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粟裕提出淮海战役的七大理由,其中第七点最容易忽略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谋略最智慧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最初我军战略部署是渡江战役。粟裕于1948年1月、4月,两次将淮海战役战略构想,向军委“斗胆直陈”。 对此,粟裕提出了七大理由。

一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是国民党反动政权首都南京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显要,敌人步重兵防守。战役在此地打响,可以吸引聚歼更多的敌人;

二是淮海战役时,解放军已上升到310多万,而国民党军下降到290多万,解放军在数量、质量、战术、技术上都超过国民党军,呈现出敌弱我强的优势;

三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均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目标一致,能够实现战役协同;

四是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歼敌47多万人。至此,东北野战军兵力达百万之多,并获得东北地区这一战略要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提供了巩固的战略后方和雄厚的军事实力。

五是支援、保障来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因为背靠山东和冀鲁豫老根据地,群众条件好,地处华东、中原接合部,距华北也不远,能得到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

六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地形宽阔,通道繁多,适宜于部队机动,有利于大兵团运动;

七是可以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集中兵力打蒋系的徐州集团。如兵出中原地区,横渡长江,我军将处于白崇禧的武汉集团与刘峙的徐州集团之间,桂系可能参战,对我方极为不利。

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黄百韬、孙元良、黄维、邱清泉、李弥5个兵团22个军,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之第十八军、第五军,共55. 5万人,生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等高级将领。

淮海战役的胜利,我军以60万战胜80万,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建立“重点防御”的计划,加速了蒋家王朝的消亡,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粟裕在整个战役中,及时建议举行淮海战役,得到了各方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并促成战役指挥领导的统一,以及在战役中的深谋远虑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为最终夺取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江苏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
大决战:徐东阻击!血战孙庄!揭秘黄百韬兵团缘何覆灭之谜
淮海战役的“淮海”,您知道指的是哪里吗?
解放战争中我军的经典战役排行榜
解放战争中,十大战役的总指挥都是谁?粟裕独占五席,直接霸榜
解放战争中,关乎存亡的淮海和渡江战役,真正的前敌指挥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