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53)

第十二个文件(5)

“第二十聚,谓佛十八不共法。”此十八种不共法,只限于佛之十八种功德法,唯佛具足,而不共同于其他声闻、缘觉和菩萨,故云不共。

[1]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以智慧慈悲而修其身,此等一切功德圆满具足,由于一切烦恼皆断尽,是名身无失。

[2]口无失。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

[3]念无失。佛修甚深之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义谛之安稳,故名念无失。 

[4]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间杂,是名无异想。

[5]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是名无不定心。

[6]无不知已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是名无不知已舍。此六种是名六不共行。

[7]欲无减。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8]精进无减。佛之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

[9]念无减。佛具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

[10]慧无减。佛具一切智慧无量无边不可尽,故名慧无减。

[11]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谓无漏智慧相应之解脱;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净尽而无余,是名解脱无减。

[12]解脱知见无减。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此六种是名六不共证。

[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示现一切殊胜妙相调伏众生,称于众生之智而演说诸法,各使证入解脱,是名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14]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以清净之意业随智而转,入于众生之心,为说法而除众生无明痴惑之膜,是名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此三种是名三不共事业。

[16]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所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17]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以智慧照未来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所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18]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所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此三种是名三不共智。(见《大智度论》卷第二十六)

      第二十聚是佛十八不共法。这十八个不共法,唯佛才有。前头的四无所畏也是不共,有好多个不共法,后头有总结的。此十八不共法,只限于佛之十八种功德法,唯佛具足,而不共同于其他声闻、缘觉和菩萨,故云不共。云何不共呢?

      [1]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以智慧慈悲而修其身,此等一切功德圆满具足,由于一切烦恼悉皆断尽,故名身无失。烦恼断尽了,身无失。

      [2]口无失。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佛说话不会犯错误。我这回说了,我下回犯个错误来改正。没那个!佛说话一点没失误的,就是说话没失误地。

      [3]念无失。佛修甚深之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义谛之安稳,故名念无失。佛常住到这个定,第一义谛就是胜义谛,胜义谛就是佛的法身,就是一切法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法无相。

      [4]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间杂,是名无异想。你说哪个众生好,哪个众生坏,或哪个该度我不度,而是普度一切,我们学这些自己要注意这个问题。心无杂想,平等普度。现在思想复杂,佛教徒思想也复杂,见解不合的难免吵点架,都要慈心平等,不要去恨别人。你恨他有啥用。别人见解不对,你恨他管个什么用呀!不对,就求同存异。目的是对的,目的都是要解脱成佛,不要再搞那些,非要跟我的思想像,哪有那么回事!佛说那么多法,还没跟佛的像呢。我们处理这些问题,不要老看到自己对,觉得自己了不得,别人不行。像我们现在这些人,要佛菩萨的眼光看我们就可怜地要命了。那些人(佛)要弃舍我们早把你甩掉了。佛都没有弃舍,还要来度。父母对儿女那样。我们要耐心,对待其他的一些佛教徒也好,其他的也好,都要耐心,不要动辄一下就跟人家吵架。佛教徒吵架,是思想上的辩论,那是可以的,那是要吵的。宗喀巴大师安排那些辩论场就是吵,那吵地不是烦恼,那是辩论法义,越辩思想越明,那个样子吵。有个规矩,吵了下来不许记仇,吵了下来好得不得了,吵的时间瞪眼睛。你们看过八大论师的陈那菩萨、法称菩萨,你看(他们)两个,瞪眼睛,张起嘴,厉害极了,可是慈悲得很,辩论的时候是那样。我们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不要有别的想法,一切众生都要平等地看待。有些众生(做的)不好了,我们要有悲心,我们在《宗派论》里将后还要讲这些问题。

      [5]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都在定中,是名无不定心。佛都在定心中。我们这个问题要说一下,定心呐!不是说坐到禅定里,心一净性叫定心,我们这些人都不在定心里,为什么?走路你没走路,走路你想别的,走路就走路,听讲就听讲,吃饭他不提吃饭,他想到别的去了。你想一下我们这个人,一天都没在定中,走路想别的,因为走路已经成习惯了,晓得吧?他不想这个,他工作也不想工作。你干啥就干啥,一点不乱,达不到这点。你们试试看,不容易。尽管在工作,还是在定中。吃饭在吃饭,走路在走路,佛有那个定心。

      [6]无不知已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是名无不知已舍。

      此六种是名六不共行。在行上说的,名六不共行。(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不共法】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2)
《大智度论》第五卷 释初品中菩萨功德
无量义经注释(大正藏2193部)
菩萨十地证境
五百金身羅漢圖(451-500)【圖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