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凡 || 揭穿“平邑得名于季平子采邑”的谎言

1985年4月,平邑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写了一本《平邑县概况》。关于“平邑”地名来历,书中这样说道:“平邑一名的来历,古无明据。据清朝进士牛源远在平邑南板桥所立之石碑称:相传春秋时期,曾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采邑,故后人称之为'平邑’。但此说不见经传,无可稽考。”

1997年出版的《平邑县志》(齐鲁书社1997年版),作为一部官修志书,也引用了这个“无可稽考”的说法:“平邑,相传春秋时期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因而得名。”

此后,关于“平邑得名于季平子采邑”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几乎变成史实。2020年9月11日,央视CCTV-10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播出的“山东卷平邑篇”,也说平邑得名于季平子采邑。谬种流传,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如今的很多平邑人,把“季平子采邑”当成真事,挂在嘴边,津津乐道。其实,对于这种经不起推敲的荒诞不经的说法,只要根据史料稍加分析,即可揭穿其真相。

首先,这种说法的来源很不可靠。提供“平邑南板桥所立之石碑”资料的,是张正渠、牛子和、高廷勋三个人,都是平邑街道人。张正渠曾在曲阜文化部门工作,牛子和曾任平邑县工商联合会会长,高廷勋曾任平邑县药材公司经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平邑县志办公室收集史志资料时,他们三个人说曾经见过平邑南板桥有一通石碑,是清朝进士牛源远立的,上面写着“春秋时期曾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采邑,故后人称之为平邑”等内容。

南板桥的位置,在平邑县城板桥路南段,原是用比较厚的石板铺架在兴水河上的石桥。因在平邑镇南门外,群众称之为南板桥,现已改建为现代化桥梁,名曰胜利桥。但是,这通石碑已经不知下落,据说在日伪占据平邑时已经毁掉了,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查无实据,也没有其他文字记载,仅靠三个人的述说,口说无凭,难以让人信服。

其次,立碑者牛源远的名字和身份是伪造的。中国历朝历代的进士,都是记录在案,有据可查的。北京孔庙院内有《进士题名碑》198块,记载着元朝到清末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他们的录取名次。凡是考中的进士,姓甚名谁,一查便知。清朝267年间,总共开考112次,录取进士26849名。查遍清朝各榜进士题名录,并没有一个叫作牛源远的进士。这说明,所谓的“清朝进士牛源远”,并无其人,是张正渠、牛子和、高廷勋三个人伪造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还不发达,历史资料非常稀缺,任意虚构一个进士的名字,一般人很难辨别真伪。正因如此,《平邑县概况》和《平邑县志》轻信了张正渠、牛子和、高廷勋三个人的口头述说。既然“清朝进士牛源远”的身份是伪造的,他立的那通石碑当然也是伪造的,当然不知所踪、无从查考。

第三,以谥号作为采邑名,不合常理。季平子名叫季孙意如,是季悼子季孙纥之子,季氏家族第六代传人。他从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至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担任鲁国执政,共在位25年。《春秋·定公五年》记载:“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季孙意如去世之后,鲁定公赐封谥号“平”,史称“季平子”。与“季文子”“季武子”“季悼子”一样,中间的那个字是谥号。

以谥号作为本人的采邑名,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果季平子的采邑叫作“平邑”,那么,季文子的采邑就应该叫作“文邑”,季武子的采邑就应该叫作“武邑”,季悼子的采邑就应该叫作“悼邑”了。

退一万步说,即便确实以谥号“平”字作为季平子的采邑名,那也是季孙意如去世后才会有的事情,绝不可能季孙意如生前就得到“平”这个谥号,并将它作为季孙意如的采邑名。

第四,各种史籍中没有季平子采邑“平邑”的任何记载。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季孙氏共有费邑(今费县西北)、汶阳(今泰安市岱岳区东部、汶水以北)、卞邑(今泗水县东部)、郓邑(今郓城县东部)、 东野(今曲阜市东部)、蒲圃(今曲阜市东部)6处采邑。这些采邑,有的是国君赏赐给季孙氏的,有的则是季孙氏强取豪夺来的。查遍《春秋》《左传》《史记》等历史典籍,全都没有季平子采邑“平邑”的任何记载。季平子生前没有,季平子死后也没有。

