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 | 黄龙玉入门到精通知识汇编

黄龙玉基本概况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


黄龙玉是由富矿质玉髓组成的隐晶质矿物集合体,经过内源氧化转色及外源浸润染色而自然优化生成,并以黄色为主色系的硅质玉新种—是有别于玉髓、玛瑙、石英、水晶等同类矿物的独立新种。主要矿物成份为富矿质玉髓,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并含有氧化铁、锰,或硫化铁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摩氏相对硬度6.5—7,密度2.6—2.7,折光率1.52—1.545。致色离子主要为Fe 、Fe 、Mn 等。


黄龙玉是全面拥有“玉”所必备的五大严格标准,并以品类丰富,色彩多样,以黄为主,以黄为贵,以黄、红为主色系,以温润、华贵的玉质特性见长的新兴优秀玉种。


主产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的龙新乡小黑山、苏帕河、镇安镇一带,后又在龙江及平达发现新矿点。


2005年以来,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引起高度重视,因势利导,组织技术力量考察研究,采样鉴定,著书立说。先后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云南珍宝/黄蜡石·黄龙玉》(2007·6);《国家宝藏·黄龙玉》2009·6;定义了“黄龙玉”新兴玉种名称,“黄龙玉”雅名现已响彻大江南北,倍受玩家推崇,应验了“盛世兴、美玉出”的预言。


黄龙玉的理化性质

由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对产区的7个主要场口采样、送样,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院》、云南省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所、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系等权威单位与部门,进行了大型仪器的多方位检测与鉴定,获得了大量可靠数据和相关结论。

01

黄龙玉的物理特性

1、结晶程度。细腻匀润,属显微隐晶质结构,粒度从0.0几—0.001mm。放大镜下仍然分辨不出颗粒;为玉石的首要必备特性。少部分品种呈微晶质结构,粒度0.0几—0.1mm,放大镜下有颗粒感。


2、折射率。由多个样品、多测点测试为1.52—1.54,有的抛光平面可达1.545。致色离子主要为Fe 、Fe 、Mn 等。


3、颜色。除白色系列外,黄、橙、红色系主要由三价铁离子Fe 致色,黑、灰、墨绿、褐绿色主要由二价铁离子Fe 致色;黑色及褐黑色的水草花由四价锰离子Mn 致色,青、蓝、紫褚色除与不同价位的铁离子、锰离子共存有关外,还与微量元素的作用关系密切。


4、透明度。黄龙玉的透明程度处于半透明与微透明之间。当粒度细微而质纯清透时透明度增强,粒度变粗而含杂质多时透明度锐减;当色彩浓艳则透明度有减弱趋势,当色质清淡则透明度有增强趋势。


5、密度。多个样品静水力学比重法测得2.60—2.71g/cm2,其中黑色、褐色、铁红色品种的密度偏高,浅色而透明者略偏低。


6、硬度。普遍在摩氏8.5—7。


7、韧性。黄龙玉韧性相当高,相当于和田玉而略高于翡翠。


8、构造。黄龙玉的原生矿为脉状构造,山坑料、半山料、水坑料中,除常见的块状构造外,其构造类型的特征极为丰富而有趣,为黄龙玉所独有!典型者有:①带状肉纺构造;②板状构造;③瓦沟纹沟造;④角砾状构造;⑤弹子石构造;⑥散落的包浆石构造;⑦斑杂构造等。


9、放射性。2006年11月由保山黄龙玉开发有限公司送样,经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放射性剂量检验:黄龙玉无放射性。

02

黄龙玉的主要化学特征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由云南省观赏石协会、黄龙玉专业委员会对产区七个主要场口采样,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属电镜实验室、电子探针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部门进行大型仪器及珠宝实验室常规的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手段检测,分析报告表明:黄龙玉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由于样品采自不同场口,故所含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稍有差异,其中铬(Cr)、钡(Ba)、锂(Li)、钛(Ti)、锰(Mn)、钼(Mo)、砷(As)铯(Sr)、硒(Cs)、钨(W)相对含量较高。黄龙玉因为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成分,就决定了其优异的抗酸抗碱耐氧化的特殊稳定性能,黄龙玉出类拔萃的色质与丰富多彩,必然与所含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密切相关。

03

黄龙玉的文化性质

黄龙玉现世后,不少学者及玩家皆指出:“黄龙玉就其品质来讲,已臻完美,只可惜现世时间太短,文化底蕴不足”。我们也曾限于此惯性思维而为其疑惑和苦恼。


当我们认真研读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史后,顿首而悟,思绪豁然开朗:黄龙玉不是没有文化底蕴,而是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黄龙玉文化底蕴的核心就是:圆了中国玉石文化一万年的一个梦想,弥补了中国玉石史的一个缺憾!在中国文化中,崇尚的色彩有红、黄、绿、黑、白等色。尤以红、黄、绿为最。但在中国这们一个“崇尚玉”的文化古国里,却一直没有出现过以红、黄为主色调的玉石(历史上出现过的鸡血石和田黄石这两个名贵石种,虽然其硬度太低,但因其色彩契合民族文化特色而备受追捧)。出现红、黄为主色调的玉石,也正是多少代中国玩玉人共同追的一个梦想。直到跨入21世纪时黄龙玉被发现,这个万年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黄龙玉的主色系为黄、红两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国旗所彰显的国色也是这两个色。中国历代帝王的龙袍、龙椅,皇宫以及佛像金色,都毫不例外地以“黄为贵”,以“黄至尊”,更是中华文化最崇高的色彩。

04

黄龙玉的美学性质

(一)黄龙玉的质感美

质—细腻、柔和。通过视觉、触觉而迸发出的、特殊的、温润灵动的通感;这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玉质美感。宝石给人的是通明透澈、光芒四射,具有杀伤力的美。这种美是短暂而不持久的,容易审美疲劳。而黄龙玉的质感美,是一种神秘而持久的,一点一滴渗入骨髓,莫以言状的美。

