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34期 || 《诗经》课堂:《 小雅·沔水》 /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美丽杂谈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天语说

小雅中的《沔水》是一首难读难解的诗。古今学者,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愚以为,就本诗文意思来说,是一首关心社稷安危,忧国忧民的诗作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虽身逢乱世,却不愿意作那随波逐流的巨石,他关心国事,因社会的动荡而忧心难安。他爱憎分明,担心祸乱殃及父母、亲人、朋友,同时也对于导致国家祸乱的人充满了憎恨。诗歌是人主观情感的产物,以看见的景物为实写,而以想象的景物为虚写,虚实相映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富有想象,更具有感染力。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太平广记》记载为:周宣王有宠妃叫女鸠,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想方设法勾引他。杜伯不为所动,女鸠恼羞成怒,在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不顾左儒的屡次劝谏,先将杜伯囚禁于焦(今河南陕县南),又派薛甫和司空锜将其杀害。周宣王后来因遭受冤魂袭扰,接连杀害了司空锜和大臣祝二人。

《太平御览》引《琐语》记载,周宣王的王后怀胎未满就生下了周幽王,周宣王向大臣们询问是何征兆。大臣们回答说如果生下的男婴身体有残缺、骨骼有缺失,则国家无碍;如果男婴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就会灭亡。周宣王认为这个男婴是不祥之兆,准备将其遗弃。仲山甫劝周宣王说:“天子您年龄大了也没有男嗣,这本身就是上天遗弃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婴遗弃了,那和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周宣王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果然周宣王死后十一年,西周在周幽王统治下灭亡。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宣王时期,这是一个秋日的黄昏,阳光懒懒的照在青色的山坡上.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位素衣男子,只见他面容憔悴,满眼忧伤,步履徘徊,时而停下脚步向远方眺望时而低头望着,这时天空传来隼的叫声,几只隼正展开巨大的翅膀,在天空盘旋着,鸣叫着,丘陵上下飞翔,有一只飞到了一棵桎树上休息,树旁边是一条永远不知疲倦的河流,在静默的流淌着。他看着这条静静流淌河水,想着时下政局弥乱,祸乱四起,那些流言却没有人去阻止。想想这几天发生的事,他的心中无限的忧伤,做为人他没有鸟儿那么自由自在的快乐,可谁又能没有父母,没有朋友呢,战乱起时,怎么才可以让父母不受伤害,让朋友们不受谣言的中伤?心中的愁苦无法倾诉,只希望朋友们能够自警自持。他心中暗叹着,轻轻的吟唱起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于是这首诗歌便在镐京流传,被乐官收录,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小雅·沔水

原文:      

小雅·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注释:

1.沔水(miǎn):古有三种解释,一为沔河之水;二为四溢之水;三为古水名。即今汉水。

2.朝宗:归往。《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春见曰朝,夏见曰宗。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来借指百川归海。

3.鴥(yù):(鸟)疾飞的样子。

4.(sǔn):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与鹰类似。

5.载:句首语气助词。

6.嗟:嗟叹。“嗟”字贯下两句,意即嗟叹我的兄弟即国人、诸友。

7.邦人:国人。

8.:"尼"之假借,止。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9.汤汤: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10.不迹:不循法度。

11.弭(mǐ):止,消除。

12.率:沿。中陵:陵中。陵,丘陵。

13.讹言:谣言。

14.惩:止。

15.敬:同"警",警戒。

14.谗言其兴:谗言如此兴盛。其:如此。

译文:

漫漫沔水流淌不息,最终还是要汹涌的奔向大海认祖归宗。天上凶猛的隼鸟,时而疾飞,时而停歇。可叹可悲我的亲人,还有乡亲与朋友。没人肯制止祸乱,但谁人没有父母,这样任由丧乱的忧愁蔓延呢?