鲁国“斗鸡事件”中季平子向鲁昭公请罪的那段史料,最能说明问题。《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九月戊戌,伐季氏,杀公之于门,遂入之。平子登台而请曰:'君不察臣之罪,使有司讨臣以干戈,臣请待于沂上以察罪。’弗许。请囚于费,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季平子向鲁昭公请罪,请求把自己囚禁在费邑,足以说明他的采邑是费邑,而不是所谓的“平邑”。

总而言之,“平邑得名于季平子采邑”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有个成语叫作“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了。寓意谎言重复千遍,就会被当作真理。没想到,两千多年之后,这个寓言故事竟然在平邑重新上演。但是,谎言就是谎言。即便平邑县真有个叫作牛源远的进士,即便他真的立了一通石碑,即便他真的说过“平邑因季平子采邑而得名”,那也是他凭空杜撰的,是毫无根据的谎言。历史岂容篡改,谎言必须揭穿。

在有些平邑人的心中,始终有个解不开的心结,就是不愿意承认平邑县是从费县分出去的历史事实。在他们心中,似乎承认了平邑县出自费县这个史实,平邑县就比费县矮了半截。他们于是挖空心思,编造出了“平邑得名于季平子采邑”的谎言,似乎这样一来,平邑县的历史就显得久远一些了,就可以和费县平起平坐了。其实大可不必,费县的悠久历史,也就是平邑县的悠久历史。更何况,季平子在费县的历史上,也算不上很早,比他的祖先、费邑第一位采邑主季友,整整晚了五代。

自西汉至晚清、民国,平邑一直是费县的属地。查遍《二十四史》,都是这么记载。再看《山东通志》《沂州府志》,也都是这么记载。清代《光绪费县志·卷十三·古迹》记载:“平邑:县治西北九十里,今平邑集。……见于春秋后者,此邑最古。”

费县境内出现“平邑”这个地名,最早是在西汉时期。比季平子当政的年代晚了500多年。

西汉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汉宣帝封鲁孝王之子刘敞为平邑侯,置平邑侯国。元始元年(公元1年),汉平帝封东平思王之孙刘闵为平邑侯。

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平邑集出土了一通“麃孝禹碑”,上面刻有“河平三年六月丁亥平邑成里麃孝禹”15个字。“河平”是汉成帝年号,河平三年即公元前26年。

建于东汉元和三年(86年)的“皇圣卿阙”,铭文中有“南武阳平邑皇圣卿冢”等字;建于东汉章和元年(87年)的“功曹阙”,铭文中有“文学掾平邑”等字。

清代光绪年间,费县西北隅共设有20个社,其中之一是平邑社,辖平邑村、东平邑、胡家庄、新建庄、小南泉、八埠庄、朱公镇、同台庄、大三阳9个村庄。费县有“平(邑)、仲(村)、梁(邱)、(上)冶”四大集镇,平邑集最大,故有“大平邑”之称。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在费县西部地区,即今平邑县境,设立费南县、费北县等抗日民主政权。抗战胜利后,山东省政府1945年10月31日发出《关于调整各级政府行政机构及县以下行政区划的指示》,提出:“为便于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完成今后任务,各级政府行政机构县以下行政区划,应作适当的调整。如温河县以城市为中心划费县,以大平邑为中心划平邑县。凡境内有县城者,须以原县命名。”

按照这一指示要求, 1946年4月19日,鲁南区党委、鲁南行政公署、鲁南军区决定,正式设立平邑县。这就是平邑县的起源。

不过,在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的版图上,仍然没有平邑县,平邑这片区域,仍然是费县的属地。直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平邑县才真正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名称。

古人说,英雄不问出处。平邑县从费县分出去,并不因此矮了半截,关键是要把自己做大做强。深圳是从广东省惠阳地区分出去的,原是一个小渔村,照样可以成为副省级城市。历史就是历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不悲不喜,不增不减。网络上有句唯美精辟的话:解不开的心结,就把它系成蝴蝶结。

之所以探讨“平邑得名于季平子采邑”这个话题,不是存心和平邑人过不去,而是本着辨伪去妄的科学精神,希望不要继续编造历史,散播谎言,以讹传讹,贻笑大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省一千年古县,总人口超100万,为圣人故里!
新年福利,山东平邑公交车免费乘坐了
临沂,一座很俗的城市
孔子为何不愿在阳货手下从政?_历史人物
产自平邑县的观赏奇石——平邑金钱石
平邑的这些老照片,满满的都是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