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铜器大全【酒器】2
 

酒  器

青铜酒器,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斝,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周朝时,对青铜酒器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这种青铜酒器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 爵 】 jué   

古代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

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銴, 口上有两柱,下有三个高足。也有少数爵为单柱或元柱,还出土过罕见的方腹的爵。青铜爵盛行于商和西周,尤以商代最多,春秋战国时已很少见。商前期的爵为平底,二柱很短,并紧靠流折。商后期和西周的爵多为凸底,柱离流折较远。饮酒器通称为爵


夏朝 二里头文化期乳钉纹爵 

高22.5厘米,流尾长31.5厘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精美的一件青铜酒具。1975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出土。现藏偃师县文化馆 

  夏晚 管流爵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敞口弧沿,双翼上展,狭长的器身下设有假腹,上有数圆穿,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器身一侧带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尺状装饰。腹饰简单的乳钉纹、弦纹。爵和角都是用于饮酒的容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则无流而具有若尾的双翼。此器形似角而带有管状的流,属于特殊形式的爵,非常少见。这件管流爵是1959年上海博物馆在铜炉前抢救下来的,当时足部已经不知所在,现在的棱形足是根据腹部的痕迹后加上去的。 现藏上海博物馆。

商早  兽面纹单柱爵

高17.9厘米,长14.3厘米,铜爵多有双柱,单柱爵十分稀少。商代饮酒之风盛行,爵是最为常见的礼器之一 。比起晚期的精美繁复,这件早期的青铜爵铸工粗糙,造型古拙。但已经具备爵前部有长流、后部有尖尾的主要特征。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晚 亚其爵

高20.1厘米, 通长16.8厘米。有铭文“亚其”二字。这件爵的造型和纹饰都极为精美,器形高大瑰伟,器壁厚重均匀,足部粗壮,具有端庄凝重的气派。 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周中期 凤鸟纹爵

通高22cm,最宽17.1cm。此爵倾酒用的流甚宽大,与流相对的尾尖锐,口与流之间有伞形柱一对,器腹呈杯形,一侧有兽首鋬,器下有三刀形尖足,器身装饰鸟纹。西周中期:凤鸟纹爵.别小看这件爵,像这样的大凤鸟纹饰的爵已知数量只有3件,比方爵还要稀有.主要是因为爵进入西周中期之后就逐渐消失了,而这样的大凤鸟纹也是在昭穆两代繁盛,二者重合造成了稀有。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M2531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另外的两件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和玫茵堂。

西周 作册奂爵

考古总是可以更新青铜器之最。该爵铭文字数是目前最多的青铜爵,爵杯内侧共24字“太保墉燕 延宛燕侯宫 太保赐作册奂贝 用作父辛宝尊彝 庚”,2021年北京房山琉璃河M1902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 角 】  jiao 

“角”,古代时期饮酒器。

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很少。形状似爵,而前后都是尾,口沿无柱,一部分有盖。传世有一件角的杯体中有一管状流,形制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认为这是所知最早的角。已发现的青铜角,大多属商代, 西周后期便绝迹了。


商晚期 父丁青铜角

高24.7厘米,角距8.5厘米,深腹圜底,带盖,盖上鼻钮,口部分翼呈凹弧形,翼尾呈锐角。腹底承三角锥形实心足,足尖外撇。腹一侧有牛首鋬,对侧凸起一凤鸟首。盖部以细云雷纹衬地,两侧各一组兽面纹;流尾与颈部饰两组兽面纹,腹部饰一组兽面纹,均衬以细方云雷纹;足上饰细线蝉纹。鋬内腹侧铸有阴凹铭文三字“X父丁”。首字当为族徽文字,但迄今学界对其含义解释不一而足。1967年灵台县白草坡2号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商 亚址青铜角

两翼距16.8cm,通高17.8cm~21.6cm,足高11cm,重0.8kg。1990年殷墟郭家庄M160亚址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 史速角

 高22.5cm,重1.25kg,此器为卵形腹,刀状三足外撇,有盖,盖顶有半环钮。腹部及盖顶饰夔龙纹,颈部饰蕉叶纹。鋬上部有兽头装饰。盖内与鋬内同铭,各六字:“史速乍(作)宝(尊)彝”。1966年12月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周 晨肇贮铜角

