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52期 || 美丽《诗经》课堂:《秦风·黄鸟》/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美丽杂谈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天语说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秦国的一个郊外,一个身着素衣的中年男子正蹀躞着前行,他的心情无比的沉重,到秦地几日了,听到和看到的一些事情,竟然让他无比的震惊。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红

编辑/清慧

闻天语讲诗经: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及爱情故事。

秦地指秦国最初的领地,在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秦非子因善于养马,获周孝王赏识,受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一带),成为周朝诸侯国秦国的开国君主。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古代为陇右要冲之地,也为秦国发源之地,遂有秦州之称。秦国第一个国都秦邑(秦亭),位于今甘肃省天水清水县东北,秦国在天水一带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壮大,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于公元前762年东迁陕西关中一带。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随着秦人征伐东进,秦国的国都也发生数次变更,最终定格为咸阳。

考秦之历史,我们知道,秦之先为东夷部落,至蜚廉之时,为周武王所驱,辗转西迁黄土高原,与戎杂处,这就使秦不能像鲁那样接受周文化的影响。相反,由于与戎狄长期杂处,渐染戎习。

从周初(前1027)到秦穆公(前659—前621)四百余年,秦仍沿袭残酷的用人殉葬和人牲习俗,其君臣之中无人反对,说明秦与周礼文化之隔膜到何种程度。它是被远远的抛离在周文化圈之外。

《史记·秦本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秦国的一个郊外,一个身着素衣的中年男子正蹀躞着前行,他的心情无比的沉重,到秦地几日了,听到和看到的一些事情,竟然让他无比的震惊。穆公去了,而秦国最勇敢的三位勇士,竟然跟随而去,要知道,他们可是以一挡百的勇士啊,多么的可惜,就这么义无返顾的去了,勇士是应该死在战场的啊!他在心里哀叹着,这时耳边传来黄鸟清脆惊恐的鸣叫,他寻声望去,却看到了几个孩子围着刚从雀巢里掏来的幼雀,看着,嬉笑着,互相追逐着争相抚弄着。不远处的树上,失去幼雏的雀群,它们惊恐的尖叫着,焦急的徘徊着,蹦跳着,企图慢慢接近那些顽皮的孩子的手上挣扎着的幼雀,雀群越聚越 叫声也更嘈杂凄切了。那么嬉闹的孩子们被激怒了,他们从地上捡起石头木棒向着雀群毫不留情地劈里啪啦了过去,“哄”一阵翅膀掀动空气声,叫声也嘎然而止,雀群疾速飞落到不远的高树上,略微停了停,它们再一次又尖叫着聚拢来。似乎在那些孩子祈求,求他们放了自己的孩子,可是那些孩子,无视雀群的呼喊,竟然杀死雏雀后扬长而去。丛林的上空传来阵阵雀群的哀鸣......

望着这些孩子残酷的笑容及远去的背景,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在战争中求生存的秦人, 这种自断手足,野蛮殉葬习俗的惊惧无奈这些孩子相比有过而无不及。他心中悲悯满溢而出,他似乎看到那血腥的杀殉场面,那些勇士身上的鲜血正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如同今天的黄鸟一般,不,也许这些黄鸟正是那些殉葬的秦人他觉得自己心中的悲恸已经无法的克制,竟呼之而出了:黄雀叽叽悲鸣飞到酸枣树上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这凄挽的歌声,在秦地的天空荡漾,我们的行人正好行至此处,听到了这催人泪下的歌声,赶紧用笔录了下来,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秦风·黄鸟》

原文《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鍼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1、交交:读为“咬咬”,鸟声。

2、穆公:春秋时秦国之君,名任好。卒于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以一百七十七人殉葬。

3、从:谓从死,就是殉葬。

4、子车奄息:子车是氏,奄息是名。一说字奄名息。  

5、夫:男子之称。特:匹。这句是说奄息的才能可以为百男的匹敌。6、穴:指墓圹。

7、惴惴:恐惧。慄:恐惧战栗。二句是说身临奄息墓穴时的恐怖。8、歼(jiān):灭尽。良人:善人。诗人以子车氏三子为本国的良士,所以称为“我良人”。这里合三子而言,所以说“歼”。

9、人:言每人。百其身:谓百倍其身。以上二句是说:如允许旁人代死以赎取三子的生命,对于每一人都值得以百人之身来代替。“百夫之特”和“人百其身”两“百”字相应

10、仲行:一作“中行”,人名,或上字下名。

11、防:当,比。百夫之防:犹“百夫之特”。

12、鍼(qián)虎:人名,或上字下名。

13、御:犹“防”。

译文:

黄雀叽叽悲鸣飞到酸枣树上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

说起这位奄息,一人能把百人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

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黄雀叽叽悲鸣,飞来桑树上休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

说起这位仲行,一个抵得五十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

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黄雀叽叽悲鸣飞到牡荆树上休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鍼虎。说起这位鍼虎,一人当百不含糊。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

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天语赏析:

《秦风·黄鸟》 是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痛悼“三良”的挽诗。该诗堪称挽歌诗之祖。

《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卒于周襄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621年),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史记·秦本纪》亦载其事:“穆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殉葬,是先秦社会的一种恶习,被殉的不仅是奴隶,还有君主生前最亲近的人,秦穆公以“三良”从死,就是一例。

本诗以黄鸟的悲鸣起兴,用谐音“棘、桑、楚”来喻义“心酸、心伤和心楚”,以双关语渲染了紧急、悲痛和凄凉的沉郁气氛,立刻将人的紧张心情提到了嗓子眼。每章挽一良,句末是诗人的哀呼,表达了他欲无门、欲救不能的悲痛心情和对殡葬者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殉葬制度的残暴,抒发了对统治者的愤怒和痛恨,读来激越凄楚,哀婉动人,震撼心灵。

诗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为三层来写。首二句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棘”言“急”,是谐语双关之意本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凄的氛围,为全诗的营造了悲哀伤的基调。中间四句,点明叙述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惜。诗的后六句为第三层,写想象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惴惴其栗”一语,就充分描写了人目睹殉葬的惨象而心生的惶恐情景。这惨绝人寰的景象,使目睹者发出悲愤号,从而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歼我良人”。这是诗人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那个时代的质询。如果可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也是值得的啊!由此可见,人对“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惜之情了。第二章惜仲行,第三章惜鍼虎,重章叠句,结构与首章一样,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双关语的运用,增强了凄惨悲凉气氛,渲染了以人为殉的惨象,从而控诉了人殉制的残暴与愤怒

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

《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尽管本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即使如此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关于《秦风·黄鸟》的作者究竟是谁?我们来仔细的分析一下:

首先,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具有典型的文化中的“重德保民”的思想。作为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是从天下兴亡的政治高度提出保民思想的。周礼文化的核心就是“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他指出夏商覆亡是而亡,而能保民的文王才称得上有“德”。他认为文王的美德就在于“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周文化认为“国之制度之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而这种“道德”最终目的是保民。

我们再来看看春秋时期的秦国的用制度:一方面不用众世家子弟,另一方面却打破尊卑亲亲的宗族关系大量使用贤能人才。《史记·李斯列传》引李斯所作的上秦王嬴政的书信中说:“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由此可知,这五人确非秦人:由余本为晋人,后在西戎任职;百里奚本为虞国大夫,虞亡后,被晋作为陪嫁奴仆送至秦,后出逃,为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赎回而任为大夫;蹇叔是一白衣贤士,由于百里奚的推荐而被秦穆公聘为上大夫;而丕豹、公孙支本为晋人,归秦后为庶人,因贤而被秦穆公任为大夫,这五人不仅不是秦公宗室亲戚,亦非故臣之后,而且多为地位地低的庶人。但这五人对秦穆公谋略政策对于秦称霸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到战国时代,提倡“贤贤”,反对“亲亲”,主张“尊贤能”。所以说在秦的发展进程中,秦穆公是一位重要人物。除上述功绩外,他对中原华夏文明亦心仪神往之。

秦穆公学习周文化,但骨子里却未能内化之以形。实际上到战国时秦孝公(前361—前336)统治期间,黄河以东有强国六:齐、楚、魏、燕、韩、赵并立,但华夏诸侯国仍以夷狄视秦。尽管这时距秦穆公时近三百年,可见周礼文化要深入渗进秦人精神血液之中,彻底改变秦人习性是多么不易!

一个民族或一个部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范型、风俗习惯,这是代代相传的结果。而其最最关键的就在于统治者的意愿与倡导,其改变亦是如此。故古人说“随君上之情欲”也就是说,大至一个国家、民族,小至一个部落其习俗的形成均与统治者的尚好分不开的。因为统治者,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是文化的代表者。当统治者的尚好渗透到民众精神深处,形成风俗时,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部落中,人们从精神深处或内心深处遵从这风俗,以那些献身于该风俗、执行该风俗的模范者为榜样的。他们羡慕这些模范,崇敬这些模范。可以想在当时的秦国能被国君看中而陪国君上天堂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有多少人艳羡不已!而被选者一定会义无返顾、欣然前往的!所以说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个有殉葬风俗的秦人会唱出如此激烈的反对用人殉葬的歌。事实上,秦穆公选三良时蕴涵着对他们三人的多少信任与爱护。君臣欢宴之上,酒酣耳热之际,在众臣当中举杯相约的惟有奄息、仲行、鍼虎!士当一诺千金,所以当穆公一命呜呼,三良即从死——对于从死者看来能够追随君上,是多么慷慨,多么的自豪啊!

