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乐府诗》第二首《战城南》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战城南


        [乐府诗集·汉乐府诗·鼓吹曲辞·铙歌]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作品介绍]

《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注释]

①郭:外城。这两句中的城南、城北为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都有战争,也都有战死的人。  

②野死:战死荒野。乌:乌鸦。传说乌鸦嗜食死尸腐肉。这句说,战士尸遗荒野,正好供乌鸦啄食。“乌可食”三字极写作者哀悼之情。  

③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异乡人,故称之为“客”。豪:“嚎”的借字,今通作“号”,号哭。  

④谅:揣度之词,犹今口语“想必”。  

⑤安能:怎能。子:指乌。这三句是作者对乌的要求。余冠英说:“古人对于新死者,须行招魂的礼,招时且号且说,就是‘号’。诗人要求乌先为死者招魂,然后吃他。”  ⑥激激:清澈貌。  

⑦冥冥:幽暗貌。这里指蒲苇的葱郁。  ⑧枭骑:勇健的骑兵战士。枭:勇。  

⑨驽(nú奴)马:劣马。徘徊:彷徨不进貌。  

⑩梁筑室:指战争中在桥上构筑工事营垒。梁,桥。一说,梁,表声的字。  

⑾何以北:一作“梁何北”。这两句是说,桥上构筑了营垒,河南、河北的交通断绝。  

⑿禾黍:泛指田野种植的谷物。这句是说,战争影响生产,禾黍不获,租赋则无所出。  

⒀子、良臣:指战死者。  

⒁这两句指战士出攻阵亡。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赏析

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破坏,引起人民强烈的不满。《战城南》一诗,通过对凄惨荒凉的战场的描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穷兵黩武者的罪恶。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开头三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带进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之中。城南、城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有流血死亡。战争过后,战士们陈尸荒野,无人埋葬,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的尸体。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尸安能去子逃?’”“为我”作者假托死者对乌鸦说:“你忙什么?先为死者招魂再吃。死在野外是没人埋葬,腐肉怎么能逃过你的口?”“豪”同“嚎”,是大声哭叫的意思,人死后的招魂仪式。陈尸荒野,无人收葬,任乌鸦啄食,本极触目惊心,而诗人又假托死者与乌鸦对话,乞求乌鸦慢点下嘴,先给自己招一下魂再吃。古代风俗,人死后由亲人给举行招魂仪式,以慰魂灵。现在战死沙场,无人收葬,竟乞求啄尸的乌鸦叫几声,权作招魂。这一构思,实为奇特,真是想落天外;但是凄惨、悲凉之情,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这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在内。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桥上筑房,怎么使南来北往的人得以行走?一说“室”为堡垒,筑在桥上,阻塞交通。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壮丁都到战场战死,谁种地呢?活着的人吃什么呢?没饭吃谁能来当忠臣?是说这样做对统治者也是不利的,带有一定的警告意味。这里,不只是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且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边缘,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还有一首也是写战争徭役破坏生产的《小麦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丁壮被驱遣西征,家中的农事只靠妇女来承担,这怎能不影响到生产和生活呢?既反映了当时不正常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子”和“良臣”在这里是同位语。意谓:怀念你们这些战死疆场的人,你们实在令人怀念!早晨发起攻击的时候,你们个个都还是那样生龙活虎,怎么到夜晚,却见不到归来的身影子呢?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两句同开头战死遥相呼应,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这首歌词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是浪漫主义手法的例证。全诗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对阵亡将士寄予无限的悲悯和礼敬。

佚名

赏析

《战城南》属《汉乐府·鼓吹曲辞》,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军乐”,军乐给人的乃是一种振奋情怀,本诗虽开篇即为哀音,但仍阻不住“军乐”中那种特有的“挑灯看剑”般的壮声情怀。细读此诗,全诗正是从荒寂与悲哀中体现出一种涌动的英雄豪情、一种昂扬而悲壮的英雄精神。

一、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开篇哀音的篇章,其何以仍属“军乐”?初读本诗,除让人感到极度悲哀与荒寂的情怀外,丝毫看不出那点滴的悲壮之声。然仔细体味,我们又确能从荒寂与悲哀中感受到诗中涌动的一种豪情,这种豪情,笔者喻之为“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