高度27厘米,是目前所知角中最大的一件,故有“角王”之称;盖顶有半环钮,器口呈橄榄形,深腹圜底,三棱锥足,器腹一侧有兽首状鋬;盖及腹部有扉棱,其间采用“三层花”的手法装饰有云雷纹衬地的饕餮纹,颈部和足部则为蕉叶蝉纹,这是目前已知极少数使用三层花工艺的角之一,突出的扉棱在其他角器上也十分少见;盖与腹内壁对铭“晨肇贮用作父乙宝尊彝即册”12字,是角、爵类器物中拥有10字以上铭文的极少数器物之一。 1986年在河南信阳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馆。

 

【 斝 】 jiǎ     

”斝“:古代温酒器,也作礼器用。

青铜斝初见于夏代晚期,主要盛行于商代。形如爵,但较大,有三足、两柱、一銴 、圆口、平底, 无流及尾。有的腹部分裆,形状像鬲;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下有四足,带盖。

明清以后,因已发明了蒸溜酒,酒精度数提高,酒具也相应地变小了,斝做为酒器,彻底地消失了。

 商早期 兽面纹斝

高25厘米,口径18厘米。此件器物具有商早期的明显特征:立柱为不甚发达的菌形立柱,而商代中晚期的斝,其立柱则日见发达和突出。立柱顶端所饰火纹(旧称涡纹)是太阳的标志,其形状为圆形,中间略突起,周边有旋转的弧线环绕。早期的火纹主要出现在铜斝上,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斝已饰有火纹,到了商代早期,火纹普遍出现在斝的立柱和腹部,而商代晚期,火纹逐渐从斝转移至鼎、簋之类器物上。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商早期 偃师商城铜斝 

口径19.5厘米、高31厘米。此铜斝1983年秋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商城第一号商代墓葬中,侈口,束颈,腹微鼓,平底,三足,颈腹间装有一鋬。口沿上有两个菌状柱,柱顶饰圆涡纹。尖锥状三足中空,横断面呈三角形,足腔与腹腔相连。颈部饰一周带状饕餮纹,腹下部饰六个圆涡纹。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商中期 兽面纹斝

高31.3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8公斤,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酒的作用。器物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腹部兽面纹,双目突出,带有神秘感。此器形体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现藏上海博物馆。

 商后期 妇好铜方斝 

高68.6厘米、口长25.1厘米、口宽24.0厘米、重18.3千克。该斝口部为长方形,上有对称的方塔形立柱,足呈四棱锥尖外撇,一侧有鋬。颈部和腹部分别饰夔纹和兽面纹。据分析,方形之斝为高级贵族专用,一般贵族只能使用圆形之斝。该斝铸造精美,形体高大,更非王室专用莫属。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后期 册方斝

高28.5cm,宽16.2cm,重3.12kg。平口,平盖,方体,圆角,垂腹。平底,下有四个三棱尖足,足略外撇。盖顶上有一双鸟形钮,鸟背向而立,盖上饰兽面纹。口两侧各有一伞形方柱,柱上饰齿形纹及云雷纹,口下饰叶纹一周。腹部四面饰兽面纹,间饰八个倒置的夔纹,腹侧有一兽形把手。足外侧饰蕉叶兽面纹。该斝垂腹,重心下移,四足外撇,造型稳重。腹部以雷纹为地,上面平雕兽面纹及夔纹,纹饰精美,细腻。斝体方者少见。 器内底上的铭文“册”,代表族徽。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觯 】 zhì  

”觯“:古代饮酒器。

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此种形状的青铜觯多属商代。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周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的,形状像觗,器上铭文称为“鍴”。据专家研究,“鍴”即是“觯”。 

  商 兽面纹觯

金色部分是青铜器的原色(铜的金色),这样保存大量器物原色的铜器相对少见。山西公安机关移交,现藏山西青铜博物馆。

商晚期 明亚父乙觯

古文字中的明为会意字,往往从日从月,或从月从囧,其本义是有光照,有光则明,无光则暗。日月生辉,光耀四方,这是“明”最初的含义。1966年以后陕西省陇县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藏。

  商晚期 凤鸟纹觯

有扉棱,线条优美,腹部和器盖饰华丽的大凤鸟纹,头羽化身为弓背的小爬龙,,颈部饰象鼻爬龙,圈足饰鸟喙爬龙.铭“子”.M225还出土多件“索”族器物,这里可能与帝辛十祀征夷方时路过的“索”地有关。2010年山东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M225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商 丙觯

