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山之石|全面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


资料来源:猪病学(第十版)

养猪职业经理人,微信ID:YZZYJLR2016 

导读

世界上最早报道PED应该是1971年,在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了以前未发生过的急性腹泻,乳猪不发病。该病蔓延至其它欧洲国家,被称为“流行性病毒腹泻(EVD)”。1978年,发现一种类似冠状病毒的病原与后来的此类疾病暴发有关。将分离于比利时的CV777进行实验接种,发现其对乳猪和育肥猪均有致病性。猪流行性腹泻(PED)这一名称被提出(Pensaert等,1982)并沿用至今。

1、流行病学

在欧洲,从1971年直至1980S后期,PED经常流行并引起仔猪的死亡,但2000年后,极少报导。在亚洲,PED最初于1982年发生于日本,随后不断发生,至1990S,乳猪的死亡率从30%上升到100%(Sueyoshi等,1995)。1993年,韩国首次发生PED,所有日龄猪均可发病。在1990S,PED占所有诊断的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50%。在泰国,2007-2008年间,有24个农场发生PED的流行,波及8个省。所有日龄猪均可感染,新生仔猪的致死率为100%。以上数据表明,PED在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中国,猪场频繁发生PEDV感染,尽管进行了疫苗免疫,但是在诸多省份中仍就持续发生且危害严重。


直接或间接粪—口传播是PEDV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易感猪场常于销售或者购进种猪后4-5天内暴发PED,病毒的进入可能是通过感染的病猪,以及被污染的运输车辆、靴子等其它污染物。被感染猪可持续排毒7~9天。


种猪场该病暴发后,病毒可能自然消失或持续存在。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场,疾病暴发急性期之后,PEDV通过感染断奶时丧失初乳免疫的下一窝仔猪而存活,因而呈现地方流行性。

2、致病机理

PED发病机理研究是在经剖腹产、未吮初乳的仔猪中进行的,仔猪于3日龄时经口接种CV777分离株,接毒后22~36h仔猪可观察到临床症状。免疫荧光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证明,病毒在整段小肠和结肠的绒毛上皮细胞浆中复制。最早于接毒后12~18h可见受感染的上皮细胞,于24~36h达到高峰。病毒在小肠内复制导致细胞变性,绒毛变短;腺窝深度比由正常的7:1缩小为3:1。与TGEV相比,PEDV在仔猪小肠中复制和感染过程较慢,故其潜伏期较长。

3、发病症状

PED最主要的明显症状是水样腹泻。种猪场所有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仔猪发病率接近100%,但母猪的发病率高低不一。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常持续腹泻3~4d后因脱水而死,病死率平均为50%,但有时高达100%。日龄较大的猪约一周后康复。母猪可能发生腹泻,表现为精神沉郁和厌食,给人的印象好象是腹痛。育肥猪中,在同一猪舍单元的所有猪在一周内出现腹泻症状,排泄水样粪便。在种猪场,该病表现为自限性,当怀孕母猪产生免疫力并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其后代后,可停止发生。疾病开始发生至疾病停止的时间通常为3-4周,但在有多个独立养殖单元的大场,可能持续时间要长。


急性暴发期之后,断奶后腹泻可能会持续存在,发展为反复性断奶腹泻。PEDV可能与多病因引起的架子猪腹泻综合症有关,在进入育肥期2~3周后出现,特别是多渠道来源的架子猪混养和持续将新的猪添加到育肥舍时。与TGEV相比,PEDV通常需要4~6周才能感染不同猪舍的猪群,甚至有的猪舍仍未感染。

4、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病变仅局限在小肠,腹泻早期,小肠内充满大师黄色液体并膨胀。新生仔猪严重脱水。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空泡形成和脱落,主要发生于绒毛上部。小肠绒毛萎缩至其原来的2/3,肠道内酶活性显著下降,病理变化与TGEV的病变极为相似。


5、诊断

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技术已用于哺乳仔猪小肠切片的检测,适用于腹泻后一天内处死、小肠上皮尚未完全脱落的组织诊断。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ELISA方法,通过多抗或者单抗检测粪中的PEDV抗原。对于在急性期腹泻收集的粪便样本,ELISA是可靠的诊断方法。粪便和小肠样本中PEDV的检测以及与TGEV鉴别的方法还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PEDV感染的诊断必须与TGE相鉴别,在所有日龄猪急性腹泻时仅可通过实验室诊断而确诊。

6、免疫的特殊性

PED表现为所有日龄的猪均可发病。1周龄内的猪死亡率较高,需要获取母源性抗体以获得保护,特别是IgA,主要通过有免疫力的的母猪的初乳或母乳获得。母猪可通过肠道感染PEDV,随后激活肠道乳腺链接,从而诱导催乳免疫。断奶后仔猪失去催乳保护,因此对病毒易感。急性暴发之后,PEDV可能作为反复性断奶后腹泻的一部分,在农场持续存在。

7、预防和控制原则
  • 感染PED的哺乳仔猪应让其自由饮水,以减少脱水的发生;


  • PEDV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暂时防止病毒进入分娩舍而侵害新生仔猪,这些方法有利于推迟仔猪的感染而减少死亡损失,全进全出、批次生产是当前最适宜的手段。

  • 妊娠母猪暴露在病毒污染的粪便或者肠内容物下,可激发母猪乳汁中迅速产生免疫力,可以缩短本病的流行时间;


  • 公开报道中,韩国毒株DR13在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上连续传代100次后对新生仔猪的致病率大大降低,于分娩前2~4周口服(1X107.0TCID50),可诱导母猪产生母源性抗体。这些免疫过的母猪所产的仔猪,PEDV强毒攻击后死亡率为13%,而未免疫对照组死亡率为100%(Song等,2007)。尽管活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在自然条件下的效力仍需进一步证实。


  • 国内,哈维科由TGE H和CV777 弱毒株组成的二价活疫苗,自1997年来,已经用于TGE和PED的常规预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建丽博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其危害
专家分享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原则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案一招搞定
生物安全:一个北方寒区猪场成功控制流行性腹泻的经验
各国PED控制方案
猪流行性腹泻(完整版)
(干货)猪流行性腹泻(PED)疫病讲解及防控新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