 “战城南,死郭北”,全诗开篇即是“战”,气势极其宏伟,很不同于一般战争题材的诗作。但紧接宏伟而至的却是一个“死”字,这一个“死”,让汇聚千军万马的呼啸战场刹那间变得荒凉无声,给人一种恐怖、惊悸、悚惧之感。我们初读此句,想到的可能是一种很现实的场景,比如在城南战,战到城北而死等等。其实,此句乃是一种互文表现手法。所谓“战城南,死郭北”绝非说在城南战,在郭北死,而是指在城南、郭北打仗、战死。这一句,囊括了整个外城、内城的所有战争场景,它让我们见证到那充满悲壮而惨烈的战争场面,宏大而激烈,这种宏大壮烈的场面本身就体现出英雄般的豪壮气概。

笔者以为,全诗开篇即用“战”与“死”来激励战士,大有“破釜沉舟”之悲壮情怀。战争,没有发生在别地,而发生在人民生活积聚的城南与郭北,显然,这是一场有强敌入侵,战士们不得不拿起矛戟誓死为国捐躯的保卫战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更应是一首英雄之歌,一首以悲剧描写为开头的英雄赞歌,这种悲剧即“向死性”。

然令读者惊异的是,接下来的半句,本诗并没有把悲壮场面继续演绎下去,或者说并没有唱出鼓励战士们的壮怀豪歌,下半句所呈现的却是比第一句更为惨烈、悲凄、绝望而死寂的场面——“野死不葬乌可食”。将士们战死野外,无人安葬,那孤零零的一具具尸体竟成为乌鸦啄食的对象。人与人的争战,成为动物界“渔翁得利”的胜利场景,这种恐怖、震撼的场面,不得不令今日读者陷入深深地思考。

我们应痛恨人类的战争,还是希冀动物怜悯战争中的人类?“且为客豪!”一句足见诗人乃在祈求动物的怜悯。可以说,这是“人”的一种悲哀。“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想必我死于野外定无人安葬,乌鸦啊,我之腐肉怎能逃脱出您的口欲?所以,请在啄食之前,先为我哀歌一曲吧!初读此句,我们读到的是对将士们的同情、悲悯,甚至读到一种爱莫能助的悲愤。如潘啸龙先生即在《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不无感慨地指出:将士们战死野外,无人安葬,竟成为乌鸦啄食的对象。但笔者以为,这恰恰证明着将士们是带着死的精神冲向战场的,他们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也知道死后无人安葬,但他们无需别人去安葬,他们追求的仅是活的意义,死的崇高,所以他们在冲向战场之前、在未死之前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乌鸦“为客豪”的挽歌。这是一种深沉的悲哀,这深沉的悲哀中蕴含的竟是将士们对保卫家园的深深热爱。

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很多版本皆认为诗中之“我”为作者,而“客”为死难之将士。如朱东润先生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就指出:我即指作者,而客指代阵亡将士。但笔者以为,作为一首“军乐”,它所表达的主题定不仅仅是一种哀乐,而更是一种哀中之悲、哀中之壮。这里的“我”,实质就是指行军的将士,而“客”则是将士想象那死难后的自己。所以,“为我谓乌”一句,正是将士们自己唱给自己的一曲挽歌,而这正表现出将士自身视死如归的情怀,一种明知自己会死却绝不退却的英雄气概!

二、寂灭而奔突的英雄气蕴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这是对现实战场场景写实而诗意的描绘。深深的河水泛出静静的清澈之光,那黄昏中的蒲苇,幽暗而冥深。这一句通过“景”写出战场之静,这是一种死寂的静,一种战后寂灭、荒凉、无人的哀之极境。在这一寂灭之中,将士们的亡灵是否亦渐渐寂灭?回答显然是:没有。

全诗没有停止对寂灭战场的描绘,接着将镜头渐渐转移到战争的象征之物——战马。本诗这样写道:“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善战的骏马皆已战死,唯剩那些羸弱的驽钝之马在那空旷无人、布满死尸的战场上低低徘徊,哑哑呜咽而发出阵阵悲鸣之声。这句话我们看不到“人”的存在,可能将士们早已身亡,所剩的至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其实,这些老弱病残者亦如悲鸣的驽马一样,眼见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唯有空自悲鸣与叹息。

