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氏春秋大刀.古传双手剑之练功法及套路
陈氏春秋大刀
习练春秋大刀的基本知识
近年来喜爱和习练春秋大刀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春秋大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习练春秋大刀的体会,进行归纳整理集以文字以供参考。
一、春秋大刀的风格与特点
春秋大刀也叫“关刀”、“青龙偃月刀”,相传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使用的刀形。因关羽喜欢读《春秋》,所以后人就把他使用的刀形也称作“春秋大刀”。春秋大刀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大刀系列中的一种刀形,除此外,还有象鼻大刀、方头大刀、大片刀、棹刀、驩耳刀、三尖两刃刀、钩镰刀、笔刀、二郎刀、眉尖刀、九环大刀等等。由于冷兵器退出了战争,从军事手段转为以健身修身为主的体育项目,所以当今武林中习练其它大刀的已不多见了。而春秋大刀形状美观,又有历史典故,深受习武者喜欢,所以习练春秋大刀者日见增多。
在古代十八般武艺当中,其威武凶猛、杀伤力强的应以大刀为首,故大刀有“百兵之帅”之美誉。大刀属重兵器,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膂力才能操持使用,所以古代军旅中都是一些将领或武功高手使用大刀。尤其是被中国人尊奉为“武圣人”的关羽及所用的“青龙偃月刀”更是家喻户晓,这更增加了春秋大刀的文化品位和神秘感。
春秋大刀演练起来,威猛彪悍、节奏迅捷、刀法紧密、翻转跳跃、技法多变,以劈、砍、斩、剁、削、截、撩、挂、拔、压、绞、错等并穿插缠腰、裹脖、云胸、舞背、左右舞花以及各种步型、步法、身法而组成完整的套路。人随刀走、刀随人行、身形翻转、刀光闪烁,如银龙穿云绕雾、似猛虎力战八方,既凶猛刚键、又潇洒飘逸。所以,习练春秋大刀既能强身健身、又成陶冶情操。由于春秋刀具有很高的武术美学的欣赏价值,因此又是很好的艺术表演项目。
二、春秋大刀的型制与结构
春秋大刀由刀头、刀盘、刀柄(把)、刀鐏四部分组成。刀头:是刀的杀伤部位,寛而厚、带刃口;刀盘:是刀头与刀柄结合部椭圆型盘状的部件,也有龙头形或虎头形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前手;刀柄:在刀盘后面,双手握持操纵大刀的部位,刀柄有木制的也有铁(钢)制的;刀鐏为刀柄端部锥型的三楞体,主要起配重平衡刀身作用,同时反手可以当槊和矛使用,具有杀伤力,而且也使整个刀形更美观协调。
三、春秋大刀的长度与重量的选择
春秋大刀的长度及重量没有统一规定,是根据习练者的身高和体能而定。古代战场上使用的大刀一般在二、三十斤左右,也有更重的。当今有以练体能功力为主的“重刀”在百斤左右,而演练套路则需用轻一些的刀。
刀的长度选择:一般是刀直立,刀尖高于习练者头顶三十厘米为宜。如刀身过长,在舞花旋转时,刀头、刀鐏容易触地,而刀身过短形如朴刀则失去了春秋大刀的威猛之势。
刀的重量选择:刀的重量根据习练者的体质、力量而定,体魄健壮力量大的可选择重一些的刀,反之可选择轻一些的刀,总之以自己使用时得心应手为准。比赛、表演、日常训练刀的重量一般在五到八千克为宜。如果使用的大刀过轻,演练起来动作发飘、轻薄不厚重不威猛;如果使用的大刀过重,则消耗体力影响速度,动作易于变形走样,显得笨拙吃力。最好准备一轻一重两把大刀,平时训练以重刀为主,可以锻炼体能和增加功力,比赛、表演时则以轻刀为主,以提高速度使套路演示的精彩完美。
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春秋大刀是初学者一项重要事情。有条件的可以自己设计制作春秋大刀,因为一把好的大刀不但练功使用,同时也是一件艺术收藏品。没有条件的可在武术用品商店购买,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到生产厂家顶做,一般的在百元以上,好一些的则千元以上。
四、春秋大刀的握持方法
春秋大刀的握持方法为:右手在前(上),左手在后(下),右手在距离刀盘十五厘米处握持,左手在刀柄下半部中间位置握持。右手握把要牢固,因为大刀的一切发力动作、刀身运行方向的控制、刃口角度的调整主要靠右手,所以右手要握紧握实以防滑动脱手。但右手又不能握得过疆过死,在控制和调整刃口方向和角度时,往往需要右手扭转头刃口的方向。因而,右手原则上在固定位置握住不能前后滑动,但要经常在固定位置转动。左手以虚握为主,虚实结合。因为大刀在运行当中,左手握持的部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动作变化的需要而经常滑动变换把位,尤其是各种舞花及云抡等刀法,所以左手握把的方法是该紧则紧,该松则松,该实则实,该虚则虚,经常上下(前后)滑动变换把位。武术谚语中对大刀的握持方法有“前手钳、后手管”的说法,意思是右(前)手握把象钳子一样牢固,左(后)手象套管一样灵活。春秋大刀的双手握持方法就象民间舞龙一样,右手好象龙头,带动龙身运动,左手好象龙尾,配合龙头,这样正条龙才能舞活。
“右手前,左手后”是基本的握法。在不同的大刀套路中,也有个别招式动作倒换前后手的握把位置,这是动作的需要,而后还要倒换回来。但也有人握法与此相反,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这就是人们说的“左撇子”,武术当中称其为“反架”。
五、习练春秋大刀对身体基本素质的有要求
春秋大刀属双手握持的长器械,习练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有很好的体能,具有一定的爆发力和耐力,还要有很好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弹跳力。除了大刀特有的方法外,还要有长拳的一些身法、步型、步法及翻腾跳跃等基本功。
在身法方面,春秋大刀经常运用闪、转、俯、仰、翻、腾、纵、跃等动作。在步型方面,经常运用马步、弓步、虚步、插步、独立步。在步法方面经常运用行步、跟步、跃步、箭步、倒行步、盖步等等。这就需要平时加强拳术基本功的训练。
总之演练春秋大刀的要求是:全身放松、下盘稳固、步法灵活、以腰为主宰,手、眼、身法、步相协调,相助相生,全身化而为一,形成整劲合力,并将力运用贯通到刀法上。这就是前辈所说的“人刀合一”。只有达到“人刀合一”才能调动全身的能量贯注于刀上。尤其大刀的发力动作,不仅仅只是双搏的力量,力产生于足下,放大于腰,贯于双臂而集中释放于刀刃。
六、对刀法的要求