灵石县旌介墓地1号墓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西周早期  父庚觯 

高14.9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5.1厘米、腹径5.5厘米、腹深13.2厘米、重0.34千克。为圆体垂腹,颈部饰蕉叶纹和分尾的鸟纹,腹部则为对称凤鸟纹,昂首垂尾,华丽而精美。从西周初年起,鸟纹装饰逐渐增多,并常作为主题纹样,且形式日渐华美,尤以康王、昭王时代最为著称。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周 兔首觯

两件器形罕见,造型相同, 一件单鋬有纹饰, 另一件双鋬素面。绛县横水倗国墓地M2002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兕觥 】 sì gōng   

”兕觥“:是古代盛酒或饮酒之器。

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兕”是古代的犀牛,以前用其角做觥,因不易保存,故殷商时期改用铜作觥。觥体为椭圆形或方形,下有圈足或四足,前有宽流,后有鋬手(把手的意思),盖多作兽首形或长鼻象首形。


商晚期象纹兕觥

这件觥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纹饰。觥本来出土就少,这件觥的纹饰繁复,除了饕餮兽面,夔龙,鸟纹,还有非常罕见的象纹,兔纹。 动物纹饰也反映了商人对自然的敬畏。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商代晚期 龙形兕觥 

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出土于“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桃花庄。觥作龙形,流前端龙首翘起,双目圆睁凸出;盖背为长条形,中部有菌状纽、长方形圈足,逶迤的龙体与前端的龙头相衔接,浑然一体。口部两排锯齿形牙的间隙可注酒;口沿两侧各有一贯耳,可用绳子将其悬挂在酒席中央,轻轻抬尾部,美酒可从张开的龙口流出,器物的功用与龙嘴巧妙结合,其构思独特新颖。器身两侧饰夔龙纹和鼍(读音tuó)纹鳞片,头部均向后方,与盖钮上的龙形方向相反,交错变化,使纹饰更加生动。鼍也称扬子鳄,青铜器上较为少见,或许山西在商代也是扬子鳄生长的地区。这件兕觥为国家一级文物,全世界仅此一件,是山西省博物院镇院之宝。 

  商 “妇好”青铜觥

妇好墓中共出土8件青铜觥。其中的2件小型圈足觥残损较多,其余6件两两成对,各成风格。该件为兽面纹虺钮圈足觥。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商王武丁时期 “后母辛”青铜觥

母辛青铜觥因器底与盖内铸铭文“后母辛”而得名,是妇好墓出士的珍贵青铜器之一。后母辛青铜觥似以牛作为造型构思的取材,但兽首有二卷角,后足为鸟足,腹后装饰有双翅为主纹,仍为想象中的瑞兽。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国家博物馆。

 西周早期 凤鸟纹兕觥

似四足兽,兽身为园角长方形,上有兽纽盖。腹饰对称的凤鸟纹,云雷纹地。1954年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 父乙觥

高29.5厘米,全长31厘米,重4.8公斤。觥体周身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冠飘逸,昂首伫立,凤爪置于圈足。盖前端是昂然而出的兽首,盖后端作牛角形兽面纹,双耳翘出于器表。现藏上海博物馆。



【 尊 】 zūn   

”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

铜器铭文常将“尊”、“彝”二字联用,这时尊是礼器的共名。北宋才把一种盛酒器专称为尊。形似觚而中部较粗,口径较大;也有少数方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有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模拟鸟兽形状,统称鸟兽尊,有鸟尊、羊尊、虎尊、牛尊等。它们是另一类酒器,只是器名与尊相通。 

商朝晚期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边长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晚期   小臣艅犀尊 

高22.9厘米,长37厘米。小臣艅犀尊是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器物运用写实手法,完全不事雕琢,整体造型浑然一体,于厚重质朴中流露出一派天真,这种于平淡中见神奇的艺术手法,一直是中国传统审美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目前的发现看,小臣艅犀尊是同类型器中时代最早者,所以弥足珍贵。清道光年间于山东省梁山县出土,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 

商代 象尊

通高22.8、宽14.4、长26.5厘米,重2775克。器身呈碧绿色,出土时失盖,右耳残缺。象的前额扁平,嘴向前突出,门牙露出口外,短颈,眼、眉突起,耳壳大,鼻向前上伸,鼻下端有嵌铜的痕迹,鼻端有孔,与腹部相通,背部有椭圆形孔,象鼻似凤鸟,鼻端作风首形,凤冠上伏一虎,虎口衔一蟠虺,鼻下端构成倒悬的蟠虺, 现藏湖南博物馆 。