驽马的悲鸣,更显出战场的死寂与寂灭,但在这寂灭的哀境中,我们除了有对阵亡的将士们深深的哀鸣外,别的还能有什么呢?也许,我们看到的真的只有哀寂、苍悲,但如果读到下一句,就会体悟到寂灭背后那奔突的英雄气蕴。将士们并没有为自己的阵亡而发出过多的哀叹,相反,他们的亡灵似仍飘荡在战场的上空,为自己的这一战进行鼓进、高歌。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在桥上构筑起营垒,怎么能南来北往地通行?李安纲先生以为,历来对“梁筑室”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解作桥上架屋 一解‘梁’作声辞, ‘筑室’为构筑宫室等工事。前者可以闻人了步《古诗笺》为代表, 后者可以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为代表。”

但笔者以为,在桥上建筑东西未必是真的,这里运用的乃是指代手法。我们知道,梁,本义即桥,其实在此即代指河流,也即护城河。由城南、郭北可以看出这条护城河是东西走向,而敌人的侵袭远远渡过河,攻破外城,直奔内城厮杀。这一来,“梁筑室”的意义就更好理解了,它实质是指敌人攻占了护城河,在河上建立自己的营垒,堵住了人民南来北往的通道,亦堵住了自己的家园。所以,诗中喊出“何以南?何以北?”,不把敌人击退,我们将以何保住家园的自由,而这种呐喊正体现了诗中那奔突而不逝的英雄气蕴。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则更明确而昂扬地表达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潘啸龙先生认为,此句表达出对“战争创伤的咨嗟、战士饥馁的伤悯”[4]。笔者以为,没有收获的禾黍,将士们将吃什么?君主、人民又将吃什么?一个对不住君主、人民的将士怎能称得上一名真正的忠臣?所以,此话的内在意蕴乃是说,要想成为在战争中能保住国、卫住家的忠臣首先得要有维持生命的禾黍。而一名真正的忠臣,必须是先保家卫国,不让敌人入侵,尔后才有安定、才有禾黍,才有真正的忠臣。其实,仔细品味此句,他们的豪情,他们的战斗动力与精神,无不在此句里彰然突显。

可见这一句诗,份量虽少但寓意极深。我们说,尽管在封建时代那所谓的“忠臣”之意义是世俗的,因为这是时代的局限,但在这追求“忠臣”的目标下,本句诗所体现的将士们坚定追求保家卫国的那种精神却是积极而向上的。所以,从这一句话中,笔者诚看不出潘啸龙先生所阐释的“愤懑”情感。

三、对英雄的深深礼赞

全诗最后曰:“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怀念你,良臣。这里的“子”乃是对死难者的尊称,而“良臣”同样指死难者,是对死难者的美称。良臣确实值得怀念:早上出去打仗,直到夜晚亦不见归来。他们阵亡了,真正为国捐出了自己。

可以说,《战城南》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哀歌,是将士们为自己出去征战而永不归来所唱的一曲挽歌。一首军乐,以此挽歌情调来激励自己,实属诗歌史上罕有之作了。

将士们尽管将朝出而暮不归,将永久地寂灭于残酷的战场,将深受乌鸦啄食的戕害,但他们终究得到了他人的赞誉。一个“思”,就证明着祖国与人民对他们的深深怀念与礼赞,有此一“思”,那为国、为家的昂扬精神,无不在悲壮的战斗中尽显,而这更增加了将士们奔涌的英雄激情。

佚名

赏析

   

倘要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此歌的特点,大约只需一个字——“奇”。 

《战城南》属《汉乐府·鼓吹曲辞》,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军乐”,其叙军旅生涯,按说该有挑灯看剑、飞骑击敌的壮声才是。这首歌,却只有出攻不归、抚尸荒野的悲泣——以此哀音,作赳赳“军乐”,堪称开军歌之奇格。

