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中的纪国上:纪国去宁阳“成”和沂水“密”都方便
userphoto

2023.12.01 山东

关注

在整理杞国、妲己资料时,发现都和纪国纠缠不清,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先来看一下纪国的普通资料。

纪国

姜姓,国都纪,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寿光、莱阳和烟台等地有出土纪国青铜器。

普通认知和古书记载还是不一样的。下面就通过《春秋》三传中的纪国记载来分析一下。

公元前721年

《左传·隐公二年》

  【经】

  夏五月,莒人入向。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传】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

同一年的记录,《公羊传》记录的更清楚!

《公羊传·隐公二年》

  五、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纪履緰者何?纪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然则曷称?称诸父兄师友。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辞穷者何?无母也。然则纪有母乎?曰有。有则何以不称母?母不通也。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始不亲迎昉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托始焉尔。曷为托始焉尔?春秋之始也。女曷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夫人?女在其国称女,在涂称妇,入国称夫人。

  六、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伯姬者何?内女也。其言归何?妇人谓嫁曰归。

  七、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纪子伯者何?无闻焉尔。

《公羊传》的作者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鲁君嫁大妹妹,随便嫁的吗?这么多诸侯国,为什么非得嫁给纪国?为什么不嫁给我们耳熟能详的宋国、齐国、卫国、莒国呢?

纪国和齐国是敌对的,《公羊传》是齐国人写的,所以,有刻意贬低纪国之嫌。

还是这一年,《谷梁传》又不一样。

《谷梁传·隐公二年》

  五、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

  六、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妇从人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伯姬归于纪,此其如专行之辞,何也?曰:非专行也,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七、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或曰:纪子伯,莒子,而与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纪子以伯先也。

三传虽然略有不同,但大体上就是两件事情:一是鲁隐公嫁大妹妹伯姬到纪国;二是纪国和莒国在密结盟。

鲁隐公把大妹妹嫁给纪国,说明纪国的地位并不低,是鲁国想联盟的国家,结合后面的纪国和莒国也结盟,很明显就是三国联盟,那共同的敌人就是齐国了。

来看一下结盟的“密”在哪里。

《水经注·沂水》

沂水南径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莒人归井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时密水东流,径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时密水又东南流入沂。

密邑故址

位于沂水县刘家店子村西,北依峙山,南临峙河,东为村庄,西接河滩地。《左传·闵公二年》载:“莒人归仲及密”。杜预注:“密,鲁地”,密邑是春秋时期鲁国远及百余公里建在东鄙的一个小边邑,东近莒国,后被莒所占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庆父就死在这里。

纪国、莒国能在沂水县密邑结盟,说明纪国在莒国莒县到密邑刘家店子的方向延长线上,大体方向就是在蒙阴北部到沂源这一片,按山水地势,刘家店子能通过下里河到蒙阴坦埠镇,

那附近有西汉蒙阴县和卢县,

通过野店河或者梓河都能翻山到沂河上游的大张庄河到沂源。

其实结合前后发生的事情,就知道鲁国为什么嫁伯姬于纪,以及纪、莒结盟了。

《左传·隐公元年》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

《左传·隐公二年》

  夏五月,莒人入向。

  无骇帅师入极。

《左传·隐公四年》

  【经】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

鲁、纪联姻,纪莒结盟,除了防备共同的敌人齐国,还是放手消灭邻近小国。这4年内,鲁国费伯城郎,入极;纪国伐夷;莒人入向,伐杞取牟娄。

公元前716年

《左传·隐公七年》

  【经】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

  夏,城中丘。

  【传】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

古代有姐妹同嫁一人的风俗,5年前,伯姬嫁到纪国,隐公七年,叔姬成年后,作为“媵”,又嫁到纪国了。

巧合的是这年鲁国在沂河边的诸葛城村“城中丘”。这事很重要,《公羊传》有说明。

《公羊传·隐公七年》

  二、夏,城中丘。

  中丘者何?内之邑也。城中丘,何以书?以重书也。

这是鲁国疆域扩展到沂河的证明,不确定和纪国有关。

《谷梁传·隐公七年》

 三、夏,城中丘。

  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益城无极。凡城之志,皆讥也。

古时候劳动效率有限,农业生产对于季节的依赖非常大,最好在农闲时使用民力,避免影响农业生产。

《左传》认为,夏季不是应该建城的时节,记载“城中丘”这件事,就是对这种大兴土木行为的讽刺。

《公羊传》认为“城中丘”的劳役太重了,所以记下来讽刺。

《谷梁传》认为,筑城是为了保民,民众增多,城不够用,就得修建新的城墙(增加城内面积),修城墙的劳役永远没有尽头。因此所有关于“城”的记载,都是《春秋》的讽刺之意。

三传对于“城中丘”观点可以归纳为:

《左传》讥“不时”,

《公羊传》讥“重役”,

《谷梁传》讥“无极”。

公元前707年

《左传·桓公五年》

  【经】

  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

  城祝丘。

  【传】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这是记载的9年后,齐国、郑国要偷袭纪国,被纪国发现了。

巧合的又是夏天“城祝丘”,这是鲁国疆域向东跨过沂河,快到沭河边了!