商晚 牺尊一对

这一对牺尊以鹿形为基础,一大一小,头部两角分叉相交。周身以细密的云雷纹打底,规律的垂鳞纹成列分布,腹部两侧勾勒有翅膀样纹饰,颈部下方、尾部为兽面纹,颈部下后部左右、尾部左右各一凤鸟纹,各类纹饰巧妙衔接融合,华丽异常。201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4出土,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周 何尊 

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64件国宝永不出国展出之一。该尊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 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原是西周遗址出土,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西周 凤鸟纹尊

高23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6厘米。商代青铜器以兽面纹为大宗,西周继承了商文化,将凤鸟文化继续发扬,呈现出绚烂的文化面貌。该尊通体分为四层装饰,口沿处没有装饰常见的蕉叶纹,上下主题纹饰皆以凤鸟纹装饰。山西绛县衡水倗国墓地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西周 鱼尊

此尊器形近似鲤鱼,通体作鲤鱼形,鱼身肥硕,分尾,口微张,口内中空,但有隔,不与腔体连通,下唇口沿正中处有一小穿孔。鱼背部有长方形开口,上设一盖,与鱼身开口相扣合,盖面设背鳍状钮。鱼腹下设四人形足承托。1988年茹家庄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春秋晚期 牺尊  

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 牺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基本写实的牛,凝重壮健。背上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一只小锅,用来盛酒;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以注热水,是用以温酒的温酒器。其形制独特,构思巧妙,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器物。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县城西南李峪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汉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该犀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犀尊表面遍饰精细的错金银云纹,全身布满的流云嵌入了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好像犀牛身上的毫毛,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华美的纹饰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又有助于表现犀皮粗糙厚重的质感。1963年陕西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村北断崖处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卣 】 yǒu   

“卣”:古代盛酒器。

具体出现时间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和西周时。当时用来盛酒用,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或椭圆形,底部有脚或足圈,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口椭圆形,足为圈形,有盖和提梁,腹深,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 

商早期 兽面纹提梁铜卣

高50厘米,口径12厘米,圈足径16厘米,重10.4公斤。此卣体态修长,通体饰满花纹,器身由上至下为雷纹、夔纹、兽面纹、连珠纹等,顶部有菌形钮,盖面饰夔纹。1982年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院。

商晚期   猛虎食人卣

通高35.7厘米,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现藏京都泉屋博古馆 。

商代 鸮(xiāo)卣

 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宽13.4厘米。形如两鸮相背而立,盖为首,器为身,圜眼勾喙,凛然威武。不仅是实用器,更是商代晚期精美的艺术品。有悠久历史。1956年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馆。

  商 癸冉提梁卣

这件提梁卣盖子和内底都有铭文“癸冉”二字。让人惊奇的是,这件高不到30厘米,口径十几厘米的卣里面,竟然装了玉珠、玉管等近1200件玉器。似乎埋藏者把这件酒器当成“藏宝箱”了。1963年在湖南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炭河里遗址附近的河滩上被上涨的河水冲出,现藏山西青铜博物馆。

商 三足提梁青铜卣

提梁的两端作蛇头形。颈饰夔纹,腹上部饰一周雷纹,腹饰十二个三角形纹。盖面呈弧形,上有伞状纽,纽上套有一个可活动的环头小钩,钩住提梁内侧的小环。盖面饰一周云纹,盖有子口相合。1976年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院。

 西周早期 神面卣

高33.8厘米,重4.23千克,其”神面”装饰一反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兽面饕餮纹,盖顶立小鸮,盖面与器身均为神面纹饰,双眼圆瞪,诡异的笑容,器身间有扉棱,中部貘首,提梁两端各有一象鼻神兽,所见造型最为奇异的一件青铜卣。出土于陕西扶风,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1999年被保利集团购回,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伯格卣  西周早期

高27.5厘米,口径10.7厘米。西周早期,容酒器。扁圆体斜肩高提梁垂腹式。提梁较高,上饰夔纹。折角处饰有两牛首,两侧设羊首提梁。盖纽帽作四首相背形,盖面饰有卷角饕餮纹。盖缘饰有顾首夔纹。器为直口,颈部纹饰与盖缘一致。盖、器底均铸有“白(伯)各乍(作)宝尊彝”铭文。 1976年宝鸡市竹园沟7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

  西周   圉(yǔ)

高34厘米 。此卣盖内及器内底铸有相同的铭文"王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彝",铭文与圉甗相同。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西周 目云纹提梁卣