 “战城南,死郭北”。古以内城为城、外城为郭。“城”之南,亦正“郭”之北。抒写一场惨烈的战事,起句刚叙及“战”,便径接以“死”,而对士卒杀敌的悲壮场景,不作一语描述:开笔之奇,即已令读者惊讶。诗人来到这块战场,展现于眼际的,竟是无人掩埋的遍野尸身、“哑哑”啄食的一天乌鸦,该怎样毛骨悚然?按照通常的写法,诗人接着该声泪俱下地悲悼死者了。此歌却不然:诗人未及吟叹,死者却先开了口:“为我谓乌,且为客豪(即“嚎”,哀号)。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设想横陈之尸,竟会告语诗人,请求飞禽为他们哀悼,已属奇想;而告求的飞禽,恰恰又是最为贪婪而面目可憎的乌鸦,希冀这样的恶禽为战死者号哭,就更匪夷所思了。不过,乌鸦在啄食尸身以前,确实总要在空中盘旋一下,“哑哑”地嚎叫几声,使人联想到它仿佛在为死者哀号。相比之下,那些驱使士卒战死沙场又不闻不问,任其尸身暴露腐烂的贪功之将,则是连禽兽心肠都不如了!用如此“壮”语,写士卒无可告愬的哀愤,真可令读者慨然而叹:奇思! 

悲怆的诗人,在惨不忍睹的荒野久久踯躅。此刻,荒野的河水,又怎知士卒的遗恨,依然泛着清亮的波光;昏沉的暮色中,唯有苍苍的蒲苇,还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为死者叹息。枭雄的战骑,当初曾载着勇士们奔驰杀敌,而今却倒毙满野,再不见那“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雄风;远处,却又时时传来凄长的嘶鸣,那是幸存的驽马在荒野上孤寂徘徊„„诗中以河水“激激”(清澈貌)之明,衬蒲苇“冥冥”之暗,以“驽马”嘶鸣之音,衬“枭骑”战死之寂。对仗自然工整,描摹情景如画,展现了一幅何其凄凉、荒寂的战场暮景!这些描述,与上文尸陈遍地、乌鸦群至的景象交织一片,不构成了表现诗人悲怆之情的奇境? 

执殳前驱、杀敌报国,本是好男儿的壮心。也正在这首铙歌产生的同时代,人们曾发出过“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语,表现了一种定国安邦、以战弭战的时代壮志。不过战争这东西非同寻常:和剑与火的壮丽进军所伴随的,往往是田园荒废、城池倾颓的破坏;在斩将搴旗、功封万户的背后,则是成千成万热血男儿的捐躯。壮丽和惨酷、豪迈和悲怆,就这样相辅相成、相倚相伏,构成了战争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此刻诗人所面对的,正是这—切。所以,当诗人对死者长声悼叹时,他的心情颇为矛盾。“梁筑室”以下五句,就运用似断似续的问句,排比而下,表达对战争创伤的咨嗟、战士饥馁的伤悯,写得如怨如诉,诗行间正有几多愤懑在盘旋、奔突;“思子良臣”二句,则以蝉联句式,抒写对“良臣”的思念,偾懑一变为哀惋,回环往复,读来如闻呜咽吞泣之音;最后的“朝行出攻,暮不夜归”,将“良臣”战死疆场的悲壮一幕,如快镜头一样,又重新在读者眼前拉过,留下的是人亡景存、既壮又悲的不尽缅怀„„这就是《战城南》在发为告语乌鸦的奇思、驽马哀鸣的奇境后,所抒发的奇情:它无疑是在告诉人们,战争是惨酷的。但是,那些在战争中视死如归、勇敢献身的“良臣”,又是值得人们崇敬和永久缅怀的呵!

佚名

赏析

        

       这是铙歌十八曲之一,也是铙歌中唯一一首描写战争的诗。它是一首哀悼阵亡战士,诅咒战争罪恶的诗。连年不断的征战,使前方将士一批一批暴尸荒野,后方田园大片大片荒芜,诗人把谴责的矛头直指穷兵黷武的最高统治者。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让战死者自诉他们的遭遇、他们的祈求和质问。