春秋大刀是以劈、砍、斩、剁和撩、挂、云、抹等为主要进击手段的长兵,所以对刀法有其基本要求。
1、发力凶猛、力点准确、动作迅捷、脆快利落。“刀如猛虎”凶猛彪悍,这是春秋大刀的特点。就是在劈、砍、斩、剁、截、戳等进攻性动作,刀速要快、发力要猛、动作到位、力点准确,不能“拖泥带水”、力点不清。
2、动作连贯流畅、圆活顺达。春秋大刀的套路演练中,每个动作都不是孤立的,要连贯运刀(套路中体现节奏的停顿除外)。一个动作完成后要为下一个动作的留有贯力,或者说借助上一个招式动作的贯力来催发下一个动作。使刀的运行当中始终保有一定惯性,这样操演起春秋大刀来既顺达流畅,又节省体力为发力动作积蓄力量,这就是刚柔并济。武林前辈所说的“圆则顺”,就是指大刀的舞花、旋转、翻身、缠腰、裹脖、云胸、舞背、云、抡、撩、挂等做圆周运动或通过圆弧而衔接的动作,要顺达圆活,使刀按照惯性轨迹运行,实现刀法流畅,又借助惯性的势能提高大刀的速度和力度,从而增强大刀的“杀伤”力。
3、刃口引刀运行。武术谚语中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口(刃)。就是在春秋大刀的套路中,除压刀、挑刀、绞刀等个别动作外,绝大数的动作都是刃口引领刀的运行。也就是说,不论刀运行的方向如何,始终是刀的刃口在前。这就是需要右手经常转动刀头的角度,使刃口与刀的运行方向一至。
七、春秋大刀的主要招式动作
春秋大刀的招式动作繁多,各地区及各武术门派的风格特点也不近相同,大多数的动作招式都以形容词来命名,而且各门派各地区的名称差异也很大。所以只能根据大刀的运行方式和力道特点归纳为以下一些主要刀法。
劈刀:刀从上向下垂直运行,力达刀刃,是大刀的主要攻击动作。
砍刀:刀从上向下斜向运行,力达刀刃,是大刀的主要攻击动作。
斩刀:刀向左或右水平运行,力达刀刃,是大刀的主要攻击动作。
剁刀:刀从上向下直线运行,动作短促脆快,力达刀刃。
截刀:刀从上向下或从前向后截挡,力达刀刃。
戳刀:刀从前上向后下直线运行,力达刀头前弓。
撩刀:从后下向前上弧形运、力达刀刃、左右撩刀的连续动作则成平“8”形双则圆周运动。
挂刀:刀从前上向后下弧形运动、力达刀刃,左右挂刀连续动作则成平“8”形双则圆周运动。撩刀与挂刀的动作基本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拨刀:刀向左或右拦截格挡、可用刃口也可用刀面或刀背。
压刀:刀向左或右下压力在刀面、属防守性动作、一般同拨刀、推刀、绞刀、撩刀等组合使用。
推刀:刀从后向前横刀水平运行、力达刀刃。
绞刀:刀向左或右圆周旋转、力在刀头。
扎刀:刀从后向前直线运行、力在刀弓。
云刀:刀过头顶水平旋转,是主要的过度和衔接动作。
扫刀:刀向左或右水平圆弧形运行、力在刀刃。
带刀:刀从前向后水平抽拉、力在刀刃。
缠腰:刀身围绕腰部水平旋转。
裹脖:刀身围绕颈部水平旋转。
云胸:刀在胸前立圆旋转或仰身水平旋转。
舞背:刀在背后立圆旋转或俯身水平旋转。云胸与舞背往往联用,形成完整的云胸舞背刀花。
行步左右刀花:刀随人行走转动,左右成平“8”字形运转。此为大刀的过度动作,很多招式都是通过行步左右刀花而引伸出来的。
翻身抡劈:刀随人体翻跳而抡劈、往往连续做二到三个动作。
绕肩缠臂:大刀围肩臂旋转缠绕。
春秋大刀的刀法招式很多,这里例举是主要和常见的。
八、初学春秋大刀的步骤与方法
1、基本功的训练
演练春秋大刀要有很好的臂力和腰腿功夫,要求下盘稳固。可选择单双杠、哑铃、石锁等锻炼臂力,可扭转装有砂子的大缸来锻炼臂力和腰部的力量。选择拳术中的一些桩功桩法进行习练,以增强下盘的稳固性。选择一些长拳套路进行演练,以提自己协调性、灵活性和弹跳力。
2、基本刀法的训练
很多初学者,一开始就习练套路,而忽视了基本刀法和身法的训练,这往往事得其反。基本刀法的训练非常关键,是学习大刀的基础。所以先要进行基本的单式刀法和基本身法的训练,如劈、砍、斩、撩、挂、云、抹、带等等以及舞花旋转、跳跃。要下功夫练好,既能使每种刀法标准规范,发力凶猛,力点准确,又能使身体与大刀有机结合,随心所欲。
3、套路训练
套路是各种刀法(身法)的集成和组合,刀法(身法)是套路的基础。在基本的单式刀法熟练之后,可以把几个单式动作连续起来,形成小组合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动作之间的转换交替的掌控能力,熟悉掌握大刀连续性和贯性用力的使用方法。几个组合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段落,几段连在一起,加上起势和收势就是完整的套路。在套路训练中,要充分注意动作的衔接、速度变化、节奏的控制、体能分配、呼吸的调整及精神风貌的展现等,只有反复习练才能找到感觉,逐渐领悟其中之奥妙。古人说“字是写出来的、刀法是练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初学者不要着急,要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功开始,到单式刀法的训练,再到完整套路训练。通过返复练习使人体的中枢神经调节机能逐渐改善,身体的感觉能力和协调性逐渐提高,最终使大刀变成身体的延长部分实现“人刀相融、刀人合一”的境界。
九、学习春秋大刀的途径
1、拜师学艺
如果能找到传授春秋大刀的武术教练或武林前辈,拜他们为师,来习练春秋大刀是最佳的途径,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少走弯路,进步快。
2、按照影像书刊资料自学
如果找不到传授春秋大刀的老师或教练,可以选择教学用的影像资料自学。关于春秋大刀的VCD、DVD等教学片市场上可以买到。有些书籍和刊物也登载春秋大刀的教学套路。影像教学直观一些,学起来比较容易,参照书刊等文字加图示的资料学习来难度大一些。
不论拜师学艺还是自学,都需要有刻苦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同时还要有认真钻研反复揣摩的悟性。春秋大刀是技能训练,必须反复演练,熟能生巧,同时还要用心领悟,这就是前辈所说的“用力学、用心学”。
十、春秋大刀的套路选择和编创
当习练一段时间春秋大刀并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演练的套路。当前流行的春秋大刀套路较多,大都是精心设计编创出来的,而且风格特点也各有所长。有的侧重于旋转、跳跃、舞花、刀法连贯流畅;有的则侧重于劈、砍、斩、剁、力猛劲足、刀法密集、脆快利落。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包括体能、速度、弹跳力等方面来选择适合自己演练的套路。
