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花了一万块,买了一本写作教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微信公众号特别火的时候,我每天都会读十几篇,甚至几十篇的文章,一年多下来,差不多就积累了一万篇文章。看的多了,就对写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时候会觉得有的文章写得特别烂,却还能有那么高的阅读量,我就非常忿忿不平。我想既然那么差的文章都有人喜欢,那我为什么不自己试试写作呢?

于是,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去写文章,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文章拿去给朋友看。没想到居然好评如潮,他们都特别惊讶,纷纷表示没有发现,我还有这种才华,然后开始各种不负责任的鼓励。虚荣心爆棚的我就真的信了她们的话,以为自己真的有写作的天赋和才华。

于是,我就立刻马上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了我自己的写作生涯。

但是真正开始写之后,我却慢慢变得谦卑起来,因为写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是靠着几分灵感,几分天赋,几分兴趣就能写好的。

那个时候,我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我深知自己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明白自己写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水平。但同时我也莫明奇妙地坚信自己是有天赋的。(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

我一直陷在自己不能尽全力去练习写作的痛苦之中,一是时间精力限制,二是能力限制。我渴望能在一个处处充满文学气氛的圈子里熏陶自己,让我自己的写作不再只是孤军奋战。

众所周知,一件基本得不到反馈,又没有东西支撑的事情,仅靠自觉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我自己本身又是一个特别没有意志力,且没有恒心的人。我电脑里存着只写了半篇、或者只有一个标题和框架的文章,是我公号已发布文章的10倍还多。

直到去年年底,我终于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原本高薪的工作,背井离乡跑到杭州来做新媒体。

我告诉自己,如果你真的那么热爱写作,那你就必须打破点什么,然后拼尽全力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一个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以及睡觉,除去吃饭洗澡这些乱七八槽的,真正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也许还都是碎片化时间。如果我每天认真利用这3个小时,也许在未来3年后,5年后,10年后,我可能真的能写出好的文章。可是,我如果每天工作的那8个小时(大多数时候都不止)也能用来学习写文章,那我的速度是不是可以快很多。也许当初10年的学习,我可能只花3年就学会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嘛。

于是,抱着这个想法我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地来到了杭州(不要问我为什么是杭州,我乐意)但是,现实和我之前的预期差距非常大,就我之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的文章,没有办法打动一些真正做原创的好公司,而我也不愿意去做那些伪原创的或者其他的工作。还有很多就略去不说了。总之就是不容易!

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打开电脑,脑子就开始卡顿,就像是有人摁了暂停键,一两个小时憋不出一个字来。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写作,是不是真的有天赋,是不是一开始就误判了自己,像我这么没有自制力的人,是不是注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是不是注定就是一个lows?我一度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怀疑到想自杀。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问自己,拼命给自己找借口,也拼命否定自己。每天日夜颠倒,白天浑浑噩噩,晚上焦虑不已,就算不自杀,精神也濒临崩溃。

也许真的是命不该绝,就在我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给我发了一份写作方法论的资料。

我当时一看到写作方法论,心里特别鄙夷,因为网上有太多关于写作的教程,不是在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就是在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废话。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

朋友却是不依不饶,非要我打开看看。我无奈之下,就读了这本写作方法论。读完之后顿时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就顿悟了,原来写作是这样的!

之前那种颓废的状态一下子消失殆尽,所有的怀疑都像是被拯救了一样。我隔着手机屏,亲吻了她无数次。

她对我说,希望我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比自我放弃更可怕的了。

为了督促我,让我转一万块给她,说如果我再不认真写作,她就用这一万块,去买最新款的Gucci包包。(我知道钱不够,这不重要!)

我二话没说,立刻给她转了一万块。其实,转完之后,我自己就山穷水尽了。她说她知道,但她就想逼我一下,因为人总是因为有退路,而努力不够!

