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瑞希
虽然“打工人”在江湖上传闻已久,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幻想跳槽之后的生活:工作有趣、领导看重、同事合拍。然而,现实往往是:跳槽之后,“迷茫”会成为另一个关键词。
没有人能够笃定,跳槽之后就能找到新出路。为什么年轻人越跳槽越迷茫?那些跳槽后混不好的人都做错了哪些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受高薪诱惑
忽略了跳槽的隐性成本
人们很容易受高薪诱惑,而忽略跳槽的隐形成本。
假设涨薪25%,如果是内部涨薪的话,绝对算高标准,如果代价是跳槽那就未必了。因为跳槽的隐形成本包括职业变动引发的家庭生活动荡、学习新规则/新技能成本、人际磨合成本、企业文化磨合成本等等。
我想表达的是:只关注金钱,会导致我们忽略跳槽的隐性成本,漠视工作的性价比。这也是很多年轻人越跳槽越迷茫的原因之一。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从“职业收益”的角度去权衡。
从生涯咨询师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职业收益=钱+发展空间+情感收益。
钱,既包括工资收入,也包括各项福利;发展空间既包括纵向晋升的可能性,也包括横向的可持续性,不能今天上岗,明天下岗;情感收益则是指做这份工作时的心情,高兴喜悦亦或是悲伤沮丧。
职业收益有一个特征,叫均衡性。简单来说,就是某一项收益特别高,往往意味着其它收益会降低。比如,挣钱多的总加班,焦虑不开心情感收益就低了。
因此,衡量一份工作值不值得做,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要透过职业收益看它的性价比。如果新的机会职业收益不错你就跳槽;否则就留在现在的公司继续发展或者另外寻找合适的机会。
02
面对职场人际压力
情绪代替了理智的判断
无论经济状况如何,“自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敦促人们更主动地做出职业选择。
根据智联招聘《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是否有跳槽计划的问题上,86.55%的受访白领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想坚守岗位的占比仅有3.89%,其余近1成职场人士表示还没有想好。
盘点我经手的生涯咨询个案,跳槽大概有这么几类:一是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二是获得更高收入;三是平衡工作和生活。不过近年来,人际关系不够和谐也成了很多人跳槽的理由。
糟糕的人际处境会让人本能地想要逃离,但这往往导致一个后果:职位变化不大,薪水变化不大,工作内容变化不大,跳槽不过是从一个不难么成功的场子转到了另一个不那么成功的场子,俗称“职场搬砖”,这是导致年轻人越跳槽越迷茫的原因之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面对职场人际压力,我更赞成:跳槽应该是基于个人发展,而不是让情绪代替了理智的判断。时机到了,一天都不要等,时机不成熟,死扛也不能走。
03
没有做足功课
却急于做出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无论是内推、猎头介绍、还是自己投递简历,很多求职者都忽略了一问题,那就是雇主会“美化”JD。
职位描述不能够全面反映工作内容,就像我们的简历,不过是精修之后的“艺术照”。
你以为自己的title是总监,其实下面可能连个员工都没有。你以为自己脾气随和人缘好,其实公司更推崇狼性文化。
没有做足功课,却急于做出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这样的决策自然不靠谱。这是导致年轻人越跳槽越迷茫的原因之三。
那么如何获取更多信息,辅助决策呢?职业访谈是个不错的方式。
你可以挖掘自己的资源,也可以通过职场社交平台来链接愿意接受访谈的对象。
通常我们建议,要找那些有3-5年行业经验的从业者,来获取关于目标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
为什么是“3-5”年呢?因为除了一些新兴行业由于沉淀时间太短,难以找到从业时间太长的人之外,大多数行业都有一个“3-5年定律”。
从业年头太少的话,对行业的了解和认知不足,超过5年以上的人,很多已经做到了中高层,不在一线工作,给出的建议不一定具体、可落地。
访谈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以下问题:什么样的教育背景或工作经验对进入这个领域会有帮助?这个行业的薪酬大概是什么样的?除了工资,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后3到5年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怎样?前景如何?影响这个行业的因素有哪些?如果我想进入这个行业,怎样准备成功率会更高?
04
3个月内,没有达到“损益平衡点”
跳槽进入新公司,都面临着快速适应新角色的问题。有不少年轻人,难以在试用期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这也是导致越跳槽越迷茫的原因之四。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沃特金斯在《创始人》一书中提出:当你入职以后,在某一个时间点,你对新组织的贡献值和消耗值相等,过了这个时间点,你就会为新组织贡献净价值,这个点就是损益平衡点。
对于基层岗位,通常试用期是3个月,这3个月就是企业给你的到达损益平衡点的时间。
一个人在新岗位上最初3个月的成就,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这次职业角色转变的成败。
沃特金斯教授认为,在新岗位上,“保障早期成功”能让你更快地达到损益平衡点。
想要取得早期成功,重要的是把关注点放在那些消耗最少、却能产生明显绩效的事情上。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在你的若干项工作中,一定有一项工作属于“杠杆事件”。做好这项工作,会使其他工作变得简单甚至不再必要。
这里面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对于“杠杆事件”的认定,你认同不认同不要紧,要紧的是组织的认同。所以,你要积极关注老板最在意的事件,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杠杆事件。
最后,请记住:跳槽是用来实现职场跃迁的,不是用来回避问题的。回避问题的人,最终会成为问题本身。
以上。
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著有以职业生涯个案剖析为基础的书籍《刻意成长》。书里集中了职业转型、职业定位、优势升级、兴趣变现、能力重塑等常见的人生发展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是为数不多的提供实战性成长方法论的好书。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