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68年的执着,朝鲜对明朝的敬仰,发自肺腑,还是不得以为之?

自古以来,中国无东北,则危。

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主动权,则不安。

朝鲜半岛,中国历代王朝眼里,这块土地犹如鸡肋,征之则是劳师以远,靡费无数。

但是,就其地缘安全来说,朝鲜半岛也是不可或缺。

天下大安,东北必须安定,朝鲜半岛必须绥服。

当然,这既是中原王朝兴盛的表现,也是地缘安全的保障。

而朝鲜半岛的政权,对中原王朝往往是视强弱而出对策。

强者如高句丽,窥伺中原;

如新罗、高丽等朝鲜半岛的政权,根据中国内部情况,投机取巧。

最恭顺的莫过于朝鲜王朝对明王朝,作为藩属国,相对安分守己。

直至明朝灭亡后,虽然臣服清政权,但是依然沿用明朝皇帝崇祯的年号268年。

到底是什么让朝鲜对明王朝念念不忘,发自肺腑的臣服,还是不得以为之?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

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

朝鲜王朝刚建立,国王李成桂一改在北元政权和明王朝之间的骑墙政策,立即派使者到明朝,表示不愿和明朝为敌,希望得明朝到认可,并求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国号。

明太祖告之: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朝鲜'的国号就是这样来的。

当时朝鲜就连年号法度,甚至是册封国王,都要得到明朝的认可。

不被明朝认可,在朝鲜国内也是不被认可的。

至此,朝鲜和明朝的宗藩体系确立。

当然,这种关系确立也是有代价的,铁岭卫内迁,明王朝放弃了朝鲜半岛的数万平方公里土地。

同时,朝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当时很多商人来明朝购买大量书籍,这些书籍以儒学典籍为多,用于本国文人学习。

朝鲜承认明朝为正统,遵从儒家的礼仪和制度,学习明朝的各种社会制度,这其中就包括影响最大的科举制度,朝鲜选拔人才所考的就是四书和五经。

成均馆大学的前身,成均馆就是当时朝鲜王朝的最高学府,是为了王室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而创建的,一直延续至今,成均馆大学今天还在为韩国培养人才。

作为藩属国,明朝御赐朝鲜王室和当时中国明朝亲王的衣冠大致相同,这是当时朝鲜官方被认可的表现。

朝鲜王朝中期,服饰朝高腰襦裙发展就是其吸收了明朝的服装样式。今天韩国的传统服饰依韩服然可以看到明朝服制的影子。

明朝和朝鲜之间的使节来往非常频繁。

两国的使节都是文臣,他们一起讨论礼仪、法度、文史典籍等。朝鲜将两国使者交流的诗文命名为《皇华集》,刊印成册发行。

明朝使臣著有的《朝鲜纪事》《朝鲜赋》也帮助当时中国的人们增进了对朝鲜的了解。

耗尽国力,藩邦再造

中朝关系,自从明朝建立,一直是非常稳定的,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甚至将其列为不征之国。

但是,1592年却爆发的壬辰倭乱。

当时,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基本统一日本之后,不满足于现状,觊觎更广阔的大陆,于是向朝鲜递交国书,要求朝鲜'假道入明',从而染指中国,挑战东亚政治格局。

当时,日本的'假道入明'被朝鲜拒绝后,派遣十数万军队突袭朝鲜釜山。

而朝鲜方面,则备战不足,在战争前期节节败退,朝鲜国王宣祖逃离汉城,王世子留守,朝廷一分为二。

同时,朝鲜境内受到了战火的摧残,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朝鲜朝廷的威信大大下降。

战争爆发后,朝鲜王朝向明朝请求支援,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当时深知日本的野心,对援朝战争不遗余力,集结4万多人奔赴朝鲜和朝鲜联合抗敌,平壤大捷后双方开始议和,1595年,战争基本结束。

但是,1597年,日本再次卷土重来进攻朝鲜,此次明朝一共调集军队11万之多赶赴朝鲜,这场战争随着丰臣秀吉的死亡而烟消云散,以明朝和朝鲜联军的胜利而终结。

整个援朝战争,朝鲜因为兵力匮乏,基本仰仗明朝,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从未拒绝朝鲜的要求,不仅扩大了对朝鲜出口军火,还派人传授了一些关于武器的制造技术。