  诗的开头三句:“战城南,死廓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激战后战场上目不忍睹的惨像。城南与郭北是亙文,即说城南城北都发生过激战,横七竖八地躺著英勇捐躯的将士。这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屈原《国殤》中的类似描写:“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些将士们为何作战,如何作战,又是怎样牺牲的,《战城南》中都没有说,因此《国殤》中的类似描绘或可作为一个补充吧!但这些将士英勇献身换来了什么呢?得到的却是“野死不葬乌可食”。死后抛尸荒野、无人掩埋,更没有人为他们招魂,只好供乌鸦任意啄食。尽管诗人在此只是客观描绘,但统治者对牺牲将士的冷漠不恤及诗人对此的激愤之情却清晰可见。清人李因篤说:“‘可’字下得惨甚”(《汉诗音註》)。死后招魂,是当时的风俗,屈原的《国殇》就是仿民间的一首招魂曲。但现在却无人为将士们招魂。诗人为了告慰亡灵,只好乞求啄尸的乌鸦干嚎几声权作招魂。诗人对乌鸦说:“还是先为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哭嚎几声吧,这些人反正已死在荒野,谅必得不到埋葬,他们腐烂的尸体还能逃得掉你们嘴麼?”客嚎,即为客而嚎;客,在此是指客死他乡的战士;豪,即为死者哭号,以示哀悼之意。人死了竟然乞求前来啄食的乌鸦为之哭嚎,这种荒诞的方式这是对统治者不恤士卒、刻薄寡恩最强烈的批判:将士们为国捐躯,安葬、祭奠、招魂和抚恤是执政者应尽的责任,现在却让他们抛尸荒野,让乌鸦任意啄食,乃至把乌鸦得食时的叫声作为祭歌,这种奇特的想象中蕴涵着何等的深刻的批判!后来杜甫的《兵车行》描写抛尸青海荒野上战士孤魂,在雨天烦愁啼哭之状,所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显然在思想和手法上都受其影响。更何况,诗人本意是要告慰亡灵、鞭挞刻薄寡恩的执政者,但却采取劝慰的方式;诗人是要哭诉战士抛尸荒野之悲,但又故作豪迈慷慨之语,这种类似豪壮的悲凉才是最深沉的悲凉,也是对统治者的抚恤祭奠完全绝望的一种表现。下面四句:“水深激激,蒲苇冥冥。裊骑战斗死,駑马徘徊鸣”,是由抛尸的战士写到周围的环境,把激战后的战场全貌呈现出来,以物喻人,以景喻情。“激激”是形容流水清澈的样子,“冥冥”是昏暗幽寂的样子,“梟骑”是善战的骏马;“駑马”|是駑钝拙劣的马。诗人透过清冷的流水和昏荒的苇丛,渲染了激战后战场上死寂的气氛,那倒下的骏马和徘徊不已、悲鸣不止的駑马,又让这种气氛增添了一种悲壮感。另外,“枭骑战斗死,駑马徘徊鸣”两句也是在以马喻人,我们从中可以觉察到诗人对英勇献身的战士无言的称赞与惋惜,对庸庸碌碌的人还在偷生的感叹。李白在拟乐府诗《战城南》中,也有意模仿这种写马兼及人的手法:“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只不过把人马联在一起写了。

