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交游录:苏轼与张方平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少年时颖悟绝伦,“诸书一览辄通,罕复再阅”,取茂才异等,又中贤良方正科,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拜参知政事(副宰相)。至和元年(1054)七月,张方平以户部侍郎坐镇西蜀,知益州(治今四川成都),次年,苏洵携苏轼兄弟拜访。张方平一见苏轼,惊为天人,以为人间骐骥。“轼年二十,以诸生见公成都,公一见待以国士。”

苏东坡与年长自己29岁的张方平的忘年之交正始于张方年之于三苏的知遇之恩。苏洵欲苏轼兄弟蜀中应乡试,张方平却以为大材小用,如“乘骐骥而驰闾巷”,力劝苏洵让二子直接赴京应举。但赴京应举,须得推荐。“吾何足以为重,其欧阳永叔乎?”。张方平不顾自己与欧阳修原有嫌隙,毅然致信向欧阳修推荐苏洵,并资助盘缠。

在北宋政治舞台上,张方平是特立的存在,既不被王安石等改革派喜欢,又不受司马光等保守派欢迎。其政治主张坚定独立,富有远见。苏轼之官场原则无疑受到了张方平的极大影响,其政治生活亦是如此,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不偏袒任何政治集团,苏的一生也因此一直在被贬斥的路上。这也正显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

神宗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发。此案始作俑者是数年前揭发苏轼的沈括,后因御史台弹劾遂案发。其时形势险恶,人人避之惟恐不及。已闲居在南京(河南商丘)的张方平,奋不顾身上书神宗,呼吁赦免苏轼。张方平托南京的地方政府递交此书,可是官员不敢接受,张方平大怒,就叫儿子张恕直接去交给朝廷。张恕生性怯懦,在登闻鼓院门外徘徊良久,终未交出。苏轼被定罪后,张方平也因与苏轼的交往而受到牵连,罚铜三十斤。乌台诗案成苏轼一生中影响最大的分界点,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并在黄州蜕变成苏东坡。

张方平将毕生所作诗文交苏轼整理编辑。后苏轼以其门生自称以示尊敬,张方平却自谦当不起“老师”称号。

张方平临终前,了无牵挂,“惟以子瞻兄弟为念”。张方平死后,苏轼为其服孝三月,并撰写墓志铭。

苏与张38年的交谊,成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坛佳话,南宋岳珂有评:“先生(指苏轼)于乐全(指张方平),以道相从,投石以针,不约而合,谊兼师友,盖所谓千百载间二人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遇伯乐 惊为天上麒麟 待以国士
张方平不是苏轼亲戚,苏轼却为他戴孝3月,只因他对苏轼影响最大
绝世奇才王安石:另类得出类拔萃(4)
阜阳生态园 苏辙的颍州情缘 陆志成
文史钩沉▌《辨奸论》探秘之二 | 作者:刘永
苏洵:无比成功的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