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强县之路——从潍坊实践看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提升

强县之路——从潍坊实践看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提升

来源:大众日报
字号 T|T|T
2012-04-05 09:49
关键词:强县之路;潍坊;县域经济
[摘要]我省县域经济正呈现群帆竞发、强者愈强之势,其中潍坊尤其引人注目: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过40亿元的五个县市中,潍坊独占二席,寿光第三,诸城第五;青州、高密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我省县域经济正呈现群帆竞发、强者愈强之势,其中潍坊尤其引人注目: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过40亿元的五个县市中,潍坊独占二席,寿光第三,诸城第五;青州、高密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强县各有特色,但又异曲同工:工业强,农业也强;结构优,潜力也大;城镇靓,乡村也秀美;制度优,更善于创新……
  
审视县域经济的潍坊实践,探寻其强县之路,对各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水平,不无借鉴意义。
    
找准定位:县域经济再认识
  
3月23日,春分刚过,北风挟裹着雨滴,掠过位于渤海之滨的寿光市滨海(羊口)经济开发区。尽管寒气逼人,但热腾腾的建设场面丝毫未受影响。
  
“开发区投资力度每周3亿元以上,打造千亿级滨海新型工业园区。其中60平方公里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已开工过5亿元项目40个;1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区,年内将开工过2亿元项目15个以上……”指着开发区规划示意图,一个个“大手笔”在羊口镇党委书记吴广兴的手势中如一块块拼图,将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描绘成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的未来模样。
  
北部滨海一望无际的荒碱地,曾是寿光发展的“洼地”,如今正迅速崛起为科学发展“高地”。2010年8月,寿光抓住“蓝黄”两大国家级战略在本市叠加的重大机遇,掀起寿北开发“二次创业”,规划了995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开发区,一年多时间,投入20亿元建设基础设施,新上过亿元项目82个,且全部是高质高效项目。迅速崛起的寿北,正成为寿光市率先发展的核心支撑。“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有把握翻一番以上,分别过千亿、百亿,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最前列,在江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市委书记孙明亮踌躇满志。
  
同处潍坊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诸城人更多感受到的是发展的紧迫感。2001年至2011年,诸城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的排名稳步由63位上升到35位,去年,诸城市定下“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争当全省排头兵,跻身全国30强。
  
“越往上走,难度越大。迈过这道槛儿,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做文章,创造诸城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市委书记陈汝孝说。他介绍,诸城传统产业如汽车、食品、纺织服装占工业经济产值的80%以上,靠这些产业快速扩张提高经济总量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提升改造。更要着眼于建设蓝色经济强市,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和“四新一海”项目,抢占科学发展和新一轮区域竞争“高地”。
  
地处潍坊的“东大门”,高密打“青岛牌”、唱“国际歌”,以青岛为主渠道招商引资,以青岛为跳板扩大开放,借势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四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1%。
  
“新形势下,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县域经济。必须立足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提升水平。”潍坊市委书记许立全说,“当前的转方式、调结构对县域经济发展和提升是一大机遇,可以避免照搬照抄和走弯路。”
  
在潍坊采访,从大市到小市(县),对县域经济的共识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它首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作为相对完整、独立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县域内可以更好地配置、利用各种资源,使之发挥更大效益,从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它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只有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使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才能使财政和群众的“腰包”一同鼓起来,才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前不久召开的潍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按照转型升级、进位争先、均衡发展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认准路子:工业支撑,城乡统筹
  
关于寿光,人们常有两种误解:不熟悉的,只知那里是全国最大的“菜园子”,有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强在“菜”上;稍了解一些的,知道寿光人不仅会种菜,还会“种”工厂,但主要是海洋化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走进寿光,你会对它刮目相看:遍地菜棚间,工业园区内,厂房鳞次栉比,其中不乏健元春特种BOEPT薄膜、晨鸣高档低定量铜板纸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以及宏达稀土、天隆新能源、核心部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迪超声波热量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14%,三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强大的工业集群成为寿光经济发展的有力后盾。数据显示,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为51.7%,对财政的贡献率达80%以上,助力寿光地方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与此同时,对农业农村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63.5%,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缩小到2.31:1,城镇化率达到55.5%。
  
“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县域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进而拉动三产、带动一产,实现城镇化、现代化,必须靠工业。坚持工业立市、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寿光市市长朱兰玺深有体会地说。
  
