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脏、五腑、五体、五窍、五志,中医为什么有这么多五?


若要了解中医眼中的“你”,就得先明白“五”的涵义。“五”于中医是有特殊意义的。中医有“五脏”“五腑”“五体”“五窍”“五志”.还有“五华”“五液”。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五”呢?这就要从中医的哲学指导思想说起。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对中医学都有影响,尤其是五行学说对中医认识人体影响很大。五行就是人们熟悉的木火土金水。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要素,并且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人体既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所以组成人体的器官都是按照“五行”的观点来认识的。再者,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做“整体观念”。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整体。“整体”可不是“整块”。像一块豆腐,整体的意思是强调人体各个部分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照应的。

中医认为,人体这样一个“小世界”,是以肝、心、脾、肺、肾这五个“脏”为核心的。为什么“脏”就这么重要呢?这要看看“脏”字以前是怎么写的。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脏”是写成“藏”的。这个“藏”不是“捉迷藏”的“藏”,而是“宝藏”的“藏”。中医自古至今有一个始终不变的观念就是,五脏是“藏精气”的。什么叫精气?精气就是人体摄入的饮食经过消化吸收以后产生的精微物质。这些精微物质除了满足人体功能活动的消耗外,主要是藏在五脏之中。五脏的精气,对人体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是滋养周身器官和组织;第二是为人体功能活动提供物质支持;第三是抵抗外来邪气的侵袭;第四是修复因伤病损害了的组织器官。人们常把“精气神”叫做“三宝”。仔细想来,“精气”是物质,“神”是功能;“精气”是内涵,“神”是表现。再来推敲一下“精神”这个词,精是精,神是神,有“精”才能有“神”,“精”不足了,“神”怎么可能充沛呢?

所以,整个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的。如果五脏的功能正常,精气充盈,那么人体的健康状态就是良好的,即使有病,也是小病轻病,不打紧。若是五脏的功能紊乱了,精气衰竭了,那可就是大病重病,非常麻烦了。

为了跟“五脏”相互配合。中医就把其他组织器官都按照“五”来进行分别,这就产生了“五腑(六腑)”“五体”“五窍”“五华”“五志”“五液”。

先说“五腑”。中医常讲六腑,为什么又说“五腑”呢?其实“五腑”或“六腑”都是对的。说“六腑”,是强调腑的本身;说“五腑”,是强调“腑”和“脏”的配属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总共有六个“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若跟“五脏”相配,便是胆配肝,小肠配心,胃配脾,大肠配肺,膀胱配肾。为什么一定要这样配属呢?这跟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有密切关系。阴阳学说讲究“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一个脏器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个跟它相配属的脏器;五行学说讲究木火土金水包打天下,所以脏和腑就都是“五”了。

除了“五脏六腑”以外,中医还有“六脏六腑”的说法。就是在“五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心包络”,这个心包络是跟六腑里的“三焦”相配属的。前面说五脏是“藏精气”的,那么精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饮食物里化生出来的。而饮食物的摄入、消化、传输就是靠六腑来完成的。比如说,摄入的饮食物先进到胃里,这叫“受纳”;胃还要对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叫“腐熟”;经过胃腐熟以后的食糜进到小肠,要经过小肠的接收和消化,这叫“受盛化物”;小肠还要把有营养的精微和剩下的食物残渣区别开来,这叫“泌别清浊”;食物残渣进到大肠后,一边向下传输。一边变成粪便。这叫“传化糟粕”;至于胆,主要是分泌“清汁”,帮助消化;膀胱主要是贮存人体代谢后的废水,并通过开阖作用排出,叫“贮尿排尿”;三焦的概念比较抽象,就像是一个大的囊腔,把其他器官都装在里面,同时又是人体物质代谢的通道。

接着说“五体”。“五体”是什么?古人讲“四体不勤”,“四体”跟“五体”有什么关系?其实“五体”跟“四体”没有一点儿关系。“四体”是指腿和胳膊,“四体不勤“是批评不爱劳动。“五体”指的则是跟“五脏”分别对应的筋、脉、肉、皮、骨。“筋”是筋膜,相当于现代说的肌腱;“脉”是脉络,相当于今天说的血管;“肉”是肌肉,相当于现在说的骨骼肌:“皮”是皮肤,跟现代医学没有两样;“骨”是骨骼,跟现代医学讲的也没有区别。配“五脏”的意思是说,全身的筋、脉、肉、皮、骨,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导,受它们的营养。如果“筋”出现问题了,就跟肝有关;脉出现问题了,就跟心有关,其他的以此类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章 脏象
[自学中医]重头戏!!藏象学说(二)
第1节人体脏腑的秘密
藏象学说之分类总概论
中医藏象学说--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图示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