当熟练掌握大刀的规律和特点以后,自己也能创造出一些新的招式和动作。中国有句话“文无定法、武无常形”,我们要尊重传统,又不能拘泥于传统,在借鉴古人和前辈技法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这样武术才能发展。所以要敢创编适合自己演练并且具有个人风格和特点的“自选套路”。
编创春秋大刀套路,不能把所有的技术动作囊括其中,必须有取有舍。根据所创编套路的风格特点。把各种招式精选出来,按照各种主要技术动作的比例、难易程度、速度快慢、起伏变化、 以及体能分配等要素进行组合。作到搭配合理,动作流畅,疏密有间,起伏变化有序、力点准确合理。还要考虑套路的行程距离,时间长短等因素。不论创编什么样风格的套路、劈刀、砍刀、斩刀、挂刀、撩刀、云刀、翻跳、舞花是不可缺少的。
传统春秋大刀的套路为直线往返,俗称“打趟子”。一般从右起势向左行刀演练,一去一回(一个往返)为两段式,两个往返为四段式,现在的套路大多数是四段式。套路往返距离控制在6~8为宜,原则上起势与收势在同一位置上。套路的时间应控制在一分三十秒左右。
自己编创的套路好处是:记忆扎实、动作熟练、自己的技术精华,高难动作都能展示出来,易于形成个人的风格和特点。
十一、多参加各种比赛、表演和交流活动
当春秋大刀习练到一定程度,尽可能多参加各种传统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这样的好处是:对自己大刀的技术水平是一钟检验,而且可以开阔眼界,学习其它人刀术精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提高自己春秋大刀技术水平。
以上从十一个方面讲述了春秋大刀的基本知识,供初学者参考。
[二].陈氏春秋大刀[歌诀]
1、关圣提刀上霸桥            2、白云盖顶逞英豪
3、举刀磨旗怀抱月            4、上三刀吓杀许楮
5、下三刀惊退曹操            6、白猿拖刀往上砍
7、全舞花                    8、一棚虎就地飞来
9、分鬃刀难遮难挡            10、十字刀劈砍胸怀
11、磨腰刀回头盘根           12、舞花撒手往上砍
13、举刀磨旗怀抱月           14、舞花撒手往下砍
15、落在怀中又抱月           16、全舞花刷刀翻身砍
17、刺回一举嗔哧人魂         18、舞花往左定下式
19、白云盖顶又转回           20、舞花翻身往上砍
21、再举青龙看死人           22、舞花往右定下式
23、白云盖顶又转回           24、递酒挑袍猛回头
25、花刀转下铜判竿           26、舞花双脚谁敢阻
27、花刀转下铁门栓           28、卷帘倒退难遮闭
29、十字一刀往举起           30、翻身再举青龙探水
陈自强陈式春秋大刀教学
古传双手剑之练功法及套路
双手剑之练功法
因历史的原因,古传的双手剑法现在已经失传,一些传统武术流派中,虽然还有极少数双手剑套路传了下来,如通备拳派、螳螂拳派、八卦掌中,都有双手运使的剑法,但这些剑法却又受其宗派拳理的束缚,缺少一种更适合于大众武术爱好者的儒雅、潇洒之神往。
著名的螳螂拳师、武打影星于承惠先生,是国内当代比较有名的剑术名家,并在参照螳螂剑、醉剑及其他优秀剑法的基础上,独创一路双手剑法,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我们每从他所参演的影视剧中,得窥其剑法之神韵。
本人亦好剑之徒,对于古今剑法,稍有钻研,更喜双手持使的剑法,并请人铸造专用剑器,欲求能得剑法之神髓,只是非常可惜,我是一个懒人,未能持恒勤习,落得个空有其表而已。今逢网络之顺便,发现国内有非常多的、同我一样好此剑艺的朋友,为能提供点帮助,将近二十年来收集的资料,略作整理,参照古传习剑之法,整理成文,它日将结集出版。
为能有请方家提挈,今特将其中练习剑术之基本功夫,略加简述,以供同道指正。
因受时间的限制,无法一次全部发布出来,故打算有空就发一小段,有兴趣的朋友就留心一下,也许次日或一二日或五六日之后,即有适当更新。当然,原本是准备编写成书结集出版的,故也不可能将全部都发布在这里,还有请各位看官见谅。
本人此处介绍的“功夫”,都是围绕练剑而从古传方法之中,采拮而来,略加现代运动生理学、物理力方面的适当分析,将玄虚的、唬人的、错讹的,都予以剔除。有些可能看官们会觉得稍有欠妥,小可此处也只能诚请各位,这些方法仅作以参考——有些是本人照习过的,有些则是从理论上分析认为可行,如果看官有何不明之处,或有异解,诚望能在此处留言斧正,将不胜感谢。
一、剑器与剑法
双手剑法,本为剑器运用锻炼方法之一。剑器自先秦、汉而优,器长锋利,适于单兵运使,后随军阵演化,渐退出成仪仗之器,剑器运用之法,也渐成花式。
虽双手剑器随史而式微,然习练之法,则仍有沿习。明茅元仪《武备志》载有双手剑图24势,朝鲜《武艺诸势》更增图至28势,且详加述略,为古传双手剑法之最早传本。今世用双手剑法者,有通备门、螳螂门、八卦门等,且因螳螂拳师于承惠先生影艺而响,成当代剑术之翘楚,追习者甚众之。
二、双手剑法之基本功夫
剑器轻灵,以腰运步,以步带势,双手剑法,更重腰步手腕之力,以求大开大合、劈砍挑刺、撩圈搅拨,动如猛虎下山,静如处子待闺,行如龙蛇飞舞,疾如苍鹰捕兔,忽而如夜战八方,又恰似惊天一线。凡练剑之法,先求腕力,次习腰步,再练剑法,逐而运剑成势,以腰步带膀腕,拧转起伏,前后环顾,左右兼备,跳跃疾进,务求一劈开山裂石,一击洞天彻地。
当今之世,无远古之兵灾贼患,太平盛世,武艺搏杀之能,早已换之为修心健体,故习剑之士,多形势而弃功夫,演习日久,自也能飞蝶采花、轻灵矫便,然言之于实战,则无一用处,何解?图有其势,而无其神也。
神自何来?当从苦修功力而成。古人练剑,为求实用,常日练剑势千遍,更以内外功夫相佐其根。练剑之时,剑器长而重,偿有九尺长锋、六尺长剑、三尺青芒之别,长剑练功,短剑练形,练重使轻,习长用短,更加内功,相辅相成,始能成剑术之名家。
练剑之功夫,首重心神,内有养精蓄锐、凝神敛气,外有步法、身法,乃至剑法各势,练至九转还原,自有擎电拿云之妙,惊神泣鬼之奇,于武艺之道,实有莫大之助焉。
今不揣浅识,以古传习剑之法,辅以于氏剑法,博采众家之长,摒弃糟粕之识,略加阐述,旨在抛砖引玉,或有其误,敢请方家斧正,以正其讹,使吾中华之妙术,复有沿承,光复华夏之精神也。
(一)腕力之练习
练腕力之法一:上罐法
少林派传有谓七十二艺者,此上罐之法,即采取其中。上罐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练习两臂悬劲之法,而兼及两手之握力者也。