据《史记》记载,从死者共有一百七十七人,似乎都不是强迫的。这些躺在棺木里的自愿的殉人,他们的下肢,全部诡异地蜷曲着!仿佛依然在向他们的君主跪拜。

秦景公的死(前576-前537)距穆公(前659-前621)死已有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后殉葬风俗还是这样,我们可以推知穆公时人们如何看待殉葬。那么,显然,写出这样激烈的反殉葬之诗者,定然是来自秦国之外的人。只能是浸润敬德重民思想的周礼文化的周人。只有他们在秦人的一片庄严之中看到其残酷的一面,并且万分震惊,才会“临其穴,惴惴其栗”。这种情感是一种清醒地认识到人死不再复生,而人才的死亡是社会的一大损失的恐惧与痛心。说明诗人情感在于是对生命的珍视。这与冷酷的殉葬风俗以及恪守并传承这种风俗的秦人心里多么格格不入——秦人宗教式的狂热泯灭了所有的人文关怀!也只有周人才充分的认识到人社会中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只有在以生命为前提时才可能实现——“百夫之特(防、御)”是由他们具有生命时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当看到三良从死才痛呼苍天:“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然而作为秦文化的代表者秦穆公虽重人才,但并未意识到人才的价值的实现首先须是有生命(也许他认为在天堂的他也同样需要这样的人才)。

再从艺术角度看,《黄鸟》共三节,整饬典雅,艺术手法娴熟,完全可以与《诗经》中那些优秀的诗篇相媲美。除前面所叙之外,我们还特别注意到诗中以飞鸟止于树或某处起兴,并创设一种阴郁悲伤的环境氛围,并创设一种人鸟同悲的氛围,很好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这首诗无论在音韵、描写、结构、遣词、用语等方面,都与《诗经》中正宗的《雅》诗相通,应是秦之外的“异国之乐也”——中原之乐,也就是正宗的周人作品。

那么作为国君,何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呢?那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做事,把老百姓的衣食温饱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有人吃不饱,自己食不甘味,有人穿不暖,自己寝不能眠。有了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思,百姓才会与统治者一心一德,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

天语小诗:  

为《秦风.黄鸟》而作

文:闻天语

我用我的笔

书写你的忧伤

眸间的凄凉

心头的悲伤

冷酷的殉葬

生命在这里任信仰割伤

只有鲜血

顺着大地流淌

连同我千年的吟唱

     2017.10.26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闻天语,原名薛鹏飞,《美丽八点半》特邀作家。

生于70年代,曾在《女友》、西安门户网站《古城热线》做过编辑。在《西安日报》,《女友》《劳动者》《大红鹰》等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

闻天语自语:余自出校门后,匆匆只为生计奔忙,不知日月为几何,忽惊两鬓萧疏,方感已然不惑,今凉风飒至,年关将至,可叹虚度岁月,甚慕草鞋芒杖,蒲团袈裟,对长松修竹,听鸟鸣溪流,阅两行《金刚》 ,吟数句《心经》岂不快哉! 

诵读者简介:薛红:网名:百灵、佰聆,《美丽八点半》朗诵者团队成员。

陕西西安人,喜欢音乐和文学,尤其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痴迷于朗诵艺术。在《美丽的原创生活》平台上,与诗人闻天语共同开办有周日学诗经专栏。在“喜马拉雅FM”上有《薛红读诗经》、《薛红读论语》、《中国古典美文诵读》、《个人朗诵》等9个专辑,有朗诵作品三百多个。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陕西赛区(成人组)二等奖;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成人朗诵组优秀奖。


美 丽 八 点 半

中国最好的文艺广播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居:安大简《邦风·秦风·渭阳》解析 | 中国先秦史
闲聊秦、秦国和秦风
从黄鸟、结草谈人殉
《读诗经之秦风-小戎》
诗不可说丨虎年说虎,《诗经》中的虎文化了解一下
先秦史学名家马非百:秦献公“止从死”,堪比林肯解放黑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