(二)黄龙玉的色彩美

色—黄、红两色是我们皮肤、血液的颜色,是先祖炎、黄给我们打下的烙印;是我们国旗、国徽的颜色,是为国色。具中华国色之玉色,美其无疆。


(三)黄龙玉的声音美

声—击声清越悠扬是玉的特性,黄龙玉也同样拥有。细腻致密无隐裂隙的石头,当其具有薄、细、空、长的外形时,敲击之必有铿锵之声而悦耳。黄龙玉也和其他玉石一样,质越好则声越佳。


(四)黄龙玉的装饰美

饰—“玉饰”从史前就装点着中国人的生活。近几百年来,中国的高档首饰,却是缅甸翡翠独霸天下的局面。黄龙玉的发现,这一现象将得到改观。发展黄龙玉的高档饰品,也是黄龙玉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


(五)黄龙玉的变化美

变—由于黄龙玉成因的复杂性、多阶段性、多重性的叠加,派生了黄、橙、红、绿、青、黑、灰、白而七彩俱全,琳琅满目;更演绎出了水草、哥窑、腊肉、凝结、弹子、原封、包浆、乌鸦皮等。黄龙玉色彩的“变”,玉种的“变”,变而不乱,少了“花脸玉”的尴尬,多了俏色之美丽。


(六)黄龙玉的天工美

天—黄龙玉乃天赐美玉,以往的玉种很少能被人们直接用来做“原石摆设”或“原石把玩、佩戴”,言之以“玉不琢不成器”;但黄龙玉就可以。不但可用黄龙玉山流水、籽料作镇宅及厅堂、几案摆设之用,还可用袖珍籽料直接把玩或佩戴—全面缔造了黄龙玉的天工之美。


(七)黄龙玉的工艺美

艺—琢玉巧夺天工之“工艺美”。黄龙玉因变化之美、天工之美等特性,有着优良的雕刻切磨加工性能,为琢玉大师提供了发挥艺术创作的丰富应变素材,以充分展现人工创作的工艺美。只有良玉,才能雕琢出:薄如纸、细如丝、任刀游走而不致崩裂,凡思想所到之处工艺即能表现,让创意永无极限。


(八)黄龙玉的亲和力

亲和力也是一种美。黄龙玉是一种颇具亲和力的新玉种,这与其温暖润泽的特性有关。黄龙玉天生高贵而不冷艳,庄重而又近人,可远观亦可近玩,玉不离身暖人心,与玉为伴督人上进。


产地分布


1、黄龙玉产地之小黑山

小黑山,最主要的产地,产量巨大,存储量也最大,所占面积可达到四十多平方公里,其中优质的黄龙玉矿产可占1/20,

也就是二平方公里左右。小黑山产地位于龙陵县中南部,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山地上,这里出产的黄龙玉品种多样,其原

料也有好几种,如草皮料、洞坑玉、山流水等,有差不多7个以上的矿带。

2 、黄龙玉产地之龙江乡

龙江乡产地的黄龙玉主要是体型大,是作为大型黄龙玉雕工艺品上好的材料,体积大说明形成过程中受到的拉扯相对较

少,从裂纹少这点也能证明。另外,这里出产的玉料皮为黄褐色波纹状或鱼鳞状,内部浓郁的红色或黄色,内部含杂质比

小黑山的要多,这点影响她的质量。

3、黄龙玉产地之镇安乡

镇安乡产地的黄龙玉玉料一般有黄、橙、红、白等色,但没那么纯正,且不够艳丽。籽料的外皮就不一样了,有古铜色的、绿色的、青色的等颜色的图纹,非常具有观赏性,外部主色调为红或黄色,内部则是灰的或暗的。

黄龙玉的种类

近年来黄龙玉已成为选购和收藏的热门玉石之一,品种繁多,所以分类方法也多,有按矿石结构分类的,有按色彩分类的,,有按内部纹理分类的,有按矿石洞口产地分类的。但通常用的是按产地和石种分类,黄龙玉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种:

1、草皮细黄料(次生矿)。

即草皮细黄腊、山筋石(铁绣皮种)和山流水料。此为山料中最佳料石,质好、水好、色泽好、色彩丰富,可雕性强,是上等的加工料。

2、水冲料和籽料。

山料被水冲到河里、田坑里,长年受水的冲刷和滋养,故温润、细腻、凝结,这类料石统称为水冲料,其中不乏精品,也是最佳的玉料。水冲料中小于拳头大的、质好、皮好、水头好、冲刷得十分光滑的称之为籽料,既可巧雕、浅雕,亦是天然的精品手玩件。

3、洞坑料、鸡窝坑料(原生矿)。

多数为包浆石、原封石、单面石等,其它的矿物质较多,纯净度较差,切割后有好有坏,赌性较大,但其中也不乏品质优良者。

4.草花料。

多产于山料中,也有极少数的草花生在原封石和籽料上。草花料的形成是猛、铁等化学元素渗透黄龙玉中演变成草花各种图纹。石种好、色好、草形好、图案好的草花玉也是佳品。

黄龙玉颜色之说

作为玉石界的新秀,黄龙玉也是当今人们收藏的热门玉石,提到黄龙玉的颜色,不了解黄龙玉的人肯定会说其颜色是黄色的,其实不然,除了黄色外,黄龙玉还有许多其他的颜色,然而,黄色、红色和白色是黄龙玉的三种主要颜色,下面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一、黄黄色黄龙玉是最常见的黄龙玉,也是所有黄龙玉中最尊贵,价值最高的一种。其颜色范围包括:土黄、浅黄、棕黄、橙黄、鸡油黄以及至高无上的帝王黄等


二、红红色是热情和血液的象征,代表吉祥和生命,红色的黄龙玉又可分为包西瓜红、朱红、鲜红以及鸡血红等颜色,是最艳丽多彩的颜色,红色黄龙玉是黄龙玉中最富贵和吉祥的颜色