用双耳小罐一,以短绳系于其两耳,更用一长约三四尺之棉绳,一端系于绳之居中,其另一端,则系于一圆木之上。木长约一尺二寸,粗约一握,以枣木制为佳。木外廓宜有棱,不宜平正,在木之正中处,钻一对穿之小洞,绳头即在洞中穿过,然后紧缚木上。小坛之重,约六七斤,以铁砂三数斤贮其中。初练时连坛不得过十斤,练时足站骑马步,上身挺直,两手各握圆木之一端,将坛悬空提起,至肘平于肩为度。此时小臂竖直,略前斜,虎口相对,掌心向外,提起之后,待坛荡定,两手即分死、活把,将木渐渐向内转旋,使棉绳渐渐缠绕于圆木之中部,坛亦随之上升,直旋至罐平于胸,略停顿片时,更缓缓放下,如此升降三十次而功毕。每日晨夕行一次,练习三月之后,罐中加砂三两,行时增加五次,依然练习三月,更加铁砂半斤。以后每练三月,加铁砂一次。所加之份量,须按次递加,加至连罐足三十斤时,其人悬劲与握力,足以惊人矣。此功若能立于极高之桩上,而将棉绳放长至五尺以上行之,则功效更为宏速。此功为少林寺嫡派,北人习之者为多,自始至终,亦须三年以上,始克有成。
练腕力之法二:运臂法
古传某些派系,专有练剑之运臂功夫:取黄泥水拌置于大桶中,如今日建房之拌水泥浆类似,每日以三尺木棒,直插桶内,不停搅拌,勿使黄泥干结,如有干结,添水保持其湿,以备次日搅拌。初时因阻力而无法搅拌,然随习之日久,自能随意而行之,至能以木棒轻易插入半干之黄泥中,搅拌如意,腕力自然惊人。
练腕力之法三:运木棒法
取一眉高或顶高之坚木,粗适一握,手持一端,将臂伸直,纯以腕力,将木棒做绕圈动作。初习时必不能持久,日长力增,渐能持续一二刻而不累,则换以等粗之钢铁水管,复加练习,俟至轻便,更可易之为铁棒,则腕力神人矣。已故武师万籁声,至八十高龄,仍能以三指之力,平持铁管,可见功力之强。
练腕力之法四:抖长杆法
抖长杆法本为古传练枪之功力练习法,此处略加变化,述之以剑。取一丈长满握木杆,初如运木棒之法演习,至能轻便之时,则在木杆之远端,缚之以重物,初一二斤,渐而七八斤,或能至几十斤者,易之使剑,看官自当可辨功力之强弱也。
以上为练腕之法,可选习也可兼习,当每日暇则为之,切不可妄加断间,百日后,即可练各势基本剑法。
(二)练劲之法
练力虽能增加攻击力度,但仍死力,而武艺格斗,实以巧胜拙之术,故练力之时,尚需练劲,劲力俱备,自当神勇,长短之技,皆能通胜也。
因劲为武艺之本,故练劲之法颇多,有以内功为强者,有以导引为术者。今日习武,资料丰盛,网络通便,吾等可综合百家之长,更可融会贯通,进而举一反三,寻求更多之法也。以下即为有别古传之新法,习者可随自身条件而置备,效用类似。
练劲之法一:击桩靶
各家武技,均有桩靶之法,有将靶设为人形者,有以身边之物就便者。今小可自创一法,曰打轮胎法,看官勿笑也。
取一货车大号轮胎,包含内外两胎,内灌八分之气,以拔河之用粗尼龙绳悬吊于空中(拔河之绳为棉麻所缠,此处要求换尼龙绳,取其弹性强也),复取三尺坚木或铁管或铁棒,立于轮胎前,行以下各法:
挑:挑为剑技之要法,可攻可防,可拨挡敌械。练挑之劲,与练力之法类似,且可劲、力兼习。以棒抵于轮胎底部(即悬吊时轮胎最底部),侧身马步,以左手或右手运力,欲将轮胎挑起,一吸一呼配合一挑一松,不求速度,但求着力有根有果。初时自不能挑动分毫,待习之日久,自能一挑即动,甚或有力大劲足者,能一挑而起,以之用剑,自能挑拨随意。
击刺:击刺为直线运动,为剑之根本。练习之时,侧身马步立于轮胎前,或高虚步正面而对,以单手运棒,端正角度,向前平刺,可一呼一吸一刺,亦可一呼吸之间,疾刺数次或十数次而练快剑。击刺之时,务求能将轮胎一刺而击出。此法随功力之累积,可使轮胎由不动而至渐动,复至一刺而弹出数尺,则击刺之劲,自然可观。
劈砍:双手剑法多劈砍动作,如力劈华山,能开山裂石,但如无功力,则劈砍自然无力也。劈砍之时,正身面对轮胎,单手举棒过顶,随势迅速下劈,击打轮胎顶端。劈砍之法,可分两种,一是一呼一吸一劈,为求用劲正势,犹如开山破石,尽力而作;一是于一呼吸间而疾劈数次或十次数,以练速度。
劈砍可由上向下,也可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以练平斩抹扫之功,先左右两手单手练习,再双手练习。
点:点剑可虚可实,虚则花敌眼,实质戳其身。习点之劲,侧身向靶,手持平,以棒穿入轮胎孔中,搭于底部上边缘,随呼吸用劲将轮胎向地面力压。初不能动弹丝毫,随功力日升,尼龙绳必受带动而拉伸,自可随意上下也。
撩:剑器由上往下为劈砍,由下往上为撩拨,一上一下,合为一阴阳之势。中国剑术,以仁德载道,多为伤人为法,极少致人于死地之术,故有挑、点、撩、拨之势也,既能伤人,又能防护。反撩之势,多矮身而行,以棒抵轮胎之最下缘,随呼吸而欲将轮胎反手顶起,法如前势。
以上各法,由上往下有劈砍之法、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有平斩抹扫之法、由下往上有撩拨之法,更有挑点之势,朝夕而为,日久自见真功。
或有人云,轮胎贵而置之不易,学者可去汽车废品收购之处,多加寻找,自可购得中意之物。如实有困难,可取一碗盘粗细之坚木,长约五六尺,以绳系其两端,横平悬吊于脐高,仍参照以上各法习之,亦可取效。如有条件者,可择一水池,水深平脐,轮胎或坚木抛入水中,浮于水面,而后采以上各法习练,效果更优而强哉(此因水有阻力,且有反弹之力)。
练习之时,试分两段,前段一呼一吸一练,专心致意,配合意念,上挑时似欲挑起千斤重物,下点时犹如压山入土,劈砍要有开山破石之威,平行抹斩时要有摧枯扫朽之气。后段以速度为重,可在一呼一吸之间,快速多次击靶,以免纯习前段,有误身手之灵便。
练劲之法二:活剑法
击桩靶可习各势剑势之劲力,然桩仍死桩,犹不能得巧劲,故另创活剑之法,务求剑势灵便迅捷。
选一空地,栽四棵木桩成四方形,各距丈余,木桩如碗粗细,地下二三尺,地上五六尺,顶部以横木穿架,使各桩相连。从架顶以尼龙绳悬吊小沙袋二三十枚,单枚大小如拳,以结实之帆布或真牛皮缝制,内贯铁砂或细小石子,重约一二斤左右。相隔之距离,则以能过身为宜。各小沙袋或高或低,高者顶齐,低者略高于踝,中间与胸、腹、大腿之高低者,略多布数,盖因剑法多以此为目标也。
练习之时,手持三尺木棒或铁管或铁棒,为避免戳破沙袋,可以棒头包缠海棉或泡沫或棉絮之柔物,而后以劈、刺、抹、点、撩、扫等各势剑法,忽前忽后,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轮翻击打沙袋。因袋小而随击即弹复,练者须随时躲避,以免遭击。可单手练习,亦可左右手互换,或双手握击,务求快捷穿梭击袋,而不可让袋击中自身。
如有陪练之人,可由陪练者将沙袋随手击向习者,习者即随高低远近,择用适应之剑势,将击近沙袋击出,更可随击而变,追打补杀。
以上练法,或有人云,居无空地或身无财力,然随我习艺,此等之事,实可弃虑也,吾等可变通而求哉。如居家之人,无法置桩,可选一空房,自顶悬吊沙袋,岂不易而之为?或有空地而无木桩,可置四根粗钢水管,先在水泥地基钻打四孔,扎入膨胀镙丝,而后将水管焊接或拧接其上,复从顶端架以略小之水管或角铁,悬挂沙袋,岂不方便哉?
