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时期,中都邑或是鲁国陪都

中都不肖生

汶上古称中都,很多人不解。

中国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一个政权在此当过都城的平原小县,它怎么就被叫作中都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翻阅研判了大量文史资料,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春秋时期,汶上或曾是鲁国陪都。

《孟子集注》卷四《公孙丑章句下.孟子之平陆》写道:“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为都”,注解说:“治邑也,邑有先君之庙曰都。”

汶上有鲁九公墓。鲁九公墓位于南旺镇十里闸村西、古阚城南。阚城,鲁下邑,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葬于阚南凤凰岭之南。其后,鲁国的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八公均葬于桓公墓以南。这就是鲁诸公墓,也称鲁“九公墓”,又叫“姬家皇林”。因陵墓是桓、庄二公居上,所以也叫“桓庄陵”。百姓称鲁皇林,或姬家皇林。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末年,附近的人从墓地下打井掘出两条石柱,石柱上镌有游龙,大石柱矗立在阚城鲁诸公墓道两旁,石柱上刻有对联曰:

家世西京,衍豳、岐、丰、镐之旧

诈封东鲁,开邢、卫、曹、滕之宗

意思是说:鲁国国君祖上世居豳、岐、丰、镐,被封到东鲁后,开邢、卫、曹、藤诸国之宗。

鲁九公墓即在鲁国的西部。

阚城距离曲阜鲁国故城近100公里,鲁九公为何在桓、庄之后都葬于此呢?

这要从鲁国的内乱说起。

  春秋早期鲁国很强大,但后期鲁国发生内乱,齐国、楚国都相继战胜侵占鲁国。它的衰落要从鲁桓公说起,他是鲁九公墓主第一人。

  鲁桓公(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4年),姬姓,名允,(《世本》作名轨),鲁惠公嫡长子,鲁隐公之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谥桓。

  桓公三年,齐鲁和亲,他迎娶了齐侯之女。此时,齐国应该还是弱势,不然不会嫁女给鲁国。桓公十八年春,他与夫人姜氏到齐国,却偶尔发现姜氏竟然与齐襄公私通。桓公责骂了姜氏,姜氏把这一委屈告诉了齐襄公。当年夏四月,齐襄公宴请桓公,桓公醉酒,齐襄公派公子彭生送桓公,彭生用力抱桓公上车,故意杀死了桓公。庄公太子同即位后,两国不断交恶。

  随后,鲁国三桓作乱,内忧外患。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是庶长子,是为孟,嫡长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九位鲁公在位期间,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尤其是以季氏的执政与公室的反击最为激烈。

到了鲁穆公元年(公元前415年),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鲁公室的权威。季氏据其封邑费、卞、东野成为独立小国(费国),而孟氏的封邑郕、叔孙氏的封邑郈,都已被齐国攻陷。三桓就此退出了鲁国的权力中心。

内忧外患,齐楚虎视眈眈,鲁国不得不与卫国、晋国左右逢缘,在古阚城南建立临时陪都,称作中都邑,昭公时,齐国军队又把他劫持到郓城。

此间,即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他在汶上一年很有政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又转而为司寇,掌管司法工作。

孔子地位有了,他就想着帮助鲁国宗室讨伐三桓、重建周鲁秩序,孔子欲隳三桓之城(费、郈、郕),季桓子听仲由劝谏而令隳费、郈(费是季氏城邑,郈是叔孙氏城邑)自拆城墙,而孟氏不愿毁城。

定公伐郕,不克而止。通过这次的努力,孔子认识到三桓的强势,又见季桓子与定公观齐女乐,颇有慨叹之意。

孔子隳伐三桓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三桓遂又联合起来驱逐孔子,孔子成为丧家之犬,被迫周游列国。

孟氏郕国在宁阳西北,不是今汶上古郕。

汶上古郕在春秋时或是古中都邑的一座老城,曾经是鲁国与卫国、晋国、陈国会盟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汶上一个大土堆,两处文物古迹,周边埋着鲁国九位国公
【儒】论语·雍也篇(9)不给奸臣做官的千古典范
尽职尽责
吴国之所以会亡和西施无关?
《雍也篇》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九十四:与鲁九公墓失之交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