三、白色白色是圣洁的颜色,其代表着忠贞和高雅,黄龙玉中有许多白色品种,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细腻温润,有的秀明、有的呈强荧光等等。


黄龙玉是一种独特的玉石品种,它不仅色彩丰富多样,色泽也是亮丽美艳,并且玉质非凡、可谓是刚柔兼具,美丽无比,十分迷人,深受人们喜爱。


黄龙玉籽料的形成及分类


近几年,随着黄龙玉节节攀升,黄龙玉籽料因玉质细腻,是天然的精品手玩件,既可作原封石、观赏石欣赏,又可作雕刻欣赏,加上其稀有性也受到广大玉石收藏爱好者的宠爱。


黄龙玉籽料的形成是由于地质活动,山料剥离山体,滚落河水溪流中,在河床中受流水冲击产生运动,与河底沙石等硬物相互撞击,玉料中硬度较低、杂质等部分被磨砺蚀掉,残留下来的部分被水冲刷打磨成棱角磨平,表面光滑浑圆,水洗度高,手感细腻,温润的卵石状玉料。籽料质地稳定,色彩纯正,玉质细腻温润。黄龙玉籽料是黄龙玉中质地最优的料种,亦是天然的精品手玩件,无论雕刻成器或直接上手把玩,籽料均为上上之选,黄龙玉籽料以苏帕河出产最为闻名。


黄龙玉籽料有两种,一种有皮,另一种无皮。籽料的皮应是水下矿物浸染,氧化、溶解作用等多种原因及铁、锰、铬等矿物元素的参与形成,矿物元素的多少、构成不同形成籽料皮壳呈现不同的颜色特征。籽料皮壳主要有黄、红、黑三色,皮色形成过程有阶段性、时间差,故而其颜色由表皮到入玉内呈渐变过渡,有层次感,具油脂状光泽。其中黄色、红色是主要表现色,一般来说,由于黄色皮色与玉肉颜色同色或近色,黄色皮色的籽料也可以称之为无皮色籽料,而红色的料皮其内部亦多包裹黄色玉肉,黑色的黄龙玉籽料又称乌鸦皮,此种籽料皮薄色黑,内部常为黄、白色玉肉,且质地细腻。红色皮色的籽料相对少见。黄龙玉籽料并非都有皮,玉质紧密纯净的好籽玉根本不会形成皮色,很多的籽玉都没有皮。籽料玉质由剥离山体滚落河水溪流中的山料玉质决定,同理,内部玉色也一样。


黄龙玉籽料的优劣取决于外形、玉质、色泽。外形圆润饱满似卵形,整块玉化,皮色为金黄带红或黄色为上品。

黄龙玉籽料的辨识:


一、看温润度和细腻度

温润是天然玉石所具有的特性,这一条件也是黄龙玉籽料必备的特点之一。同时黄龙玉籽料玉质十分细腻,结构致密,

肉眼仔细观察其表面油润明亮,且手感润泽顺滑。

二、看裂纹

行内常说“十籽九裂”,绝大多数天然籽料都是不可避免会含有裂纹,它是由水流冲刷、岩石碰撞磨砺而产生。裂纹既

是黄龙玉籽料中的一大瑕疵,同时也是证明其天然性的重要标志。

三、看皮色

黄龙玉籽料因自然受沁,玉质中侵入多种矿物元素而致色。其皮色种类丰富,常见的有黄、红、黑等皮色表现,皮色自然;黄龙玉籽料表面皮色的形成有阶段性,其颜色由外至内,呈渐变过渡,有层次感;黄龙玉籽料不同的皮子所包裹的玉肉颜色也是不同的,通常红色的料皮其内部亦多包裹黄色玉肉;黑色的黄龙玉籽料又称“乌鸦皮”,其内部常为黄、白色玉肉,质地细腻;黄色料皮的籽料也被称为无皮色籽料,其皮色与玉肉颜色相近或相同。

黄龙玉水草花的形成与分类

黄龙玉水草花属于黄龙玉中比较特殊的品种,由于其有别于其它品牌独有的风姿韵味,通常都把水草花单独作为一项门类收藏。


黄龙玉水草花的形成有诸多条件因素。远古年代,青藏高原不断受到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龙陵县地质活动活跃,黄龙玉矿脉在地震力作用下容易产生绺裂、裂隙和断裂。龙陵地区植被丰富,多混交林,降水充沛,充沛的降水量滋润土地,在降水的作用下,与微酸性土壤汇集成的山泉和地下水,流淌于地表山谷间,溶解出地表的锰离子、铁离子等金属物质,这些金属物质快速融合于山泉和地下水之中,随同山泉和地下水到达深层矿脉,无数遍浸染黄龙玉矿脉,沉淀填充玉料的绺裂、裂隙,历经千万年的反应,终于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黄龙玉水草花。综合起来,可以总结黄龙玉水草花形成的条件,即黄龙玉矿脉周围的土壤中要含有锰、铁等矿物质,且土壤呈酸性,以便于形成微酸环境溶解金属离子,并且黄龙玉矿脉玉矿最好分布于向阳的混交林坡地。


生成于河流溪水之畔的有山流水水草花料和籽料水草花,这一类玉料比较少有,多出产黄色水草花,也有红色水草花或黑色草水花,草形生动,一般没有画景,水草花质地较好,黄色水草花、红色水草花肉眼观察不明显,打灯或阳光下观看可见清晰草形。出产于半山半水的湿润草地或山塘边称草皮料,其中有水草花的玉料称草皮料水草花。这类玉料质地细润,草形生动,是最早发现的水草花料,由于当时还未认识水草花,故水草花被当作杂质铲除。黄龙玉水草花料出产量最大的是洞口料,每个洞口出产的水草花料在质地、草形和画面有相似的特征,自成一体,不同洞口所出产玉料其审美特征有显著差异。由此以生成环境将黄龙玉水草花分为水料和洞口料,水料分为籽料水草花、山流水水草花、草皮料水草花。洞口料分为板块水草花料、转包水草花料、半原封水草花料、原封蛋水草花料。


