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逸飞:浪漫的写实主义者
 |
陈逸飞 故乡的回忆 双桥
陈逸飞 水乡·微澜
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在陈逸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作品中,他试图运用西方绘画的技巧,选取中国特有的历史形象、地理形象来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赋予作品中国文化精神,使得他的油画作品中弥漫出浓郁的中国式的浪漫韵味,,这是陈逸飞油画创作的重要的艺术特色。这一特色在其多种多样的油画题材中得以展现,主要包括:革命历史、江南水乡、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西藏风情等题材。本文从陈的这些油画题材出发,对其油画作品中独特的韵味进行了相关探讨。
陈逸飞 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
陈逸飞 石径
江南水乡
陈逸飞将中国江南水乡古朴秀丽的风光运用于油画创作之中,将各种风景人事主观化、浪漫化,形成了一个不同与西方却被西方理解的东方世界。画作中古朴、神秘、宁静的意境,格外令人动容。这一题材的创作包括:《故乡的回忆》、《童年嬉戏过的地方》、《寂静的运河》、《春风又绿江南》、《丽人行》等。陈逸飞以“双桥”为题材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享誉国内外,并将 “逸飞之家”中国的周庄带给了全世界。当你翻开《故乡的回忆》,“弥漫于画布上的静谧和某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气息”(摘自:美国《纽约时报》评论)动人心弦。犹如拿到周庄的钥匙,来到别致的双桥,近看碧水悠悠,绿树掩映,感受神韵剔透的情景交融,似听一曲悠悠古韵余音袅袅,回味无求。久负盛名的哈默博士之所以也向世人推介陈逸飞的作品,也多是感知到了其作品的中国式浪漫意味。哈默博士曾说:“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这与我国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精神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逸飞运用中国古老的石桥和运河来表现创作主题,笔触细腻的将寻常巷陌中的黛瓦粉墙、石板路的高低不平、护城河的逶迤缠绕尽收到画作之中,展现出的是一股江南特有的宁静意味,在运用西方油画创作技巧描绘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的同时,透露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韵味。
陈逸飞 浔阳遗韵(1991)
陈逸飞 丽人行(1988)
古典仕女
1980年,陈逸飞在美国开始了新的人生和绘画事业,他富有浪漫情调的写实技巧获得了国际需求的提升,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成为了他油画创作的新题材。主要作品有《浔阳遗韵》、《罂粟花》,《西厢待月》、《恋歌》灯,这些油画创作无一不把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描摹尽是东方韵致和情调。
《浔阳遗韵》是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陈逸飞把《浔阳遗韵》的背景置于沉稳的黑色中,画中的三位女性各有其形、各有其态、各有其神。画中左边的一位女子,侧身稳坐,手持琵琶,那细长的颈,苗条的身,有些冷峻的高鼻梁,微微欲动的唇,还有那远视的目光温馨而略带哀愁。中间的一位女子,手持长箫低头吹奏,略带矜持却又灵活多变,细长的手指优美至叫人怜爱,她自然婉约的姿态,给人以落寞凄美之感。画中右边的女子,双脚自然合并而坐,传统含蓄,温文尔雅,独具中国传统女人的温婉端庄之美。陈逸飞正是通过这些女子的轮廊刻画显示出女性健康的体形、优美的姿态,描绘出自己心中那份东方韵致和情调。实际上这些女子代表的就是他的中国。
陈逸飞还通过描摹东方女性的黄皮肤和斑斓多彩服饰,使得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追求一种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那些以各种姿势出现在画面里的少妇们、或是穿着精致绣花旗袍,或是手拿团扇倩影依依,她们精致的服饰、多变的花纹、样式、色泽以及团扇的扇面鸳鸯、蝴蝶、龙凤绣花等图案,都是陈逸飞经过考究后,运用于油画创作中地道的中国图案,细致入微,精心刻画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说,陈逸飞通过这些小家碧玉式的“中国女子”形象,重新塑造了欧美想象中的“中国”。
陈逸飞 上海滩舞女
陈逸飞 黄金岁月
上海旧梦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国最具“摩登时代”气息的地方,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这是陈逸飞画于2004年的佳作,用油画写实的手法描绘出那个摩登时代人物的特征,女歌星身着旗袍、手持羽扇、摩登的头型,及后面的乐队神态无不肖似当年的历史情景。
陈逸飞《上海旧梦之黄金岁月》 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 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 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 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 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 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