高25.7,宽20.8,口径6.8、底径9.8厘米,重2750克,其盖子是一件倒扣的觯,提梁两端装饰貘首,觯腰部也装饰有貘首,整体绿锈非常鲜艳好看。是公安机关追缴的被盗文物,现藏山西博物院。


【 盉 】 hé   

“盉”:古代盛酒器。

形状较多,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从商代至战国都有,盛行于商末西周初。。商代的盉多款足;还有一种异形盉,流在顶上,主要见于商代前期。西周的盉款足的较少,而多四足。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圆腹、有提梁的盉。

商代早期 弦纹盉 

通高21.2cm,宽14.7cm,重1.36kg。盉上部为半圆形,顶部有一倾斜的管状流,流的根部有一桃形口,口上有唇边,腹部整体作三个袋状尖足,有一素鋬,颈部有一窄沿,下饰弦纹三道。此弦纹盉形状较原始,其设计、铸造水平均不高,具有商代早期青铜器的特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商代晚期 人面盉

通高18.1cm,宽20.8cm,口径12厘米。整体为圆形,器腹外鼓,下垂,有流,敛口,盖作人面形,两耳有孔,头上有两个角,人面仰天朝上。一般的盉都有三足或四足,而这件下面是圈足。民国时期按此盉做了一批仿制品,有三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中一件尺寸与该件大小相当,另外两件略小一些。这三件仿制的人面盉,盖上和器内均有铭文。河南安阳市殷墟出土,修复后经古董商远销美国,现收藏于弗利尔美术馆。

 西周   逨盉

通高48、通长52厘米、重12公斤,管状流,前部饰龙头。兽(龙)首形鋬,四兽(龙)足。腹两侧各有一由三圈纹饰构成的圆形图案,由外而内分别为变体夔龙纹、重环鳞纹和蟠龙纹。器盖内壁铸铭文3行20字:“逨作朕皇高且单,公圣考尊盉,其万年子孙永宝用”。2003年元月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出土,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西周 徙遽广仆铜盉

高21.7厘米,口径12厘米。盖上鼻钮带链,兽首鋬,带流,盖饰饕餮纹四组。盖、腹均有云雷纹,颈、流、足饰夔纹。盖内二行六字“徙遽广仆 作父已”铭文。1967年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西周 青铜虎鎣

“蓥”是青铜盉的一种别称。长35厘米,高26厘米,口径12.6厘米,虽名“虎蓥”,但造型中又不乏“龙”的特点,其肩的后部与肩的前部卧虎造型不同,为龙首衔鋬,肩集龙与虎于一体;其盖边缘为窃曲纹,肩部为连续6组龙纹。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劫掠海外,2018年3月在英国拍卖上出现,国家文物局经多方努力追索返回国内,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 匍雁形铜盉

通高25.2厘米,流至尾长31.8厘米,体宽17.2厘米,口径14.3厘米;重3550克;容量2125毫升。1988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现藏河南博物院。

西周中期 卫盉

通高37.2公分,口径34.5公分,腹深20公分,重12.25公斤。 共两件,其中一件是周恭王5年制作,称〈五年卫鼎〉;另一件做于恭王9年,称〈九年卫鼎〉。 盖内铸铭文132字,生动地记录西周贵族之间可以换田、易田、卖田。铭文为研究西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被誉为“西周换田档案”。 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陕西周原博物馆。

春秋 凤鸟扁盉

此盉有凤鸟形盖,圆角方形扁体,小口,高圈足,前有管状流,上饰凤鸟,后有兽首鋬,腹部中央饰鸟纹,这种凤鸟盖扁盉的形制是秦人在周人传统的扁盉形制上增加凤鸟形盖而得,体现了秦人对鸟图腾的崇拜。现藏于陇县博物馆。

战国早期 错金银鸟兽形盉

高26.6厘米,长29.5厘米。盉整体作立鸟形,虎形提梁,四兽足,盖与提梁间有活环相连,鸟首上喙与鼻间以活环相连接,倒水时可以自动张开。两翼饰大凤尾纹。足、流尾均为分铸后再与器身拼合为一体。器物周身多处错金银工艺,非皇权贵族方可拥有。现藏上海博物馆。

 战国 虎梁凤流盉

通高25厘米,口径10.3厘米。此盉以虎饰提梁,虎身被变形拉长横跨盉口,四肢矫健,首尾对称。流为凤首,鋬为凤尾,整体设计极为精巧,不可多看。1994年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后河墓地出土,现藏山西青铜博物馆。