武艺兵械实战之术,不似套路花法,多一招一势,散打练习,且势法不多,某些套路花法,如挽花之类,极罕见其用也。故以上练劲之法,习者可于大脑之中,随练习而假设敌之所动,以千斤之力或穿针引线之巧,攻杀防护。如随意散漫练习,犹如完成任务相似,则无功可言也。
(三)、腰力之练习
腰为劲力传送之源:力起于足,传于腰,达于四肢,延伸至械;腰灵则力顺,腰活则劲顺,劲力通畅,势自有神。
练腰之法,即活腰之法,同时腰力自增。古传练腰之法,有折腰、拗腰、涮腰、下腰、转腰等法,似当今体操之柔体运动。
练腰力之法一:柔骨功
少林七十二艺中,有柔骨功一法,可做练腰之用。柔骨功为软功内壮,属内壮之主功,俗所谓拗腰折腿之功夫也。为学武者必须练习之软功夫,盖可使周身骨节柔软,身体轻灵,免除生硬牵掣之病,亦所以使筋骨利落之法也。
最初一步,宜从溜腿下手,故有“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之语。所谓溜腿者,即踢单飞是也。踢时坐腿宜挺,踢腿宜直,务须踢得高,愈高愈妙。故技击家有云:“潭腿不过膝,踢腿抅起敏落。”踢过头顶,始为合式。踢时两足互行,晨昏各一次,每次踢百数十腿。半年之后,进而练习朝天凳。所谓朝天凳者,即一足直立,将另一足从前面举起,以手扳之,使腿面紧贴肋际,腿底向天,直竖耳旁,亦须左右行之。数月之后,更练一字腿,俗谓摔叉,此腿有横、竖二式:横一字腿,即两腿依原方向左右躺出,臀坐于地,两腿平贴地面,成一字形,上身挺直;竖一字腿,即两腿向前后躺出,左前右后,则右腿之面,左腿之肚两部贴地,右前左后,则反是。以上各式,皆系练习腿部。至于练腰部,则先习狸猫伸腰、霸王举鼎、仙人作揖,并足正立,两手指交叉,及托于顶门之上,然后将上身下俯,至手心贴地为止,两腿宜挺直,勿使稍有弯曲,头与肩背部平,约一炊许,舒身休息。此功练有成绩之后,更练翻把,即俗称为拗元宝。拗腰之法,将身向后翻转,亦以两拳贴地,身成桥洞式为止。其次更练习左右拗折,练成之后,身体可以柔软如软,腰腿各部,尤灵活异常。偃卧时可以缩做一团,环成一圈,随意屈伸。盖筋络伸缩之力,较寻常人为大,然后更习拳械,无往不宜矣。此功练前,或以木桶盛以开水,上覆以白布,待其稍温,习者仰卧桶上,使热气蒸腰,则进步较速也。
朱斌释曰:柔骨之法,不外乎压腿、踢腿、下腰、涮腰之法,可参习体操之法、各式长拳类武术基本功夫、或今时霹雳舞者街舞者之基本功夫所言述。此处略去。
练腰力之法二:转腰
双手剑法多拧腰转折、上下起伏,经柔骨之法,练至腰柔腿活之外,还需用转腰来强化活法,即应用之法也。或有人云,上述柔骨术中即有涮腰之法,可否将此弃而不用?愚人以为,或有不可,涮腰虽可以录活腰节,但无此转腰之效强,且两者可以兼习。如时间不够充足,二者选一,亦未偿不可,盖法本死术,人仍活体哉。
长拳类武术中,传有转腰之法:一人持长棍,可用普通武术棍械,持其尾端四分之一处,平端扣于腰间,余四分之三伸出。习者面向持棍者,单手或双手握住棍端。握棍之手不动,身体拧转,下身正直,将上身似下腰类似,由腋下转低,穿棍翻身而出,使棍在胸前而过。
如无陪练之人,可自行持棍一端,另一端戳入某一支撑物,例如在墙上油穿一孔,将棍穿孔内,或将棍端抵于某墙角之处,即与他人持握类似,而后做拧身翻腰动作。
初练之时,可将棍持于胸高,渐次降低至腰高、至胯高,直至以棍端拄地,仍能灵活就便,则练剑之时,自当不怕拧转翻折之苦。
(四)、桩步之练习
实战之术,多弓马之势,故需强化下盘稳固之力。古传练下盘功夫者,当数马步桩最为有名,各家拳法,几乎均有传习。此处摘引少林七十二艺中之石桩功,供练剑者参考。
练桩步法之一:定桩——石柱功
石柱功为硬功内壮,属桩法中之主法,专练足劲之一种秘术。所以有此名目者,极言其练习此功成就后,有如石柱之植立,纵有大力之人,亦难摇撼也。在练武之人,足劲实为重要:脚无劲则步不稳,步不稳即取败之道。
练习足劲之初步,宜在马步上下一番功夫,至少每日站马步十次,每次一炊时起,逐渐加长,次数逐渐减少,直至站马步至一个时辰,不喘不汗,若无其事,始可进一步学桩上功夫。植二桩于地,高约二尺左右,中间距离,恰合一马步长短,练者即立于桩上,依法站马步,在平地全足底着力,占地较大。今在桩上,着力处仅在桩头少许地,不及脚底三分之一,其难易自不待言。故初上桩时,非但两足不易使力,致身体动摇,且足心酸痛异常,不及一炊时,必难再耐。勤练三数月后,此种痛苦,即可免除,站桩时间,亦可逐渐加长,同时须鼓气下沉,使全身之劲,向下砸去。更若干时之后,不仅摆空步子,须用千斤石压置腿面。石为长方形,左右两旁各有一耳,可以着手。初时约用二三十斤者压腿,每隔三月,加十斤,至能腿承百斤以上之石,在桩上站骑马势半个时辰,不喘不汗,如若无事者,则其功成矣。功成之后,两腿之劲,不下千斤,站立平地,竟如铜浇铁铸生根一般,虽有多人之推挽,亦似蜻蜓之撼石柱,鲜有能使之移动分毫者。至其两腿之坚实,尤足使人惊骇,惟在练习之时,困苦万状,甚于别种功夫,所费时日,亦较他种功夫为久,至少须五六年,学者非有耐苦持久之精神,不易成也。
朱斌释曰:上法后半部分即腿上压重物法,于当今之世无甚实用,能蹲马步半小时不断者,自有稳固之身,习者可随自身要求,决定是否压重,欲求神功者,可习之,欲求实用者,自可弃之。
练桩步法之二:活桩——梅花桩
石柱功旨在下盘之稳固,然属定桩之法,虽能稳固而无轻灵,实与剑道有违。故需再加习活步之法也。活步之法,诸多流派中均有梅花桩之法,初四五桩,渐至数十桩。以下复录少林派七十二艺之梅花桩法,以供参考。
