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对苏轼做了一件“为人不齿”的事情,所留字据,成为千古名帖

书法,发展宋代,不再满足唐代的法度森严,开始追求个性解放,就是常说的“尚意”,而发起这个运动的,是苏轼(苏东坡),而能发扬光大的,是黄庭坚、米芾二人!

黄庭坚是“苏门四才子”之一,苏轼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书法方面,谁也不服谁。

苏轼评黄庭坚的书法如:死蛇挂树,黄庭坚则回敬苏轼的书法:石压蛤蟆!

苏轼画像(赵孟頫画)

而米芾和苏轼之间的关系,就没有这么亲密了,两人可以说“惺惺相惜”,和而不同!

从为官角度,米芾靠自己装疯卖傻,活得逍遥自在,而苏轼为“报国救民”,陷入党争,郁闷不已,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注定很少有交集。

苏轼《寒食帖》

米芾与苏轼交往,据记载的,只有两次:

第一次:米芾想苏轼请教学习书法

31岁的米芾,去拜会45岁的苏轼,米芾想这位在书法上如日中天的大哥,请教如何学好书法:

苏轼送他一句话:“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从此江湖上,多了一个“集古字”大书法家,米芾(米元章),据说现在传世名帖,很多都是米芾所仿。

这次经历,为米芾独创“刷”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久留帖》

第二次:苏轼临终前,最后一个月

64岁的苏轼,经过两次流放,身体出现严重的问题,米芾专门去拜会他,并把自己的心爱的紫金砚台,送给苏轼,苏轼非常喜欢这个砚台。

期间,有人请苏轼题词,苏轼谦虚道:有米元章在!

生性狂妄的米芾竟然也知道谦虚,回答道:“某尝北面端明(苏轼的官职),某不敢。”(有苏轼在,我也不敢写啊)!

苏轼笑言:“今则青出于蓝矣。”

这句话让米芾大为受用,坦然受之:“端明真知我者也”

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米芾 《竹前槐后诗卷》

一个月后,苏轼病逝,想把整个砚台当成陪葬品,而米芾听说后,竟然做出一件为人不齿的事情:

找苏轼的儿子要回这块砚台,回到家后,沾沾自喜,并把这个过程记录在纸上:

释文:

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大概意思是说:他要回这块砚台,一是想把它作为传世之物,二是,这种世俗之物,怎么能伴随苏轼(的遗体)圣洁之躯。

这个字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紫金研帖》。

《紫金研帖》

该作现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米芾的晚年之作,行笔跌宕,起伏变化较大,但绝无不当之处,如狡兔之于林间,穿梭自如,把米芾“刷字”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成为千古名作,为米芾代表作之一。

最后给大家留个问题,米芾这块砚台大有来历,知道从何而来吗?欢迎留言谈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芾与苏轼的交往,趣事多多
北宋米芾的《紫金研帖》
米芾为了纪念苏轼去世写的《紫金研帖》,描述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米芾爱砚如命,给苏轼陪葬也不舍得,为一方紫金砚台而不顾苏轼的遗愿
【收藏年鉴】米芾字写得不错, 怪癖也不少
米芾的《紫金研帖》真漂亮,你不想弄清楚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