黄龙玉水草花洞口料是出产量最大、色彩与草形最具特色的品种,每个洞口自成体系,洞口的命名以出产地地名来命名。如小黑山所开矿洞出产的矿料就称小黑山料,洋烟河所开矿洞出产的矿料就称洋烟河料。每个矿洞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地下矿脉的地质结构、生成环境与地表环境不同,所出产的矿料也各不相同,质量参差不齐。据此以出产洞口分类。以洞口分类;小黑山水草花,洋烟河水草花,团坡水草花,大河边水草花,迤沙寨水草花,椿头坪水草花,镇安水草花,龙新水草花,龙江水草花,其他。


黄龙玉水草花矿带分布复杂,实践发现,产量丰富,矿脉发育较好的洞口,一般都向阳,向阳面植被繁茂,多为混交林坡地,从而能够持久涵养地表及地下水份,太阳光的照射下昼夜温差大,使矿脉周期性热涨冷缩,在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物理压力、构造应力等的作用下,锰离子、铁离子等金属物质随着地表山泉及地下水渗入地下,填塞玉料的绺裂、裂隙,周而复始,强化密度,又使用玉质趋向纯净。这样的洞口开采出的玉料,玉质、水头、色泽、草形俱佳。而单一松树林之下的洞口,地下水含量最少,水草花以育也较差,水头发干,而使颜色干黄,草形枯涩,或玉料发白、发青,质地松软,生涩。

黄龙玉品级分类及特点

不管是哪种玉石,都有品质好的,也有品一般的,和品质较差的,黄龙玉也不例外,其品质也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然而,如何评价黄龙玉的品级呢?标准不同,其分级别也不相同,下面就综合考虑其品质和产量上说说黄龙玉的级别及各级别的特点:


一级黄龙玉:此级别的黄龙玉玉料玉质纯净细腻、呈玻璃光泽、没有裂纹、透明度较高、颜色多呈鲜红、橘红、金黄色等,明亮艳丽。这一级别的黄龙玉产量相当稀少,多用于雕刻把件、挂件等玉器,制作成手镯、戒面等。


二级黄龙玉:此级别的黄龙玉玉料多呈黄色、棕黄色和蜜蜡黄色,鲜艳亮丽,结构均匀质地也非常细腻,但透明度略逊于一级黄龙玉,玻璃至蜡状光泽,并且含有少量的杂质和裂纹。通常被用来制人摆件、把件、挂件和手镯。


三级黄龙玉:此级别的黄龙玉料产量最多,玉质一般,多为山料,块度较大,裂纹较多,结构和透明度均不够均匀,颜色较丰富,是制作玉器和观赏石的主要原料。


玉质是黄龙玉价值的主要因素,呈然黄龙玉既可被雕刻成玉器,又可被加工成首饰,还可作观赏石,但是,能够做成首饰的黄龙玉很少,此种黄龙玉价值也较高,很值得收藏。

“色、透、润、硬”四法鉴别黄龙玉

郑州读者萧女士问:丈夫对黄龙玉情有独钟,十分喜爱收藏。但近年来,随着黄龙玉价值不断升高,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伪造品。请问专家如何鉴别黄龙玉的好坏?


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李金锦答:黄龙玉最吸引人的是有着翡翠一般的温润,和黄色为主色调的颜色。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伪造的黄龙玉,是以蜡石经过优化处理的仿冒品。鉴别黄龙玉可从“色、透、润、硬”四个方面入手。辨“色”。黄龙玉的色彩主要有橘黄、金黄、浅黄、鲜红。市场上出现的假玉中,很多都是通过加热染色、致色剂染色等方式进行造假,仔细分辨很容易看出不同。


识“透”。透过光观察黄龙玉,通常会看到边缘部分有橘黄色的透光现象,用手电筒照射的时候,光晕较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带皮的籽料其“包浆”会影响到对水头的判断。


感“润”。黄龙玉质地细密,触感细腻柔润。而以蜡石伪造的黄龙玉其细润程度与真品黄龙玉不同。


质“硬”。黄龙玉的硬度堪比翡翠,特别是在加工过程中,很费工具。伪造的黄龙玉其硬度远不能与真玉相比。

辨别黄龙玉新老料的要点


黄龙玉草花料是黄龙玉众多品种中独特的一种,因其丰富多样的美图、独特风韵味道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观赏性,使得它很受玩石爱玉者的青睐。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朋友买回自己喜欢的草花玩件之后,发现,有些黄龙玉草花玩件出现褪色,变色,出裂等现象。


其实这都是与黄龙玉的新老料有一些关系,新料因为密度可能不够,容易出现“起棉”现象,那么如何识别黄龙玉草花料的新老呢?


要从以下方面识别


第一,色彩:黄龙玉新料的色彩一般来说偏向暖色调,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嫩嫩的色,即使是白色,新料的白,也是冰白的,稍老点的料,白色就会像浓牛奶一样。黄龙玉老的玉料玉质细腻,可见牛奶白。温润感极强。


