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课堂:《 邶风 旄丘》/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605期)

天语说

关于《邶风·旄丘》一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意思是说:黎侯君臣被黎人驱逐,居于卫国,滞留了很长很长时间,而卫国君臣不能使他们回到黎国,因此,黎国之臣,也就是诗人,登上高丘,感忿而作此诗。诗中所责忿的对象,是不能助他们回国的卫国君臣。现代学者一般也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能实现,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但此产法并没有史实依据。至今也没有得到澄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关于《邶风·旄丘》一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意思是说:黎侯君臣被黎人驱逐,居于卫国,滞留了很长很长时间,而卫国君臣不能使他们回到黎国,因此,黎国之臣,也就是诗人,登上高丘,感忿而作此诗。诗中所责忿的对象,是不能助他们回国的卫国君臣。现代学者一般也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能实现,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但此产法并没有史实依据。至今也没有得到澄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

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登高望远思念自己的亲人,诗人的兄弟被迫离开了家乡,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音讯了,诗人对他们声声呼唤,从春天等到冬天,却依然没有他们的消息或者说充耳不闻,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乡?是怎么样离开的呢?从诗中我们看到,他们是被那些身穿长毛狐裘袄的官员们带走的,带他们去做什么?有两种可能:一是强迫他们去服役,二是强迫他们去打仗。他们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是没有办法的,身份卑微。他们身在远方,生死未卜,这使得诗人在思念的同时担心痛苦万分。于是乎,他们只能从诗中发泄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从此角度理解,那么这首诗就是劳动人民的怨歌,是劳动人民对统治者沉重徭役的反抗之声。

原文:

邶风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注释

1.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旄(máo)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指前高后低像马举头垂髦形状的土山丘。
3.葛:葛藤,为豆科多年的藤本植物。

4. 诞(yán):通“延”,漫延、生长。节:指葛藤的交缠。
5.叔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伯、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
6.多日:指离开的时间之长。
7.处:安居,留居,居住。

5. 8.与:同“以”,原因。
9.何其:为什么那样。
用于疑问句。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用作状语,表示程度高.

10.以:同”。是说理由,原由。
11.狐裘:狐皮袄。蒙:细长之物。蒙戎:毛篷松细长的样子。点出季节,已到冬季。
12.匪:通“彼”。第三人称。东:方位名词作动词,指向东。
13.靡:无,莫。所:语气助词,无义。与同:与之相同。
14.琐:细小。尾:通“微”,低微,卑下。
15.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
16.
褎(yòu):盛装的样子。

17.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译文:

小山丘上的葛藤啊,

藤蔓是怎样的纠缠在一起啊!

卫国的哥哥弟弟啊,

离开的日子多么的长啊?

为什么他还在那里居住?

必定有他的理由。

为什么他在那里居住那么久?

必定有他的理由。


那些身穿长毛狐裘袄的官员们啊,

他们乘车出行不向东。

卫国的哥哥弟弟啊,

你们莫要和他们一样。

我们卑微又渺小,

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

卫国的哥哥弟弟啊,

对我的呼唤充耳不闻。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思念远方亲人的诗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本诗从结构上,除首章两句外,二章自问自答,三四章均重章叠句。从心理上诗人从希望-盼望-失望--绝望,从修辞上诗人用兴,用赋,用对比来指责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反抗之声。

首章:诗一开头写出诗人登高望远期盼亲人归来,看到葛藤的漫延生长,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而他所等待的那个为什么还不来?诗人说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旄(máo)丘:指前高后低像马举头垂髦形状的土山丘。葛:葛藤。小山丘上的葛藤啊,藤蔓是怎样的纠缠在一起啊!藤蔓一方面代表时间飞逝,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同根生的同胞兄弟们。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诗人不止来了一次,他一次次地登高眺望等待,看到葛藤从春到夏的生长,那么诗人的等待已经很久了,也许是一个季节之久了,依然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等待的那个人。诗人借物起兴,既交代了地点和季节,看到藤蔓他突然觉得,时间竟然过去那么久了,于是他感叹,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古时老大称伯、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何”这个字,代表警醒、惊讶之意,作者看到事物的变迁,植物的生长,突然意识到等待的时间已经过了很久。那么过了这么久,他等的人为什么还不来了?他叹息说:卫国的哥哥弟弟啊,离开的日子多么的长啊?把一个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的兄弟是被迫离开了家乡,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音讯了,于是诗人登高远望并对他们声声呼唤。

第二章承接第一章诗人心中的疑虑,他在期盼中无比焦燥,于是他在等待之中,只好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可以说服的理由。诗人继续“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处:停留、居住。为什么他还在那里居住?必定有他的理由。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为什么他在那里居住那么久?必定有他的理由。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诗人等了很久很久,仍然没有消息,他的心中无比焦燥,于是他在等待之中,只好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可以说服的理由。等待的时间越久,那么,他心中的失落更为强烈,可以看出一方面诗人在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诗人的矛盾心情,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是没有办法的。

第三章诗人从春天等到冬天,诗人在期望等待中开始不满。狐裘蒙戎,匪车不东。狐裘:是冬天穿的衣服,也可以看出诗人等的时间之长,从春到冬。也可用狐裘的毛来比喻诗人心中的忐忑不安。也可以这样理解,诗人看到冬天又一次来临,想到那年就是那些身穿长毛狐裘袄的官员们,带走了自己的亲人,于是他说:“那些身穿长毛狐裘袄的官员们,他们乘车出行不向东。”那么那些人带他们去做什么?有两种可能:一是强迫他们去服役,二是强迫他们去打仗。他们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是没有办法的,身份卑微。他们身在远方,生死未卜,这使得诗人在思念的同时更为担心,痛苦万分。诗人在心中呼喊叔兮伯兮,靡所与同卫国的哥哥弟弟啊,你们莫要和他们一样。从诗中我们看到,虽然诗人不甘心,却没有办法,自己的亲人远走他乡,音讯全无,除了痛苦的思念之外于是乎,他只能从诗中靡所与同”来发泄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来发出自己的反抗之声。

第四章诗人在等待中绝望,孤独无助。本诗从结构上,诗人从希望-盼望-失望--绝望,诗人用兴,用赋,用对比来指责心中的不满,诗人说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琐:细小。尾:通“微”,低微,卑下。我们这些人是如此的卑微又渺小,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我们这些被命运摆布的人。尽管我对你万般思念,却没有音讯。诗人只能叹息说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褎(yòu):盛装貌。充耳:塞耳。卫国的哥哥弟弟啊,对我的呼唤充耳不闻。这样层层递进的描写,把一个等待中的人的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于是乎,他们只能从诗中看到诗人在长久的等待中,发泄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虽说这首诗的背景众说纷纭,但这首诗最出采的地方,就是把一个等待期盼的人,他的心理变化层层递进,描写的出神入画。

天语小诗:

为《邶风 旄丘》而作

文:闻天语

没有了你的消息
我在山丘上寻觅
春风拂过
葛藤满地
远方的路上

没有你的足迹

没有了你的消息

我在岁月里寻觅

任朵朵花瓣

在我的呼唤里

随风远去

化作晶莹的泪滴

没有了你的消息
我在山丘

孤单的伫立

让思念在穿越

万水千山

在我的呼唤里

向你的方向驶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旄丘》
诗经——旄丘
《诗经》之《国风·邶风·旄丘》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旄丘(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全诗赏析
雨读诗经(37)旄丘:旄丘之葛兮 何诞之节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