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南民间土堡的典型代表:漳浦赵家堡

漳浦赵家堡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西北麓,明清闽南民间防御性城堡。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宋太祖之弟赵匡美的第十世孙、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子孙聚族而居之地,又称“赵家城”。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硕高筑堡记》说:“余祖宋闽冲郡王,南渡后从少帝,航海入广崖,避元晦居,积美滨海苦盗患,余筮仕赋,性踈拙,素有耽山林僻(癖),比家归遭剧寇凌侮,决意卜庐入山,屡经此地,熟目诸山谷盘密,不嚣冲途,不逼海寇,不杂城市纷华,可以逸老课子,田土腴沃,树木蕃茂,即难岁薪米恒裕,可以聚族蕃众。”赵家堡的格局及完璧楼等建筑是赵范时期建立的。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赵范之子赵义增建了外城,并建造园林、庙宇等其他建筑。

赵家堡平面形状略呈圆角方形,有内外两道城墙。内城墙周长222米,高6.2米,上宽0.8米,夯土版筑,下宽1.4米。墙体两边条石,中填土。内城开西、北二门,北门为正门。内城中的主要建筑是土楼完璧楼。外城墙周长1200米,城高6米,有垛口,墙基宽4.3米。墙体两边条石,中填土。其上是三合土夯筑的女墙,高1米,厚0.4米。

赵家堡完璧楼

外城有4门,东门“东方矩障”,西门“丹鼎钟样”,北门“硕高居胜”;南门失名,门洞只有1.2米宽,门前是小山,建成后便用条石封死;除南门外,各城门皆建城楼。北门是赵家堡的正门,前设瓮城,立有赵范《硕高筑堡记》碑;北门以内,有石条铺成的道路,道路一侧有关帝庙,隔路有戏台,跨道建有“父子大夫”石坊。外城东南遥对大海,故此处设马面五个。内城及完璧楼也位于东边。而外城西南是高地,不作居住之用。在城堡选址与建筑布局上对防御体系有充分的考虑。

完璧楼是赵家堡中最早兴建的建筑,建造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共三层,高20米,第一、二层每层16间;第三层连通,没有分间,作为战时集合壮丁,居高临下防御之用。楼内中间是天井,天井一隅设通道,宽0.6米,高1.2米,传为战时通城外的暗道,实为排水而设,不能通行,行十余米便为条石所阻,但也可作为避难之用。

赵家堡正中是族人居住之所,称“府第”、“官厅”。府第分三组:中间由并列的三座四进正宅组成,每座三间,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为正厅,其后为后厅及后楼。正宅两边有双护厝,前有石埕,石埕前有倒座。正宅左右,有东西两组住宅,西组是四落带单护厝,今仅存遗迹;西组住宅当时未建成,可能与东组对称布局。府第之前,有半月形的风水池,称“内池”、“荷池”。内池东端有长24米、宽2米的石桥,中间隆起小型拱桥,桥身刻“汴派桥”三字。

崇祯末年,又在府第东北建造了六座规模较小的三落厝,有志堂、忠堂、嘉呈一区与守堂、史堂、孝堂一区,作为祠堂。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其村落布局尤其强调宗祠在村落空间组织中的位置。大小两组典型闽南民居风格的宗祠并列于堡内东北部,宗祠与关帝庙(武庙)、佛堂(已毁)、父子大夫石坊(半毁)等一起构成北门“硕高踞胜“内的入口广场,地位十分显著。

府第与祠堂之间有“辑卿小院”,院内天然巨石、古井、修竹及石刻小品犹存,是一处环境幽雅的小庭园。西门与府第之间,是一处既有山林野趣又有人文气息的景区,有汴派桥、垂珍楼、禹碑、禹庙(仅存遗迹)、摹自宋代书法家米芾手迹的“墨池”碑、土地庙、聚佛宝塔及众多诗文石刻。南门以内为丘岗高地,遍植林木,此处是硕高山延伸至堡内的余脉,处于府第之后。这几处园林从三面环抱着府第,将堡中建筑群融入风景园林之中,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创造出符合士大夫审美情趣的人文景观。