【 方彝 】fang yí    

方彝:古代盛酒器。此名为宋人所定,未见于古书记载和铜器铭文。

器身高,方形,带盖,盖上有钮,盖似屋顶,有的盖顶上还带有扉棱;腹有直的,有凸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上出。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春秋前期有个别留存。


商晚期  “妇好”青铜偶方彝 

通高:60厘米,口长:88.2厘米,口宽:17.5厘米,重量:71千克。该方彝器型特异,形似两件方彝的联体,故名。器体四面中部、四隅和圈足的相应部位均有突起的扉棱,长边两侧各有七个方形槽和七个尖形槽。口下两面正中各有一个突起的牺首,牺首两侧饰小鸟纹。两长边腹中部各饰一个大兽面纹,以扉棱为鼻,圆眼突出,小耳弯角,阔口。口两侧饰龙、鸟各一,两端又分饰头向上的卷尾夔纹。短边两面附耳上各铸一浮雕象头,象头两侧各有一鸱鸮纹。象头之下饰一大兽面纹。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  翼方彝

高24厘米、口长14厘米、口宽12厘米、重3.048千克,像小房子的盛酒器,盛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器盖为斜坡式屋顶形,上有同样的斜坡式捉手,四条斜边和四面中部共起八道齿状扉棱。盖面饰倒置的兽面纹,与腹部的兽面纹对称。器底和器盖铸有铭文:“翼”,推测是族徽。文物由公安机关移交,藏于山西青铜器博物馆。

  西周 叔牝方彝 

高32.6,长23.5,宽19cm,该方彝形制与著名的令方彝、折方彝极为相似。它的盖及腹内铸铭文3行12字“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文史大家郭沫若先生据器型和铭文认为“当是武王或成王时器”,铭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叔武。这件器物即为王室重器,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国内仅此一件,弥足珍贵。1924年洛阳孟津李村出土,现藏洛阳博物馆。

 西周    垂幛纹双耳铜方彝

通高 45.3厘米,口径长18.7厘米,宽15.70厘米,圈足长 21.70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直口圈足,屋顶形盖,盖上捉手,盖和器身饰四道扉棱。器身两侧有环鋬。盖表面和器腹四面均饰半月形垂幛纹,腹部垂帐纹两侧饰叶脉纹。颈部四面饰几何变体夔龙纹,圈足四面饰〝之”字形几何纹。此类铜方彝在西周青钢器中并不多见。2000年沂源县西鱼台遗址出土。沂源博物馆藏。

 西周 盠方彝

高22.2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13.3厘米,器身为长方形,腹部两侧置有象鼻上卷状耳,圈足较高,底缘外侈作阶状。器身、圈足四转角置扉棱。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饰穷曲纹、夔龙纹、涡纹等。堪称西周青铜器的翘楚之作。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周 龙纹铜方彝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藏于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春秋早期  垂鳞纹铜方彝

高32,宽28·4厘米,器型与前相比颇有变化:口呈方形,盖甚高,垂腹,两端置环状纽,圈足略外撇。器具饰垂鳞纹,为青铜器典型纹饰之一,春秋时期尤盛。1970年湖北随州熊家巷湾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 】sháo  

”勺“:古代称瓒(zàn),用勺从盛酒器中取酒,注入饮酒或温酒器中。

青铜勺商代时期就有出现。西周,战国均有出土,汉代以后勺的功能逐渐演变为多用性。勺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有的柄中空,很短,安装木把才可用;也有柄短而扁的。

商晚期 羊首勺

通长17.5cm,勺深4.8cm,勺径9.5cm。挹酒器,勺体圆形,深腹。勺柄端作一羊首,角大而后下曲,双目圆睁,柄面扁平,前立一小羊,小尾后竖,作惊慑之态,羊后立一虎,作张口垂涎。1977年陕西清涧县解家沟出土,陕西省绥德县博物馆藏。

 西周 伯公父勺

通长:19.3厘米,斗高:6.8厘米,斗径:9.5厘米,斗深:5厘米,重:0.6公斤。柄曲处铸有铭文,两器的铭文连读,共二十八字,说明此器乃伯公父铸造,用以享孝皇考,祈求长寿,子孙永宝。西周晚期,1976年1月扶风县黄堆乡云塘村村民在一断崖发现一处西周晚期的窖藏,现藏宝鸡周原博物院。

  西周 青铜勺

高4.4厘米,宽2.7厘米,长20.3厘米。1901年,这组酒具出土于陕西省宝鸡戴家湾,随后被晚清重臣、收藏家端方收藏。1924年,在加拿大人福开森的斡旋下,这组酒具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购。

