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观《道德经》(66)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其安易持:对于初见自性本心、真心、道心、鲜活的空的修行者,其修行的要点就是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使自己安住在自性本心之中。而自性本心本自清净、本自清明、本自安宁、本自安详,所以见到自性本心之后,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来安住于自性本心,只需要时时反观,稍加留意,就可以自然地安住于自性本心本有的寂静清明之中,所以是比较容易修持的。

其未兆易谋:当各种干扰尚未生起征兆的时候,这时不断地强化安住于自性本心的训练是非常好的选择。只要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从容地安住于自性本心之中,深深地融入自性本心的寂静和清明........

其脆易泮:不过也不能大意,要保持适度的警觉,因为这时尚未形成坚固的定力,因为这种[安住]是比较脆弱的,容易被各种事情打断,所以要及时地警觉,发现自己的心离开了自性本心,要及时地回到自性本心之中。对自性本心的守护,《金刚经》中的[善护念]一词最为贴切。善于守护正念,而正念,即是指时时安住自性本心,时时觉照自性本心,念念不离。

其微易散:在这种安住的力量还比较微小的时候,是很容易被妄念歪风所吹散的,因此要加强对自性本心的守护,不断强化安住的力量。

为之于未有:时刻反观自心、觉照自心,在攀缘、执着、分别、烦恼等尚未生起的时候,加强对于自性本心的安住;

治之于未乱:当发现自己的心开始有了攀缘、执着、分别、烦恼的苗头的时候,就要及时警觉,及时放下,及时回到自性本心之中,而不要等到攀缘、执着、分别、烦恼已经完全扰乱了自己的心才想起来[对治],那时就比较困难了。当然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很多人一直深陷于攀缘、执着、分别、烦恼的泥潭而无法解脱。所以相比这样的情况而言,能够想起[对治]也是很不容易的。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么又该如何对治呢?方法仍然是观照。观照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观照这一切皆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观照这一切现象并不能长久地留住,它在我们观照的当下已经变成了过去的记忆,而记忆仅仅是残留的影像,没有任何实质。当我们放下对过去的执着,安住于当下的观照,就会发现只要放下执着,我们的心就自然能够恢复到宁静、轻松、自然、自在的状态。当然如果您能够养成观心的习惯,时时刻刻守护着自己的心,在遇到各种情境的干扰[将乱未乱]之际,及时提起警觉,那么就可以为自己的心[罩上一个金钟罩],从而避免被各种歪风邪气所污染和干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心性的修行和磨炼,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已经明心见性,也不过是修行新的起点。修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修行,是一种生命程序,修行,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时时刻刻都陪伴在我们的生命中。当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时时安住于自己的心,时时守护自己的心,时时觉照自己的心,心性的定力、慧力就会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增长,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生命不息,修行不止,心性的智慧就会从火苗变成火把,变成火堆,变成漫天的火焰,变成无边无际的光明.....就像是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参天大树一样,也是从一颗微小的种子慢慢地成长起来的.......正所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生命觉醒的过程,每一步有每一步的功夫,每一步有每一步的境界,而每一步境界的提升都是在前一步功夫和境界稳固成熟的基础上而达成的,根基不稳,高而必堕,功夫不实,难超生死,因此修行的每一步都需要扎扎实实地实践和训练,而来不得半点虚浮,只有形成了稳固的定力、无敌的慧力,才能在一切境界中临危不乱,以心转境,化险为夷......就像是九层之台,地基深固,层层踏实,这样才能经得起风雨的侵袭,岁月的变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命觉醒的方法,至简至易,只需要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安住于自己的心,不恋过去,不慕未来,时时反观,刻刻觉照,抱一守中,道自来归.......生命觉醒之路,看似千里之遥,万里之远,但只要我们安住于当下,觉照于当下,宁静于当下,清明于当下,快乐于当下,自在于当下......此时,解脱就在当下,自由就在当下,觉醒就在当下,菩提就在当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而如果离开了自心的当下去寻找大道、觉悟、智慧、自由......那么不管如何去努力,终将注定会失败,心外求法,如蒸沙成饭,白费功夫,执着于各种理论、见解、法术、神通者,执着越深,去道越远......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以真正明白大道奥秘的修行者,都是[无为]者,都是[无执]者,仅仅安住于自己的本心,观照万象如幻,观而不随,观而悟空,观而无执,观而自解......修行者,是一切现象的旁观者,身在万象之中,心在万象之外,如镜照影,任其影生影灭影来影去,如实而现,如实而照,而如镜之心,本自无动,本自无摇,超越万象,自在逍遥.......因为不去干涉,所以也就无所谓失败,因为不去获得,所以也就无所谓失去.......一切万象,随顺因缘,自生自灭,自来自去,而自本心,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一灵独耀,超然绝待.........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而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能安住于自己得本心,六根驱驰,心神放逸,用宝贵的生命时光去追逐各种欲望迷梦红尘幻景,就会注定会失败,即使美梦成真获得了一时荣华,也终究是无常一到万法归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矢志追求生命大道的修行者,则会时时谨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始终如一地安住自己的本心,守护自己的本心,觉照自己的本心.......只要坚持不断的精进修行,生命本有的智慧就会一步步地得到开显,生命本有的自由和圆满就会一步步地呈现出来........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所以,追求生命大道的修行者,所希望获得的就是一颗无求之心,无欲之心,无执之心,无我之心,对于这样的生命而言,除了自性本心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真正珍贵难得的东西值得去追求,一生唯一的方向,唯一的追求,就是见到自性本心,安住自性本心,融入自性本心,成为自性本心.......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学习一种全新的智慧——生命觉醒的智慧,要学习这样的智慧,与人们对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学习生命觉醒这种全新的智慧,就要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去认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命。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与努力追求红尘中的成功相反,追寻生命大道,追寻生命觉醒,恰恰要舍弃对于世俗成功的攀缘之心、追逐之心,要从对世俗成功的渴望中脱离出来,不再重视人类社会世俗标准下的成功,比如金钱、财富、权力、地位、名声、荣誉等等。而如果放不下对这些方面的贪求之心,对于修道者而言,就是一种[过失],无法从贪求之心中出离,那就生命的觉醒也就无从谈起。追寻生命的觉醒,首先需要从欲望中出离,只有具足了出离心,才能将生命的力量从外界收回到内在,安守自心,观照自心,开启内在觉醒的旅程,直到真实地见到自性本心,融入自性本心......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当修行者见到了自性本心之后,就可以时时刻刻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安住于自性本心之中,随缘应对身心内外的一切情境、一切现象、一切人事物,一切皆随顺事物的因缘而不加以带有个人偏见的干扰,任一切自来自去,来则不拒,去则不留,自然随缘,随缘自然.......

当修行者一直这样精进地进行实践和训练,慢慢地,对于自性本心的安住就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程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自性本心、真心、清净心、智慧光明心,就会成为生命中的金刚持——真心坚固金刚不改,即使死亡来临,也依旧真心独耀如如不动,静静地映照着死亡现象如幻而来,如幻而去,自心的光明与法界的光明完全融为一体,这时,就真实地超越了生死,达到了最究竟、最彻底的无上自由.......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语》之二十五《真实的心》
释宽心:岂可用随缘掩盖惰性
《道德经》里的这句话,足以点醒无数人,使你顿悟及生命觉醒
百法 | 让心走到轨道上
我喜欢的说说集锦(四十三)
听楼先生讲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