梅花桩为软功内壮,属身功夫之一种,盖即飞檐走壁之基本功夫也。桩上功,所以练身体之轻灵,与步法之敏捷——首重跳跃,有梅花桩、七星桩、九星桩等名目。练成之后,最宜临机应战之用。此功除跳跃之外,眼力最为紧要。
初练之时,不必上桩,但于地上,用石灰画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离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个圆圈,作花瓣,每朵平均距离一尺,每圈对径约三寸,不可过大。布定梅花之后,更于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为虚桩,另用暗号记明之。练者立中间一朵之实桩上,立时只一足,而着力于足尖,作独立朝岗之势。心中自定跳跃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后五,此系假定之次序依次跳去,左右足不拘,但以便利为主。最好命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之桩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桩,则我即跳至右侧第二朵居中一桩,余可类推。但每一朵上之虚桩,须力避不可跳上。跳桩之时,脚尖务必踏于圆圈之正中,切不可稍偏。盖画地为花,稍偏固无妨,一上桩之后,则略偏立足不牢而跌下,即不跌下,身体亦必摇晃,受制于敌矣,最宜注意。然在初练之时,往往不能悉中程式,故宜先于一朵花之四个实桩上来回往复练习之,继则于两朵八个实桩上行之,如是逐渐增加,庶可免头难之弊。练至在平地石灰所画之梅花形中,能无往不宜,则可以上桩矣。桩以坚木制成,长三尺半,上丰下削,面对径二寸,依所画之梅花形植之,各入地二寸,出露地面,大约尺半。惟每朵上之虚桩,则另制,上面固与各桩平头,而钉入地中者,仅一二寸,且土亦松软,其活落,误踏之立致倾跌,而此虚桩之在每朵何处,亦不一定。练者须暗志之,以免误事。布桩之后,练者依前法习之,至能纵跳自如,决无疏失之故。将桩逐渐加高,同时在桩之周围,置铁蒺黎等锋利无匹之器,直至桩高三尺以外为度,则登峰造极矣。在练习时,能带砂行之最妙。惟所带之砂,须先烧红,放猪血浸沁,始可用;否则易于损血,若用铜制之腿环或青钱代砂亦可,三载纯功可成。功成之后,身段活泼,腿步轻灵,与人交手,可使人捉摸不定,乘隙取胜。至于三才桩、七星桩、九星躲闪桩、移闪砖法等等,其练习之法,大致相同,不过桩之位置略异,故不赘述,学者亦可以意会得之也。
朱斌释曰:当今社会,群楼密集,居家面积有限,何能言桩?故可改而易之:取一空房,按梅花桩之约数,于地面摆放红砖替换为桩,每“桩”由三五块砖相叠而成。练习之时,踏砖而行,即可解决无桩之苦也。或有曰虚桩者,将红砖立起,何尝不似虚桩?
以上桩法,皆少林门所传习,某些所谓内家者,亦有相似之练法,或云龙云九现者,或云踏九宫者、走八卦者,道理与应用,实同质也。如追求真功,可另学他法,或综合各式有助之方,取长补短,自有神功。
古传双手剑法
第一架举鼎势:并步正立,右手在前握靠剑盘(即置于剑柄上方)。左手在后握住剑柄下方尾部。双手错分,掌心相反朝向,将剑上举齐头并令剑尖向后;跟着将剑向前下方砍去,并伴随左脚迈进变为“左弓字步”。此法功在格开敌家杀来之械并随之奔砍。同样也可退步格(图1)。
第二架点剑势:手法为向前点击其剑,令之快而沉,疾而重。步法伴随前进。其方式方法既可上挑剑,也能偏揭剑并由此势作向右转身且退右步之后接做下一势。大凡点剑者,即为短距刺也。可偏闪凑近抢杀。右脚上伴随右手为主作“拔草寻蛇”势上前等(图2)。
第三架左翼势:两手虎口朝后,肘尖夹紧(即将手中之剑尖向后),前进之时剑可直斫,也可斜砍。但须注意,启动时身与步要相随。由此势退左脚而进右脚,再转身向左则可变为下一势。所谓“左翼势”,即向左击杀也。其法能够上挑下压并直取敌家虎口穴位,令其弃械而成被动败局。术语称作“直符送书”势(图3)。
第四架豹头势:右手在上,手心向内,左手在下,手背朝左,将剑砍下之后便收右臂贴胸。然后左肘向后并将手中之剑平行端起,再作进步前刺。此势为击杀招法。术语称其为“泰山压顶”势或“霹雳挑刺”势(图4)。
第五架坦腹势:此势专攻敌家胸部(用刺法)。若要连接下势,则可将身腰左转,右脚向左侧方进一步,手中之剑则由右上方对着正前方砍去。如此便为连环杀招。此势系刺杀敌家腹部之势。还可作跃步冲刺穿杀。术语称其为“苍龙出水”势(图5)。
第六架跨右势:左手臂贴胸并用右小臂为重点,将手中之剑由体后翻转前击。由此势接做左脚上步、头向右转、身腰左蹲,则可连接下一势而成连环招法。此势为右击杀之招。其法可以撩剪截杀敌家下盘。若能再作向前进步并横击之,则为侧面杀招(图6)。
第七架撩掠势右腿挺伸,左腿在后微弯曲。身腰向后坐,头部右转,眼向右侧视,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劲力贯于剑尖向上方撩起。倘若再将身腰左转,左肘后曲,右肘贴胸,退左脚复退右脚且平端剑,则为连环招法。须知,“撩掠势”即为撩起后再格挡之法。其法能够遮架兼拦截,亦可蔽左护右,亦可向前击步钻击。术语称其为“长蚊分水”势(图7)。
第八架御车势:上体前倾,劲蓄两肘,腿成左弓右箭势,将手中之剑向前冲刺。接着复进,又变左弓步并将剑一送即收,且顺步向左大转身之后,右脚再向左脚一侧跟进一步。此法为正反格杀或大回环截杀,或掠削左右之势。术语称其为“凤凰洗头”势(图8)。
