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是我国的大文豪,在他游学的途中发生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两小儿辩日》也仅仅是其中的故事之一。

曾经孔子在游学的路上,曾遇到过一个7岁的孩童。结果,他被这个孩童的问题给难住了,最后只能如约拜他为师,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孔子的早年经历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因为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所以母亲给他取了“孔丘”这样一个名字。当时,孔子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奈何在三岁的时候,孔子的父亲去世了。

因为孔子是庶出,所以他很快就被正房给赶出了家门,过着清贫的生活。不过,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击败孔子,从小他就致力于“做学问”,十九岁时便已经学富五车。

一年后,孔子得到了鲁昭公的赏识入朝为官,担任管理仓库的职位。后来,郯子出使鲁国,机缘巧合之下与孔子相见。

两人畅聊之后,孔子深受启发,此后他便开始办私人学校。后来,鲁国发生了内乱,孔子便逃到了齐国,但在齐国与齐大夫结怨,无奈之下又回到了鲁国。

回到鲁国之后,虽然孔子依然想入仕为官,但因为其理念与当时的大势不符,所以备受同朝官员的排挤。

四十岁那年,孔子便认清了现实,开始出仕教学、修经,《诗》、《书》、《礼》、《乐》便是这一时期修订出来的。由此,孔子也将四十岁称之为“不惑”。

不过,孔子的成就不止如此,55岁之时,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学说,终成春秋时期的一代大文豪。

当时,因为百家争鸣、学说众多,儒学并不突出。可是,在汉武帝之时,因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让儒学光芒大放。此后,儒家便统治了中华两千多年。

而在儒家学说之中,《论语》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它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的一言一行,可以说是从实践得出来的真理,每一句话都蕴含这丰富的哲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可却鲜有人知晓孔子也曾为这句话“身体力行”。

拜7岁的孩童为师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纳闷,孔子是一位大文豪,他为何会拜一个7岁的孩童为师父呢?其实这源于一个故事。

曾经,孔子在游学的途中,经过了一片农田。当时,农田边上的道路上,有一个小孩在玩土,并且用土修建了一座城堡。

孔子的马车经过的时候,小孩却没有躲开,为此孔子下车便想要教训小孩一番,他说:“看到马车你怎么不知道躲开呢?”

听到这番话后,小孩的回答也很理直气壮,他说:“我只见过马车遇到城墙绕行,而没有见过城墙遇到马车会被拆除的。”

听到这个回到之后,孔子也非常的诧异,他没有想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会有这样一番见识。于是,心中便产生了想要考一考这个小孩的想法。

当即,他对小孩说:“咱们两个相互出一道题,如果我们两个谁答不出来,就要拜对方为师父。”听到这句话后,小女孩也欣然答应了。

而后,孔子便问小孩:“我们每天都要依靠星辰之光、地上的五谷来生活,那么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呢?”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陷阱题”,因为天上星星几何、地上五谷多少,即使放到科学发达的现在也无法回答,更何况在春秋时期呢。

不过,小孩却从另外一个方面回答了上来,他说:“天上有一天一夜的星辰,地上有一年一茬的五谷”。

对于这个答案,孔子虽然觉得不算精准,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它也算是一个合理的答案了,勉强可以通过。

紧接着,小孩便问了孔子一个问题:“我们的眉毛一直都长在脸上,您知道您自己的眉毛一共有多少根吗?”

听到这个问题后,孔子想了大半天,都没有能给出合理的答案。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认输,并且夸赞小孩非常聪明,还认了他当自己的师父。

故事中的小孩名叫项橐,而这个故事便是项橐三难孔子,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如同孔子与两小儿辩日一般。

如今,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在现在却出现了不同的理解,而且说法也是褒贬不一。

故事背后的道理

对于这件事情,有人认为:“圣人拜顽童,古今有几人?不是顽童聪明,实显圣人豁达。”就好比现实中有很多人,有了点小名起尾巴就会翘到天上去了,而忘记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

比如,项橐的问题他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比如“一脸两道”,但他却没有,为何。因为在与项橐论证的时候,他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理解,所以项橐算得上是他的老师。

因此,孔子能够放下身段虚心拜师,正如他在《论语》中所写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曾师从老子,所以他也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所以这里的“三”并非指三个人,而是天下万物。

当然,对于此事也有一些人持贬义的看法。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大圣人、先师,他问一个年仅七岁小孩这样一个问题,最后没能难倒小孩。

是请教还是刁难?是虚心还是戏耍?都未可知。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诡辩”的行为与他周游列国碰壁,更像是同出一辙罢了。

由此来看,所谓的“虚心请教”更像是一种逢场作戏罢了,与平时大人调侃小孩无异,没有必要过分解读。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学说盛行,在这一时期也诞生出了大量的作品,至今都影响着我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对于每一句经典之言,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只有取其长、避其短才是正确的道理。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是要告诉我们要学会向他人学习,这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辩证而辩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位七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行礼拜师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的星星有几个?小孩回答后,孔子拜其为师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个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底下鸦雀无声,突然一名7岁孩童站出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孩童回答后,孔子行礼拜其为师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7岁神童给出答案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