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虚是瘀还是郁?对症进补才是关键

气虚

气虚患者: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减退、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

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甘草、大枣等。

血虚

血虚患者: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

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葚子、紫河车、白芍、何首乌、枸杞等。

阳虚

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薄、苔白、脉沉细等。

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阴虚

阴虚患者: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 脉细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痰湿

脾为生痰之源,痰湿患者要注意保护脾胃。治疗时健脾利湿,化痰泻浊。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白芥子等。

痰浊多形体肥胖者,可加入升清醒脾之荷叶、苍术等;痰浊阻肺者,可用莱菔子、白芥子、苏子、冬瓜仁化痰肃肺。

血瘀

血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头发容易脱落、嘴唇颜色深,尤以唇缘为明显。

舌质青紫,或点点紫色,症状轻的人时有时无,重者常有,并且不褪不散。

眼眶暗黑,上下眼睑也呈紫黑色。

皮肤灰暗没有光泽,肤质粗糙,有皮屑、干燥,甚者如鱼鳞。

手指甲或脚指甲增厚变硬,稍轻的人指甲面高低不平,有条状或点状白色花纹。

头、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时时发作。

常有胃脘部饱胀难消,按该部位,感觉不适;妇女常有痛经、闭经现象。

可用红花、桃仁、当归、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枳实等药。

气郁

气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神情忧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多愁善感、忧郁、焦躁不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容易受到惊吓,遇事容易感到害怕;舌淡红,苔薄白,胁肋部或乳房容易胀痛。

可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药物。

易“上火”

“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而常见的上火症状,如面红目赤、咽燥声嘶、疖肿四起、红肿热痛、口腔糜烂、牙疼肿胀、烦躁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黄、大便秘结等。

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药物,如天冬、麦冬、玄参、大黄、黄连、黄柏、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快速分辨自己“虚”在哪?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伸下舌头就知道了!
冬季养生饮食知识
动一动就出汗是阴虚还是阳虚
四种不同体质比较常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进补时要对症。
中药进补前先辨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