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讲中国经济鼻祖“管老师”当年如何利用经济手段制衡天下

8月15日我写了一篇我奉劝将来报文科、学历史专业的孩子们,别学历史,别学历史!的帖子,帖子发出后,受到几百名友友关注,大家纷纷各抒己见,我觉得如此甚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国人都明白的道理,下面就来看看我国历史中发生几件很具代表性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齐国任用管仲为相,不仅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很好,而且还征服了周围许多诸侯小国,只剩下楚国不听齐国号令了,这成为了齐国成为争霸中原的燃眉之急。

齐国的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带兵攻打楚国。管仲听了连连摇头,他对大将们说:“齐楚交战,两败俱伤,不仅要用完我们齐国的多年积蓄,而且齐楚两国的百姓也将永无宁日。”

大将军们哑口无言,等着管仲拿出好的主意。

一天,管仲带着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买鹿。当时鹿在其他国家都是稀有的动物,仅仅楚国才有。

当时楚国的人们却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到一头。管仲派商人四处扬言,说齐桓公好养鹿,不惜重金收购鹿。

齐国商人开始购鹿,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一头。

楚国的楚成王和大臣们得知此事,很是高兴,他们认为齐国很快就要遭殃,齐桓公会像十年前的卫国国君好养鹤一样而丧失国家,他们楚国就可以坐得天下了。

管仲又把鹿价提高到四十枚铜币一头。

楚人听说一头鹿能与千斤粮食价格相同,便纷纷制作猎具,奔向深山去捕鹿,不再种田,连楚国的官兵也带着武器偷偷上山打猎。

一年间,楚地大荒,土地无人耕种,铜币却都堆成了山。后来楚国人没有了粮食,想用铜币买粮,却又无处可买。因为管仲早已发出命令,禁止任何诸侯国与楚国通商,不得卖粮食给楚国人。

这样一来,楚国军队也人饥马瘦毫无战斗力。楚成王无可奈何,忙派大臣去同齐国讲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保证接受齐国号令。

管仲不用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就制服了本来非常强大的楚国。


反观我们现在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而当年楚人也是铜币堆成山。

笔者以为,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家工业化开始大踏步向前迈进,钢铁、能源、制造业一片欣欣向荣。

在这期间,大批的钢厂、工厂崛地而起,虽使GDP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污染,与一部分产品产能过剩。

农村海量的中青年农民撂荒土地外出打工。致使国家不断从国外进口农副产品填补空缺。

自2018年贸易争端以来,为反制美丽国,大幅降低从美丽国进口农副产品,改道巴西与阿根廷等国。

可这些国家看到此商机后便坐地起价与美丽国一起卡中国的脖子。

最具代表性的是巴西当时竟然把每吨大豆提升1300元。这对于中国每年8800万吨大豆进口量来说损失巨大。

还有最近降下来的二师兄,2019年也因饲料供应紧张与进口受阻才飙升起来。但自贸易争端相对缓和后,国家第一时间就是大量进口二师兄。因为这直接威胁到老百姓的菜篮子。

所以,针对那次贸易争端,国家才逐渐明白关乎国之稳定的重器是老百姓的一张张嘴。

针对本次放开城市落户政策,国家一方面促进人口流动,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则是高层看出美丽国这几年玩的伎俩,咱们必须保住老百姓的米袋子

故此使农村土地集中管理(乡村振兴主要目的),开启单体规模性农场生产,使农村逐步摆脱小农经济模式,在减少损耗的同时,加快提升农产品产量。

还有就是退林还耕,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不放松,必须把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所以,农村握有撂荒土地的朋友请注意,当有人出资买地的时候,要把握好议价机会。

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来都是政策市,只要政策出台,就有相应任务指标,如果有任务指标,就有非常措施,有非常措施,期间就有好的机会。

如彼,美丽国智囊团里的“管仲”将使中国农业生产从此变为规模化。

管老师搞经济的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奢嗜,提倡高消费。

当然这个奢嗜和高消费的主体是君主、贵族和富豪。只有君主和权贵肯花钱,老百姓才能吃饱肚子。

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都爱穿一种叫“绨”的绸子。

管仲师傅就让齐桓公带头穿绨,于是大臣们纷纷效仿,“绨”就成了时尚界的新潮流,有钱老百姓也都该穿绨,不穿这玩意,你就不好意思上大街。

后果就是齐国的绨价飞涨。

鲁梁两国的国君看见“绨”这种时装可以获取暴利,让所有的百姓都织绨,以至于农业生荒弃。

过了一年,管师傅又让齐桓公改穿另一种丝绸“帛”,并且说“绨”这个东西过时了,不许穿了,谁穿谁丢人,而且也不许进口绨,并且不允许粮食出口。

鲁国和梁两国织了一大堆过时了的“绨”,又缺少粮食,结果就是闹饥荒。管老师不费一兵一卒降服了鲁国和梁国。

管老师是打经济战的鼻祖,而齐恒公是时装界的鼻祖,领导时尚新潮流。

《管子·乘马数》中说“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大意就是大兴土木搞房地产不是为了享乐,而是基本国策。

《管子·事语》中说“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郡材不散”大意就是,不搞好房地产,各种木材就没有销路。

在《管子·侈靡》里,我们甚至看到管师傅提倡:鸡蛋要画上图案才能煮了吃,柴火要雕成美丽的花纹才能烧。

提倡权贵穷奢极欲,管老师的思想,是我们继承的最好的。几千年都不改变。

管老师不但不反对奢嗜,相反提倡奢嗜。

因为奢侈品是小众群体,服务于王公贵族的,消费者是小众群体,制造者也是小众群体,如果奢侈品一旦能够量产,价格就会下降,就会占用大量的劳动力,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严重影响生活基本必需品的生产。

管老师明白这个道理,齐国流行“绨”、“帛”,“鹿”,“亭台楼阁”,但是限制生产,保持高价。

比如说“绨”、一旦产量过大,就会由奢嗜品变为普通商品,“绨”就失去了奢嗜品的价值,而用“帛”取代“绨”,成为新的潮流。稀缺的才尊贵,才能体现权贵的面子。所以齐国生产奢侈品的只是小众,生产规模受到限制。不会影响到齐国的农业。

而鲁国、梁国和楚国不明白这个道理,让全民参与奢侈品的制造,荒废了根本,奢嗜品如果能大量生产,还是奢侈品吗?

如果此时,有位知名富豪在洛阳市核心地段投资一个亿一天买了80套房子,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接下来,洛阳本地精英便会闻风而动,开始大量抢购。因为精英们晓得,一旦资本大鳄开始瞄准洛阳市的房子,那么相关利好政策肯定不日就下。

随着精英们抢购,洛阳市房价就会上涨。

这就是经济术语中的蝴蝶效应。

两年后,本地老百姓砸锅卖铁跟着上涨风也陆续投资房子,因为有房子才有面子,随即花光了手里的钱去接盘。

这时,洛阳地铁开始运营,利好出尽变利空,富豪开始逐渐出货,精英们也见风出货,房价便随之下跌。

最终欲哭无泪的还是跟风当接盘侠的老百姓。

这种掏空对方口袋的做法,国人几千年前就用过多次,而今天我们有时依然辨别不清。

未来,如果不把房子当做“奢侈品”,接下来我们一定还会找个生活中离不开的“事业”作为替代。

比如:养老、医疗、教育或者因环保一刀切下燃油汽车,二十年后大家也许只能买几十万起步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唯一可选择的出行工具。

太阳底下没有 新鲜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战之鼻祖
管仲购鹿
远见
人性高手——管仲
管仲设计让楚国臣服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