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视健康五要素 轻松告别亚健康

重视健康五要素  轻松告别亚健康

 

作者:丁和

《奥妙养生》工作室

《奥妙理疗》俱乐部

本文为丁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sina.com.cn/u/2637597764

 

第一,有关亚健康的问题

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是外来词,按翻译释义,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这可能是不好翻译,也许外国人不是这个意思。人要么有病,要么没病,按我们中国人的理解,人的疾病应分成三个阶段:初期(小病)——中期(发展)——后期(重病)。所谓亚健康应该是初期的小问题到中期阶段的演变。

什么是健康呢?各项功能正常就是健康。什么是有病呢?身体有了不舒服就是有病,并不是查不出问题就健康了。所以,判断是否健康,最关键的是自己的感觉,只要自己感到不舒服,就说明身体肯定出了问题,只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一样罢了。判断健康,我们可以根据身体的几个要害部位查找问题,消除隐患。

亚健康泛滥的原因!指标不正常就是病,把指标治正常了,就是治病了。而问题的根源找不到,也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来个“糊涂病,糊涂治”。于是很多问题,都是以消灭指标为目的,长期靠吃药控制指标。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引发一系列的药源性疾病。结果呢?症状是越来越重,问题是越来越多。

亚健康的危害!从养生的角度看,所谓亚健康,是疾病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的状态,而是疾病加重、加快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如果在问题的早期,是很容易对付的。而很多问题,靠指标检查又查不出哪里不正常,于是放之任之,错过了最佳调理时机。

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自己有问题?又怎么知道自己的问题究竟是哪里出的问题呢?接下来又要探讨第二个问题。

 

第二,  怎样看待体检指标

西医检查分为两个主要方式:标本化验和仪器透视。

首先看标本化验,就像验血,验尿等,化验出来一大堆数据,这些数据很科学,这是很多人信赖西医的原因。诚然,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些检查越来越数据化,明确化,为我们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这些所谓科学的数据,可用性和准确性有多大?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采标的差异性——人都有个体差异以及时间差异,如果我们多喝一杯水,所采取的样本就会不一样,今天采样检查的结果和明天采样检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2采标的误导性——我在《糖尿病考》里讲过这个问题,一验血,血糖高,马上吃药降糖。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身体里的糖多呢?还是身体里血少呢?(3采标的应用性——现在化验的数据五花八门,但使用性不强。数据是为找问题提供参考的,而并非都是要消灭的疾病。根据这些数据或者使这些数据都达到了正常,很多状况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

再看仪器透视。诚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我们的诊断提供了很高的准确性,但就真的准确无误吗?我对西医的透视了解不多,不敢妄下结论。但有本书上讲过,如果身体里长肿瘤,在小于 2毫米的情况下,是透视不出来的,只有超过3毫米的时候才能透视出来。也就是说,透视出来的肿瘤如果1毫米的话,实际已经是3毫米了。这也是为什么肿瘤疾病开始查不出来,而一旦查出来就到了中、晚期的主要原因。对仪器透视的认识,还是要从应用性和使用性来考虑。一个专家看了一辈子的病,都成了专家,还能看不出什么病?一点小毛病,就非要上仪器检查,为了什么?有点小毛病,就花高额的检查费,有没有这个必要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自己给自己搞些“小诊断”?相信自己的感觉,应该比相信一些数据更重要。