  以上是对激战后战场的描绘和对抛尸荒野的战士们的哀悼,这只是战争造成的悲惨图画之一。战争造成的恶果,还有另一幅图画,就是大量青壮年抽去当兵,造成了田园荒芜、禾黍无收,也就是杜甫在《兵车行》中所描绘的“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么无东西”。不过,汉乐府《战城南》中采用的是一种反向方式,直接谴责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高统治者,感情上也更外露,给人一种无法扼止之感。首先,他用“梁筑室”作喻,指出这种连年征战、穷兵黷武政策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秩序被搅乱了,它就像在桥上盖起了房子,使南北交通阻塞,人们无法正常往来一样。接下去的两句,则用反向揭其恶果:“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青壮长年从事征戍,必然造成土地的大量抛荒,土地的大量抛荒又会带来粮食的匮乏;长期的飢荒就会造成社会动乱,人民就会挺而走险。同为汉乐府的《东门行》,就是描写人民在“盎中无斗米储,还顾架上无悬衣”缺衣少食情况下,走上反抗道路的。诗人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指出连年征战所带来的恶果,但在表现手法上又极其巧妙,他不说禾黍不获人民将会挨饿,而说“君何食”?不说飢寒交迫人民就会挺而走险,而说“愿为忠臣安可得?”似乎是在为君考虑、为民陈情。但我们想一想,事态一旦发展到“君何食”时,百姓还会有吃的吗?一旦到了老百姓“愿为忠臣安可得”时,国家还能安定吗?所以这两句貌似恭谦,实带有警告意味。另外,“愿为忠臣安可得”也揭示了社会动乱的根源,是统治者穷兵黩武、罔顾民生所造成的,也就是后来《水浒》说揭示的:“逼上梁山”。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阵亡将士的再次哀悼致意。诗中“良臣”的含义,古今学者有三种不同的解释:清人沈德潜认为是指廉颇、李牧之类的良将(《古诗源》);认为“良臣”是个反语,“讽今之自命为良臣者”(陈本礼《汉乐府三歌笺註》);认为此指战死的士兵,良臣即“国士”,犹如今所说的“国家好儿男”。这三种解释以第三种较妥。因前两种解释与前面所说的战死者身份不符,又与后面所写的“朝行”二句连接不上。此处显然是诗人直接哀悼死者,表达对他们的思念,追忆这次激战的经过:早上出征,直到晚上也不见回归——已抛尸疆场了。诗人的惋惜与思恋,诗人的谴责与愤慨,都透过它直接表现了出来。

  从我国的第一个民歌集《诗经》起,就开始了对连年征战的谴责与诅咒,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追求与嚮往。《幽风·东山》、《小雅·何草不黄》都是这一类诗篇。汉乐府《战城南》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并以它那独特的手法,把它表现得更出色、更强烈。诗中那会思考、会伤感,也会愤怒谴责的战士遗骸,尤其是要前来觅食的乌鸦为其招魂的祈求,这些出奇的想像都使人震惊,也给后人的创作无比新鲜的启示,唐代李白、刘驾、贯休的《战城南》,杜甫的《兵车行》,或是直接模仿这种表现手法,或是受其啟发,从而使自己的诗作更加出神入化。

佚名

赏析

鼓吹曲辞是汉初传入的“北狄乐”。原是一种车乐,后来延用到朝会、田猎、道路、出巡等场合(见晋·孙毓《东官鼓吹论》)。鼓吹曲又分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两种。黄门鼓吹用于天子宴乐群臣,短箫铙歌则同时用于诸侯们的田猎、道路(见崔豹《古今注》)。今黄门鼓吹歌辞已佚,只留下短箫铙歌。短箫铙歌原有二十二篇,其中《务成》、《玄云》、《黄爵》、《钓竿》四篇辞亦已佚,只剩下《朱鷺》等十八篇,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沈约的《宋书·乐志》,后世通称《汉铙歌十八曲》。这十八篇中《朱鷺》、《上陵》、《将进酒》、《远如期》四篇与朝会有关;《艾如张》、《稚子斑》、《临高台》三篇是讲狩猎,也与道路有关;《巫山高》是首思乡诗;《上邪》、《有所思》则是情歌;《悲思翁》、《翁离》、《芳树》、《石留》四篇歌辞内容不明,这是由于时代久远,诗中文字又多处脱漏舛错而致。

铙歌是一种少数民族的音乐,体裁、结构都很独特,诗中又多用虚字,风格上显得突兀挺拔、气势凌厉,由于多用夸张、想像等手法,因而感情上也显得奔腾澎湃。清代以来,对汉铙歌研究成果较著的有陈本礼的《汉诗统笺》、陈沆的《诗比兴笺》、庄述祖《汉铙歌句解》、谭仪《汉铙歌十八曲集解》、王先谦《汉铙歌释文笺正》、闻一多《乐府诗笺》、高敬观《汉短箫铙歌注》等。

《战城南》属《汉乐府·鼓吹曲辞》,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军乐”,但可以说,此诗开篇即为哀音。那么它为什么仍属于“军乐”呢?全诗中有“军乐”那种“挑灯看剑”般的壮声情怀吗?当然,可以肯定地说,表面读起来,本诗除让人感受到极度之悲哀与荒寂外,诚一点亦看不出点滴悲壮之声。但在我确切地比较了两个版本的解读之后,似有一点自己别样的感概,或许这能有助于化解自己心中的疑惑吧。