战国 祖柄青铜勺

通高16CM,重41g,勺口微敛,圆腹,圜底,圆柄斜直,柄与勺腹相连处作双叉形,柄首如“祖”。钗尾部鎏金脱落,赤峰小黑石沟出土, 辽中京博物馆藏。

战国  错金髹漆蟠虺纹方罍和勺

铜提勺,长43.7厘米,勺端为圆形,勺柄中段旋扭成麻花状,顶端有穿,可以衔环。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院。

汉晋  龙首青铜勺

挹酒器。半球形勺体。柄端作龙首状、嘴微张。下颌饰叶状胡须,内钩,可系挂。柄上饰有龙身,龙脊突出。内侧饰一龙爪,其间有隙。勺端蹲坐一人,面向勺体,头束双髻,双手合十,双膝贴于口沿上。现藏大唐西市博物馆。


【 罍 】 léi   

”罍“:古代盛酒或盛水器,也作礼器。

其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钮。罍是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方形罍多为商代器,圆形罍在商和西周都有。


 商代晚期  皿天全方罍  

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主体纹饰均以云雷纹衬底。器口铭有“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故名“皿方罍”。 曾在2001年以924.6万美元创下中国高古青铜器拍卖记录的青铜器“皿天全方罍”2014年3月19日再度现身纽约佳士得的拍场,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国内文博界、收藏界和拍卖界的热议。 1922年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的,湖南博物馆以2000万美金洽谈收购回中国,现藏湖南博物馆。

 商代  登屰方罍

通高51.3、口径17.3x15.8厘米。 登屰方罍,是商晚期的器物,该器形呈近长方体,通高51.3cm,矮颈、有肩,圈足外撇,肩部一对兽首衔环耳,四阿斜坡形盖上为一四阿斜坡形钮,器身有六道棱脊,正面一对不连续棱脊把器盖和器腹部分的突目饕餮纹剖为两半,颈部和圈足饰相向夔龙纹,肩部饰凤鸟纹。盖内阴刻铭文“登屰”二字,当为作器者名,此族所做器商末多见。此罍都是沿用商朝样式,时代在西周早期。 辽宁喀左县小波汰沟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

 西周   淊御史罍 

高:33.3cm,宽:36cm,重:9.9kg。此罍平沿,斜肩,肩上有兽首衔环双耳,腹斜收。颈饰窃曲纹,肩饰涡纹间变体夔龙纹,腹饰蕉叶对夔纹。罍口内有铭文5行19字:“淊御史作尊罍。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记淊地的御史自做此罍,祈望万寿无疆,子孙后代永宝用此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春秋  螭纹连环三足铜罍 

通高41.5厘米,口径28厘米,腹径43.5厘米,底径34厘米。罍为直口方唇,广弧肩,环肩饰三角形填云雷纹,并有十余个铭文,因锈蚀字迹漫漶已难辨识,肩两侧置半环耳,耳内贯双链提环,耳、环面饰勾连云纹。筒形深腹,外腹略弧鼓,腹壁环饰四道绞丝状凸棱并界为五段,中间三段满饰排列密集的蟠螭纹,最上段为肩,最下段饰勾连云纹带和三角形填云雷纹。平底底缘匀布近似方形的三短足,足部上端饰蟠螭纹。浙江绍兴狮子山出土 绍兴博物馆藏

战国  错银青铜罍

高22厘米,口径14.9厘米,底径14.8厘米,器物周身都有错银花纹,花纹由相勾连的飞鸟和云气纹组成,轻快刘畅,变化多样细线为错银,粗线填朱漆,出土时颜色红艳。1972年出土于广东肇庆松山战国墓,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 酒樽  】jiǔ zūn   

酒樽 :古代温酒或盛酒的器皿。

青铜酒樽盛行于汉晋。温酒樽一般为圆形,直壁,有盖,腹较深,有兽衔环耳,下有三兽足,有的在腹壁有三个铺首衔环。不同场合和仪式上使用不同种类的酒器也是体现身份尊卑、规格高下的重要道具。温酒盛酒器多为


 西汉末   胡傅温酒樽 

通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共2件,尺寸、形制、纹饰相同,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周有三凤形钮,熊形三足。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和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中陵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县治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南。1962年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西汉末   胡傅酒樽  