对中医辩证的理解。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在对疾病的诊断上,都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就像我们通常说的“隔皮猜瓜”。但“猜”的对不对,是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西医在这方面很直接,干脆把症状当做疾病来治,省略了辩证,这显然违背了医学的科学性。一些简单的疾病,也就是“症”直接是“病”的时候,这种“直观治疗”尚能解决一些问题。但绝大部分疾病,“症”和“病”是分开的,“症在外而病在里”,症是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疾病,症状所告诉我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有的症状可能是报警信号,有的症状可能是身体自救,有的症状可能是康复过程。如果症状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却把这种求救信号当病来治,把唯一能给我们提供治疗帮助的“向导”给抹杀了。疾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却扔在一边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恶化。中医为什么要“望、闻、问、切”呢?也是因为“隔皮猜瓜”,中医为了把疾病诊断的更准确,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相互验证对疾病的判断,所以中医的“望、闻、问、切”,体现了对医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显然,中医的“四诊”在医学领域中的全局观念,是值得现代医学要遵从的,而且在一些慢性病或者亚健康期间担当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望、闻、问、切”毕竟也是“隔皮猜瓜”,是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前人总结和应用的一套诊断方法,它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代人们大多不再相信和依赖这方面的诊断,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随着对人体的认知越来越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总不能老是抱着祖宗的一些落后的东西,自弹自唱自我陶醉,中医的“四诊”也应该进行改良和变更,跟上时代的步伐。什么虚啊、实啊、寒啊、热啊,同样又搞得我们无所适从,况且现在的“脉诊”、“手诊”、“面诊”、“骨诊”等,学派众多,各说不一,杂乱无章,更是把我们搞得难分“伯仲”。还没开始对身体进行调理,先把自己闹得迷迷惑惑。还没开始抬腿向前走的时候,我们就左右摇晃,又怎么能坚定信心地迈出第一步,又怎么能够走好第二步、第三步呢?

如果想成为理论家,就必须精通上面的理论。如果想直接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简单的办法:

 

第三, 要害部位自诊自疗——

健康五要素: 通常我们判断健康要从以下五大要素观察:头要凉,脚要热,气要足,血要畅,便要通。一般情况下,这五个方面能保持正常,身体就不会有毛病。同样道理,如果身体不舒服,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查找原因,就会发现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把问题解决好。

头要凉。并不是说头越凉越好。第一是说头怕过热,我们都知道持续高烧会造成大脑炎,所以我们的头不能过热。第二是说要经常保持头脑清醒,没有头疼、头晕的感觉。头要凉但还怕冷,过冷是不行的。春夏秋冬,我们都会根据冷暖变化相应地加减衣服,而我们却放松了对头的保护。现在为什么脑血管病这么多,就是我们不知道保护脖子和头。颈椎和头一年四季都暴露在外面,特别是冬季寒冷的天气,身体都穿得暖暖的,只有头和脖子没有保护屏障,而颈椎和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丛,血液一受寒冷刺激就会变得粘稠,流动就会缓慢。血管一受寒冷刺激也会收缩,那么就很容易发生血栓,很多头脑的疾病也是这些原因造成的。所以老年人,尤其是血压高的人,冬季对脖子和头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脚要热。手和脚处于血液循环的最远端,手凉、脚凉,说明气血供应能力减弱,或者血液循环有了“不通”现象。我们这里找那里找,其实这就是身体最直接最重要的健康指标。大家都认为过于简单的就不重要,都不重视这些简单的现象。而宁肯相信那些所谓体检指标,或是折腾一些什么“阴盛”、“阳虚”等摸不着边际的“高、精、尖”,岂不是重学“郑人买履”?怎样解决手凉、脚凉的问题呢?一是补足气血,二是打通经络。这两点做到了,手、脚的问题就解决了。

气要足。西医不讲气,中医讲气,并把气分为“宗气、精气、元气”等。自古以来,中医对各种气的理解不同,说法不一,很难明确阐述,也很难界分。况且逐气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左右,很难让一般人理解,所以很多人也就不太重视气的概念和气的修炼。我们这里所讲的气,就是人的“活力”,也就是人体的“动力”、“运力”,也就是所有行为的力度和速度。比方说,我们在身体不动的情况下运力,做提肛功法,做吐痰功,做收腹、鼓腹等,靠的就是气。再比如,年轻人“血气方刚”小便的时候能够尿得很远,而到了年老“气血衰弱”小便很容易尿湿裤子,这就是“气虚”的形象比喻。像尿频、尿不尽、早泻等,就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像久病之人,整天无精打采,老是浑身没劲不愿多动。而健康之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这就是“气”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所以,气虚影响循环,影响吸收,影响代谢,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怎么判断“气虚”呢?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比如出虚汗、气短胸闷、浑身发软、行动没有耐力等。我这里再介绍一个简单的小办法,用手指用力压住其它手指肚,迅速松开,能快速弹起恢复原状,说明气尚不虚。如果弹起来的很慢,就说明气虚,就要考虑“补血补气”。为什么要一块补呢?“气血同源”,“气为血化”,气血“形影不离”,气助血行,血带气走,血足气强,气乱血乱。

