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岚济古道有多“古”?

岚济古道,又称岚兖古道,车吉心主编.《齐鲁文化大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第564页。有这样的介绍:岚兖公路位于山东南部,东南起日照岚山头,西北至兖州,中经莒南、临沂、费县、平邑、泗水、曲阜等地,长271.9公里。

西与津浦铁路相联,中与胶连、潍徐等主要公路相交,古为官道、驿道,历代帝王去曲阜祭孔多走此路。1931年起,部分路段陆续通行汽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进行全线整修,加宽路基,改善路面,加强养护,路线质量进一步提高。至1965年,全线常年通车,双车道。其中舜帝庙至兖州段为68.5公里,宽5.5米的纸级路面,临沂至舜帝庙段100.5公里为宽6米的中级路面,其他102.9公里均为宽3—5.5米的中级路面。当时技术标准除舜帝庙至兖州段为6级外,其余均为5级。共有桥梁56座,1612.35米。成为横贯鲁南的主要公路,现在叫518国道。

(一)、西周初年,岚济古道的萌芽时期。

《史记·周本纪》载:成王十年(公元前1045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伯禽即位之后……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与肸,作《肸誓》曰:“陈尔甲胄,无敢不善。……我甲戌筑而征徐戎,无敢不及,有大刑。”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鲁。

伯禽在位时期,平定徐戎叛乱,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政治经济出现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史料记载为:公元前1045年周成王“伐东夷四国—-商奄(曲阜)、徐戎(徐州一带)、淮夷(淮河流域安徽一带)、商盖(滨州市惠民县一带)”及伯禽即位,鲁国发展(周公之子,鲁国君主,公元前1046年建诸侯国)的史实。

据此史实可知,西周初年,有一条陕西西安(镐京)—洛阳—-曲阜的大军东进道路畅行无阻。这是有关岚济古道西段的最早记录。

(二)、春秋中后期,岚济古道的开拓时期。

《左传·成公·成公九年》:“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会。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晋人来媵。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晋人执郑伯。晋栾书帅师伐郑。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秦人、白狄伐晋。郑人围许。城中城”。

“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戊申,楚入渠丘。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楚师围莒。莒城亦恶,庚申,莒溃,楚遂入郓”。

上述史实叙述的是,公元前582年,楚子重自陈国(今河南省境内)—宋国(河南省和山东省菏泽一带)—-鲁国(曲阜一带)与郑、宋、晋、鲁等会盟并伐莒于渠丘(一说莒南县境内马亓山前城子村,一说今赣榆县境内),获胜后,又回到郓城。

据此史实可知,春秋中后期,有一条曲阜东去到今莒南境内的大道可供大军征战。这是岚济古道的东拓时期,应该归功于鲁国四百多年的经营。

(三)、春秋晚期,岚济古道的畅行时期。

佐证史料为: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第二次朝鲁时,昭公盛宴款待。席间,鲁大夫叔孙昭子问起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回答非常详细,孔子当时年二十七岁,在鲁国做个小官,他听说了郯子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郯子求教,“见于郯子而学之”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东山(今平邑境内蒙山)由此也引来了庄子、莱子、鬼谷子等名家光临。

孔子弟子三千,成名七十二,其中有若、原宪、曾参、曾点、澹台灭明、颜之仆等是平邑人,仲由、颜无由是泗水人,颜幸是临沂人,后处是胶东人,公冶长是诸城人等十一位高徒的家乡在曲阜正东方向。

据此史实可知,孔子生活(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的春秋晚期,郯子两次往返于郯城和曲阜之间授业解惑。孔子可以登蒙山、到沂河洗澡、他的学生很多来自东方。这样看来,曲阜东去平邑、临沂、郯城,乃至诸城、胶东的道路应该是人来人往,车马喧嚣。

(四)、秦朝时期,岚济古道升级为官道(驰道)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始皇嬴政于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就开始五次巡视全国,其中三次涉及山东半岛,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第一次 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这次而且主要是巡行东方郡县。由咸阳—皱峄山—泰山—过黄、腄(淄博)、穷成山(荣成),登之罘(烟台),南登琅琊(青岛琅琊镇),大乐之,留三月。

第二次 是公元前218年,“始皇东游至阳武搏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第三次 第六次是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开始了巡游旅行。先后到达、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死于这次巡游途中)

秦始皇巡游路线图(秦驰道图)

图中“薛郡”郡治在今曲阜,东海郡在今郯城,琅琊郡在今青岛市琅琊镇。一条由曲阜到青岛市琅琊镇的官道,贯穿沿海到内陆。看其位置走向,应该和今天岚济公路的位置相差无几。

秦始皇时代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半岛的长城是连接原六国长城而成。同理可证,秦驰道也应该是连接、拓宽、加固原有道路而成。

(五)、汉魏时期,岚济古道上的繁荣。

1、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从西安东去曲阜祭孔,儒学上升为官学,奠定了二千多年儒家思想的正统文化地位。