第九架展旗势:两腿形成右盖步(右脚盖在左脚之前),身腰右转,左臂斜挺,贴于腹部,右肘后曲。跟着再向左转身,两腿作绞花;同时,手中之剑由上向下砍杀。腿法变为左弓右箭。此势为展剑击杀之招,能够剪绞磨杀。若伴随两腿连环进步,则可闯入敌群大开杀机(图9)。
第十架看守势:两腿形成前弓后箭,手中之剑专刺敌家下腹。右脚向左侧方跃进一步,左脚跟进向左侧方横开一步,偏身将剑向前刺杀。身腰右闪,右膝微曲,左腿挺直,剑反卷并令剑口朝上,左肘贴胸,目向左视。此法能防止诸般兵器进攻且变化多端,还能乘机变为进攻之杀招。若能伴随左脚与右手作虎蹲势向前进步而作拦腰击杀,则更加巧妙(图10)。
第十一架银蟒势;身势左偏右斜,两手带剑向右,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剑尖朝上,提与鼻端相平,锋刃上下放置。若与下一招相连接,则退右脚,右转身腰,再进左脚,将剑高举并下砍。术语称作“掠杀四通”势。意为法顾四周八方。即向前则以左手左脚为重点,退后则以右手右脚为主(图11)。
第十二架钻击势:剑在左上方。左脚在前,将剑在前面绞出一个大圆花环之后,忙退右脚,接右转身。右腿弯曲,左腿外伸,上身右倾,二睛右视(图12)。若与下一势相连接,则右手在左,左手背朝上(左手在右,手心向上),将剑锋朝向内外两方。其功用在于动用鹅形鸭步并奔冲格打抢杀。术语称谓“白猿出洞”势。
第十三架腰击势:剑锋向前并自左侧横扫直至右侧方,身腰蹲坐。接着,左脚向右侧横进一步,右脚再跟进一步。与此同时,手中之剑由右上方朝左前方下磕,复向右下方绞掠。此架能够横冲直撞,为剑法(特指“君子斗剑”)中的第一击杀之招。术语称谓“逆鳞斩蛇”势(图13)。
第十四架展翅势:剑向右下方外绞(手心向右,左手则在右手腕下方),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不丁不弓,势若跨虎步型。若与下一势相连,则将左脚再向左侧上一步,两腿伴腰作磨身右转,与此同时,将手中之剑置于左侧并上提放在与肩相平之处,眼向右看。此招应敌,能够绞格上杀、撩掠下杀,或作偏闪向前击步成举鼎格之杀招(图14)。
第十五架右翼势:右脚向前进一步,左脚腾跃而起朝前一跨。与此同时,手中之剑自左向右后方砍下。接着,左脚后退一步,右脚跟着朝后倒腾跃起,剑再下砍后收回并上揭亮起,身腰蹲坐。剑尖向着右后方,双手与剑柄均在前方。术语为“金鸡啄米”势,可用于前后剪杀(图15)。
第十六架揭击势:身腰蹲坐,使之形成坐马蹲裆大马步。两手握剑置于身前胸部,剑尖向右侧,眼看左侧方。若要与下一势相接,则先将左脚向右侧后方退一步,再将右脚复进一步。同时,剑向左上方揭起。此招能够连环套进向前剪杀。术语唤作“老虎坐凳”势(图16)。
第十七架左夹势:左脚后退一步,右脚随之进步。手中之剑向左下方先揭后砍。跟着,右臂贴着左手膀弯曲夹起并伴随身腰一抬,将剑向右上方刺击,眼看右前上方。若与下一势相连接,则再进右脚,将剑由前回收至左侧方。此招应敌,能够冲刺作中盘击杀。术语唤作“猛兽伸头”势(图17)。
第十八架跨左势:先将手中之剑由右上方回收,再将剑锋向左,并经前方平行左抹横削。右脚在前,左脚置后,形成不丁不弓之跨虎势。若要与下一势连接,则先迈左步,再跃右脚(即两脚向前进三步),同时,手中之剑在胸部正前方绞出二个圆花,身腰则右倾蹲坐。剑尖向左侧平行方向提置,两手放在身体右侧。此招应敌,可进步扫杀,左右俱到(图18)。
第十九架掀击势:先将右腿弯曲并伴左腿随后伸挺,以助掀挑之劲更有力地发挥。再把身腰向右偏斜,眼向左看,剑锋分朝上下方,剑尖向左,剑柄置右,剑身平胸。若连接下一势,则再将左脚向后作偷步(术语。即以脚前掌为重点,迈步前进或后退,或左右侧行等),而剑尖则自左经上并由上向右再转向下,落至两腿前方或侧方绞花,接着,剑尖由右下方向左侧上方撩起定势。用此招应敌,可抢步坦腹钻杀(即一招沉,一招重),一招决胜负。术语称作“苍龙搅海”势(图19)。
第二十架逆鳞势:两手肘部弯曲,剑柄靠近左膝,将手中之剑刺向前方偏左。若与下势连接,则进右脚,退左脚,左转体,且伴随剑向左旋转划圈包绕人体(即转出一圈之后,再进右脚迈向左前方,收剑于腹前一侧)。用此架应敌,可刺杀敌之喉颈。术语称作“探海捉鳖”势(如图20)。
第二十一架钦翅势:术语“仙人连枝步”。即两腿夹紧,两脚一左一右(右脚在前时,脚后跟放在后面的左脚尖前方作贴靠。如此反复跟进,称之为“连枝步”)前进三步(左右各三),与此同时,手中之剑在体前伸平(剑锋分向左右,剑尖向前)并伴随步法做上下抖臂摇剑动作。若与下一势相连,则将剑再由前下方,经左上方往右下方作顺时针方向搅动作一个大圆花,两脚则随绞花的同时向左转身,且作左侧抱剑之状。此架应敌之法,为声东而击西,可倒步退击身后之敌,亦可进步跟打前方之敌。术语称作“掏洞拨蛇”势(图21)。
第二十二架右夹势:两腿摆成半弓半马步,右肘在后,左膀贴腹,剑尖向着左上方,眼看左侧。接着,将右腿挺伸,身腰向左拧动,手中之剑向上刺出。若连接下势,则将剑再由上转向右侧并经下撩向左侧,随即点出一剑。此架临阵之用途,可作中盘绞花刺杀,亦能奔冲向前作起身立步之举鼎格挡(图22)。
第二十三架凤头势:此架为点刺之法。即左脚踏前一步,手中之剑自右向后作一个小形绞花,随即向前点刺。右脚复进一步,剑再由左侧绞动一个小花向前点刺。接着,左脚再进一步,伴随剑由后翻转向前点击。如此三跃步三刺(点)剑,则为“凤头势”。若与下势连接,则退右脚,并将剑向右侧回收作定型。此招临阵之时,可上前击步揭刺或剪杀。术语称作“白蛇弄凤”势或“凤凰洗头”势(图23)。
