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清朝大约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 全国一共有七个

“正一品”官职,在清朝的时候,属于级别最高的官阶。清朝官阶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个官阶中有正、从两个级别。越往上的官阶,官职数量越少。

到了正一品的时候,掰着手指头算,全国也就六个。不过,这六个官职,除了少数几个有实权的官职外。大部分都是荣誉称号居多。或者死后追赠,或者职权有限。

第一类便是属于荣誉称号的正一品官职。这类官职叫:太师、太保、太傅。从地位上来说,这三个职位都位三公。最早的时候,太师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总管王家事务的大臣。

太保监护国君,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在三个实权在几千年前设立之初,属于非常有实权的官职。但是经过历朝历代的削弱,三公实权逐渐被其他官职替代,成为一种荣誉称号。

不过,在清朝初期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比较厉害的大臣,可以得到实权的三公职位。顺治皇帝时期,曾留下四位辅政大臣,帮助年幼的康熙皇帝,治理天下。

当时辅政大臣中的钮祜禄·遏必隆就曾加封太师。地位非常高。但是,康熙亲政,擒拿鳌拜后,遏必隆的太师官职就被撤销了。三公职位至此以后,就基本成为一个虚衔,而且,都是死后追赠大臣时才会使用的官职。

第二类:大学士。清朝的时候,大学士有“三殿三阁”的说法,按照皇宫的布局,分为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大学士中,又有满、汉大臣的区别。在顺治、康熙时期,大学士中,满族大学士的地位是绝对高于汉族大学士的。

但到了雍正时期,情况出现改变。虽然当时领头大学士仍是满族大臣,但其余大学士的排名,按照资历深浅,而不再区分满汉出身。不过,大学士虽然拥有实权,但随着清朝设立军机处后,不再拥有那么多的实权。但在地位上依然很高。毕竟内阁是名义上最高的行政机构。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清朝会授予总督大学士的官职。这是为了总督在处理特殊任务时,拥有更好的权限。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就曾授予大学士的职权。方便他调兵遣将,处理战事。

第三类:领侍卫内大臣。这是属于武将官职,掌管宫廷侍卫。作为禁军最核心部分,侍卫是皇帝身边最后一道屏障。这样的一个位置,除了要求能力足够,更要有很好的出身。

领侍卫内大臣的要求更为严苛。它的人选出身,必须是从八旗中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中挑选。这是八旗中的上三旗,归皇帝直接管辖。担任过这一官职的大臣,后来基本都是朝廷重臣。如鳌拜、索额图、纳兰明珠等人。

第四类:掌卫事大臣。这个官职,主要负责皇帝、皇后、太后等人车驾礼仪。古代重视礼仪,皇家宫廷更是如此。即便是帝王,也必须遵循相关的礼节。当然,掌卫事大臣在负责礼仪的同时,也要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工作。虽然负责的事情不多,却极为重要。

最开始的时候,这类官职都是从从领侍卫内大臣中挑选的。所以,挑选的标准,自然跟从领侍卫内大臣是一样。直到光绪年间,才扩大招选范围。但也只是满族、蒙古族的王公大臣中挑选。

第五类:伊犁将军。这是乾隆时期设立的官职,总管地方军政,属于拥有实权的正一品官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员有哪些?其实里面有很多官职都是虚职
清宫戏中的官职,你知道多少
清朝大约有多少个“正一品”官职?真的屈指可数!
揭秘:清朝到底有多少个“正一品”官职?
【清朝正一品八大官职体系】
清:清朝总督为何能同时掌握军政大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