第二,要从玉质的结构细密度区分好的黄龙玉水草料,雕刻出来的作品,从表面看,是非常细腻润滑的。


对于黄龙玉初学者来说,掌握这两点,基本可以识别出新,老料的黄龙玉草花料及雕件。要想提高自己的鉴定能力,只能多看,多比较,多问。


最后,很重要的提一句:并不是说黄龙玉新草花料就一定会起棉,黄龙玉老的草花料就不会起。万事都有另外的,黄龙玉草花料也不另外。

黄龙玉的鉴赏

(一)黄龙玉与黄蜡石的区别

1、显晶质的是黄蜡石

“显晶质者”晶体肉眼可见(结晶粒度在0.1mm以上),如同“冰糖块”或紧密固结为一体的“白砂塘”“食盐块”,有砂粒感;所以感官(视觉和触觉)上都谈不上“凝润”且性质偏脆。质纯的“显晶质者”有时过于通透(如雪花蜡、冰晶蜡)但也相对较为粗涩、性脆而显“石性”,虽透而不显湿润。黄蜡石中,石英颗粒结构由细到粗依次为:蜜蜡、砂糖蜡、雪花蜡、冰晶蜡,以及常含杂质而粒度可粗可细的土黄色、黄棕色“石头蜡”;故色黄者即通称为由石英组成的各种显晶质“黄蜡石”。

2、隐晶质的才可能是黄龙玉

“隐晶质者”晶粒细微而隐蔽,肉眼分不清也看不见,结晶的粒度<0.1mm,(即在0.1—0.001mm之间),当颗粒越细微,越凝润时,则在感官(视觉和触觉)上就表现为“温润”“有水头”“具灵性”,故其质地通灵似玉,性质也较匀韧。视觉感觉上,隐晶质者好似凝润而半透明的“胶冻”,在透与不透之间而言之:“宝气内敛”且“润而有水”“细腻具油性”。黄龙玉“凝聚韧匀密”的特质,体现出了视觉上在“透与不透”之间则“含蕴万象”“通灵湿润”,触觉上抚摸把玩则“快感愉悦”“爱不释手”。

(二)玉质—“种”概念的引入

宝石种—为黄龙玉中质地最为细腻而净透的顶级上类,有宝石般的质感与光泽,主要用作高档次饰品。

冰种—质地细腻凝润,隐晶质,玻璃光泽,净度、水头优异。

油种—质地较细腻湿润,隐晶质,亚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水头佳。

皮冻种—质地较细致,隐晶质到细弱微晶质,蜡状或玻璃光泽。

微晶种—微晶质,塑料光泽如“水纹蜡”属粒度最粗的黄龙玉。

雪花种—显晶质,已属黄蜡石的范畴。

(三)黄龙玉的“玉声”

黄龙玉由于质地的差异,其声音的差异也很大。声音是玉石玩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优到劣划分四个等级:①清扬悦耳;②清脆;③低沉;④木呐。鉴别时应以同类形体者才好比较。

任何玉种在轻轻敲击时所发声音的优劣,除了主要取决于质地的差异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测试样品的形状(厚薄、粗细、长短、空实)大小的差异,测试时要尽量以相同或相近形体者进行对比。因为同样的体量玉材的形体,当具有“薄”“细”“长”“空”的特征时,其敲击声必然要比形体为“厚”“粗”“短”“实”者为优。

(四)黄龙玉的净度

关于黄龙玉的“净度”,专指黄龙玉在感官上的玉质纯净度;但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玉质均匀、纯净无斑纹无瑕疵,即所谓的净高度;其二:指虽然存在有逐渐变化的色差或水头差,甚至出现色斑、色块,但只要不出现有损玉质美感的瑕疵,也可称为净度好。甚至有时即使在宝气十足、华光四溢的“宝玉”上存在少量瑕疵,相形之下瑕疵也就被淡化了,古人有一句成语说得好:“瑕不掩瑜”。

(五)黄龙玉的“色”与“水”

玉石中的色是指玉石所含致色物质对光线的吸收与反射,玉石的“水”则是指其本身对光线的通透率。玉石中的“色”与“水”是一对矛盾,色深水就短,水长色就淡。正是玉石这种色与水的微妙复杂的关系,才成就了玉石的高贵与美丽。西方人喜爱钻石的纯净与通透,而中国人则独享玉石那份透与不透之间的神秘和内敛的灵气。

那么,玉石的色、水关系能不能有一个标准呢?我们在对黄龙玉的研究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每看一块黄龙玉玉料或玉器时,当色是6—7分,水有3—4分,视觉感觉最为舒服。啊,这不就是与经典的美学定律—黄金分割律相一致么!

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时,发现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它就是“黄金分割律”。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其比值为1:1.618。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一幅画或照片,其短边与长边之比,符合1:1.618时,最为恰当、美观。这种比例一直被认为美学的最佳法则。当人们运用这个法则再来观察自然界时,就惊奇地发现:原来在自然界的许多优美的事物中都能看到它,如植物的叶片、花朵、雪花、五角星……许多动物、昆虫的身体结构中,特别是人体中更是有着丰富的黄金比的关系。当人们认识了这一自然法则之后,就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及艺术实践中。

我们终于发现了玉石的色与水的奥秘了:玉石中色与水的关系,当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时最为美丽。黄龙玉当然也不例外。

但为什么玉石的色与水的关系中,是色6—7分、水3—4分时最为美丽,而不是水6—7分、色3—4分呢?这应该与中国人的特殊审美情趣有关。中国文化神秘、内敛、保守的审美情结,使得中国玉文化重色轻水。这也是为什么新疆产的阗玉一直被国人所追棒的根源—色重水轻且符合黄金分割律,而新疆以外的和阗王,水更好却反遭诟病。

黄龙玉跟翡翠一样,水头变化非常大,从无水到九分多一点皆有。所以,掌握黄金分割律,对黄龙玉价值的衡量是必不可少的。

(六)黄龙玉的色带

黄龙玉的“色带”又称为纹带(丝带或飘带),是鉴定黄龙玉的典型特征。从它的这些别名上来看,它不同于较规则的玛瑙条带。玛瑙的条带,每一层分界清晰明了,而且往往重复出现白色的规则条带或环带,而且条带之间几乎不出现相互纠缠、晕染、消失和断断续续。而黄龙玉的色带则相反,正是这些色带往往形成极为漂亮而神秘变幻的“玉纹”,构成了黄龙玉的独有朦胧纹带特色。