“战城南,死郭北”,全诗开篇即是“战”,可见气势之宏伟,它定不同于一般战争题材之作,但紧接而至的却是“死”,一个“死”字让汇聚千军万马的呼啸战场刹那间变得荒凉无声,甚至给人一种恐怖、心惊之感。其实,余以为此句应是一种互文,所谓“战城南,死郭北”并非在城南战,在郭北死,而是在城南、郭北打仗、战死,整个外城、内城皆充满战争那悲壮而惨烈的场面。全诗开篇即用“战”与“死”来激励战士,大有“破釜沉舟”之悲壮情怀。为什么会在城南、郭北作战,显然有强敌入侵,不得不拿起矛戟誓死而为国捐躯。这是一首英雄之歌,尽管是一首以悲剧为开头的英雄之歌。

可是,令读者惊异的却是,接下来的半句,本诗并没有把悲壮场面演绎下去,或者说并没有唱出真正鼓励战士们的歌。下半句所呈现的竟是比第一句更为惨烈、悲凄、绝望而死寂的场面:“野死不葬乌可食”。将士们战死野外,无人安葬,竟成为乌鸦啄食的对象!这一场面,可以说太恐怖,亦太令人震撼了。乌鸦本应啄食着动物界的腐肉陈尸,但此刻它们啄食的竟是腐朽的将士之肉体!人与人的争战,成为动物界“渔翁得利”的胜利场景,这是本不应发生的事情!

我们应痛恨人类的战争,还是希冀动物怜悯战争中的人类?本诗选择的是后者,所以接下来的行文中,诗人自己对乌鸦说:“且为客豪!”诗人在祈求动物的怜悯,可以说,这是“人”的一种悲哀。“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想必我死于野外定无人安葬,乌鸦啊,我之腐肉怎能逃脱出您的口欲?所以,请在啄食之前,先为我哀歌一曲吧!

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很多版本皆认为诗中之“我”为作者,而“客”为死难之将士。但,愚以为,作为一首“军乐”,它所表达的主题定不仅仅是一种哀乐,而更是一种哀中之悲、之壮。这里的“我”,愚以为实质就是指行军的将士,而“客”则是将士想象那死难后的自己。所以,“为我谓乌”此句,实质是将士自己给予自己的挽歌,而这正表现出将士自身视死如归的情怀,一种明知自己会死却绝不退却的英雄气概!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这又是对现实战场之场景的描绘。深深的河水泛出静静的清澈之光,那黄昏中的蒲苇,幽暗而冥深。这一句,乃是通过景写出战场之静,一种死寂的静,一种战后死寂、荒凉、无人的哀之极境。但,全诗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战场的描绘。当镜头转移到战争的象征之物——战马之时,诗中这样写道:“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善战的骏马皆已战死,唯剩那些羸弱的驽钝之马在那空旷无人、布满死尸的战场上低低徘徊,哑哑呜咽而发出阵阵悲鸣之声。这句话中,我们看不到“人”的存在,可能将士们早已身亡,所剩的至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者,犹如悲鸣的驽马一样,眼见着满目疮痍而唯有空自悲鸣与叹息了。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在桥上构筑起营垒,怎么能南来北往地通行?这句话,说实话我也不怎么懂。看朱东润的注释,“梁筑室”似有两种说法。但不管哪一种说法,在桥上建筑东西那肯定是真的,那么,诗中的“南”、“北”有没有其他寓意,目前似乎还没有看到其他阐释。是不是在桥上建筑起营垒般的房子就能阻止住南北的通行也即阻止北方胡人的南侵,还是另有其他意义我一时也说不清楚。我以为,本诗似有要将士们分清南北之意,但注释里皆没有说,所以我一时也不能定夺什么了。