这场战争又被称为万历援朝战争,这场战争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不仅仅对参战的三国,还对整个东亚政治国际体系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时日本虽然侵略的是朝鲜,但是真正的目标却是明朝。丰臣秀吉曾经说过:'欲侵中国,灭朝鲜而有之'。

虽然战争胜利了,但是这场战争给朝鲜和明朝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明朝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力日衰,明亡和此战有着莫大的关系。

朝鲜战争过后,国内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

明朝倾举国之力,两度出兵援朝,击败日军,维护了朝鲜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使'藩邦'得以'再造'。

此战过后,朝鲜由此对明朝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法偿还的感恩思想,亦即'再造之恩'意识。

朝鲜人在书中写道:

'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八道,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末年流贼之变,未必不由于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

不同待遇

1616年,东北的后金政权崛起。

立国之初,即以明朝为敌,1619年双方爆发了萨尔浒之战。

作为藩属国朝鲜,曾派将领率军助战,帮助明朝对战后金,结果大败被俘。

这期间,朝鲜的国王光海君迅速修《答胡书》与后金交好,表示“两国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换回了被俘的将士。

由于明王朝自顾不暇,根本无力追责朝鲜,但是朝鲜内部却对光海君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政变将光海君废黜,重新国王,推翻中立的对外政策,全面导向明朝。

1626年,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

即位之初,他以朝鲜“助南朝(明)兵马,侵伐我国”为名,发三万大军至朝鲜,朝鲜被迫签订《江都之约》,结为“兄弟之国”,再次变为中立。

但是事实上,朝鲜还是不愿断绝和明朝的往来。

1636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朝鲜,将朝鲜王围困在南汉山城,清军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哀鸿遍野。

朝鲜王室被俘虏,朝鲜国王没有办法,只能跪地向皇太极请罪,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

朝鲜虽然卑躬屈节奉清朝为宗主国,但是暗地里还是和明朝有联系,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战争结束后,朝鲜被逼建立了'大清皇帝功德碑',清军还在朝鲜劫掠了数十万男女作为他们的奴隶。

清军在沈阳城门外拍卖他们,朝鲜当时被清军洗劫一空,根本没有能力筹措钱财赎买他们,很多人都被卖到外地,受尽折磨客死他乡。

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之上,清朝多次对朝鲜发动战争对其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有很大的破坏,让朝鲜倍感耻辱。

皇太极

朝鲜的态度

万历援朝战争让朝鲜得以保全,因此朝鲜对明朝的感激之情非常浓厚。

朝鲜在明朝灭亡之后为明神宗皇帝设立了'大报坛',每年进行祭祀,由历任国王亲自参加,以表达对明朝的感激和怀念。

大报坛

朝鲜将明朝看做是正统,而将清朝视为'夷狄',明朝灭亡后,朝鲜便将自己当做中华文化的正统代言人。

朝鲜为了不惹怒清政府,对清朝的各种公文用的是清朝的年号,但是朝鲜内部的各种公文还是沿用明朝崇祯皇帝的年号。

朝鲜的执着是历史必然的结果,明朝对朝鲜的影响非常深远,朝鲜对明朝的感情是清朝永远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今天的韩国也依然深受明朝的文化影响。

历史上,朝鲜半岛的国家,囿于国力和地缘,形成了独立而又务实的外交风格。

时至今日,朝鲜半岛朝韩两国仍然逃不脱这样的束缚,他们虽独立于一方,但为求生存,又不得不仰周边大国鼻息。

相信读到这里,题目答案自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最沉重的韩国大片......
明朝崇祯帝仅在位17年,朝鲜为何把崇祯年号用了200多年
王开玺 | 明末清初中外宗藩关系重构过程中的疏离倾向
满清几次打服朝鲜王国,为何不直接纳入版图?
朝鲜多次跪求朱元璋希望穿明朝官服 获准后还穿出了优越感
朝鲜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