由于矿脉在形成的时候,处于“脉动式”的多阶段、多世代的矿液沉淀形成而一次次叠加凝聚而成,每一“世代”所带来的成分及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往往发生波动,必然造就了黄龙玉常有“色带特征”,最典型者即为“板料”;但黄龙玉的“色带”往往延续不长,属于一类因致色离子浓度变化而造成的断续状的霞纹,山坑料有时亦可见不同色调、不同氧化转色程度的“色带”。并以色带若隐若现自然渐变者为优

(七)黄龙玉的褪色奥秘

黄龙玉与其它玉石一样,部分山料有褪色现象,特别是深坑料石,坑越深其褪色现象越明显。

玉石深埋地下(强围压、恒温、无光照、恒水、缺氧),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状态。当其采出后,由于所处环境(地表—常压、变温、强光照、缺水、富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先稳定的化学物性质,将有一个重新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褪色、出绵等现象都是正常之事。但这个变化也不是无休止地变下去,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重新稳定。在实际中,我们发现,深坑料石的变化有两方面:一是变得越来越难看;另一则是变得越来越好看。总之,深坑石会起一些变化,是不争的实事。

而水坑料、半山料由于长期就处于地表,所以变化小或无变化。而且黄龙玉的黄色和红色系列的致色,都是铁元素氧化的最终稳产物—三价铁离子;即铁锈黄色、橙色、铁红色、褐色,所以是最稳定的高价铁离子致色。

还有一种褪色,我们称之为假褐色。这种现象的表现是,其致色离子并未发生变化,玉石在干燥的环境下,脱水造成其对光线产生散射后,导致光的折射、反射发生改变,致使人眼的感知错觉。发生这种现象时,往往用油养护或经常把玩,就会重新回复其色彩。

(八)黄龙玉的“绵”

“绵”在各类玉石中,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其表现为呈透明至微透明的白色云雾状、不规则网状、脉络状的浅色絮状物。“绵”有原生绵及次生绵两类:“原生绵”是玉料内天然生长的,“次生绵”是玉料原石在自然剥蚀,搬运中,常年暴露地表而受到岩块的撞击或开采玉料时的爆破冲击,所形成的“隐裂隙绵”或“撞击绵”。

“绵”实质上,也是玉料中微细孔隙或隐裂隙群所聚集而成,其中主要充填物为密度比玉质小得多的空气或少量液体,所以光线通过时就要发生散射或折射,使局部玉质失去透明温润的美感,而显现出微透明的絮状“绵”。

在黄龙玉的众多料石中,优质的水坑料、优质的山坑料都不会起绵;优质的料石当存在不均匀、玉质较差、偏粗的夹层时,或者常年暴露在干燥石而风化脱水发枯者,就常见起绵现象;当绵弱而不显时,用油养、人养都能消除。但枯绵、空隙绵、裂隙绵、网状绵,虽然油养隐绵的方法处理可暂时隐去,但当油质或水分发挥后,绵又会或多或少地重视。

“绵”的出现,如果仅在次要部位而且量少、微弱不显眼,对质量的影响不大,反而表现其为天然玉质。但出“绵”太多而明显,则失去了玉质的温润度和水头,大大降低玉料和玉雕件的等级档次。

在黄龙玉中,大凡优质水坑籽料、优质田坑籽料、优质山流水玉料、草皮料等玉料的“出绵率”都比较低,因其长期受水的浸泡,本来出绵的部位被水带入的矿物质交换、填充而无绵;而普遍的、玉肉薄的、玉肉厚度(脉幅)和形态变化,交错而极不稳定的,以及接近或出露地表而长期受风化、日晒的脱水厚皮“枯料”,或水流湍急而使籽料多受撞击者,其“出绵率”都较高。所以选货、挑料时,必须注重分区各种玉料,这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玉种都存在有“绵”的现象,而不仅是黄龙玉独有。玉了有绵,从美观和净度上看是一种缺陷,但却又是天然玉石的一个佐证。

(九)黄龙玉温润度的标准

不管是“温润如玉”还是“温其如玉”,温润这个词的最早含义一定是与玉有关的,而且是指其种品德或性状,且是玉石最可人的美德。其实,今人大都能理解玉石“温润”的真正意思,却苦于无法描述。“温润”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能感知它的存在,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就是说不出。温润虽然“温润度”,“润度”这样的词意,我们也经常使用,但其“度”的标准,仍不能量化。或许玉石正是有了这样神秘的性质,才能让人们对它痴迷不悔。这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方式。

(十)黄龙玉的宝气

“宝气”一词,虽常在珠宝玉石描述中使用,但并没有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鉴评玉石及珠宝。可能是因为“宝气”这种东西,只能感受、意会而不能言传,往往语言在这时变会得苍白无力,人文的东西往往是不能量化的。

“宝气”是宝物的光华,或外见或内敛,或张扬或隐晦,都是人们能够感知的,但又不是仪器设备可以测量的。玉石中为什么有“瑕不掩瑜”之说,“瑜”就是那华光,就是有再大的缺点也掩不住玉的光芒。

黄龙玉保养之五防四养

黄龙玉虽具有高硬度,但毕竟是玉石,需保养才能使它的光泽不变。

五防


1、防酸碱腐蚀。黄龙玉为矿物集合体,强酸、碱能对其造成腐蚀、损伤,故切勿将其于强酸、碱,化学液剂接触。


2、防高温、炙烤。黄龙玉要避免阳光的曝晒、避免高温炙烤。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同时高温也会使黄龙玉内水分子逐渐消失,容易产生脱水起绵的现象。


3、防硬物碰撞。黄龙玉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4、防灰尘污垢。黄龙玉日常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再用清水冲净。以免灰尘积落影响观感及温润度。


5、防油污。黄龙玉部分需要油养,但对油液有一定的选择。如专业的玉石养护油。切忌使用有机植物油等,也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因为植物油容易腐败、变质,浸入玉石容易产生杂质、油污。