至于下一句“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愚以为则表达出将士们一种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而并非如潘啸龙所说表达对“战争创伤的咨嗟、战士饥馁的伤悯”。“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没有收获的禾黍,你将士将吃什么呢?又怎么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忠臣?笔者以为,此话意即是说,要想成为在战争中能保住国、卫住家的忠臣首先得要有维持生命的禾黍,而要有维持生命的禾黍首先得要国家安定、并能收获禾黍,但要使国家安定、收获禾黍首先得要保卫住国家、不让敌人入侵才行。因此,若做一名真正的忠臣,必须保家卫国,否则难有安定、难有禾黍、亦难出现真正的忠臣了。此话给将士们努力做一名忠臣打下了坚定的目标与方向,甚至动力与精神。因此,我实不知此话中何来“愤懑、奔突”?我想,潘啸龙先生或许理解有误吧?但也可能是我有误。

全诗最后曰:“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怀念你,良臣。这里“子”是对死难者的尊称,而“良臣”同样指死难者,是对死难者的美称。良臣确实值得怀念:早上出去打仗,直到夜晚亦不见归来。他们阵亡了,真正为国捐出了自己。这是一首真正的哀歌,为自己出去征战而永不归来所唱的挽歌,一首军乐,以此挽歌来激励战士,实属诗歌史上罕有之作了。

读到最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作为一首军乐,此诗表达的究竟是一种真正的悲,还是以一种至悲来激励将士们的战争斗志,我一时无法真正搞清楚。不过我还是更倾向于后者,但大部分版本的阐释似倾向于前者,我不知何者对,何者误,或许留待时间慢慢去释疑吧。

佚名

《战城南》   [乐府诗集·两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白话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专家评论说,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诚然。这首《战城南》就是再一次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穷兵黩武的罪恶,以及对于普通百姓的摧残和痛苦。

本诗首句:“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不是说,在城南开战,死于城北。而是说全城都是战场。“野死不葬乌可食”说明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大片大片的战士死亡,都没有后续部队来打扫战场,埋葬战友。更可悲的是,野死的战友的结局是死后都要被可恶的乌鸦“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尸安能去子逃?’”这里的“我”,有专家认为是作者,或者是这场战争余生的战友。泊客不敢苟同,泊客以为,“我”是作者,也是战友,也是广大的普通百姓--憎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所有人。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这段话是“我”请谁寄言乌鸦?没有谁!只是“我”的悲哀、愤恨的心声而已。

这两句,是诗文最“奇”的地方。从古到今,死亡之人,都须“嚎哭”招魂。但野死的可怜悲哀的战士,无人能“嚎”。只好寄言乌鸦,“请你们不要急着吃啊!请先为我们死去的战士嚎哭招魂啊!”,寄托乌鸦?与虎谋皮?这是浪漫主义手法?这是百姓的怒吼!这是百姓的悲哀!这是百姓的无奈!这是百姓的啼血!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冷激的河水,肃杀的蒲苇;无数倒毙的人马,放眼望去,只有几匹驽马在战死的战友身边徘徊悲鸣。战后战场的描写,仅此两句诗文,将战后战场的死寂、悲凉、瑟瑟与肃杀全部表现了出来。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诗文的这两句,是描写了战争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破坏和影响。战斗堡垒筑在桥上,明写阻塞交通,暗喻百姓正常的生活被中断,被破坏。无人收获庄稼,百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穷兵黩武的官府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去了。“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这既是百姓生活的残酷写照,也是对朝廷官府的警告和含蓄的抗议!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这两句诗文,也是一明一暗两层意思:一明是寄托了对于战死的战友的追念;一暗是再一次控诉了战争的残酷。都是忠良的将士啊!出营参战,往往就回不来了。

有专家言,这首《战城南》是表现了忠良将士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泊客很是诧异这种解读。

泊客以为,《战城南》一诗,通过对凄惨荒凉的战后场面的描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穷兵黩武者的罪恶,抒发了对阵亡将士无限的悲悯。全诗充满着对战争的厌恶,对生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

   

点击《古风泊客》辑期,畅游古诗文世界。

《古风泊客》第一辑《文言文经典》

《古风泊客》第二辑《诗经》

《古风泊客》第三辑《楚辞》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古风泊客》第四辑主要辑录汉魏南北朝乐府诗经典诗作,其他朝代乐府诗则跟随朝代专辑介绍。

作者:佚名

编订:郭茂倩

成书时间:公元11世纪

《古风泊客》第四辑《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2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城南》属乐府《鼓吹曲·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
战城南
战城南——汉乐府
汉乐府《战城南》赏析
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