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通讯备课札记

人物通讯备课札记

人物通讯属于新闻,新闻的核心是新闻事实,而人物通讯以人物事迹为核心,这些事迹既是珍贵的史料,也是人物品质、时代精神的载体,能够起到启迪读者,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大单元”教学的观念来看,如果我们把这一课所选的三篇人物通讯当作三篇独立课文来讲读,肯定是有悖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理念的。如何才能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我想,所谓“大”就是综合性更强,三篇相同体裁的文章放在一起,就要用“综合性”的眼光发现他们的共通性,从而把握单元主题(工具性主题和人文性主题)的实现。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大”不应该抹杀“个性”,要在综合的基础上,对比思考选文的个性,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对比赏析,保证“粗中有细”。

所以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 一、求同——感知文体

1、 学会概括人物事迹:主要方法——关键词句提取法。

设计意图:人物通讯通过人物事迹来表现人物,抓住事迹,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事件的能力是人物通讯教学的基本环节。

有些概括性极强的词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一节中,“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一句就非常具有概括性,交代了该部分主要内容是回顾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在“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一节中“勇敢地向'无优势论’发起挑战”、“水稻雄性不育株,终于找到了”两句就能够很好地概括本节内容。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中,“抱小孩的女顾客”、“急着赶火车”、“女顾客气呼呼”“嫌我买的少”等词语可以发现,文中记述了张秉贵对待不同的顾客都是热情周到的,显示出选材的典型和全面。从“刻苦钻研”、“全力以赴”等词语中,我们也能看到文章写作过程中,作者如何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段落。“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这些句子被安排在段落开头,是对段中多个细碎事件的概括。教师先给出一些典型的概括性的词句作为例子,抛出来,让学生感知特点,然后仿照着去找。

在概括事件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分不清楚事件和意义,如把“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可以把这个句子拆开,问一下:这段文字写袁隆平发现了真理吗?实践和发现真理哪个是段落的核心?自然就把学生的思维矫正到正确道路上去了。

最后,再做一些简单的小结:主要事迹往往是,在什么时间,主人公做了什么事。

2、 找出给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事迹,说说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触、收获。

设计意图:人物通讯的社会意义要真正实现,必须通过读者的思考转化。这个环节就是要学生抓住感觉,深入思考,挖掘人物品质,领会文章意图,形成深刻认识的过程。

例如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中,学生都对张秉贵受兵痞欺负这一件事感兴趣,但是感触深,不意味着思想认识能够到位。他们片面地认为,这一段表现了张秉贵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受了欺侮也不笑脸相迎。这样的理解显然方向错误,矮化了人物形象,没有参透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注意一下“张秉贵有气往肚里咽,有泪朝心里流”的委曲,“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的对比,就可以发现,这里不仅交代了张秉贵思想认识提升的原因,同时也展现了劳动者在不同时代的遭遇,展现了旧社会劳动者受欺压,地位低下;新社会劳动者做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者就是想在这里传递给读者新时代的劳动观和劳动幸福感。

在《“探界者”钟扬》一文中记录了钟扬2017624日的工作安排,一个个时间节点,紧锣密鼓的工作安排,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钟扬和时间赛跑,把生命完全交给工作的奉献精神,也从中深切感受到了与世俗不一样的生命观。

在这样的事迹品析的过程中,对人物的认识逐步加深,作者的写作意图也逐渐明了,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和思维,也活跃了气氛,是值得花大力气去组织讨论交流活动的。

  • 二、析异——品味艺术

1、 三篇文章的题目有何不同之处?请说说自己的见解。把后两篇文章的题目改写成第一篇主题加副题的形式。

设计意图:新闻题目常采用“主题+副题”的形式,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也会用到这种形式的题目,但是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主题和副题的区别,经常出现主题和副题颠倒的情况。第一篇选文正好采用了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揣摩一下主题和副题的区别。第二篇选文的题目就是很好的主题,学生只要写一个补充人名和身份的副题即可;第三篇选文的题目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它既概括人物特点,还交代人物名字,把主题和副题的功能结合了起来,在改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拆分,不可以让人名既在主题中出现,又在副题中出现。比如:生命不息,“探界”不止——缅怀植物学家钟扬。

2、 研究第一篇和第三篇的小标题,说说小标题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把第二篇改写成小标题的形式,你觉得该如何分层,如何起小标题?

设计意图:一般情况下,小标题起到总括的作用。在通讯中,它起到总括主要事迹或者概括人物特点的作用。如“'接盘’导师”这个小标题就很好地表明本部分所写是钟扬如何培养学生的,既揭示了主要内容,也体现了钟扬为学生负责的精神品质。

其次,小标题的出现会让文章的过渡方式发生改变。有小标题,每部分就能够相对独立,不必用过渡句和段关联。而没有采用小标题,就一定得用好过渡,防止文章前后断层。

最后,小标题之间也要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不是随意排列的。例如第一篇和第三篇都采用了小标题,这些小标题相互独立,但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既是多侧面的并列,也包含着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由显性到隐性的逻辑关系。这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3、 都是介绍人物事迹,三篇文章都采用了哪些手段?

设题意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注意叙事中的细节。人物通讯需要事实的支撑,这些事实,有的来自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有些来自于人物的自述,有些来自于周围人的讲述,还有些来自于资料,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展现人物品质。多方面收集的资料才能够全面、客观塑造人物形象。为了真实,这些叙述应该准确,剔除主观色彩;然而为了文学性,为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必须“戴着镣铐跳舞”——在典型的细节中传递情感倾向。可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储备叙事细节的写作经验。

4、 在第三篇中出现了许多引号,它对行文风格有何影响?三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请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号能够改变表意,让一个普通的词语富有别样的意味,它可以强调、可以赋予词语特殊含义,既可以是褒义词贬用,也可以是贬义词褒用。即使是简单的引用,也改变了作者独自叙述的叙述方式,让文章的叙述有更鲜活的风貌。而《“探界者”钟扬》一文大量采用引号,给行文带来了时代气息,使语言不乏赞颂之情,也富于活泼、热烈之气,值得课堂仔细品味。

除此而外,袁隆平事迹中涉及比较深奥的科学原理,所以术语比较多,显示出作者一定的科学素养。张秉贵的事迹属于服务业,贴近生活,所以文中在选材和语言表达上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

  • 三、迁移——练写成文

1、 选取一个人物,根据课文内容,给校报撰写一篇人物简介。200字左右。

2、 学习一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尝试给三个人物写颁奖词。100字左右。

3、 三个人物都是劳动者,读了他们的事迹,你对劳动有了什么新认识?有条理地谈一谈。500字左右。

4、 在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简要谈谈理由。500字左右。(34选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
余莉莉 “劳动”单元情境教学案例
区获奖案例:唱响劳动者之赞歌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教案
张秉贵、袁隆平、钟扬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宣传导向
2023-2024学年【新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 教学课件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