古九州之一的青州市虽以花卉、瓜果、旅游等闻名遐迩,但长期徘徊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外。2007年起,青州全面确立工业经济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市级三大园区规模快速膨胀,镇街道工业园达到18处,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年均分别增长24.9%、16.7%。2008年,青州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列87位,2011年上升至73位。
  
作为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最贴近的经济形态,县域经济天然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发端于农业文明,成长为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又反作用于“三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规律。
  
在诸城,食品产业占据了全市工业21%的份额,其中诸城外贸、得利斯年销售收入过50亿,惠发过20亿元。这一主导产业的兴起,用诸城市市长张洪全的话说,是因为“较早摸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脉搏”。他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农业大县的诸城就鼓励农民将剩余的粮食转化到养殖业或进行深加工,养殖业的发展又带动起一批像诸城外贸、得利斯这样的畜禽加工企业。在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这些企业与农户联起手来,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如今,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0家,90%的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农民收入的75%以上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更多人从事其他产业,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有635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8亿元。
  
工业强县富民,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带动了农业现代化,但城乡、工农之间的差距并不能因此而消弥,这就需要政府的力量来推动。2007年7月起,诸城按地域相邻、规模适度的原则,率先整建制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70万农民全部进入“2公里社区服务圈”,就近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政府公共服务。随后引导农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打造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居住区,许多农民过上了比城里人还好的生活。如今,诸城正按“全域一体、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快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诸城的居民满意度在百强县中位列第六,幸福县域建设指标位列第九。
    
创新制度:营造环境,培育沃土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潍坊的许多经验在全国叫响: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区化……这一个个创新经验,也是潍坊县域经济发展与提升的重要制度保障。
  
“没有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就没有诸城的今天。特别是当初的产权制度改革,是这些制度改革的核心,由此奠定了我市经济长足发展的基础。”作为现任市委书记,陈汝孝对20年前的“诸城改革”倍感自豪。
  
的确,和周边其他县市相比,当时的诸城经济基础并不算好,且交通不便,资源、区位等自然禀赋不突出,之所以能异军突起,20年来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场趋向的改革为诸城经济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
  
改革为经济发展培育了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明晰产权,诸城诞生了一大批发展愿望强、经营机制活、主动面向市场的本地企业。正是这些当时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福田、外贸、得利斯、新郎、桑莎、四达等,都已经成长为在各自行业举足轻重的“龙头”。
  
潍坊各强县的知名企业背后,都站着一个个响当当的企业家:晨鸣纸业的陈洪国、得利斯的郑和平、福田的王金玉、新郎的王桂波、孚日的孙日贵……这些昔日在县里默默无闻、活动空间只有巴掌大地方的工人、农民、机关工作人员,一旦改革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平台,就展现出在国内外大市场搏击风雨、纵横捭阖的豪气。
  
这些企业家的动力和底气来自哪里?来自制度保护。不管企业发展得再大,不管自己赚得钱再多,他们不用担心财产会被收回,不会害怕被扣上侵吞集体资产、非法经营等“大帽子”,因为企业的产权是明晰的,合法的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企业鲜有“出事”的。
  
有了一批杰出的企业家队伍,还要有能干且稳定的职工队伍。在条件并不占优的县域,怎样留住人才?高密豪迈集团的做法是:靠股权留人,5000多员工中,600多名优秀者持有股份,全国劳模、农民出身的优秀技工王钦峰更是成为集团十大股东之一;靠环境留人,不仅为员工创造了人性化、宜创新的软环境,还为他们建公寓、经适房,为他们的子女建小学、幼儿园,让他们真正融入企业、融入城市,变农民为真正的产业工人和市民。
  
新的发展形势下,县域经济面临着土地、资金、环境、资源、人才、劳动力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政府拿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潍坊一路走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寿光,在诸城,在其他县市,组建首家村镇银行、发行国内首只治污减排专项债券和首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下放审批权限、率先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率先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和居(村)委会……一个个创新之举,在潍坊县域经济成长的沃土中注入了新的丰富的营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潍坊''''最富''''的4个地方震惊全国!诸城竟然排名......
中国潜力城市巡礼:潍坊、襄阳,优越区位、强大工业助推经济崛起
挺起山东发展的脊梁,潍坊势不可挡!
临泽县人民政府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