胡傅温酒樽与胡傅酒樽这两件器物中,盆状的为酒樽,筒状樽上面有盖,起保温作用的,为温酒樽。盆高34.7厘米,口径65.5厘米。温酒樽如一对孪生兄弟,酒樽器盖口沿上都刻有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它们通体鎏金,满饰虎、羊、牛、猴等动物,还有传说中的九尾狐。而酒樽亦通体鎏金,体型硕大,外壁彩绘有骆驼等动物形象。1962年出土于右玉县大川村,是被当时大川村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刘来天和一些儿童在收割时发现的。根据铭文所示,“河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年,正是中国西汉末年汉成帝刘骜在位之时。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汉 彩绘动物纹酒樽

酒樽在汉代很流行,漆器也有类似酒樽。这件青铜酒樽的足是熊形,还是蜷身蹲踞的熊,顶盖有三只凤鸟。现藏山西博物院。

东汉 金银涂乘與大爵酒樽

 樽高28.3厘米,口径36厘米,盘径47.7 ,高8.5厘米。通体鎏银,纹饰鎏金。酒樽盖上面有三只朱雀展翅欲飞,酒樽腹部两侧是蟠龙铺首衔环,酒樽壁部描绘出流云,鸟兽,奔鹿,羽人,西王母,侍者,奇花异草等。酒樽底部以熊饰作三足,装饰与乘盘足相同,熊身和铺首镶嵌绿松石。金银涂宽平沿三熊足承盘。邯郸市张桥庄汉墓出土,现藏邯郸市博物馆。


【 觚 】gū    

“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

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青铜觚流行于商代早期,至西周中晚期趋向衰落。据推测,很可能是用漆木觚替代了青铜觚。但西周青铜觚也有较为特殊的,如中腰甚细的觚,体形比例皆细长,自圈足以上皆作细体管状喇叭形,外观无腹;还有腰细如笔管状的腰极细式觚,皆为西周早期觚的独特形状。


商中期 兽面纹方觚

该方觚早期定商晚西周早,后改为商代中期。觚的底部一般是一个为加热所留的空腔,铸造的时候为了防止它变形,需要在里面放一个芯撑,不然底足泥范容易变形。所以商代晚期以前几乎所有带圈足的青铜器的圈足上都有一个到四个长条或者十字形的镂空孔,到了殷墟晚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这种孔开始变得很小甚至不见。西周以后完全不见。方觚圈足有巨大的孔洞,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容器的底是高于这个孔洞的。所以这个孔洞是故意为之而不是后来遭到破坏。这大概也是后来被改为商代中期的原因。2011年入藏国家博物馆。

 商晚 亚丑方觚  

高43.3公分,口沿厚0.8公分,口径22.5×22.5公分,腹深28公分,足径14.4×14.5公分,圈足高14.7公分。方觚为罕见的觚制。铭文置於脰部向口部曲折外张前的腹壁曲度仍较缓和的地方。X光片显示,铭文一侧微见垫片痕迹,器底亦隐约可见。 现藏台北故宫 

商 兽面纹觚

高16.5厘米,口径12.6厘米。第一列为平行弦纹;第二列为兽面纹;第三列由镂孔雷纹相连并列组成;第四列为两组对角夔纹。造型流畅,纹饰新颖别致,体现了商代早期较高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1号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商晚 兽面纹悬铃觚

高32cm,重1.2公斤,形制特别大,敞口特别大,没有分段,而却纹饰仅仅集中在了足部一周。这件觚真的很另类,在商周时期绝无仅有,饰向下张口的夔龙,最特别的是这件觚也是不多见的足内有悬铃的器物。1959年吕梁县石楼桃花庄商晚期墓葬出土,山西省博物馆藏。

商晚 黄觚

高27.3厘米。此器喇叭口,高圈足,中间细腰可以把手。头部饰三角形变形兽纹,中腹部饰两组对称的龙纹。尤为特殊的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龙纹采用透雕的样式,装饰性极强,同时也显示出极为高超的铸造技术。圈足内铭有“黄”字,是作器者的氏称。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 敄父方觚

高30厘米,口径17厘米,,器体呈天圆地方形,敞口,长颈,直腹,方足外撇,边沿加厚,四周出扉棱,颈部饰蕉叶形兽面纹,下饰凤鸟纹,腹部饰兽面纹,方足饰兽面纹,上方有凤鸟纹,整体均以云雷纹为地,方足内有九字铭文和族徽。2006年绛县横水倗国墓地1006号墓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  末完待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中的博物馆(21)
你以为它只是青铜 其实它也是王者|青铜器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一[130P]
文物上的生僻字,认识5个以上算你赢!
青铜器欣赏(1-2)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