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开篇三视角解读

整理:行者  思丹 

此文为王德生博士2018年11月微信课笔记整理

孔子的三视角伦理学,实在高超!

道,德,仁,成为三个视角!

道是行为之规范,即对比视角;

德是道的具体化,细节化,处境应用化,即变化视角;

仁是分布视角,仁爱把道和德紧密联系了!

一个人的行道之德行表现,由他的仁爱之心局限!

(学员:孔子的道是什么道呢)

就是事物自身的道,比如天道,人道,事物之道

和老子的道一样的,就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对比特征!

孔子重在人道!

礼之用,和为贵!

这和爱里说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孔子反对绝对化: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绝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加上他的中庸思想,就能得到三视角智慧!

今晚分享孔子的论语开篇:

学而时习知,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孔子的学习27宫格!

论语开首之句,

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是什么意思呢?

(学员: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温习)

论语被誉为五经之首

如果孔子说你们要复习,而且快乐,

大家觉得是不是和今天的辅导老师一样啊?

你们复习三视角觉得快乐吗?

(学员:1.将学习到东西能够实践出来,不是很令人愉悦吗?

2. 知行合一,不断成长,是人生的乐趣

3. 不断有新收获,所以快乐。

4. 实践并有所创造,学习才有快乐)

那么这里的学,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要思考孔子不是一般人

(学员: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

(学员:实践。)

(学员:学会。)

要有对象!学会什么?学习要有对象的。

(学员:如何爱人)

你们读过孔子的话和思想吗?

(学员:上学时读过,现在不记得了。)

应该读读。作为中国人,不读孔子的书,实在不太好。

孔子一生追求什么呢?

(学员:道。)

对。朝闻道,夕死足矣!所以这个学,就是悟道,明白道。

孔子的道就是老子的道。

学而时习之,这个习就是实践应用的意思,不是复习的意思。

那是一个教书匠而已,而且复习会快乐吗?

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快乐的。

悟道并且行道才是快乐的。

时,就是按照一定时间里进行。

所以这里道出了学习的三个视角

1悟道(理智)

2行道(意志)

3喜悦(情感)

所以学习不是简单的明白理智知识而已

你必须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去认识道

(学员:嗯嗯,难怪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他对道的渴慕)

他把道当成了生命

所以与道深交,通过知情意

(学员:老师,如何理解按照一定时间里呢)

其实不能有先后,这就是孔子的认识局限。

也是我们历史上对学习的理论是以二元思维进行的。

比如孔子的思维是悟道到行道到体验道,

他的是线性思维。

今天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

比如:

先明白三视角智慧再应用三视角智慧,

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啊?

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多,

比如先背熟唐诗300首。

论语的第一句话点出了学习的三个视角

悟道

行道

悦道

如果把道理解为真善美,

那么合起来就是

悟出真善美

行出真善美

喜悦真善美

如果应用到孩子学习数学就是

明白数学

应用数学

喜悦数学

你有如此学习数学吗?或者英文吗?

明白数学,数学是科学

应用数学,数学是技术

喜悦数学,数学是什么呢?

(学员:艺术。)

你只有体会到数学之美才会喜悦!

我们学习第二句:有朋友从远方来,很快乐

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大部分都会理解错误的。

(学员:1. 有朋友从远方来,很快乐

2.有关系好,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自己这里一起谈心,心情喜悦无比。

3.和朋友一起学道,很快乐。)

这里说的是学习共同体。

说的是学道的彼此交流,互相分享才会真正快乐。

你们有如此体验吗?他告诉我们,

你无法单独学会三视角智慧的!

学道的过程就是在与人不断地分享,交流之中完成的。

也就是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

所以老师应该采用对话式教学,和学生彼此对话,互相交流建构,

才会非常喜乐

你们有如此学习吗?

第三句话是什么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什么意思呢?

(学员: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不发怒,是君子)

比如你和别人分享三视角智慧,

别人怀疑,不明白,误解你,

你就不高兴,或者生气,

这样说明你学会了三视角智慧吗?

君子即是具有仁义道德之人。

孔子说的,这才是真正的检验你是否学道成功了

学道一定要经过一个场的检验

所以这三句话道出了

学道的三种境界

静态,动态,场!

当我们和其他人华山论道之时,一定要学会仁义之德!

才算真正得道之人!

所以论语开篇就是说

学道的三视角智慧!

(学员:嗯,仁义,这也是一种境界吧。)

仁道就是孔子一生追求的!

这个场就道出学道的目的是做人!

很有意境的。

这就是中国的文学艺术

(学员:1.昨天在读孔子的书,还觉得看不懂,今天听老师这么一分析就明白了一些。谢谢老师。

2.老师辛苦了!悟道,行道,悦道。

第一次开阔了我的思维。

3.第一次这么深入了解论语

4. 同感,之前都是死记硬背的,感觉还记不住/:,@

5.三视角论语,真善美艺术,不一般的感觉,从未有过的满足与喜乐。)

孔子的人生哲学也是三视角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这也是基督徒应该做到的。

志于道,就是立志追从标杆耶稣基督这道。

据于德,就是依据耶稣的理智情感意志去行。

依于仁,就是依靠圣灵给你的信望爱。

仁就是仁爱

孔子水准高不高啊?

基督徒能否行出耶稣基督之道,行多少,就看他的信望爱有多少!

(学员:信望爱怎么提高?)

三个视角,螺旋式上升!

习就是实习

(学员:历史上儒教成为封建阶级统治的工具,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束缚,是因为什么原因?道消失了,只讲德和仁?)

所以拼命复习啊!

于是变成背诵

熟读唐诗300首

(学员:不断复习,怎么会快乐。越复习越痛苦。)

知识只有成为三视角才是活的!

否则都是死的!

一幅画一样的

只有自成一体,

形成三视角结构

才是美的,圆润的!

孩子学习一个数学知识点

如果没有形成三视角结构,

就是死的,不美的!

(学员:所有知识都可以应用?唐诗怎么应用?)

三视角文学艺术

(学员:可以体会诗人的意境,情感体验。)

(学员:1. 想想也是,孔子这么大的圣人,怎么会在论语开篇这么重要的地方,去讲要大家多点复习功课这么low的话题呢?

2. 是的,以前一想到这些,就觉得何必读他的书呢,有什么意义?

3.为什么以往的解释,都解释为复习呢?是没有结合古语语境的道和孔子的仁爱背景,单从文章本身分析,加上批林批孔,孔老夫子的名声被搞臭了。

4.被误导了几十年[发呆]。

5.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中间不可能出现断层的吧

6.《中庸》里有明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就已经敲定了实践应用是学习的方法。)

(学员:今晚收获巨大,近期读孔子,老子,庄子,发现他们的思想都具三视角智慧,很有意思。比如孔子时代学习的六艺:

乐(情育)

书,数,礼(知育)

射,御(意育)

孔子重在人道,老子重在天道,庄子重在事物的道。

只是他们不知道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形成生命循环的。会理解为有先后顺序,重点其次的线性思维。

读过很多版本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除了王老师还有蔡志忠老师解释“习”是实践之外,几乎都是复习。

学习三视角之后,读书速度快了,能体会书,作者和自己构成的三视角的场的美妙的关系。真的感恩!)

感谢您的阅读,对三视角智慧感兴趣的朋友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启示录104:与道合一难上难
《拼图解论语》圣贤论“六言六蔽”15-触手可及
《论语》中的“仁”
重新发现论语之美(29)
论语4.6
《论语》里有哪些高逼格的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