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5年毛主席用物理题难倒钱三强,谁料23年后,其设想被国际认同

众所周知,毛主席在军事上留下了诸多预言般的不世之略。

但他老人家的深知灼见,可不止于此。

1955年,他还曾对核物理学有所预见。

在当时基本粒子没被证明可分的时候,他却笃定地认为,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预测在23年后,得到认同。

而基本粒子可能存在的下一层物质,更因此被命为“毛粒子”。

要知道,毛主席从未接受系统地物理学习。

那么,他是怎么提前预见到的?

提出预言,震惊专家

1955年,中国做出钻研核武器的重大决策后,相应部门机构纷纷成立专门的班子。

而作为这一决策的拍板人毛主席,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核事业的研究发展。

1955年1月15日,他亲自主持会议讨原子能的发展。

在会上,科学家们讲述专业知识时,主席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

而后,当核物理专家钱三强讲到核原理时,主席更是饶有兴趣。

听着听着,他突然插话道:“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

“是这样。”钱三强说。

闻言,毛主席追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组成的呢?”

钱三强

钱三强思考着说,根据现有科研成果,人们可知的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与中子。

而基本粒子是最小的,不可分的。

听到权威学者的答案,毛主席却并没有盲从。

他沉默了一会儿,接着从容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以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将来会证明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句话果真在物理学层面得到认同。

1978年,美国夏威夷举行了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

在会上,被誉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的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认同毛主席的猜想,并称应将该物质,命名为“毛粒子”。

不仅如此,面对记者提问,格拉肖更是直言:

毛泽东的思想太伟大了!

人们对毛主席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却忽略其在科学方面的素养。

甚至有人说他不懂科学。

那这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他老人家一贯崇尚科学。

尤其对自然科学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

16岁那年秋天,毛主席挣脱父亲的桎梏,奔向新学堂时便与自然科学相遇了。

此前,他一直是在私塾饱读古书。

新式学堂的课程像是一个万花筒,将其深深地吸引住了。

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毛主席,孜孜不倦地吸收着新思想的养分。

学生时代的积累更是为他的博古通今奠定了基础。

眼界被拓宽之后,毛主席再不满足学校的知识,索性退学去图书馆自修。

在那里,他积淀了浓厚的数理、地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

再加上,主席融会贯通的能力。

很快,他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出一条光明大道,形成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

越是了解科学,毛主席越是意识到旧思想对人的腐蚀。

后来当教师,办《湘江评论》,建立自修大学等等都是为解决国人的“思想饥荒”。

等到战争年代,他每天不仅要应付敌人的枪林弹雨,还得处理案头的七事八事。

但即便如此忙碌,毛主席仍然会忙里偷闲研读科学,如《科学大纲》、《天文学简史》等。

有时实在忙不过来,耽误了学习,主席总是深感遗憾。

因此,他常常劝诫自己的孩子,以及号召党干部多学科学。

毛主席曾在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说:

要趁年轻多学自然科学,少谈政治,只有科学才是真学问,受益匪浅、用处无穷。

延安期间,毛主席就指示学校和训练班开设科学技术课程。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嘱咐叶剑英购买一批通俗的科普书籍。

在四十年代初,主席倡导建立自然科学研究会。

其中下设机电、化学、医学等十几个领域。

毛主席在该研究会成立的会议上,提出了一句经典口号:“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

而后,他还对这句话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即,人们通过科学认识自然,利用掌握的规律改造现实世界,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自由。

这也是毛主席重视科学的原因。

人能拥有洞悉事物的本事,就能见微知著。

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所以他老人家说过,一个最好的革命者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当然,这里的科学不仅仅指自然科学。

更多的是社会科学。

特别是哲学和伦理学。

而毛主席恰是这方面集大成者。

成为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几乎没有打过一枪。

但主席却以思想为利刃,击穿革命路上的重重迷障,带领大家攀登一个个胜利的高峰。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没深入研究过核物理,却能通过对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认识,而间接达到认识基本粒子的目的。

事实上,毛主席当时的见解给了钱三强很大的触动。

后来钱三强曾说:“我搞过有关核裂变的工作,是毛主席使我第一次懂得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懂得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虽然毛主席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但他对科学有兴趣且重视,还形成了成熟的科学分析观。

这使他能够同科学家们默契神会。

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一度被传为佳话。

密切交往,亲如朋友

1964年2月的一天,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地质学家李四光和航天与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受毛主席之邀,来到中南海做客。

竺可桢

那个时候,竺可桢是第一个到的。

当得知会面地点是在卧室时,他先是讶异,随即又转为释然。

不了解主席的人或许会将之看作一种不尊重。

但其实毛主席最为重视的就是科学家。

他老人家曾说:“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专门家对我们的事是很宝贵的。”

尤其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急需科研人才。

对于旧社会遗留的200多名地质技术人员,主席说他们是本钱,很宝贵,要加强党的领导,团结他们。

对那些满怀激情,漂洋过海毅然回国效力的科学家,主席更是热情欢迎,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李四光

要知道,地质学家李四光还没回到国内时,就已被选任为全国政协委员。

不久,他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毛主席与钱学森第一次见面是在宴会上。

当时,他专门把钱学森座位从第37桌勾到了第1桌,即自己那桌。

解放初,他曾鼓励数学家华罗庚:“你也是苦出身,要为我们国家多培养一些好学生啊!”

