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时王谢堂前燕:从卧冰求鲤到王与马共天下,声名显赫的琅琊王氏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晋开始王氏家族有两个,一个是琅琊王氏,一个是太原王氏。这首诗里的“王”说的就是琅琊王氏。

说到两晋的历史,一定离不开琅琊王氏。无论西晋还是东晋。

琅琊王氏在两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名气有多大呢?

“卧冰求鲤”、“卿卿我我”、“东床快婿”、“竹林七贤”等这些词汇都是出自琅琊王氏或者跟琅琊王氏有关。

琅琊王氏的祖籍在山东琅琊,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说到琅琊王氏首先要从“卧冰求鲤”的王祥开始说起。

王祥就是二十四孝里的王祥,“卧冰求鲤”是说王祥的母亲大冬天想吃鲤鱼,于是王祥就到河里冰块上把冰暖化,最后跳出来两条大鲤鱼。

王祥的孝之所以让人那么感动,是因为他不但孝,而且孝顺的是后母。另外后母对他不好,经常想着要害死他。“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在后母天天憋着害自己的情况下依然痴心不改,确实难能可贵。

王祥的后母史书上称作母硃,母硃有一个亲生儿子叫王览,就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弟弟王览为人也很慈孝,经常保护自己的哥哥王祥,母硃多次想害王祥都在弟弟的庇护下得免。

王祥生活的年代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于是带着母亲和弟弟去庐江避难,大概就是今天安徽一带。这一避就是30多年。

后来被徐州刺史吕虔征辟为别驾,此时王祥已经快60岁。在弟弟王览的劝说下,兄弟俩开始出仕做官。王祥在做徐州别驾时打击盗贼,郡界安宁。

后来曹魏司马家执政时期,王祥带兵平叛,因功封为万岁亭侯。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升为公爵,因德高望重受到满朝文武的尊敬。王祥活到85岁,名望寿终。

徐州刺史吕虔有一把佩刀,说找人看过,佩戴这把刀的人当位至三公,就送给了王祥。王祥临终前就跟弟弟王览说,你的后世一定会有贤才出现,这把刀我现在送给你。

王览最后官至太中大夫,死时73岁。他的孙子就是王导。

王祥王览孙子辈的这一代人名动天下,甚至影响着晋王朝的存亡。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就是王祥的族孙,他的爷爷叫王雄,在魏朝官至幽州刺史。王戎这个人容貌短小,但是非常聪明 ,并且有一个特异功能,能长时间注视太阳,也不会感觉头晕目眩。

小的时候跟一群小伙伴出去玩,看到路边一棵李子树上长满了李子,于是小伙伴们就抢着去摘。这时王戎很淡定地说,李子树长在路边,这么多果实也没人动,李子肯定是苦的。小伙伴们摘下一尝,果然是苦的。

《晋书》:“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后来王戎家有了一个好李子树,这回李子不苦了,并且味道很好。王戎就把这些李子拿出去卖 ,但是王戎这个人很贪财,他怕别人种这个李子树,于是每次卖给别人的时候就把李子核一个个给捅破。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戎的生意头脑。

贪财的人一般都很小气,王戎也是。

他的女儿给他借了钱,迟迟没还。每次女儿回娘家,王戎都耷拉着脸,满脸不高兴。后来女儿把钱还给他,他才喜笑颜开。

王戎的名气主要是他的聪颖早慧和个人品质。王戎为人至孝,擅长清谈,为人随和不修威仪。

“卿卿我我”说的就是王戎和他妻子的故事。但是王戎没有什么政治才能,或者本身也不关心政治,又因为当时处于晋惠帝时期,政治混乱。所以王戎终日清谈,与世沉浮,后来活到72岁。

但他的两个弟弟可没他那么幸运,他们正赶上五华乱华的开始——永嘉之乱。

王戎的堂弟王衍,跟王戎一样喜欢清谈。但他对钱不感兴趣,口不说利 ,这点跟王戎恰恰相反。

王衍长得很帅,名气也很大,他的族弟王敦说他在人群中如“珠玉处于瓦砾之间”。

王衍做官一直处在宰辅的位置,司空,司徒,太尉。位高权重但不想着为国家出力,只想着自保。

当时司马越执政。王衍看着天下形势越来越乱,就趁机说让他的弟弟王澄守荆州,族弟王敦守青州。这样一来兄弟三个可谓是狡兔三窟,这样就安全了。

后来石勒攻打到洛阳,这时司马越已经死了。作为太尉的王衍被推为渠帅,以王衍的名声和地位,自然应该是当仁不让,但王衍却首先想到的是推脱。但是当时的情形已经是推脱不掉,只好硬着头皮阻挡石勒。

但后来京城仍不可避免地沦陷,因为王衍名声在外,这个时候石勒见到王衍非常高兴,与他交谈终日,谈得很愉快。

王衍不想为石勒效力。就说,我不懂朝廷中的事,不懂怎么做官,请求告退。这个时候石勒很恼火:“你少年时期就被朝廷分封官职,被授予重任,名声传于四海,现在竟然说不懂。我看晋朝灭亡就跟你有关!”

《晋书》:“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后来石勒觉得王衍终不能为己所用,又考虑到他的名声地位,觉得不应该刀剑加身。于是夜里把墙推倒,把王衍给活埋了。死的时候52岁。

弟弟王澄在荆州也是终日饮酒作乐,在紧急的军务也不能影响他喝酒。

王澄这个人勇力过人,但是性格傲慢,最后死在族弟王敦手里。

当时的京师洛阳已经被攻陷,王澄带人准备以身赴国难。走到路上时听说襄阳已经被敌人占领,那这个时候洛阳也去不了了,于是就回去了,等回去之后才知道这是敌人的计谋。但是骄傲的王澄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错,于是归罪于下属蒋俊,就把蒋俊给杀了。当时巴蜀的流民作乱,王澄诱他们投降,但最后又把他们全杀了,这激发了更大的动荡。又加上内部的叛乱,上下离心离德,王澄再也控制不了局面。

这时正好南方的晋元帝司马睿召王澄,王澄于是到南方去。当时族弟王敦在江州,王澄于是路过王敦那里。

王澄久负盛名,在王敦面前傲慢惯了,又勇力过人,王敦平常也怕他。

这次王澄是败军之将,但在王敦面前一点儿也不收敛,还是像平常一样侮辱王敦。

王敦看他身边跟着二十多个人,个个手里拿着铁鞭,并且王澄自己手里也拿着一个玉枕,于是王敦没敢动手。

之后王敦带他们到屋里喝酒,把王澄身边的人都灌醉了。最后说借王澄的玉枕看看,于是把王澄的玉枕也拿走了。

王澄趁着酒劲,站起来对王敦破口大骂。王敦这会儿没什么可含糊的,立刻让人把他掐死了。

王澄可能是经常这样欺负王敦,只是现在王敦已经忍他到了极点,于是爆发了。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王敦的奸雄本色。

之后中原大乱,王敦和他的堂哥王导拥护琅琊王司马睿在南京建都,就是后来的东晋王朝。

王导和王敦兄弟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权倾天下。当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王敦后来篡逆不成恨恨而死。王导一直拥护晋朝,流誉后世。“东床快婿”这个典故就是出自他的侄子——大书法家王羲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卧冰求鲤”与东晋王氏家族有关
东晋四大家族之首的琅琊王氏:“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这一家
“竹林七贤”中最名不符实之人,“大俗物”王戎的“七宗最”
王谢堂前燕,东晋王氏为何两次兵变反司马氏?
【史海拾零】 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到淝水之战
'中古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精彩不输《琅琊榜》,立家之本50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