈做过什么呢?孩子诚实地没有做声,更加答不上为妈妈做过什么。比如弟弟,我买了一个柚子或者几个香蕉回到家里,弟弟会给我一个吻说妈妈谢谢你,又给我水果回来了。你妈妈给你带过水果回来吃过吗?孩子马上说带过,经常带,并且是我吃的最多,于是我问孩子以后你要怎么做?要为身边的人着想,要学会感恩才会快乐,为妈妈承担家务活,爱妈妈。

我看到这个小姨一直在沟通,引导她的外甥女看到妈妈的爱。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在孩子教育上很多的失败,妈妈忽略了尊重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也有很大的问题,不但是在学校上课不认真玩游戏,还跟妈妈顶撞。

看我们的小姨是怎么跟外甥沟通的呢?这个手法跟周老师非常的类似,我们来看她的方法:不是指责她玩游戏不对,而是引导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王教授说孩子上课打游戏是在三个视角中的变化视角出了问题,王老师的27宫格里面变化视角分为理智、情感、意志,我首先给予情感上的交流,爱她尊重她,平等的交流。

你上课玩什么游戏呢?现在你妈妈已经气病了,可以跟阿姨聊聊吗?孩子首先表现得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错了,我马上说每个人都会有爱好,玩游戏也没错,但是上课玩游戏就不对了。你主要是玩的什么游戏呢?

 在这里小姨做得非常好,跟孩子去沟通游戏的内容,这时孩子会很兴奋,终于有人会跟她沟通而不是审判她,不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指责她,玩游戏就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大人通常是这么指责的,那孩子认为你对游戏一点都不了解,我不跟你说。

这个阿姨就问玩什么游戏,而且肯定她玩游戏没有错,人都会有爱好的,对啊,有的人喜欢打篮球,有的人踢足球,有的人唱歌,有的人还打麻将。玩游戏是你的爱好,只是你的场所不对,时间不对。

我想了解一下你主要玩的是什么游戏?她就跟跟阿姨分享有斗地主、迪士尼过马路啊等!?阿姨没玩过这些游戏,你教我好吗?应该很好玩吧?

当孩子看到你对她的世界感兴趣的时候,她的热情没边了,她就感觉到一种存在感,有人关注我的事情,孩子就把这几种游戏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比如迪士尼过马路是看谁在马路上过得快,没被车子撞到,主要是两个人玩,如果一个人玩就没意思,玩完之后就想再来一盘战胜对方,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存在感。自觉无尽头的完整,她把整个游戏讲完之后就说玩多了,就没意思啦!心里空虚寂寞!

我再问孩子玩这些游戏,从中受到了什么益处,特别是上课玩游戏的益处在哪里呢?孩子说首先玩游戏开始不听老师讲课,玩完游戏再听老师去讲课的时候就完全听不懂了,再去看书也是看不懂了,因为已经跟不上了。又问孩子你玩游戏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好处?影响到别人上课,同时别人的成绩也上不去,影响整个班的考核成绩,拖了班主任的后腿。小姨又问以后你自己的成绩怎么办?其他小朋友的成绩怎么办?班级成绩考核怎么办?

我们的父母和家长不要低估孩子的思考能力,你不需要什么道理都跟他讲得清清楚楚,他们其实自己会思考很多,他也知道做了哪些事情其实是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是错的,自己都能够总结出来,玩游戏也没有太大意思,玩完了也觉得空虚。如果父母亲人能够拉他一把从而鼓励他一下,他就很容易从这里面出来,但是你只是一味指责他,他就感觉内心没有安全感,没有认同感,没有存在感,他的心门就向你关闭,回到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人指责他,他可以享受到暂时的成就感,就算过后他心里空虚寂寞,他也会继续待在那个世界,然后就会越来越来越沉溺,我们再来拯救时,花的代价就更大了,甚至根本就不能成功。我们要为这个阿姨点赞,她做得非常的好,希望我们的父母们都能好好的学习。

我们的黄埔学员胡立恒问了外甥女,以后这些事情该怎么办的时候?

外甥女自己总结出来三条:

 第一以后上课认真听课,特别是几何、英语这几门要补上来前面丢下的课补上来,现在老师教的课还不多,我可以补得上;

 第二,不懂的问老师、问同学、自己翻资料,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和晚自习周末的时候补完;

 第三,把学到的知识教给身边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让自己的知识得到复习,更让自己的知识轻松记忆,提高全班成绩,长大了,可以找一份既轻松又工资高的工作。

我鼓励她并大大的点赞,如果成绩提高15个名次的时候,我给她奖励500元的鞋子。

回顾文中孩子说玩游戏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存在感,妈妈是再也不想见到自己的孩子,没有良心,没有感恩心,一无是处。孩子把妈妈踩在脚底下,已经跟妈妈采取非常严重的对抗的态度,可是孩子在智慧的引导下变了个人似的。爸爸是无所谓,不在乎,爸爸其实是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三种错误,忽略性的错误――孤立主义的错误,这是我在以后的讲座中要跟大家分享的。

当我们看了两个非常成功地运用三视角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三视角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智慧,下面我还会有陆陆续续的几个案例跟大家来分享。

在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我的上司马先生分享他的经历,马先生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负责中国业务的总负责人,他的妻子是全职太太。一次马先生提议要在买个金鱼缸在家里养金鱼,妻子不同意。

如果马先生是专制型的管理人员的话会怎么做呢?大概会指责他的妻子,训斥一顿:我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我只是提议要在家里养金鱼,这是人畜无害的一个行为,竟然遭到你的反对,你这个女人简直太过分了吧?然后把她数落一大堆的事情出气,然后强硬地买一个金鱼缸回来,这个事情就成了。