2、琅琊国兴旺(临沂王),银雀山汉墓的惊世文化见证了其繁荣昌盛局面。

3、沿途的泗水、平邑、费县、临沂、莒南一带诸侯国林立。

4、东汉时期王羲之的王氏家族、诸葛亮的诸葛家族、颜之推的颜氏家族等,都兴起在这条古道边。

(六) 、隋唐宋元时代,岚济古道的进一步发展。

1、唐朝李白沿路游玩鲁南风光,到兰陵县,题“兰陵美酒”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从西汉高祖到清高宗1700余年间,先后有12位皇帝亲诣曲阜阙里祭祀孔子,计20次之多。唐宋元时期有5位。

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自淮南过鲁,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这是第一位到访曲阜祭祀孔子的帝王,当时,中国还没有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

东汉时期,去的皇帝就多多了,前后来了四位。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击败董宪后,光武帝刘秀过阙里,命大司空宋弘祭孔子。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二月,明帝刘庄东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章帝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年)春二月,安帝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夏四月,孝文帝元宏至曲阜祭祀孔子。

唐高宗乾封元年春正月,高宗李治封禅泰山,二月至曲阜祭祀孔子。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至曲阜祭祀孔子。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夏五月,太祖郭威克兖州,六月至曲阜祭祀孔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冬十月,真宗赵恒封禅泰山,十一月至曲阜祭祀孔子。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九月,爱新觉罗·玄烨南巡岱宗,后幸江南,冬十一月至曲阜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头礼。

乾隆皇帝清高宗弘历先后8次亲诣阙里祭祀孔子。第一次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第二次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第三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第四次乾隆二十七年正月;第五次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第六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第七次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第八次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

两汉、唐宋时期,岚济古道仍是一条重要官道、驿道。

3、宋、金、元时代始建十字路城

十字路之称始于宋、金时代,因由此西至临沂、东至安东卫、北至莒县城、南至青口镇,各为110华里,纵横两条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形而得名。明代设十字路镇。

《元史》本纪第六世祖三载:丙子,太阴犯心大星。戊寅,移山东统军司于沂州。万户重喜立十字路。

4、北宋时,名人杨光辅沿路东来马亓山(现莒南县境内),读书并设院讲经。

5、南宋时有杨全和四娘子率领红袄军据马亓山抗金,元末又有红巾军聚义反元。依发达的岚兖古道,纵横东西南北十几年。

6、元朝初,在山东境内开通济州河和会通河,岚济古道联通了济州运河与海上漕运,它又成为元朝及后代一条重要的粮食等物资通道。

元代漕运图

(七)、明清时期的迁徙之路,抗倭之路。

1、明初政府依赖这条古道从江南苏北、山西等地大规模移民向西、向东,由南而北迁徙。

2、设立“安东卫”。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时代为纪障城。《春秋.左传》中记载“鲁昭公十九(前523)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障”。《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一,“纪障在南九十里,今安东卫故城”。《日照县志》(光绪本)也说:“莒邑东海,赣榆东北,有纪障城,今安东卫即其地”。卫城东,今有教场地名,相传为战国齐将 孙膑,在此操练兵士,着作《 兵法》,但尚未见于史书。安东卫明代以前的历史和建置沿革情况,因史籍湮没,暂时无法考证。

据《安东卫志.里至篇》记载:“卫去海五里,按字义,'卫’围也,防也。京师之外,屏一方之保障,东海汛地,设卫最多,而安东方者,莫逾于此,故名。”“卫”是明代的军事编制,每卫五千六百人,都设在要害地区。可见安东卫是以其地理位置和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而命名的。

明代定鼎之后,因倭寇窜扰,遂在沿海各军事要地,设置很多卫、所,计有防海卫、防运卫十九处和所十五处。所由卫领,卫由都司领,皆属中央五军都督管辖。安东卫,就是明初十九卫之一的防海卫,可见“安东卫”之名,最迟在明初已经出现。《日照县志》(光绪本)说:“于县南九十里置安东卫”,注作:“ 洪武十七(1384)年置”。

至此,岚济古道全程贯通,它是明代主要的军事战略道路。

(八)、近代的战乱动荡之路、抗争之路、红色革命之路。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从沿海到内陆,不断渗透侵略势力。英德日等列强从青岛、日照登陆,沿着岚济公路深入山东内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清咸丰年间,有幅军、捻军多起抗清斗争活跃于这条道路上。

3、民族英雄左宝贵(费县人,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读书、科举,成长于岚兖古道旁。

3、、刘黑七、赵嬷嬷、王洪九等土匪、马子也依仗这条公路纵横鲁南多年。

4、抗战时期,临沂保卫战、汤头阻击战、台儿庄大捷中,国军抗战将士驰骋于这条大道上,迅速集结驰援,有力配合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5、共产党领导的滨海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鲁南抗战、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东进西征,莒南最早的板泉党支部,渊子崖自卫战,孟良崮战役等都在这条公路沿线上展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开篇解释,不在赘言。

依年龄而论,岚济公路应该有3000余岁,绝对是“祖宗”级别的古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老子
山东两大城市对比:临沂VS济宁,到底谁才是鲁南中心城市?
跟着孔子重走齐鲁古道 齐鲁理工师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孔府里的神奇逸事
孔姓的来源及族谱
乾隆皇帝与曲阜三孔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