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装百姓步自直——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萍
心装百姓步自直
——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萍

本报记者 杨彦鹏 通讯员 陈燕

简单、淡定、热情,心血管专家范萍显得特别干练。

跟她走路,你不小跑跟不上;给她打电话,再亲近的人也没有半句闲话;8点钟上班,可她7点钟就到医院开始查房,晚上9点还要到病房转上一圈才舍得回家。

“每一秒钟就是一条人命。”结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萍,你才会真正理解啥叫“争分夺秒”,啥叫“脚打后脑勺 ”。

从医30多年,雷厉风行的范萍,时刻把心放在病人身上,靠着这个“秘诀”,用仁爱之术践行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热情似火

心血管病作为人类第一杀手,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对于医生来说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市二院急救品牌享誉中原。范萍和她的团队率先在郑州开通了急诊心肌梗塞绿色通道。

大年初一凌晨2点,电话吵醒范萍:一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被送到医院,急需前去抢救。3分钟后,范萍跑出了家门。

经过会诊,76岁的张大爷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律失常、心衰,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当时老人已处于休克状态,血压测不到,四肢末梢冰凉,从急诊室到监护室,几步之遥,病人险情不断,5次心律失常,心跳停止9次。范萍全力组织抢救,整整2个小时,病人转危为安。硬是把老人从阎王爷那儿给抢了回来,张大爷的6个儿女感激万分,排成一排郑重地向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由于按压时间过长,范萍的双手连扣子都扣不上了。

作为医院心内科的带头人,30年来,在午夜时分被电话惊醒已是十分平常,这样的日子几乎占了她三分之一的时间。

激情如歌

每一个心血管病人都是一份考卷,稍有疏忽就无法挽回!范萍常说:学医就是奉献,是全身心的奉献,当医生就要把心放在病人身上。

一切从“心”开始。为抚平患者的心痛,范萍勇于挑战,敢于担当,力求始终站在技术发展最前沿,被选为郑州市跨世纪人才。她两次到北京大学进修学习,1990年成功实施了医院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随后带领团队广泛开展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使溶通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大降低了心肌梗塞的死亡率。1999年,她克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使心肌梗塞的再通率进一步提高。她多次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两次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一部。

一年365天,范萍几乎天天都是步履匆匆,不知疲倦。她把一年当两年过,朋友劝说:你这是对身体的“掠夺性开发”。她回答:这叫生命的效率翻番!

用心做好每件事,争分夺秒每一天。短短4年,心内科在院领导班子支持下连上几个新台阶,范主任以准军事化的管理带出一支敢打硬仗的精英团队,拥有43张床位和重症监护室,床位使用率100%。

爱心如水

从普通医生到知名专家,范萍仍然不敢歇脚。

她说:“新病房大楼即将盖起,二院新一轮的跨越指日可待。为此,每遇到一个自己无力诊治的患者,每参加一次国际学术活动,我都在想我们还没有资本慢下来。”

为此,她曾在自己患病住院前,一连抢救4个危重病人安然脱险,她却瘫倒在病房;她曾一边挂着吊瓶,一边指挥抢救一位垂危的病人;她曾因担心危重病人的安危驻守病房三天三夜没回家。

范萍父亲是位部队离休干部。一次老父亲晕倒住院,她却全然不知,因为父亲封闭消息不愿给女儿找麻烦。那年儿子球场摔伤住院,当范萍半夜赶往医院,儿子已恢复出院,她手托孩子被石膏固定的脖子直到天亮。

病人就是医生的父母。孝女范萍,难忘父亲教诲。天冷,老人发病多,病人一个电话她便跑到患者家里去抢救。专家门诊,她总是再三嘱托药怎么吃,搀扶老人站起并送出诊室。

爱心如水,滋润着患者的心田。住院病人70多岁的张国安,儿女都在广东,担心没亲人陪护。范萍安慰老人:俺就是您的亲闺女。其间,她又是给病人买饭吃又是洗头、洗脚、剪指甲。

爱心是把金钥匙,打开一扇医患和谐的心灵之窗。该过年了,女儿要接老人去广东,张国安难舍医护人员,特意撕开药盒写下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说:二院如家,是俺生命靠山!

名医档案

范萍,心血管专家。

郑州名医,主任医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郑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心血管病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心血管分会委员、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郑州市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高血压病学会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情况一旦发生该如何自救?
这个东西泡水吃,2天修护血管内皮,1辈子不怕心梗~心内科主任推荐
拍打肘内弯可救心梗?这些救命信息不能救命,反而害命!
冬天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
急性心肌梗塞前,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读不懂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苏州75岁老人无症状却被查出这种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