1964年。华罗庚写出《统筹方法平话》,毛主席亲笔写信送去祝贺。

遗传学家谈家桢在患病期间,毛泽东特意托咐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带口信去。

大致意思是。关切并鼓励他用马列主义指导研究。

诸如此类的关怀,不胜枚举。

除此以外,毛主席还常常接见科学家,并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有的人更是频繁到多达20几次。

在与科学家的交往中,毛主席从不会摆出主席的架子。

当然,他也不会因对方年纪长而作恭敬状,而是就像朋友一般自然相处。

他曾自称其身上有些虎气,但也有些猴气。

虎气自然是其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猴气便可以理解为挣脱俗套的随性和浪漫。

而这一次相约,也是兴之所至。

1958年10月27日,毛泽东到中关村参观中科院科研成果展,竺可桢(前排左三)在地学展台前陪同

前不久,毛主席阅读了竺可桢的一篇文章后,激动不已。

于是,他立马想到邀之一叙,顺便叫上李四光和钱学森。

竺可桢进屋后,就见毛主席随意卧在床上,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

当时,床前已摆好3张座椅。

他坐下正要问好,毛主席就先开口畅谈起竺可桢那篇《中国气候的几个特点》。

毛主席先提出见解,认为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密、保、种、工、管”应再加上光和气。

后来,他又请教竺可桢,太阳光如何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碳水化合物。

竺可桢

每每与科学家讨论一些科学问题时,毛主席总是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虚心好学和对基础理论的深刻关心。

也正因此,他们常常一谈,就停不下来。

当时,在两人意兴盎然之时,李四光和钱学森来了。

他们也是毛主席的老朋友,尤其李四光。

主席喜欢称他“李四老”,看他的著作,还曾邀他一同观看豫剧《朝阳沟》。

两人单独谈话时,话题总围绕宇宙数亿万年间的那些宏大的神秘的事情。

这次他们谈到了冰川、气候变迁、动植物进化等等。

四个人很快也毫不拘束地聊开了。

大家谈空气怎么合成石油与煤、无穷大与微观、正反电子的辩证法……

说到哪儿。就随手翻阅相关书籍。

这里面钱学森最年轻,但却是最令毛主席看重的一位科学家。

因为他研究的航空是毛主席最关心的领域。

如果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国防,那么一切都无从发展。

所以,主席也给予钱学森最多的教导与关心。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先后六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每次见面钱学森都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毛主席第一次接见他,就教导要懂得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在同衰亡着的东西斗争中生长起来的。

第二次接见,就跟他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论述了物质无限可分性的问题。

第三次接见,毛主席指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而这次面谈,毛主席又讲了在探索科技的过程中,矛盾斗争推动事务前进的道理。

后来。钱学森回忆说:“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钱学森

李四光也曾向新华社发表过文章。

他指出解放几年以来,科学研究工作的巨大成就与科研队伍的空前壮大,全都归功于党的领导。

实际上,这三位科学家都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对这代科学家而言,不断创新的最大动力很简单。

就是根植于心中的科学救国理想。

当一群伟大的科学家遇到一个伟大的党、伟大的政治家;

当哲学眼光与科技眼光携手并肩;

祖国的科技事业必然能在辉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科技发展,欣欣向荣

自建国以来,帝国主义就不断散布中国“贫油论”,讥讽我们永远也摆脱不了“洋油”,还妄图在石油上卡住我们的脖子。

就在他们沉浸在中国任人摆布的幻想中时,我们已经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工作者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四处转战,孜孜不倦。

钻上几千口井终于勘测到石油的存在。

从1959年起,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

一个又一个的新油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彻底粉碎了西方国家的拿捏中国的美梦。

在我们研究原子弹之初,那些声音又在说中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造不出原子弹。

结果中国只需八年就拥有了原子弹,再两年就实现“双弹”。

紧接着又是氢弹,狠狠打了帝国主义的脸。

他们对中国的鄙夷不屑,来自我们一百多年来的受欺忍辱、贫穷落后。

即使中国人站起来了,但中国的科学还是一片空白。

新中国计量科学的起步,是国民党留下来的一根营造尺与两个铜砝码。

而核事业就是从一个工棚里开始的。

没有精密仪器和先进机器,对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简直寸步难行。

然而新中国却创造了科技的灿烂前程。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最关心的就是两件事,经济与科技。

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就无法巩固国防。

而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科研便走不长远。

为此,毛主席决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为知识分子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土壤。

同时,他号召海外专家学者回国效力,培养人才,发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逐步搭建起完整的科研体系。

只能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当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科技最艰难前行的时候,我们拥有最团结力量与坚定信念。

60年代,中国试制成功电子管计算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

随着科学理论的不断创新,我国也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持社会主义建设,造福老百姓。

我们陆续创造出第一批国产汽车、第一架国产飞机、第一个原子反应堆能、第一艘万吨货轮……

修建完成武汉长江大桥、包兰铁路、南京长江铁路大桥、成昆铁路……

大庆油田实现高产、籼型杂交水稻进行推广、电力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中华民族被压抑了百年的才智与激情,彻彻底底地、无比宏大地迸发了出来。

而到了今天,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太空技术等新科技正在我国不断突破。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在伟大领袖的带领下不仅能打胜仗,也能迈向世界科技大国之列。

结语

毛主席的远见卓识来自对科学的深刻认知。

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科学为武装,推动着中国革命在黑暗迷茫的道路前进。

现在黑夜散去,日光正盛,我们更应该贯彻毛主席的科学观念:

“只要我们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国家就会强大起来,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独立自主,高歌猛进——评述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J].棉纺织技术,1974(12):1-4.

散木.毛泽东在卧室约见的三位科学家[J].新湘评论,2011(02):57-58.

夏远生.毛泽东指导中国科技发展二三事[J].湖南党史月刊,1990(06):10-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晚年:为何始终在研究一个物理科学前沿方面的问题?
钱三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毛主席评价:你们是满门忠烈|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李维汉
看钱学森和钱三强对毛主席的评价
我国伟大科学家一览图
中国现当代科学家(收集)
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排名,都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世界之最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