四养


1、人养:凡高档黄龙玉,因其质地特别温润,无需擦油打蜡。在佩戴、把玩的过程,是人对玉石的不断揩擦与抚摸,即使玉石与掌心、手腕、胸脯、脖颈等人体部位的皮肤反复摩挲,促进玉石逐渐消除石性,不断被驯化。人养广泛应用于各种玉石,尤其以把玩最具代表。


2、油养:为黄龙玉最广泛的养护方法,即使用专业的玉石养护油或无色无味的婴儿润肤油养护玉石的方法,因玉质表现为准,时间不等,主要有涂养、拭养、浸养三种:

涂养:用酌有油的羊毛软刷,在玉石各个部位仔细涂刷多遍,放置于防灰尘的容器或密闭的硬质塑料袋中,过几天再观察养护效果以便补充涂油,依据玉石情形定期涂油养护。

拭养:用吸有油的软布或棉球给玉石特定位置,特别是雕刻形成的坑孔、低凹部位揩擦,同样用硬质塑料袋密封收藏,定期观察定期揩擦补油。

浸养:即将玉石浸泡在盛有养护油的容器内。可自制大孔细线网兜,安全兜住玉石后悬挂没入容器内的养护油中,提拉链接网兜的绳索可收放网兜,易于观察玉石。玉石浸泡半小时以上后取出密封保存。


3、蜡养:又称“浸蜡”,为所有玉石惯有养护手法,但黄龙玉此法不多见。原因是浸蜡后玉色会略有变化,影响光泽,也容易出现“浮蜡泛白”的现象。


4、水养:是一种临时性的保养方法。在实际收藏过程中,我们发现玉石内部所包含的水份是玉石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干燥季节或空气过于干燥的环境下,玉石得不到适当的湿气滋润,而促使玉石内部水份挥发,表现为玉石发干,严重的会出现绵线、绵点,即脱水起绵。水养即是针对此情形而采取的养护手段。此外,此法常用于陈列展览、商场展示,取一杯清水,置于展柜内,即可达到养护的目的。


评价标准

黄龙玉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颜色、结构(质地)、透明度、净度、光泽、裂绺、工艺等方面。

1.黄龙玉的颜色:

黄龙玉主要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常因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黄龙玉同时拥有多种色系。颜

色也俗称色,它的颜色应以浓(浓郁)、阳(鲜明)、正(纯正)、和(柔和)为准。


2.黄龙玉的质地:

黄龙玉的质地可以定义为黄龙玉的结构与透明度的组合。特定的透明度与结构的组合,就是一种质地的类型。

黄龙玉的结构是指组成黄龙玉的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相对大小、晶体形状及其之间结合关系。

透明度指黄龙玉对光的透过能力。

黄龙玉是隐晶质矿物集合体,其质地越细腻就越好,表现为抛光度好,籽料的手感细腻柔美,有丝绸般的质感。有些虽

肉眼看不出玉内的晶粒,但在抛光过程中,或者籽料水洗度上可明显感觉得出的,其“种”为一般,如果说凭肉眼即可看

出晶粒者,则评为差。种的好坏直接决定黄龙玉的价值,所以这是判定黄龙玉品质的一种重要标准。(何)

根据黄龙玉饰品透明度的变化,将其划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5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表示为T1

、T2、T3、T4、T5。


3.黄龙玉的净度:

一般而言,可以达到首饰级的黄龙玉,瑕疵一般很少,即使有也只在不显眼部位,否则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所以黄龙玉

中瑕疵的存在会不同程度降低黄龙玉的价值。

每一块黄龙玉一般都含有天然的内含物,犹如天然胎记,而这些内含物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则决定每一块黄龙玉

的净度和其独特性。在肉眼观察到的黄龙玉饰品内部和外部的瑕疵含量多少及分布状态等进行的等级划分。

根据黄龙玉饰品净度的变化,将其划分为极纯净、纯净、半纯净、欠纯净4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J1、J2、J3、

J4。


4.黄龙玉的光泽:

黄龙玉的光泽可分为:油脂光泽、蜡状光泽、玻璃光泽、土状光泽。将黄龙玉饰品的光泽划分4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

表示为G1、G2、G3、G4;


5.黄龙玉的裂绺:

裂绺应该是没有矿物填充的裂隙,毫无疑问裂隙对黄龙玉的品质是致命的伤害,极大地影响其价值。


6.黄龙玉的体积:

相对来说,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价值越高


7.黄龙玉的加工工艺:

对于戒面、耳钉等首饰,要求切工规正,抛光精良。对于挂件和摆件来讲,工匠的巧妙构思、娴熟的加工技艺对成品价


值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雕件的工艺,不仅要讲究好的寓意,更要讲究俏色的巧妙运用,同时还要要求刀法细腻

、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一块好的黄龙玉配上好的工艺,恰如锦上添花,无疑会提升成品的价值。


高的观赏及把玩价值;二是可作为上等玉料传世。

黄龙玉作为一种玉种的文化确实不如和田玉与翡翠。因它发现的时间不长,文化是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但翡翠在


中国的早期经历不尽如意,刚出现时和今天的黄龙玉相似,它用七八十年左右时间变成人人追捧的对象。人们有理由相信,黄龙玉将形成一种新的玉石文化。

市场分析

谈到玉,大家讲的不是和田玉就是翡翠。和田玉从殷商时代至今,已连续开采四千多年,稍好的玉石原料基本采掘枯竭,玉料价格的升到的高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因此,寻常百姓家庭很难寻到它的身影。翡翠在我国清朝才出现,流行的历史不长。十八世纪初,人们并不认为它是玉,价格低廉得让人不敢想象,然而它的发展势头很猛,到了十八世纪末它已是最昂贵的珍玩了,其价格,时间越近翻番时间越短。 和田玉与翡翠出现的这种现象要从几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它的耐久性,结构致密,韧性强,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其次,是它的储量非常有限,今天能上档级的原石料矿源已枯竭。再次,社会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市场的需求瞬间扩大。原料来源的枯竭和购买力趋于无穷的的变量,越少就越珍贵,它就成了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当今现实中好一点的玉已是可遇不可求了,对它的保值功能,大家都有足够的信心。