我在家认认真真地研究了这份资料,又认认真真写了几篇文章。最后,果然敲开了一个做原创公司的大门。

现在我把这个方法论,分享给更多喜欢写作的人,同时,我也想告诉你们,如果真的喜欢写作,就不要放弃,同你在这条路上一起挣扎的人很多,如果你坚持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真的成功了,但如果你没有坚持,那你一定不会成功。这个世界没有哪条路是容易的,但是至少走那条喜欢的路,会比较快乐一点。

我大概分四个部分讲解下这个方法论,其实比较长,我只能点到为止。太细节的地方,我就不一一阐述了,如果你非常感兴趣,欢迎私聊我。

一个优秀的作者应该拥有怎样的写作思维?(写作思维)

写作是满足读者自我表达的需求

我以前总以为,写作是作者向读者传递价值观的一种方式,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然后读者被动接受,或者不接受。其实不是这样,写作其实是作者满足读者的自我表达。

每一个写作的人,其实没有必要那么傲慢,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懂得更多,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基于读者本身的价值观,而写作之人只是把这种价值观,用一种更加清晰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写作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达成一种共识,而不是表达作者的想法。所以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一个读者的思维去写,让自己的文章可读性更强,而不是表达性更强。(这个基本思维很重要,思维转化过来,很多东西就很明了了。)

如何让读者看一眼就想阅读你的文章?(标题)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信息繁杂、耐心稀缺的时代,如果想让你的文章能在浩如烟海的网络里,被大家发现,一个好的标题,就直接决定了你的文章有没有人看,被多少人看。所以,一篇好的文章,要从一个好的标题开始。

怎样起一个吸引人的好标题?

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所有的成功标题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划分为四类。(别问我怎么分的,我也不知道)

1、引人共鸣的标题

引人共鸣的标题,通常是说到了某个群体的痛点,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说的是自己,具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比如去年冯唐老师写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举这个例子也是不嫌事儿大了)群体:中年男人,痛点:油腻、猥琐,大家一看这个题目,就会有恐惧感,因为油腻和猥琐这两个词实在是太刺眼。这个其实不是引起共鸣,是引起共同恐慌,但是效果是一样的。再比如《高房价摧毁了80后的一切》,这个群体是80后,痛点是房价,就非常能引人共鸣了。

2、悬念式标题

悬念式标题就是能直接激起人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想去文章里寻找答案。比如:《什么样的人不容易出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见过世面的姑娘,到底有什么不同?》《北京坐拥的九套房的老太太,这样给我解读房价》。再比如,我这篇文章的标题《我花了一万块,买了一本写作教程!》就属于一个悬念式标题,哈哈。

3、争议式标题

争议式标题就是标题直接就会引发争议、质疑、站队的观点,咪蒙之前有一篇文章标题,《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很多人觉得这个三观不正,我只是举例,没有站队的意思)这篇文章就非常引人争议,有很多人赞同,也有很多人谩骂。但总之,让人一看就有点开的冲动。争议式标题不见得就是这么激烈的,我只是举例。

三流的标题叫做无感标题,就是读者看完这个标题后,内心戏是,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二流的标题是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而真正一流的好标题,不仅能引发好奇,而且自带话题性。

4、颠覆固有认知式标题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婚恋观的文章,标题是《所有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大家传统认知里,都是为了结婚而恋爱,不结婚的恋爱就是耍流氓,而我是反过来了,所以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之后,就会忍不住想要点开看看里面的内容。逻辑思维有一期的标题是:《关于如何“管理”你的上级的清单》,这也是一个颠覆认知的好标题。

总之,不管你的文章主题是什么,你都应该尽量在标题里体现人们更加熟悉的事物,让读者感到:这篇文章,跟我有关。

如何让读者在文章里获得快感,欲罢不能?(文章内容)

认知科学家斯蒂芬·平克,曾经对写作的本质,有过这么一个描述: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网状代表一种非常混乱的思维,树状结构,代表一种有节奏的、有层次的、整理过的思维,线性展开,就是说把这种有层次的立体思维,像穿线一样描述出来。想想就觉得蛮难的。

网络的发展,让我们的阅读习惯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机屏阅读的方式,代替了以往的文字阅读,而在这种阅读场景,读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耐心也更稀缺。这无疑又是加大了写作的难度,除了要求作者表达清楚本该表达的,还需要一些帮助读者阅读的技巧。