第二十四架横冲势:摆架成“躺裆”势(形如现今之“仆步”,但架式要高)。两手握剑平收于体之右侧,眼看左侧,身腰右拧。剑尖对着左侧方(剑锋分朝上下)。跟着,变步为不丁不弓势,并抡动手中之剑作进步疾奔,或剁砍或滚杀,或撩揭或闪掠。术语称作“怪蟒翻身”势或“猛龙过江”势(图24)。
初习者六要:
其一为“眼法”。剑诀云:“眼像两盏灯”。其二为“击法”。行家云:“击者乃打斗之母”。其三为“洗法”。武当派谓之“剑走面且距之近者为洗”。其四为“刺法”。此系“斗剑大要”中的主要进攻方式之一。其五为“格法”。属主要防御方式之一。其六为“握法”。乃握剑之方式方法之解释。
(1)眼法有六。即看剑、看走、看手,平视、斜盼、意顾。
(2)击法有五。即豹头击、跨左击、跨右击、侧左击、侧右击。
(3)洗法有三。凤头洗、虎穴洗、腾蛟洗。
(4)刺法有五。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左夹刺、右夹刺。
(5)格法有三。举鼎格、旋风格、御车格。
(6)握法。剑锋上下朝向,右手握在剑柄前方,左手则握于后。握时,左手的虎口务必贴近右手的腕根部位,使之形成两手一正一反(即手心朝向相反)。大凡舞动剑器,无论击、刺、格、洗,两手均要臂劲宜刚,腕劲宜柔;刚柔相济,则宛若生龙活虎,而身步均匀。
斗剑之演练至要
(1)24势斗剑之术,初练必须缓慢运行。若图快求急,定难达动作之准确性。
(2)初练时须一招一式拆开演练,切勿连贯,以免不得要领。
(3)忌性急,忌劳累,忌偷懒,忌无恒心,忌分神。
(4)练习剑术之前后一小时内不宜进食和饮水。
(5)切记“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之间相互配合。
二十四势图:
举鼎势者,即'举顶格 ’也。
法能:顶格上杀,左脚右手'平抬势 ’向前,掣击中杀,退步裙拦。
看法:
点剑势者,即'点剑刺 ’也。
法能:偏闪凑进抢杀,右脚右手'拨草寻蛇势’向前 ,掣步御车格。
看法:
左翼势者,即'左翼击 ’也。
法能:上挑,下压直杀虎口,右脚右手'直符送书势 ’向前,掣步逆鳞刺。
看法:
豹头势者,即'抱头击 ’也。
法能:劈击上杀,左脚左手'泰山压顶势 ’向前,掣步挑刺。
看法:
坦腹势者,即'坦腹刺 ’也。
法能:冲刺中杀,进如崩山,右脚右手'苍龙出水势 ’向前,进步腰击。
看法:
跨右势者,即'跨右击 ’也。
法能:撩剪下杀,左脚右手'绰衣势 ’向前,进步横击。
看法:
撩掠势者,即'撩掠格 ’也。
法能:遮驾下杀,蔽左、护右,左脚左手'长蛟分水势 ’向前,掣步钻击。
看法:
御车势者,即'御侧格 ’也。
法能:架御中杀,左脚右手'冲锋势 ’向前,退步凤头洗。
看法:
展旗势者,即'展旗击 ’也。
法能:剪磨上杀,左脚左手'托塔势 ’向前,掣步点剑。
看法:
看守势者,即'看守击 ’也。
法能:看守诸器,攻刺守定,诸器难进,相机随势滚杀,左脚右手'虎蹲势 ’向前,进步腰击。
看法:
银蟒势者,即'银蟒格 ’也。
法能:四顾周身,又能掠杀四面,向前则左手左脚,向后则右手右脚,动则左右旋风掣电杀。
看法:
钻击势,即'钻击 ’也。
法能:钻格抢杀,鹅形鸭步奔冲,左脚左手'白猿出洞势 ’向前,掣步腰击。
看法:
腰击势者,即'腰击 ’也。
法能:横冲中杀,身、步、手、剑疾若迅雷,此一击者,剑中之首击也,右脚右手'斩蛇势 ’向前,进步逆鳞。
看法:
展翅势者,即'展翅击 ’也。
法能:绞格上杀,撩掠下杀,右脚右手'偏闪势 ’向前,掣步举鼎格。
看法:
右翼势者,即'右翼击 ’也。
法能:剪杀两翼,左脚右手'雁字势 ’向前,掣步腰击。
看法:
揭击势者,即'揭击 ’也。
法能:剪格上杀,步步套进,左脚左手'虎坐势 ’向前,退步冲洗。
看法:
左夹势者,即'左夹刺 ’也。
法能:冲刺中杀,右脚右手'兽头势 ’向前,进步腰击。
看法:
跨左势者,即'跨左击 ’也。
法能:扫掠下杀,右脚右手'提水势 ’向前,进步双剪。
看法:
掀击势者,即'掀击 ’也。
法能:掀挑上杀,抢步钻杀,左脚右手'朝天势 ’向前,退步坦腹刺。
看法:
逆鳞势者,即'逆鳞刺 ’也。
法能:直刺喉颈,右脚右手'探海势 ’向前,掣步左翼击。
看法:
敛翅势者,即'敛翅击 ’也。
法能:佯北诱赚,左右手脚'拔蛇势 ’倒退,进步腰击。
看法:
右夹势者,即'右夹刺 ’也。
法能:绞刺中杀,左脚右手'奔冲势 ’向前,立步举鼎格。
看法:
凤头势者,即'凤头洗 ’也。
法能:洗刺剪杀,右脚右手'白蛇弄风势 ’向前,掣步揭击。
看法:
横冲势者,即'横冲击 ’也。
法能:疾奔颡闪滚杀,进退两手两脚,随势冲进,制步撩掠。
看法:
戚继光双刀(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典藏)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中国武术十八般武艺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丁水德传统拳,剑,刀教学
[转载]八卦掌的套路和器械(我所知道的八卦掌四)
武术的主要内容
明重制版苗刀一路刀谱之续总刀图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