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瑞希
01
我做管理咨询的时候,有位关系不错的客户。
他不到35岁,已经坐到了一家集团公司副总裁的位置。在他们那个高层领导皆是“老头子”的行业,他是个不容小觑的少壮派。
我当时认为,似他如今这般光景,应该是出身不错有资源加持,或是学历背景极佳吧。可奇怪的是,等我做完项目访谈才发现,他家世普通,毕业于一所高职院校。能有今天的成就,皆源自他十年如一日的真心诚意,无二心。
他职业生涯早期是在一家国企工作,老板创业之初与他相谈投契,于是他砸掉了铁饭碗,成为这间公司的初创员工,这一干就是十年。
后来,随着他在业内影响力的提高,不断有同行挖他,许以更高的职位和薪水,但他不为所动。
我问他为什么,他用雷军说过的一句话回应我:“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贵人家,此生你在职场成就一番事业的唯一机会是选择忠诚和勤奋。”
02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得了,又来骗我死忠。”
不,不是的。
随着阅历的增多,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职场上忠诚是不是很傻?”
我服务过的一个客户,暂且称他为周老板吧,我亲眼见他将那些追随他多年的老员工玩弄于股掌之中,不听摆弄便一脚踢开。
别说老员工,就是对待职业经理人,周老板亦是满心的算计。有位副总经理老常,岗位工资不高,周老板一直用“奖金+分红”吊着他。
奖金嘛,年底只给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周老板说算是入股,以后分红就更多了。
连着两年没见到分红,老常就问周老板。
周老板说,公司不盈利,还亏损,哪有分红?老常说,那把我的奖金兑现了吧!周老板说,奖金入了股,哪有奖金?一副臭无赖的面皮。
公司一直盈利,老常自然是知道的。一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一怒之下,老常辞职单干了。
我想起之前李国庆先生发的视频,他说:“忠诚在职场真的很傻。绝对的忠诚会使人在职场被碾压得粉碎,离职别告诉上司要去哪,学会自我保护很重要”
03
在现代商业社会,我们还该不该强调“忠诚”二字?
我认为,忠诚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不是要忠诚于某一个人,而是要忠诚于契约。
在《圣经》中,多次提到了上帝与犹太初民之间订立的契约。比如,上帝与挪亚立约时说:“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记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契约将人们的责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当信守契约的精神在社会中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主流时,契约的价值才真正得到实现。
在当下社会,“从一而终”的员工关系时代已经终结,空谈“忠诚”没有任何意义。忠诚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而比人情信任更重要的是契约信任。
当我们在说一个人忠诚可靠时,其实是在说这个人信守契约。这与互联网时代倡导的平等、开放、共享、协作、守信不谋而合。
04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心理契约。
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提供的一种配合。”
有点拗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老板与员工对彼此的期望。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所以不像合同那样容易达成共识。
比如,你进入一间公司,希望个人能力有更多提高。但老板请你来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初衷绝不是你个人能力的提升。如果在此期间,你确实提升了、成长了,那也只是捎带的事儿。
因此,你有可能会被调整到一个对个人能力没啥提升的部门,或者经常做些重复性工作。这些,都只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
所以,我们需要让心理契约显性化,多与老板沟通,了解他对你的期望,也要表达自己对组织的期望,使组织目标与个人需求之间能够相互匹配。
假如有一天,你有梦想尚未实现,组织有需求,你满足不了,当你们都无力继续履行心理契约时,不如好聚好散。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说,“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
商业社会的流畅运转依赖于信任,而契约,才是信任的参照。
以上。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