陈逸飞 山地风(1994)
陈逸飞 天灵
西藏民俗
陈逸飞创作了一系列以西藏民俗为主题的油画,刻意凸显藏民的粗犷、原始、神秘。用奇异的民俗去演绎古老中国的浪漫故事以唤起西方对东方的无限想象。看他的《晨曦》( 1995)、《山地风》( 1994)、《藏族人家》( 1995)、《山人(1996)、《神庙》( 1995) 等。这些作品虽然在风格上一反他此前作品的柔谧甜美、细腻精致,趋于粗犷豪迈、浑厚壮美; 在形式上显示出圆满的技艺、老练的笔触、新颖的构图; 在色彩上表现出辉煌的戏剧性的对比效果。
《山地风》是陈逸飞西藏题材中的扛鼎之作,也是陈逸飞整个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作品。2011年以816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他的这组西藏风情画大多被英国伦敦玛勃洛(M arbo rough) 美术馆收藏。他于1996 年同国际最具权威的现代艺术画廊玛勃洛(M arbo rough) 签约,成为该画廊首位代理的亚洲画家。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柔美,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东方神韵。
陈逸飞 长笛手(1987)
陈逸飞 女演奏家
音乐人物
经历了西方文化霸权和艺术策略的重塑以及西方商品社会的洗礼,陈逸飞油画创作风格陡然改变。在音乐人物题材创作中,陈逸飞采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描摹现代、高贵、优雅的西方女乐手,油画《长笛手》就是记录陈逸飞油画人物画的风格转变的重要作品。
《长笛手》是陈逸飞在1987年为纪念美国哈默画廊60周年庆典展览所作,是他脱离苏派写实风格的影响,挑战写实绘画技巧的高峰。他将整幅画设置在沉稳的黑色背景之中,人物的面部刻画得相当到位,金色头发环衬出清秀美丽的面庞,迷人双眼斜视着乐谱,深情得令人动容,仿佛能够感受女乐手嘴唇的微微颤动和身体呼吸,一双手细长灵活的手与乐器联系起来,完全有理由相信长笛手可以吹奏出相当美妙的乐曲。更为惊叹的是,陈逸飞在对长笛手的穿着进行描摹时,衣服的材料、颜色、样式和花纹都相当考究,无不散发着细致入微的东方情调。整幅画面上实下虚,上强下弱,上亮下暗,对比强烈,层次分明,给人以简洁空灵之感。
陈逸飞在这些音乐题材作品中融进了一股中国式的创作热情,使得这一系列题材的画面中,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诗意,诗与画水乳交融,音乐家与欣赏者完美统一。
陈逸飞 黄河颂(1972)
陈逸飞 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1976)
革命历史
陈逸飞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创作于1968年到1979年这一阶段,主要包括:《黄河颂》、《开路先锋》、《红旗》、《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南来北往》、《鲁迅在厦大》、《写于长夜――鲁迅》、《刑场上的婚礼》、《占领总统府》、《踱步》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黄河颂》也是备受公众关注的陈逸飞成名巨作。《黄河颂》是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创作题材,陈逸飞试图创作了一种苍劲的画面构架以求在这一历史大题材上有所作为。陈逸飞在回忆《黄河颂》的创作时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着羊肚子头巾,杠着镢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肩挎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的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正如陈逸飞所说,《黄河颂》没有直接在黄河的景观上做文章,而是把聚焦点放到一个红军战士的身上,他背后的黄河景观被虚化并同空旷的天空、壮阔的山峰层层叠叠连成无垠的一片,营造出沉稳雄厚的华夏文化的大背景,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格外壮观。这位革命战士手持枪,坚定而又喜悦,表现出无比豪迈的英雄气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余秋雨分析陈逸飞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时说“陈逸飞在‘文革’前主要得益于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技术以及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绘画实践推动,由于英雄主义的熏陶,使他今后一直保待着浪漫主义的风韵,雕塑般的凸现能力和删繁就简的聚焦水平。”这句话精当地概括了陈逸飞《黄河颂》以及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东方意象与西方技术结合,写实与浪漫兼具的风格特征。(根据段静、刘敬超文改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丨尊崇写实 皈依经典 ——陈承齐的油画艺术
【中华艺术宫 | 旁逸斜出】青年陈逸飞的油画创作轨迹(二)
中国油画家王驰写实人物油画作品赏析
美的艺术:性感迷人
【油画】陈衍宁.写实油画作品欣赏
知青题材写实油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