漫漫沔水流淌不息,水势浩荡奔腾急。游隼在天上迅捷的飞,高高翱翔在天空任纵横。想到有人心怀不轨有行为,坐立不安心中独悲凄。忧愁苦闷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

天上游隼展翅高飞,沿着山陵飞自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切莫为谗言所中伤。

天语赏析

小雅中的《沔水》是一首难读难解的诗。古今学者,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毛诗序》认为是“规劝宣王”之作,语甚概括,但未言所规者为何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忧乱之诗”。就诗的内容来看,朱说近是。不过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的高度艺术概括。

王应麟为此诗找到了一条线索,他在《困学纪闻》中说:“宣王。。。。杀其臣杜伯而非其罪,则沔水之规、谗言其兴可见也”。何楷赞同王应麟的观点,他还对何时作诗以及何人所作进行了估测,他在《诗经世本古义》中说:“是诗也,其作于杜伯遭谗将见杀之时,左儒九谏而王不听之日乎。”

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谓“这首诗似作于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镐京一带,危机四伏。作者忧之,因作此诗。”

愚以为,就本诗文意思来说,是一首关心社稷安危,忧国忧民的诗作

首章以沔水奔流不息,终将归于大海,隼鸟在天空自由飞翔起兴。沔水奔流不息又如何?隼鸟冲霄任飞扬又如何?到头来江水入海,隼鸟投林,我的兄弟朋友们啊,国家正在遭逢灾祸,谁来制止这场祸乱?谁家里又没有父母?描写了诗人看见时下政局弥乱,祸乱四起,反映出诗人内心深沉的不安和忧虑的心情。继而写祸乱四起谁家又没有父母呢,忧及父母。

二章写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而当权者却“不肯念乱”,强烈的对比不言而喻。诗人站在士大夫角度,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诗人生逢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而忧心忡忡。

第三章写谣言四起时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诗人看见飞鸟沿丘陵上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他爱恨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诗人的笔端跳跃不停,无迹可寻,同时也让我们看出作者因祸乱而心绪不宁的心理状态。诗文以“沔水”和“隼鸟”双比兴,表达了作者对于政局稳定,执行浩荡和对于生活自由自在的向往。

此诗的比兴手法很有特点。每章开头四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末章以诗中比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诗歌是人主观情感的产物,以看见的景物为实写,而以想象的景物为虚写,虚实相映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富有想象,更具有感染力。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虽身逢乱世,却不愿意作那随波逐流的巨石,他关心国事,因社会的动荡而忧心难安。他爱憎分明,担心祸乱殃及父母、亲人、朋友,同时也对于导致国家祸乱的人充满了憎恨。

天语小诗:

为《小雅·沔水》而作

文:闻天语

飞鸟扇动有力的翅膀

在天空自由翱翔

河流涌起彭拜的波涛

流向大海

在历史的长河

我看到你

拨动着时光的琴弦

在忧伤的吟唱

那些个闪着光芒的文字

咬开阴霾的天空

将历史照亮

2018.4.26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闻天语,原名薛鹏飞,《美丽八点半》特邀作家。生于70年代,曾在《女友》、西安门户网站《古城热线》做过编辑。在《西安日报》,《女友》《劳动者》《大红鹰》等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

诵读者简介:薛红网名:百灵、佰聆,《美丽八点半》朗诵者团队成员.陕西西安人,喜欢音乐和文学,尤其是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朗诵爱好者。在“喜马拉雅FM”(http://www.ximalaya.com/#/36670148/profile百灵bailing)上有《薛红读诗经》、《薛红读楚辞》、《薛红读论语》、《中国古典美文诵读》等12个专辑,有朗诵作品六百多个,累计订阅者2万多人,累计播放两百多万次。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陕西赛区(成人组)二等奖;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成人朗诵组优秀奖

美 丽 八 点 半

中国最好的文艺广播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沔水》释解
诗经带拼音:小雅·鸿雁之什·沔水原文解释翻译
四五书院|从头开始读名著之诗经(小雅·巧言)
《诗经·小雅·沔水》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谗言误国,谗人惑政
诗经注解(219)青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