赵家堡的城垣平面呈现不规整的方形,城门、道路的设计布局也不甚规则,但在空间设计上仍然存在轴线和对称关系。由外城的四个主要城门向堡内延伸的道路,在堡中形成一个中心区域。此中心区域正是堡内主要建筑群府第之所在。府第前有池塘,以府第中间最大的建筑为中心,形成一条由东南至西北的中轴线。中轴线越过荷池(荷池相当于风水池),向南延伸,以龟山为对景,向北则以硕高山为屏障。

赵家堡在选址与布局上都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赵范在《硕高筑堡记》中对硕高山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的描绘:“吾浦名岳,一丹灶,一大帽,而对起祖于龟山。大帽之脉从龟山东北分结,傍结小帽,山冈延袤,越百余里,人才生其间者若周翠渠、陈布衣、王方伯、高江二太史、陈涂铨部,至如佛潭、鉴湖港头鸿关有陈杨林顾彬彬诸科甲,俱钟厥地灵。而余祖居积美,亦其分支焉。丹灶一脉,从龟山西南分结,次结小灶,山冈延袤六百余里,人才生其间者若林会魁、詹蔡二柱史,至如锦湖东姚、陆鳌蔡郑、陈彬彬诸科甲,俱钟兹地灵。而余新居硕高山亦其分支焉。”

硕高山是赵家堡主山,由丹灶山分脉而来,丹灶山又由龟山分脉。赵范列举了分脉以后生于诸山的人才,认为硕高山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地。从总体上看,赵家堡地处漳浦湖西盆地,四面环山,背山面水,坐实向虚,明堂开阔,溪流汇于前,硕高山踞于后,确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布局上也构成所谓的“硕高八景':丹灶晴云、鼎山旭日、沙涌金鱼、天马腾空、神龟献吉、玉女偎墙、玳瑁前拱、旗鼓捍门。而八景的命名,则对应于风水中所谓的“龙砂穴水”:丹灶山、鼎山(即硕高山)即龙脉聚结处,主山、座山也;天马山对应于砂山;龟山即近之案山,玳瑁(大冒山)即远之朝山;沙涌金鱼、旗鼓捍门对应于交节关锁的水口门户。

赵家堡内完壁楼的轴线朝向西方,外城内的府第朝西略偏北,以硕高山为屏,前临官塘溪,这样的朝向,显然是由周围环境决定的。在堡的内部,府第居于城中央,前有池塘,后有完璧楼及小山为屏障;池塘一角筑汴派桥:在丹鼎钟祥门内有庙、塔对峙,形成堡内的又一个水口。而堡后的“南门”封死,也符合中国古代后门不开的传统。

据漳州文物管理委员会所藏赵氏族谱,其始祖宋闽冲郡王之封地在福州。元军攻占福州,其子孙即隐赵姓为黄姓,已无复国之力,遂筑堡以隐居。今日完璧楼的门匾上只有“完璧楼”三字,民间传为赵若和所书。赵若和在元初已改名隐居,惶惶如惊弓之鸟,是不可能彰显其居的。漳浦赵氏从宋末逃亡又隐姓更名的赵若和到明中叶出仕为官的赵范父子,前后历经三百余年。赵范、赵义在所建硕高堡中的建筑上所题名额,如“完璧楼”、“汴派桥”、“辑卿小院”等,均有所隐喻,用以寄托对祖先帝业的追念之情,但也只是寄情以自慰而已。

今人说其仿宋代东京城形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附会。因为宋代东京城的主要布局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内苑艮岳、开宝寺塔之位置与赵家堡的布局并无联系;赵范父子筑城建堡之际,东京城早已湮没于黄河之下,两人无缘得见,而民间土堡也绝不可能模仿都城布局的。赵范在《硕高筑堡记》中因此堡地势偏僻,故自比于西蜀眉山三苏、淳安商文毅公,并未言及效仿宋之汴京。赵家堡的内城是临时性的塞堡,其中有完璧楼与一座三合院建筑,平时并不作为居住之用,完璧楼实际上是堡内临时性的土楼。赵家堡的选址,考虑到经济、防御、风水等因素;它的布局,综合了临时性的堡寨与围城式堡寨的双重特点,是闽南民间土堡的典型代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藏在厦门边上的小城,美到秒杀大城市!
赵家堡:北雁难归的千年乡愁
风水——宅基选址
怪石山上筑奇寨!遗世独立的西丹古堡!
宋城赵家堡
漫步漳浦五里三城,触摸时光的痕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