血要畅。就是说血液循环要通畅,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经络畅通,二是气行要走正道,三是血液要充足,四是血液质量要好。关于气行要走正道呢——就是人不能爱生气,气乱走血就乱窜。经常生气就会造成“气滞血瘀”,就会经常生病。有人几个月前还好好的,一场“闷气”下来,癌症后期,“情志”对健康的危害相当大。怎么判断血不畅呢?这里我也介绍一个小办法,把手紧握攥成拳头,然后松开,马上恢复红润,说明血过来得快。如果发白的地方老是没有红润,就说明血过来得慢。血液粘稠了流动就会变慢,就会容易“瘀堵”。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高粘”、“高脂”,怎么判断呢?除了体检外,我这里也介绍一个小办法,用大拇指肚,向指甲方向按压推挤另一个大拇指肚。如果红润,说明血液质量好。如果发黑、发暗、发紫,就说明血液粘稠。

便要通。主要是指大小便要及时、通畅、排空,有便感就要排,一排就透彻,淋漓畅快。尤其是小便的“晨尿”,要黄要有沫有味,说明身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排毒功能正常。一天的小便量大约是2000毫升左右,因此一天要喝20002500毫升的水(20%的水分要通过皮肤排泄),如果低于这个标准,体内循环的不是新鲜水质而是浊水循环,污染就会越来越严重。大便最好早、晚一天两次,正常大便是“香蕉长、香蕉粗、香蕉黄”。如果体重上升,首先就是大便量减少了,进量等于出量,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身体平衡。减肥减胖的朋友,一点要明白这个原理,真正的减肥(胖),只能是把各种废物转化成大便排出体位,短期内尿出去的只是少量水分,肯定会反弹。减肥(胖)过程中,你会发现身体是放臭屁,排臭屎。现在大小便不正常是困扰人们健康的棘手问题,像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等待以及大便几天不解等,也是诱发其它病变的“罪魁祸首”。根本原因还是气血虚,主要就是先补后引,参考补气补血的文章。疏通循环主要有两个部位:肚子(小腹)、后腰(骶椎)调理,参考“奥妙养生功”和“肠胃调养”。可以多做几个功:“提肛功”,“揉腹功”,严重功能性便秘可以采取骶椎拔罐加温灸,也可以采用清瘀引血。这样做下来,便秘、妇科、男科等很多问题都能解决,大肚子也会变小。一提便秘的问题,很多人就会感兴趣,特别是糖尿病人和肥胖想减肥的朋友,再介绍两个办法:一是刮痧温灸舒通调理大肠经和小肠经,二是在食指(大肠经的商阳穴)和小指(小肠经的少泽穴)上用消毒过的细针扎几个小眼,挤出几滴血。这是台湾的张先生(现住上海)来我这里学习的时候介绍的办法,他用这个挤血办法治好了他多年的便秘。在此也对张先生的探索创新表示敬佩和感谢!

 

本文为丁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sina.com.cn/u/26375977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虚,脑梗之源!一张消梗方,补气消脑梗,源于临床实践
中医九型体质的简易判定法
中医的“气”—不但可以摸得到,也可以看得到
中年男人精力不如从前,“阳势下降”,中医补益方,壮一身阳气
我重用黄芪半斤,消除了患者的脑梗,我才意...
中医实练:静脉曲张,根源是气虚,一张方子,补气通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