公元前706年

《左传·桓公六年》

  【经】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

  冬,纪侯来朝。

  【传】

  夏,会于成,纪来谘谋齐难也。

  冬,纪侯来朝,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

成在宁阳,这也进一步确定了纪国位置在宁阳附近不远的地方。

以成和密的位置来看,纪国就在去这2个地方都方便的位置。

公元前704年

《左传·桓公八年》

  【经】

  冬十月,雨雪。祭公来,遂逆王後于纪。

  【传】

  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

这是鲁桓公给周桓王做媒,把纪国公主嫁给周桓王。

17年前,鲁国伯姬嫁到纪国,伯姬和鲁隐公和鲁桓公是兄妹,这是要把外甥女嫁给周桓王啊!

《公羊传·桓公八年》

  六、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祭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何以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遂者何?生事也。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其成使乎我奈何?使我为媒,可则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国称女,此其称王后何?王者无外,其辞成矣。

《谷梁传·桓公八年》

  六、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其不言使焉何也?不正,其以宗庙之大事,即谋于我,故弗与使也。遂,继事之辞也。其曰遂逆王后,故略之也。或曰天子无外,王命之则成矣。

三传对于这件事,有不同解读,不影响大局。

公元前703

《左传·桓公九年》

  【经】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传】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季是排行老四吧?看来伯姬嫁给纪子帛之前,纪子就有孩子了啊,伯姬应该是正室吧?

纪季姜嫁到京师,也记载了,是因为鲁国做媒啊!不愧是鲁国《春秋》,主记鲁国啊!

公元前699

《左传·桓公十三年》

  【经】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这是鲁、纪、郑三国联军打败了齐国、宋国、卫国、燕国?此战终结了“齐僖小伯(霸)”的局面。燕国还被鲁国歧视了,说的是“燕人”。

这也是鲁国春秋早期难得的高光时刻啊!再过5年,就是鲁桓公被齐僖公杀死,11岁鲁庄公称君,文姜把持鲁国直到去世。

《左传·桓公十七年》

  【经】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

  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

  【传】

  十七年春,盟于黄,平齐、纪,且谋卫故也。

  夏,及齐师战于奚,疆事也。于是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公曰:“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姑尽所备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

公元前695年春天,在鲁桓公、齐襄公和纪侯三国君主的盟会上,鲁桓公试图使齐国和纪国和睦。然而同年夏天,齐国军队侵犯鲁国边境,说明鲁桓公的调解失败。

三国会盟的“黄”,在哪里?

春秋早期的黄太子伯克盆于1978年出土于沂水县刘家店子遗址。刘家店子就是26年前也就是公元前721年纪国、莒国会盟的地方“密”。

这个位置,齐国、鲁国、纪国过来都很方便。几十年后,祸乱鲁国的桓公大儿子庆父也死在这里。说明在春秋早期,“密”这个地方很可能存在一个“黄国”,如果真是这样,那夏朝九夷中的黄夷,应该也是这里。

黄太子伯克盆是物证,在齐鲁纪三国附近,还有其他地方更适合作为此次会盟的“黄”吗?

此次会盟后的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郑君子亹被齐襄公杀死。鲁郑两国顿时不及考虑保存纪国,形势急转直下。

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

公元前693年

《左传·庄公元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夫人孙于齐。

  夏,单伯送王姬。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王姬归于齐。齐师迁纪、郱、鄑、郚。

  【传】

  元年春,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

  三月,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为外,礼也。

周庄王嫁王姬到齐国,鲁国主婚。齐国联姻周王后,就侵占了纪国三邑。

春秋纪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安丘县西。

纪国邑名,在今山东省昌邑县西北。

在安丘县西南。

《公羊传·庄公元年》

  八、齐师迁纪郱、鄑、郚。

  迁之者何?取之也。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也?为襄公讳也。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大之也。何大尔?自是始灭也。

这事,《公羊传》认为是纪国灭亡的开始。

《谷梁传·庄公元年》

  八、齐师迁纪、郱、鄑、郚。

  郱、鄑、郚,国也。或曰:迁纪于郱、鄑、郚。

《谷梁传》的记载又不太一样。

三传的记载虽略有不同,但都是迁纪三邑。

郱、鄑、郚是三个小国,还是纪国三邑,就等三地出土文物证明了。

未完待续!

#纪国#​

#齐国为什么灭掉纪国?#

#老友讲坛#​

#实话实说#

#临沂头条#​

#临沂爆料#​

#你对我的家乡一无所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桓公九年(2)射姑来朝
张淑一:社会史视域下《春秋》价值新探——以婚姻家庭领域为中心的考察
春秋 僖公元年~~十七年
春秋说卷九
诗经》与《春秋》的关系及十五国风是哪十五国?
先秦嫁娶情况统计表(鲁国)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