假如说马先生是一个专制型的人的话,因为人的行为具有一致性,所以对孩子也会一样。假如马先生是一个放任型的人,他遭到妻子的反对后,可能就会放弃他的想法,就不养吧,但内心当中可能会隐藏很多对妻子的看法,觉得这个女人跟自己的想法不搭调,不能够与自己认同。很多的想法都会隐藏在他的内心里面。

家长虽然看起来很爱他们的孩子,放任自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但是你会发现这些家长他们常抱怨孩子,不听话,目无尊长,不守规矩,虽然一方面他们对孩子的行为是很娇惯。

他们娇惯自己的孩子,没有鼓励他们去参与活动和劳动,结果又抱怨孩子懒惰。骄纵型的家长们在对待夫妻啊也是一样的,他们表面非常顺从,内心没有真正的顺从,就会对另一方的人格和心情有别样的看法,其实这种暂时的和睦在很多家庭当中,夫妻关系里都看到,内心对彼此有很多裂缝,其实这样并不好。

而这位马先生非常有智慧,他就跟我分享说他想了解太太为什么会反对我在家里买鱼缸?沟通中发现原来太太害怕看到鱼死。

每次完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他就会逛街经过一个金鱼街,顺便去观赏各式各样的金鱼,马先生没有说什么,只是从那里路过,一起观赏各种金鱼。大半年过后,他们很多次观赏过金鱼鲜活的样子后,提议不如我们买一条回去,养着怎么样?他的妻子这时就非常乐意说好呀,当他们买了一条两条金鱼后,马先生又提议不如我们买个金鱼缸来养金鱼吧?他妻子也非常支持,他就成功的实现了他最初的愿望:在家里有了一个金鱼缸。

我们看到这位马先生,要在家里买金鱼缸,半年来引导他的妻子同意他的想法和做法,多么有耐心啊!这位马先生就非常有智慧,为什么妻子不愿意在家养金鱼呢?是因为害怕金鱼死亡,就带妻子去观赏各种活着的鱼,多么的漂亮,多姿多彩,那些鱼的生命来打动他妻子的害怕死亡的心。最后他达到了他的目的买了金鱼缸,养金鱼,他跟妻子的关系依然保持得那么美好。

这个很需要智慧,需要耐心,但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的妻子,我们的丈夫,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他们真的值得我们付出这样的耐心,这位马先生当然没有学过我们的课程,但是他非常成功运用了三视角的方法来解决家庭的问题。

问题来了:既然人家没有学习三视角也能成功解决生活的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三视角呢?原因很简单,当人们没有透彻了解三视角,他们的生命当中,可能会有一些的事情能够运用三视角的原理,但是他们不能系统性地解决其他的问题。

当我们系统性学习的时候,再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我们不能说我们一定都能够解决,但是我们有一个系统解决问题的方向,更好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这就是好处。

下面讲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两个女儿,老大八岁,老二五岁多,我经常会要求她们睡午觉,为什么会这样的要求呢?因为她们身体有这样的需要,因为每次我要她们睡午觉的时候,她们很容易就睡着而且能够睡很长的时间,那就告诉我她们的身体有这个需要,但是她们常常贪玩就不愿意睡午觉。这样对她们身体不利。

有一天姐妹俩睡午觉的时候在床上聊天,不愿意睡觉,小女儿被我请到客房去睡觉。我陪她到客房,让她躺下,她就躺下了,本来我想离开,但是我发现她这个时候哭了。我就陪她睡,她还继续哭了一会儿,但是很快就睡着了,她很开心。

大家看到我的同在,就是一种安慰,今天中午又到了午睡时间,我就没有放任她们两个在那里睡了,到午睡时间我就直接进她们的房间,陪着她俩一起睡,我的大女儿就睡上床,那就陪小女儿睡下床,她俩一下子就睡着了,我与她们的同在,就是一种控制,这是一种管理。

跟大家分享这个案例的意思是告诉大家,在我们家庭管理当中,有三个视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你的权威,一个是你的同在,一个是控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的陪伴,我们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如果没有同在,也强调要控制,这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做法。

       我们还会有一些案例来跟大家来讨论。这是发生在我家的事情,我家老大和老二下楼梯,妹妹在楼梯摔倒了,就踢姐姐来出气,大家说该怎么办? 

我当时就问了妹妹,自己摔倒也不是姐姐造成的,为什么你要踢姐姐呢?妹妹就跟我说,因为她摔倒了,她疼了,但是姐姐没有受到伤害,这是一种不公平,因此,她要来踢姐姐让姐姐也受到疼痛,这样,就很公平了。

当我了解到这个原因之后,就继续跟她深入谈:在这个星期姐姐拔掉牙,是不是也要把你的牙齿拔下来,这样才公平呢?或者是爸爸撞到脚,也很痛,也要把你的脚也踢一脚,这样才叫公平呢?是不是我们家庭成员当中,每个人受到伤害,其他人也受到同样的伤害,才叫公平呢?让她了解到她的公平观其实是有问题。她就思考,明白了其实她不应该这么做,就跟姐姐去道歉。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案例,下一次课我们继续分享。对照我们之前学过的两种错误类型,我们应该怎么做?案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例子其实带出三视角家庭管理的方法:权威,控制,同在,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会继续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孩子从电视前拉开,能动手尽量别吵吵
【读者美刊】我亲爱的女儿,请听我说 || 雨过天晴(授权:独家原创首发)
真诚一点,付出真爱
停电的小插曲——我才知道小小的他害怕这个
就这样走了么,好孩子 ! ——写在“丰县校车事故”六周年
隔代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最近很火的《啥是佩奇》引人深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