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上古八大遗址:(八)两城镇遗址
userphoto

2024.04.14 山东

关注

两城镇遗址位于日照市两城街道,遗址面积100万平方米左右,主体文化为龙山文化。考古专家对两城镇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的玉器、石器和陶器。

陶鬶

两城这个名字来源于“一街两城”,历史上该区域一半归日照管辖,一半归诸城管辖。两城之名始于公元十二世纪,金朝官员将镇中的一条街当作两州分界线,这就出现了“一街两城”的奇观。民俗也有“一炕分两城”之说,炕的北头为诸城,炕的南头为日照城(两城)。两城之名也就沿用到了今天。

两城界碑遗址

一街两城的界碑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图上这位老人手指的下方就是原来有界碑的位置,界碑的南邻就是六十年代后的老税务所,界碑的东边是一条南北街,界碑的对面就是原先老粮管所的位置。

在两城镇中心遗址的西边约两华里处,有上古练兵场。现在还能见到大面积人工堆积的土丘检兵台。推测在四千多年前,这个检兵台的高度应该在三米左右。古人为什么把练兵场设在城邑的西边,这与东夷先民对五行生克的认识有关。西方五行属性为金,兵者属金,兵在西方利于战争,东方五行属性为木,居民住在东面利于生发,这是早期东夷先民对五行生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检兵台遗址

据有关文献、文物推测,两城镇遗址在少昊时期(距今4500年前后)建设的可能性比较大。两城镇遗址是建造在丘陵向阳的缓坡上,西北角最高处海拔约 20 米左右。两城遗址当时在建造时,它应该具有为尧王(少昊)城王侯贵族分流和保卫少昊都城的功能,也有作为防患水灾备用城邑的考量。

两城镇遗址

在 4300 年之后,也就是龙山文化的中后期,两城镇居民的人口规模在这段时期得到快速增长。理由如下:在 4300 年之后,也就是尧舜禹时期,上古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先是天下大旱,后来又是大涝,有名的世界性大洪水就发生在此时期。东夷地区的尧王城遗址地势相对低洼,而两城镇遗址的海拔,比尧王城海拔还要高 15 米左右,在早期选址时应是考虑到了洪灾,两城镇先民在此时大规模聚集,城邑居民增多。

两城镇遗址

两城镇遗址在龙山文化时期是侯王级城邑,从遗址出土的神面纹玉圭长 17.8 厘米,也证明了这一推断。少昊时期的城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帝国都城(一级),方国城邑(二级),诸侯国城邑(三级)。尧王城在少昊时期是帝国的都城;而两城镇遗址是陪都(诸侯国城邑),主要是护卫尧王城的少昊政权。

从两城镇遗址墓向多为东偏北的上古葬礼风俗来看,两城镇遗址有一部分居民的祖源与在东北方向的古莱国有关,古莱国是少昊族的老支侧系后裔,他们在上古是近祖联姻关系。古莱之地的蓬莱古时也称“风来”。这证明在上古和东夷的“凤姓”是同祖关系。居住在两城镇遗址的王侯,应是少昊部族的老支正系后裔,从少昊部族不同形制的玉圭证明了这一点。来看一下少昊部族老支系和新支系玉圭形制的区别。

平首玉圭

图一是两城镇出土的神面纹玉圭,高17.8厘米,柄部没有孔眼。玉圭没有孔眼,寓意是少昊族的老支系后裔。该玉圭的高度证明它是侯王级别。

图二是台湾馆藏龙山文化玉鹰圭,高30.7厘米,这是少昊的帝王圭。玉圭的柄部有孔眼,孔眼的位置与底部有一定的高度,寓意少昊是东夷族的后裔,但离祖先已经很多代了。孔眼越靠上说明离祖先时间越久远。

图三是台湾馆藏人面纹玉圭,高24.6厘米。图四是陶寺玉圭,高度16.6厘米。这两件玉圭柄部都有两个孔眼,这说明使用这种玉圭的王候,是少昊部族近支和远支后裔联姻,孔眼的位置偏上一侧的,可能说明的是正支和侧支的联姻。从良渚出土的玉圭(钺)来看,柄部孔眼的大小,也可能寓意和祖先关系的远近。现在所见的各种形制的玉圭,有的寓意目前我们还没全部了解。

不同形状的玉圭

玉圭是从最初的生活采集石器中升华而来,后来又被赋予了各种功用。玉为石之美者,更是石之灵者,是通神之物。玉是自然界含“精气”最多的一种物质,也就是能量,用它可以很好得和太阳神(上帝)进行沟通,通过它可以把人们的祈福信息传递给太阳神。玉是自然界最有灵性的一种物质,一直被沿用到现在,还有玉保平安之说。

相传琬圭是太昊伏羲氏专用圭,是一种端刃圆首的圭,也称圆首圭,是上图一的形制。琰圭是炎帝(神农)系专用圭,圭的端刃为尖锋状,也称尖首圭,是上图二的形制。镇圭是黄帝、少昊系专用圭,镇圭上部的端刃处平直,也称平首圭,是上图三的形制。这几种形制的圭所属的派系,在现在的考古中也得到证实。

考古表明,两城镇遗址毁于4000年前,应该是受到夏启争伯益帝位事件的影响,两城镇和尧王城同时被夏朝列为禁地,至周朝时才有居民。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靑岛辖区的上古遗址“介根(计斤)”,其居民就是两城镇遗址的后裔。“介根”的位置,在现今的山东胶州市西南城子村。

《世本》:“'莒舆期’始都'计斤’,'兹丕’归'莒’”。

《春秋释例.世族谱》:“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移'莒’”......,汉置“计斤县”。

《世族谱》云:“周武王封兹舆于莒,初都计斤,后徙莒。”

“介根”二字蕴藏着上古文化记忆。介根的“介”,就是两城镇遗址玉圭上神祖像介形冠的图形,“根”就是指东夷人的根源部族,说明住在介根的居民是东夷老支系的后裔。介根又名计斤,计斤是指计量,说明了东夷人是最早使用计量标准的部族。少昊时期华夏就已经使用统一度量标准。从少昊时期的玉圭、玉牙圭的度量制度已得到证实。

在介根生活的少昊部族后裔,后来又迁到现在的莒县境内,也就是莒国遗址,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莒国。

到现在已把上古八大遗址全部解读完成,主要解读了各遗址及出土文物的前因后果等信息,并未讲到东夷人崇拜太阳爱善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少昊天下布德的故事,他是东夷人杰出的代表,带领先民创造了上古文化巅峰。

读历史,知兴衰,懂前因,明后果。了解到古人也有争夺和杀戮,但到最后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学习古人的德行,践行太阳文化,只有这样,文化才会自信,社会才会和谐,子孙才会更兴旺,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目的。

太阳凤族传承人 趙玉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上古八大遗址(三)陶寺遗址
回望中华(27)凌家滩之谜
牙璋漫谈(一)
凌家滩遗址揭秘3: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形之韵—古老的新石器时期玉器(下)
中国玉器鉴赏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