投资方法

当然,对于黄龙玉的爆红社会上的评价一直以来褒贬不一,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大量游资撤离,曾经炙手可热的黄

龙玉正遭遇市场寒流的考验。当前市场只是少部分低档黄龙玉价格有所下调,高档黄龙玉的价格依然坚挺,并无任何下跌

迹象,这说明黄龙玉产业正在从狂躁回归理性。专家建议,收藏和投资黄龙玉需掌握三原则,或可规避投资风险。


一是“慎重投资”。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玩的名堂太多,贸然出手容易出错,尤其是黄

龙玉作为一种新玉种,更需仔细辨认,最好先多看,慎重投资。

二是“不怕买贵,就怕买得不对”。这是业内专家对于黄龙玉收藏的一句名言,也被奉为行业的金科玉律。

三是要有玉文化储备。中国人玩玉历史悠久,前人早就总结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对玩黄龙玉也是适用的。中国玉文化

首先要继承,然后是发展,发展是以继承优秀文化为基础的,因此掌握一定的玉石文化知识,对于识别、收藏和投资黄龙

玉十分重要。


除了上面所说的三原则,其实当前已经列入玉石名录的黄龙玉的销售价格和寿山石差不多,与翡翠相比还差得很远,价

格在整个玉石市场中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随着雕刻工艺的提升和大量精品的涌现,黄龙玉的价格还有较大上行空间。同

时,黄龙玉是近几年出现的少有优秀品种,质地细腻、颜色美丽,在合适价位上可以考虑收藏。但专家提醒,收藏要择优

而藏,期待长线收益,如果购买成品应选择品质与雕工俱佳的产品。

现状

2004年初,芒市市场好的山料只要几元钱每千克,但现在已到几千乃至上万元每千克。其实,不是所有的云南黄蜡石都可以被认为是黄龙玉,只有达到玉石级的黄蜡石才称黄龙玉。黄龙玉依出产地不同,可分为籽料、草皮料、山料等。

目前市场价格最高的是籽料和草皮料。流水、山风的冲刷,赋予这两类原石滋润的色彩和灵气。云南发现黄龙玉很短的两年多时间,雕件及石料的价格连翻了几番。这样强大的势头,在之前出现的石种中从没有过,原因是用它可加工成媲美翡翠的雕件,大家便蜂拥而上,有存料石的,有仓促上马加工产品的。盲目的开采和大量的加工产品,短时间迅猛上市,一时间,到处都是黄龙玉雕件与料石。由于仓促上马加工,带来的只能是低劣的产品,必将降低它的价值,把产业链上的石料价格相对拉低。

前景

今天,社会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多数人已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使玉器市场需求趋于变量,加上传统的玉石资源已枯竭,这些因素,为黄龙玉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时有人不禁对它产生怀疑:它是玉吗?它的价值该定位多少?还有对它进行相对较深的研究,发现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时,这岂不和玻璃一样价值很低?不敢或不屑碰它了。


根据研究,软玉是一种特定晶格的钙镁铁硅酸盐,它的化学成分理论值为:SiO2 59.169%;CaO 13.850%;MgO24.808%。而且并非成份相近者就能称之为玉,只有符合特定晶格排列,被称为透闪石的矿物中的一部分才能称为玉,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硬度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韧性,并兼具华美的外观,是石器时代的顶级材料,其文化传承便始于此。翡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玉,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翡翠NaAl[Si2O6]、钠铬辉石NaCr[Si2O6]和霓石NaFe[Si2O6],角闪石类矿物,长石类矿物,石英,铬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高岭石,二氧化硅(SiO2)等甚至金刚石都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玉,但纯度较高外观精美者都能成为高品质的宝石。


黄龙玉在作为玉石开发之前,只作为观赏石被人收藏和买卖,人称云南黄蜡石。二零零零年前后,广西石商在云南龙陵与芒市交界一带的苏帕河中发现云南黄蜡石,因其石质细润,色泽金黄,块型硕大,变化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遂采挖、贩卖至广西作为观赏石交易。芒市人开始大量收购,先是山料,后是籽料。其涨价速度之快,创下玉石史上的奇迹。


判断黄龙玉的价值,不能只看它本身,应该从中国玉石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来分析。

谈到玉,大家讲的不是和田玉就是翡翠。

和田玉从殷商时代至今,已连续开采4000多年,产量越来越少,特别是稍好(谈不上上等)的玉石原料基本采掘枯竭,玉料价格的升到的高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因此,寻常百姓家庭很难寻到它的身影。翡翠在我国流行的历史不长(清朝才出现)。18世纪初,人们并不认为它是玉,价格低廉得让人不敢想象,然而它的发展势头很猛,到了18世纪末它已是最昂贵的珍玩了,其价格,在时间距我们越近,翻番时间越短。


和田玉与翡翠出现的这种现象要从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它的耐久性,结构致密,韧性强,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

其次,是它的储量非常有限,今天能上档级的原石料矿源已枯竭。

再次,社会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市场的需求瞬间扩大。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原料来源的枯竭和购买力趋于无穷的的变量,越少就越珍贵,它就成了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

,当今现实中好一点的玉已是可遇不可求了,对它的保值功能,大家都有足够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龙玉是不是玉?黄龙玉简说
黄龙玉水草花的形成与分类
黄龙玉的鉴评
长时期的研究和更深入的了解黄龙玉
黄龙玉中的珍品——团坡料
小知识| 黄龙玉水草花雕件会掉色,是正常现象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