我大概归纳了一下,总共是有4个技巧,分别是:1.讲故事,2.设悬念,3.给代入,4.有反转。

用讲故事代替讲道理

人们往往以为,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其实,成年人跟儿童一样对故事敏感。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这也是为什么,满篇故事的心灵鸡汤这么受欢迎。人们往往会去怀疑一个理论,但很少会去苛责一个故事。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鸡汤文结构就是,三四个故事加一个价值,这虽然是一个比较老的套路,但也是非常管用的一个套路。

设置悬念,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

其实悬念不只是在标题中适用,在文章中也同样适用,甚至是更加适用。适当的悬念感会增强读者的趣味感,因为人天生喜欢刨根问底。我有时不小心看到一篇非常烂的文章,也会因为想知道结局而不自觉看下去,虽然经常是边看边骂。

进入主题前用读者熟悉的东西做引导

所谓代入感,就是制造熟悉感,比如描写一个普通人都很熟悉的场景,表达一种普通人都会产生的感受。

人天生会对自己熟悉或者跟自己相关的事物重点关注。心理学上有一个“鸡尾酒会效应”,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各种声音混杂的鸡尾酒会上,无论现场多么吵闹,只要有人喊你的名字,你总能听得到。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永远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不管你写作的主题是什么,在文章里要刻意制造读者熟悉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读者感到你的文章跟他有关系。

反向铺垫,反转预期

反转预期就是颠覆读者原有的一个预判,让他出乎意料,这样能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有趣。

就像是很多电影里演的那样,有的角色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大好人,但是到结尾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隐藏特别深的大反派。前面演的有多好,后面的反转就有多强烈。

如何有效提升文采?

其实对于文采,我们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定义,一般形容一篇文章很有文采,是指它的语言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感。

我从三个方面简单说下,如何提升这种审美上的愉悦感?

语法简单

阅读其实是一件费脑力的活动,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降低读者阅读时的理解成本。尽可能使文章读起来更加顺畅。

我们往往以为书面语会比口语更加高级,其实未必是这样,一个真正高级的作者,反而会去写一些看起来简单易懂的文章,只有初级的作者才会倾向去追求文章的华丽。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语法要尽可能简单,多用主谓宾,少用各种定语宾语从句之类的,尽可能不要使用长句,这样很容易让读者为了寻找句子主干,而被迫放慢阅读的速度,消耗掉他们的耐心。短句比长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有节奏感、音律感。多用逗号,也会让你的文字节奏更加明快。

擅长用文字营造画面

人类最原始接受信息的方式,基本都是感官接受。形象化信息比起抽象化信息,天然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如果文章写的更富有画面感甚至视频感,会更加被读者接受。要达到这种画面感的描写,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使用名词和动词,减少使用形容词。因为动词和名词通常是描述具体事物的,而形容词它其实描述的是抽象的感知、人类复杂的心理情绪、或事物的一种状态。所以,其实形容词是让读者理解成本更高的词。

好的细节描写就像好的材质和面料,赋予文字质感,细节描写更加容易引发联想,让人产生代入感,甚至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用具体代替抽象

我们把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信息称为形象化信息,把需要在人脑中加工再获得的信息叫做抽象化信息。抽象化信息的理解成本会更高,也更加消耗读者的耐心。比喻,其实就是用具象的事物去表达抽象的感觉。善用比喻,也会让你的文采更加富有生动性。当你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最好能把它还原成具体的事物。但是避免使用那些陈词滥调,被很多人嚼过的馒头,是最没有味道的。这几句话就是一个把抽象的语言,比喻成具体馒头的案例。(不过好像稍微有点陈词滥调哈)

我的分享大概就是怎么多了,希望这个方法能帮到同样热爱写作的你。如果觉得太粗糙,欢迎来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学后感
送给小学生写作的制胜法宝:标题这样写,作文必然拿高分
如何才能写的一手好文章?
干货!公众号文章写作的四大套路!
Spenser二期写作课---第一课《公众号写作,你差的不是文笔而是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