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诗词境界十大千古壮观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本文约3900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其实,诗词同理,都以境界为上。

接着,王国维又提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其实,除了王国维上述提到的千古壮观之外,中国诗词中尚有十大天地壮观之奇绝境界。

一、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说起河北昌黎的碣石山,如果只看名字,可能觉得平平。但是如果把登临碣石山的九位帝王都联系起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化名山。那真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包括一代伟人毛主席都曾相继登临,一时星光璀璨,说不尽的辉煌岁月。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一代枭雄曹孟德的登临。

那是公元207年(东汉建安十二年),曹操领兵东征乌恒凯旋,由辽西走廊返回,途经河北昌黎的碣石山。

登临碣石,曹操留下了著名的《步出夏门行》,即《碣石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能是作者看到的深夜中渤海星河灿烂的实景,也有可能是作者完全想象挥发。

笔者更倾向认为,这是作者看到的实际景象,作者借景抒情,遥望星光灿烂,近看沧海生波,不禁发出要像大海一样包容天下的志向。此景此情,吞吐天下,何等境界。

难怪张玉榖《古诗赏析》评价道:“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日月’四句,转就日月星汉,凭空想象其包含度量,写沧海,正自写也。”

沈德潜在《古诗源》评价道:“有吞吐宇宙气象。”

秋风萧瑟,登高临海,遥看沧海星河,身后百万雄兵,天下之志,天地壮观……

二、星垂平野阔

不得不说,王国维说的杜甫的“中天悬明月”也好,还是“星垂平野阔”也好,天地壮观之外,总是透露出一丝丝苍凉悲壮。

那是公元765年(永泰元年),杜甫携家小离开曾经安居一时的成都草堂,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在一个秋夜,杜甫在忠州写下了这篇《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长期羁旅之途,杜甫再次踏上漫漫的旅途,这天秋夜,独自在扁舟上,星光漫天,长江东去,一边是雄浑辽阔的天地壮观,一边是孤苦伶仃的老瘦旅客,孤独凄凉,再难言表。

难怪胡应麟在《诗薮》评价道:“'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

三、燕山雪花大如席

安史之乱之前,幽州俨然是一个苦寒之地。鲍照有《北风行》,写道:“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

那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的一个深秋,五十一岁的李白被迫北上,一路上广见燕赵悲歌和幽州边关壮阔,也深深觉察到了唐朝中原歌舞升平,但是实际已然岌岌可危的状况,不禁写下了千古名篇《北风行》。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日月都照不到的苦寒之地,数不清的巨大雪花飘落,极尽北方之寒风怒号,凛冽刺骨,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北去的征人还在途中,无休无尽的北方风雪,无穷无尽的家人思念。

难怪谢榛在《四溟诗话》评价道:“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味”。

邢昉在《唐风定》评价此句:“摧肝肺,泣鬼神,却自风流淡宕。”

四、一片孤城万仞山

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之后十五年间,写下了千古名篇《凉州词》。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的王之涣诗文也极具侠气。“黄河远上白云间”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视角正好相反。李白的“黄河”视角是从上往下,气势浩荡,王之涣的“黄河”视角是从下往上追溯,缥缈空旷。第一句诗文就展示出一个无比浩荡的背景。

“孤城”在诗歌中往往是特定的与离人愁绪结合之语,如杜甫的“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一片孤城”对“万仞山”,在群山连绵万丈悬崖之间,一片孤零的大漠古城是那么无边无际的苍茫寥廓。

难怪唐汝询在《汇编唐诗十集》评价道:“唐云:'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五、明月出天山

应该是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借乐府旧体创作的《关山月》。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边关的将士在天山外回首望自己的家乡或者是长安,回首东望,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盘亘在天山山顶上的片片白云染上了明月的清晖,苍茫无际,彷佛一直连着万里之外的家乡。

苍茫的云海遮挡不住绵延万里的天山,中天明月的清芒洒落云间,洒落大地,雄伟磅礴的天山也挡不住戍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也许只有寄托于这无穷无尽苍茫的云海。

难怪吕本中在《童蒙诗训》评价道:“李太白诗如'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一(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类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

六、沙场秋点兵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赋闲将近二十年的辛弃疾与好友陈同甫唱和之后,悲愤难名,一股冲天豪气无处发泄,大笔挥就了这首气贯古今的《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几乎都是虚写,可能是作者挥师北上的理想场景,也可能是作者当年金戈铁马的回忆场景,一句“可怜白发生”让人豪气之余,英雄气短。

“沙场秋点兵”是全词场景感最强之语,深秋本来就是肃杀之气,前方战场就是正待收复的大好河山,万千将士们白衣胜雪,热血激昂,就等着一声号令破军杀敌,收回河山。豪气干云,不胜唏嘘。

难怪陈廷焯在《云韶集》评价道:“字字跳掷而出,'沙场’五字,起一片秋声,沉雄悲壮,凌轹千古。”

笔者认为,如论境界之大,场景之壮观,“沙场秋点兵”应远胜王国维说的“夜深千帐灯”。

七、秦时明月汉时关

此句场景感极强,短短七个字一下子让人跨越千百年,历经沧桑后,仿佛又看到了塞外茫茫的黄沙,苍凉的边关和那一轮永远不变的明月。

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早年的王昌龄出塞的时候,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与王之涣《凉州词》齐名的《出塞》。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朝的明月照耀至今,汉代的边关屹立至今,依稀中,千百年的征战,千百年的刀光剑影,千百年边关将士们的无数身影如电影般一一浮过。

那漫长的岁月中,早已物是人非,也只有亘古不变的一轮明月和巍峨的边关还在诉说着这一切……

难怪杨慎《升庵诗话》评论道:“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

八、月色灯山满帝都

唐朝不知道哪一年的正月十五,李商隐独自在长安,满街的繁华掩盖不住自己的孤独,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观灯乐行》。

观灯乐行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这首诗相对来说比较孤僻,全诗是用元宵节长安的热闹来反衬自己的孤独。

“月色灯山满帝都”视觉效果极强,帝都的繁华,盛世的喧嚣,仿佛中看到了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都在数不清的华灯之下。月光照在这样一个繁华无比的都市中,红尘万丈。

九、落叶满长安

又是一个不知道哪年的唐朝的深秋,贾岛孤身一人骑着驴行在长安的大街上,眼前的萧瑟景象让他不自禁的想起当年和朋友的离别场景。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落叶满长安”写古都的秋色,写出了古城千年的岁月沧桑和落寞,后人再无其它诗句可比。后来被无数人引用化用。

难怪沈德潜《说诗晬语》评论道:“贾长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温飞卿'古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卑靡时乃有此格!后唯马戴亦间有之。”

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首词纵横千万里,上下五千年。

一个人,茫茫大雪中,独立宇宙之间。

1936年2月,正值北方的凛冬,毛主席征战途中,满天飞雪中,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今豪迈之诗词,前有李太白睥睨天地,又有东坡大江东去,幼安醉里看剑,后人只有毛主席笑谈风云。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八个字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茫茫千里的北方雪景之中,千里,万里并非人目之可及,是作者驰骋天地的想象。

作者目接千里万里,胸中“欲与天公试比高”,洞悉千古,指点江山浮沉,豪情万丈,傲视古今。

难怪柳亚子《沁园春·雪》跋中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注:本文“千古壮观”一定是要有场景,并非只有豪语壮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古诗名篇赏析
星汉律诗对句选(1968—2020)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千古名句
改造三色灯
李白20首经典诗篇排行榜,诗仙的名篇太多,《静夜思》未进入前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